帳號:guest(3.146.152.2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淑萍
作者(外文):Lin,Shu-Ping
論文名稱(中文):一位國小三年級教師發展數學課室推理規範 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of a Third-Grade Teacher Developing Mathematical Reasoning Norms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al Classroom
指導教授(中文):蔡文煥
林碧珍
指導教授(外文):Tsai, Wen-Huan
Lin, Pi-Jen
口試委員(中文):林勇吉
蔡寶桂
口試委員(外文):Lin, Yung-Chi
Tsai, Pao-Kue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數理教育研究所
學號:210525615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3
中文關鍵詞:數學推理規範數學課室討論文化三年級
外文關鍵詞:mathematical reasoning normsmathemathical classroom discoursethe third grad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國小三年級教師發展數學課室推理規範的行動研究,探討在課室討論文化下建立數學推理規範之行動歷程、遭遇的問題、採用的策略及數學任務的情境脈絡對於數學推理規範的發展。研究對象為苗栗縣某國小三年級天使班17位學生,研究期程為每週五節數學課,為期二個學期。以課室錄影、學生解題紀錄、數學日記、教師教學省思、課室討論成長團體觀議課後教師的回饋、蔡文煥教授的建議等作為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形成的社會規範有︰「專心聽」、「面向同學大聲說」、「看(聽)不懂就要問」、「張貼的規範」;社會數學規範有︰「想清楚、說明白」、「發現不同的解題路徑」、「比較不同解題路徑的有效性」、「學生自行布題」;數學推理規範有:「利用已知數學知識作為解題說明」、「有系統地列舉所有可能的答案」、「發現數學關係」、「擴大驗證」、「提出具體事例加以反駁」。
從以上研究結果可知,數學推理規範是社會規範與社會數學規範的延伸、數學任務的情境脈絡會影響數學推理規範的發展,教師若能在行動研究前參與專業成長團體的共同備課及觀議課,可即時解決問題,讓教學更順利。
This research of a third-grade teacher developing mathematical reasoning norms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al classroom, to discuss the course of action, problems encountered, strategies adopted, and the context of mathematic reasoning tasks established in the classroom discussion culture. The research object is 17 third-grade students in Miaoli County. The study period is five math lessons per week for two semesters. The data with videoes,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records, mathematical diary, teacher's teaching reflection journals, the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discussion records from mathematical teacher support group , and the suggestion from advisor ,etc.
The social norms developing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 listening with concentration , speaking with loud, asking a question when you are confused and posting norm. The developing social mathematical norms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 clearly thinking and explaining , solving a problem with different methods ,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problem solving paths, and students' problem-posing abilities . The developing mathematical reasoning norms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 using the learned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s a based to explain problems , listing of all possible answers systematically, finding for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expanding proof and refuting false proposition .
From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we can see that the mathematical reasoning norms is an extension of the social norms and the social mathematical norms . The situational context of a mathematical task can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reasoning norms.Joining mathematical teacher support group can solve problems immediately and make the teaching more successful.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 6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學習數學之相關理論 11
第二節 數學推理的內涵 18
第三節 發展數學推理規範之理論基礎 22
第四節 推理課室的建立 27
第五節 數學推理規範的實證研究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情境 55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58
第三節 研究期程 60
第四節 欲建立規範之行動策略 62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64
第六節 研究信賴度 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0
第一節 課室翻轉的開始~社會規範之建立 70
第二節 社會數學規範之發展歷程 100
第三節 數學推理規範之發展歷程 144
第四節 行動後之省思 22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35
第一節 結果與討論 235
第二節 建議 242

參考資料 246
一、中文文獻 246
二、外文文獻 249

一、 中文文獻
王文科(1989)。認知發展與科學教育。國教之聲,23(2),1-3。
王春展(1996)。情境學習理論及其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8,53-67。
王淑芬、吳武男(2002)。數學課的改變。國教之聲,34(3),52-55。
王淑俐(2005)。做個教學溝通的智者。台北:師大書苑。
王芝澐(2012)。一位三年級教師發展數學課室討論文化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王馨鎂(2011)。國小四年級學生在數學推理規範下學習分數之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谷瑞勉(譯)(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原作者:Berk,L.E.,& Winsler,A)。台北︰心理。
李長燦(2007)。對話與反省的數學教學之研究―以一個國小三年級的班級為例。國民教育學報4(2),35-65。
李源順(2015)。數學這樣教: 國小數學感教育。台北:五南。
佐藤學(2012)。學習的革命。台北:親子天下。
吳幸宜譯(Margaret E.G.)(1994)。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北︰心理。
吳嘉琪(2016)。一位國小教師發展三年級數學課室推理規範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文生、鄔瑞香(1999)。另類教與學:數學教育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心理。
林碧珍(2000)。數學教學模式的闡釋-教師佈題、學生解題、發表解題、溝通討論。國教世紀,189 ,23-35。
林碧珍(2003)。數學領域的連結—生活情境中的數學。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3,1-26。
林碧珍(2010)台灣數學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教育研究月刊,190,129-143。
林碧珍(2015)。國小三年級課室以數學臆測活動引發學生論證初探。科學教育學刊,23(1),83-110。
林慧珠(2015)。教師發展一年級數學課室討論文化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
房昔梅(2003)。動口也動手-說數學與做數學。國民教育,44(2),42-44。
邱鴻瑛(2014)國小四年級教師發展數學課室討論文化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
洪蘭(2014)。自主學習決定未來。天下文化。
柯華葳、幸曼玲(1996)。討論過程中的互動─年齡與推理能力的影響。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手冊。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
夏林清、中華民國教師協會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康淑娟、劉祥通(2010)。數學提問教學之探討與應用。科學教育月刊,333, 2-18。
張芬芬(譯)(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原作者:M.B.Miles,& A.M. Huberman,1994)。台北: 雙葉書廊。
張世忠(2001)。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出版。
張世忠(2007)。教材教法之實踐-要領、方法、研究。台北︰五南出版。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 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台灣東華。
張景媛、陳荻卿(2003)。促進推理思考的認知策略。課程與教學季刊,6(2),79-108。
張新仁(2004)。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順興(2012)。探討發展數學推理規範對國小四年級數學推理歷程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德銳(2014)。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台北︰高等教育。
曹雅惠(2016)。一位國小三年級教師發展數學課室推理規範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馮汝琪、戴絹穎(2016)。暢所欲言學數學-課堂討論教學策略大公開。新北市:心理。
單文經(1997)。鷹架支持的譬喻在大班教學上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39,1-22。
湯梓辰、葉佳宜、簡嘉誼、梁嘉惠譯(2010)。教育心理學教室之窗。(原作者:P. Eggen & D. Kauchak,2007)。台北:華騰文化。
陳怡君(2015)。在數學課室討論文化下四年級學童推理規範發展歷程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淑娟、劉祥通(2001)。國小教師進行數學討論活動困難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9(2),125-146。
陳燕珍(譯)(2001)。重新建構孩子的數學能力第三級國小三年級(原作者:Kammi,C.&
Livingston,S.J.)。台北縣︰光幼文化。
陳佳鞠(2015)。一位三年級偏鄉教師發展數學推理規範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依筠(2015)。國小三年級教師發展數學課室討論文化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波(2004)。邏輯學。台北市︰五南。
教育部(200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許玉齡譯(Kamii,C.,Clark,F.B.,&Dominick,A.著) (1997)。教育改革之道-從自主性的發展著手。兒童發展理論與幼教實務學術研討會手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教系。
郭思綺(2017)。一位國小教師發展三年級數學課室討論文化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郭實渝(2008)。教學建構主義的哲學基礎。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2),119-142。
黃幸美(1999)。營造有意義學習環境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小師資職前教育專業化學術研討會論文。
黃幸美(2000)。兒童問答討論解決類比推理問題之探討。台北︰心理。
黃幸美(2004)。兒童的數學問題解決與思考。台北︰心理。
黃敏晃(1994)。國民小學數學新課程之精神。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低年級),1-17頁。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詹勳國、李震甌、莊蕙元、戴政吉、侯美玲(譯)(2004)。數學的學習與教學-六歲到十八歲(原作者: Nickson, M.)。台北:心理。
鄔瑞香(1994)。我的數學教學模式、探索、反思與成果。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低年級),168-196。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楊嘉菱(2013)。一位國小三年級教師發展數學課室推理規範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劉見成、張燕梅(2011)。謬誤、意義與推理-邏輯初階。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楊云禎(2012)。教師發展三年級數學推理規範歷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蔡文煥(2000)。數學之學習乃是一種意義促成的過程。國教世紀,189,15-20。
蔡文煥(2001)。數學、文化和活動之整合教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文煥(2004)。九年一貫數學能力指標之詮釋:國小連結部分。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二年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2-2522-S-134-001),P5。
蔡文煥(2010)。協同教師發展其學童之數學推理能力。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八年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7-2511-S-134-001),P5。
蔡文煥(2012)。課室討論文化活動之發展。數學課室討論文化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研習手冊,13頁-17頁。
蔡文煥、林碧珍(2002)。兒童每日活動之數學文化化之發展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1-2521-S-134-001)。
蔡文煥、林碧珍(2005)。協同國小教師探討國小學童能力發展歷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4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 94-2521-S-134-003)。
蔡文煥、林碧珍(2006)。發展數學課室之討論文化藉以提昇學童之智力自主性(3/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4-2521-S-134-001)。
蔡丞智(2014)。教師在課室討論文化下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教學策略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蔡清田(2000)。 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清田(2011)。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T&D飛訊,118,1-20。
蔡明珠(2010)。影響國小學童演繹推理能力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六年級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劉惠貞(2015)。教師發展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推理規範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謝素華(2015)。教師發展偏遠小學四年級學童課室討論文化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鄭章華、單維彰(2015)。素養導向之數學教材初探。「邁向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第一哩路:從課綱轉化到學校課程的系統性變革」學術研討會,新北市
鍾靜(2005)。討論式數學教學的理論與實務。運用科技增進數學科教師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縣。
鍾靜、房昔梅(2007)。數學教室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溝通與討論之研究。國教學報,19,105-132。
鍾鳳嬌(1999)。從親子互動語言關係探討幼兒內在化的現象。論文發表於「海峽輛案兒童發展與適應問題」學術研討會,台東縣。
蘇泱因(2011)。探討六年級課室數學推理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二、外文文獻
Ball, D. L., & Bass, H. (2003). Making mathematics reasonable in school. A research companion to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27-44.
Brown,J.S.,Collins,A.,&Duguid,P.(1989).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learning.Educational Reasearcher,18(1),32-41.
Brodie,K.(2010).Teaching mathematical reasoning in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s.London:Ddordrecht Heidelberg.
Cobb,P.,& Yackel,E.(1996). Constructivist, emergent, and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mental research.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31 (3/4), 175–190.
Cobb,P.,Stephan,M.,McClain,K.,& Gravemeijer,K.(2001).Participating in Classroom Mathematical Practices.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10(1&2),113-163.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Fraivilling,J.L.,Murphy,L.A.,& Fuson,K.C.(1999).Advancing Children’s Mathmatical Thinking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0, 148-170.
McClain,K.& Cobb,P.(2001)An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sociomathematical norms in one first-grade classroom.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32(3),236-266.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2000).The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NCTM.
Niss M.(2003). Mathematical competencies and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the danish KOM project. http://www.math.chalmers.se/Math/Grundutb/CTH/mve375/1112/docs/KOMkompetenser.pdf
Stylianides,A.J.(2007).Proof and proving in school mathematics.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8(3), 289-321.
Stylianides,A.J.,& Ball,D.L.(2008).Understanding and describing mathematical knowledge for teaching:Knowledge about proof for engaging students in the activity of proving.Journal for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11(4), 307-332.
Wood,T.(1999).Creatinga context for argument in mathematics class.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30(2),171-191.
Yackel,E.,Cobb,P.,Wood,T.(1991).Small-group Interaction as a source of learning opportunities in second-grade mathematics.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22(5),390-408.
Yackel,E.,& Cobb,P.,(1996).Sociomathematical Norms,Argumentation,And Autonomy in Mathematics.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27(4),458-47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