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90.217.12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侯宜汝
作者(外文):Hou, Yi-Ru
論文名稱(中文):報讀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在社會學習領域成績之成效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iveness of Oral Reading Test Assistance on Social Learning Field for Students with Elementary Learning Disabilities
指導教授(中文):王子華
指導教授(外文):Wang, Tzu-Hua
口試委員(中文):周金城
蔣佳玲
口試委員(外文):Zhou, Jin- Cheng
Jiang, Jia-L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210524502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3
中文關鍵詞:報讀學習障礙社會學習領域
外文關鍵詞:Reading TestLearning DisabilitiesSocial Learning Field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兩種不同亞型的學習障礙學生在實施「報讀」之評量調整措施後,其社會學習領域考試成績是否有成效,其中這兩種亞型的學障生分別「識字型學習障礙」與「語文型學習障礙」。
研究方法採用單一受試實驗設計之交替處理設計(Alternating treatments design,簡稱ATD),自變項為「獨立」完成與提供「報讀」措施兩種作答情境之介入,依變項為社會學習領域之「記憶型題目」成績與「理解型題目」成績,了解不同亞型的學習障礙學生於介入後對這兩種不同認知層次的試題是否有成效。
研究對象為三名四年級學障生與兩名五年級學障生,研究資料分析採視覺分析法及效果值分析(d)。
本研究結果重點如下:
一、報讀介入對「識字型學習障礙」學生於社會學習領域成績有正向成效。
二、報讀介入對「語文型學習障礙」學生於社會學習領域成績有負向成效。
三、報讀介入對「識字型學習障礙」學生於社會學習領域之「理解型題目」比「記憶型題目」成績更有幅度的正向成效。
四、報讀介入對「語文型學習障礙」學生於社會學習領域之「理解型題目」比「記憶型題目」成績更有幅度的負向成效。
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特殊教育相關單位作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ssessment accommodations on social learning field for two different subtype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One of them was Literacy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 other one was Language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 alternating treatments design of the single subject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the intervention of oral reading test assistance, whereas the dependent is the performance of test items on the social learning field. The test items included memory questions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Three fourth-grade and two fifth-grad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through effect size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The intervention of oral reading test assistanc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Literacy Learning Disabilities.
2.The intervention of oral reading test assistanc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Language Learning Disabilities.
3.The intervention of oral reading test assistance has more positive effects on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than memory questions for the Literacy Learning Disabilities.
4.The intervention of oral reading test assistance has more negative effects on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than memory questions for the Language Learning Disabilities.
Finally, the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the special education related units for reference.
謝 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11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課程調整的定義與應用 15
第二節 報讀的定義與應用 28
第三節 學習障礙定義與各定義擷取觀點比較 31
第四節 學習障礙的分類 42
第五節 報讀與學習障礙相關研究 72
第六節 社會學習領域試題研究 7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9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91
第二節 研究工具 9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98
第四節 研究程序 103
第五節 研究資料分析法 10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9
第一節 受試者甲生的資料分析 109
第二節 受試者乙生的資料分析 118
第三節 受試者丙生的資料分析 127
第四節 受試者丁生的資料分析 136
第五節 受試者戊生的資料分析 144
第六節 綜合討論 1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61
第二節 建議 165
參考文獻 169
中文部分 169
西文部分 177
附 錄 179
附錄一 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4-1家鄉古早味》 179
附錄二 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4-2家鄉的傳統習俗》 181
附錄三 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5-1認識外來文化》 183
附錄四 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5-2家鄉文化的展望》 185
附錄五 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6-1家鄉的挑戰》 187
附錄六 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6-2家鄉新風貌》 189
附錄七 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4-3臺灣人口的變化》 191
附錄八 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5-1區域的形成》 193
附錄九 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5-2北中南東看臺灣》 195
附錄十 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5-3寶島行透透》 197
附錄十一 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6-1生活的轉變》 199
附錄十二 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測驗卷《6-2多采多姿的藝術生活》 201
附錄十三 家長同意書 20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孟瑛如、簡吟文(2014)。由DSM-5的改變談學習障礙未來的鑑定與教學輔導趨勢。輔導季刊,50(4),28-34 。
閔宸毅(2016)。遊戲式部首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識字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戴汝潛(2010)。字本位與語文課程教學。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
杜正治(2010)。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台南縣特殊教育中心(2008) 。學習障礙教戰手冊--「聲韻覺識訓練」教材。台南: 孫文山。
臺灣精神協會(2017)。DSM-5診斷標準的改變第一部份。取自:http://www.sop.org.tw/sop_search.asp?siteurl=www.sop.org.tw%2F&ref=&ss=3376j1206558j15&cx=006705532623064861333%3Ap9c-0ezzq4a&cof=FORID%3A9&ie=big5&q=%BE%C7%B2%DF%BB%D9%C3%AA&sa=%B7j%B4M
桃園市政府(2015)。桃園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身心障礙學生成績評量實施原則。民國一百零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府教特字第1040138354號。
桃園市政府(2015)。桃園市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要點。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五月十九日府教特字第1040126260號。
南一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國民小學社會4下課本。臺北市: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快樂學六書。
賴惠鈴、黃秀霜(1999)。不同識字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國字學習成效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2,1-26。
賴詩婷(2012)。精緻化記憶策略對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賴怡萍(2014)。詞彙線索對提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詞彙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劉欣惠(2009)。字族文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生字學習成效之探究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淑敏(2013)。多感官教學法對提升國小學障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劉育宏(2015)。語音報讀軟體對高職特教班學生證照筆試評量與學習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連儀(2013)。短期多媒體識字輔助教學軟體對學齡識字困難兒童識字與閱讀相關能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林寶貴、錡寶香(2005)。兒童口語理解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林秀嫻 (2015) 。摘要策略教學對學習障礙學生在記敘文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淳嫺(2014)。文章結構教學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兒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淑珍(2005)。交互教學法對閱讀障礙學生閱讀能力提升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高野清純(1997)。學習障礙(陳瑞郎,譯)。臺北市,心理。
高野清純(1997)。學習障礙。臺北:心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2017)。自動化報讀系統。取自:https://www.rcpet.ntnu.edu.tw/plan3.html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404/
國際閱讀障礙協會(2017)。閱讀障礙定義。取自:https://dyslexiaida.org/definition-of-dyslexia/
柯華葳、詹益綾(2007)。國民小學(二至六年級)閱讀理解篩選測驗使用手冊。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臺北市。
柯華葳、詹益綾(2007)。國民小學閱讀理解篩選測驗。臺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PIRLS2006報告: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6-MOE-S-008-002)。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侯美娟(2016) 。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之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國民小學社會5下課本。臺北市:翰林。
胡永崇(2003)。特殊教育學生評量的倫理原則。特教園丁季刊,18(4),11-16。
許雅惠(2015) 。交互教學法結合圖像組織策略對提升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媺芸(2016)。SQ3R 策略在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學習烘焙食品丙級學科之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6),202-206。
黃曼舒(2015) 。運用思考地圖於國文科教學對提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巧雲、陳明聰、陳政見(2007):語音合成與真人錄音對國小高年級低閱讀能力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差異之研究。載於國立臺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主編:特殊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81-106)。臺東:編者。
洪儷瑜(1995) 。學習障礙者教育。臺北:心理。
洪儷瑜、謝佳真、劉明媛(2011)。從台日韓學障教育發展談學習障礙教育發展的影響因素。特殊教育年刊,283-289。
洪儷瑜、陳淑麗、王瓊珠、方金雅、張郁雯、陳美芳、柯華葳(2009)。閱讀障礙篩選流程的檢驗—篩選或教師轉介之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34(1) ,1-22。
洪儷瑜、王瓊珠、張郁雯、陳秀芬、陳慶順(2007)。識字量評估測驗(國語測驗)。臺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教育部(2010)。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31。
教育部(2010)。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教育部臺參字第0990218743C號。
教育部(2011)。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之教學原則及輔導辦法。中華民國一百年五月十六日教育部臺參字第1000075883C號。
教育部(2013)。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七月十二日教育部臺教學(四)字第1020097264B號。
教育部(201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65
教育部(2013)。身心障礙學生升學輔導辦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八月二十二日教育部臺教學(四)字第 1020123903A號
教育部(2014)。特殊教育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十八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300093311號。
教育部(2015)。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sencir.spc.ntnu.edu.tw/site/c_principle_001/index/process_t_key/212/mode_t_key/-1/data_t_key/-1/code/001/kind_code/001。
教育部(2017)。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取自:https://www.set.edu.tw/。
教育部(2017)。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教育部臺教授國部字第1060107268B號。
教育部(2017)。教育部統計處。取自https://stats.moe.gov.tw/。
教育部(2017)。字表搜尋器。
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2007) 。中文閱讀障礙診斷流程與測驗簡介。臺北市: 國立台灣師範大徐特殊教育中心。
杞昭安(2010)。視障學生數學圖表之報讀。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2) ,1-16。
取自:http://lcprichi.hkbu.edu.hk/table_search.html
謝俊明、曾世杰(2004) 。閱讀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在唸名速度上之比較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2),193-216。
謝秋梅(2004)。考試調整對學習障礙學生考試表現之探討。台東特教,59-65。
蕭靜鈺(2013)。故事結構教學對提昇國小學習障礙學生科學故事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2017)。特殊教育。取自:http://www.edb.gov.hk/tc/edu-system/list-page.html
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2017)。認識學障。取自:https://asld.org.hk/%E8%AA%8D%E8%AD%98%E5%AD%B8%E9%9A%9C/%E7%89%B9%E6%AE%8A%E5%AD%B8%E7%BF%92%E9%9A%9C%E7%A4%99/
邢麗麗(2013)。學習障礙兒童離特殊教育對象還有多遠?陜西師范大學,陝西。
周碧香(2009)。從學習理論談漢字形似字教學。聯大學報,6(1) ,79-98。
陳麗如(2006)。特殊學生鑑定與評量。臺北:心理。
陳詩薇(2016) 。心智圖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之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陳榮華、陳心怡(2005)。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臺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陳奕卉(2016) 。同儕協助學習策略對提升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琬潔(2012)。電腦語音報讀對國中一般學生及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測驗之成 效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筱瑩(2012)。概念圖及電腦語音合成系統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學習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200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臺北市:東華。
張世彗(2015)。學習障礙。臺北市:五南。
張瑞娟(2011)。報讀與口述回答之評量調整措施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資寧(2000)。學障者的春天。臺中:家庭關係發展協進會。
張雅婷(2011)。交互教學法對增進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探究。臺東特教,34,24-29。
張萬烽(2004)。特殊學生在考試上的調整。屏師特殊教育,8,18–27。
張萬烽(2010)。證據本位實務與後設分析對特殊教育研究的啟示。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 - 20。
張萬烽、鈕文英(2011)。美國身心障礙學生考試調整策略成效之後設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3),27–50。
張萬烽、吳裕益(2012)。學習障礙學生在國中基測數學科上表現與試題差異功能分析。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6,45–70。
鄭慧芬(2013) 。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對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中華民國防聾推廣福利協會(2017)。中樞聽覺處理異常 《聽而不聞》。取自:http://www.hearingtw.org/hearingloss_view.php?no=3
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學會(2017)。什麼是學習障礙。取自:http://www.ald.org.tw/ap/news_view.aspx?bid=35&sn=f09ea511-e01a-4274-be71-18090320b243
鍾明興(2012)。重複閱讀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 朗讀流暢度與閱讀理解的影響之研究。雲嘉特教,15,24-34。
鍾佳容(2017)。報讀試題與口述答案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學科測驗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沈小玫 (2015) 。多媒體融入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提升國小閱讀理解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施瓊虹(2014)。多元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二年級識字困難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室橋春光(2016)。学習障害の概念の確認。北海道大學學院教育學研究院紀要,124, 13-32。
曾世杰(1999):國語文低成就學童之工作記憶、聲韻處理能力與唸名速度 之研究。在柯華葳、洪儷軒編,學童閱讀困難的鑑定與診斷研討會論文集( 5-28)。嘉義:中正大學心理系。
曾世杰(2004) 。聲韻覺識、唸名速度與中文閱讀障礙。臺北市: 心理。
曾燕菁(2013)。默讀與朗讀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與閱讀速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蔡明珠(2012)。應用輔助科技改善國小讀寫障礙學童讀寫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蔡明珠(2012)。應用輔助科技改善國小讀寫障礙學童讀寫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蔡昌諭(2013)。多媒體電腦教學對閱讀障礙學生識字學習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歐素惠、王瓊珠(2004)。三種詞彙教學法對閱讀障礙兒童的詞彙學習與閱讀理解之成效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6,271-292。
歐委龍(2016)。文字結合電腦語音報讀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學科評量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楊於珊(2014)。交互教學對提升國小閱讀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吳敏而(2005)。可預測讀物:閱讀的啟蒙教材。發表於台灣小學語文。
吳宣萱(2012)。圖像識字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衛生福利部(2015)。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十二月十六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400146761號。
衛生福利部(2017)。2010年版_中文版ICD-10-CM/PCS。取自: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EBBF30B22FF4E869&topn=D39E2B72B0BDFA15
萬雲英(1911)。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403-448。
王建文(2016)。意義化識字結合字理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王瓊珠(2001)。台灣地區讀寫障礙研究回顧與展望。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11,331-344。
王淑惠(2011)。身心障礙學生的考試評量。特殊教育季刊,119,15–23。
王淑惠(2011)。由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分析國小階段身障生在普通班接受教學調整與考試調整情形。雲嘉特教期刊,13,23-30。
王淑瑩(2011)。電腦語音報讀在解決一所國小社會領域考試人工報讀問題之研究──以三位學習障礙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怡閔(2014)。一般識字教學法與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中識字困難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參考文獻
西文部分
CDC-INFO (2017).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Tenth Revision, Clinical Modification (ICD-10-CM).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nchs/icd/icd10cm.htm
Cohen, J. (1992). A power prime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2(1), 155-159.
Freeland, J. T., Skinner, C. H., Jackson, B., Mcdaniel, C.E., &Smith, S. (2000). Measuring and increasing silent reading comprehension rates: empirically validating a repeated readings Intervention.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37(5), 415-429.
Gough, P. B., & Tunmer, W. E. (1986). Decoding, reading, and reading disability.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7, 6-10.
Humble, A. (2000) ,A Comparison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Ready Strategy of Reading Aloud with an Adult and the Technology Based Strategy of Computerized Talking Books, ERIC Document No: DE450349.
Jung, Dae Young(2007). South Korean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Disabilities, EBSCOhost No: EJ771668.
Kamhi, A. G., & Catts, H. W. (1991). Terminology, definition, and subtyping issues. In A. G. Kamhi & H.W. Catt (Eds). Reading disability:A developmental language perspective,35-66.
Kirk, S. A., Gallagher, J. J., & Anastasiow,N. T. (2003).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10th ed.). 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iao, C. H. (2006). 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Rapid, Naming, and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in Children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lbert, Canada.
Lo, Y. Y., Cooke, N. L., &Starling, A.L. (2011). Using a repeated reading program to improve generalization of oral reading fluency. Education & Treatment of Children, 34(1), 115-140.
Manning&Payne (1992). Basal reader instruction:Effects of 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training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use and attitude. Read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32 (10), 29-38.
Mullis, I.V. S., Martin, M. O., Kennedy, A. M., Trong, K. L., & Sainsbury, M. (2009). PIRLS 2011 assessment framework. 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NJCLD(2017).LD OnLine. Retrieved from http://www.ldonline.org/about/partners/njcld
Pailincsa & Brown(1894).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fostering and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 (2) 117-175.
The 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2017).Definition of (C)APD.Retrieved from http://www.asha.org/policy/TR2005-00043/#sec1.1
Wood, J. W.(1984). Adapting instruction for the mainstream(3rd.ed.). New York, NY. Macmilla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