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0.91.25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楊朕旺
作者(外文):Yang, Chen-Wang.
論文名稱(中文):以樂趣化排球教學提升學生體育態度及運動習慣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of Enhancing the 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Habits by Teaching Volleyball with Fun Teaching Methods
指導教授(中文):林志成
葉于正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ih-Cheng
Yeh, Yu-Cheng
口試委員(中文):鄭麗媛
鍾祥賜
口試委員(外文):Cheng, Li-Yuan
Chung, Hsiang-Sz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210491024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7
中文關鍵詞:樂趣化體育態度運動習慣
外文關鍵詞:fun teachingattitude to Physical Educationexercise habit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6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目的是透過行動研究,探討樂趣化排球課程實施提升學生體育態度及運動習慣。首先,先了解學生體育態度及運動習慣之現況,其次,進行樂趣化排球課程之規劃與實施,最後,探討此課程對竹北國小六年仁班的學生體育態度及運動習慣成效為何。
研究者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設計「嘻哈排球」、「超級金排球」「趣味排壘球」、「ZVBL竹北排聯」四個教學主題,發展樂趣化排球教學模組。研究對象為新竹縣竹北國小六年仁班26位學生,進行8節教學活動。
研究者蒐集與分析學生運動習慣問卷和體育態度量表,透過課堂觀察紀錄、學習回饋單、教學省思札記等資料,以探究樂趣化排球的教學歷程及課程實施後,對學生體育態度及運動習慣的提升情況為何。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研究者於備課、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與修正歷程發展出樂趣化排球教學模組並從中獲得省思與成長。
二、教學方案實施後,學生建立積極且正向的體育態度。
三、教學方案實施後,學生的運動習慣明顯提升。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課程教學、教材選擇、教師、學校行政單位及後續研究提出具體的建議,以供未來有意實施樂趣化排球教學及相關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to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habits by teaching volleyball with fun teaching methods. First, the researcher makes a survey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attitude to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ir exercise habits. Second, the researcher designs a fun volleyball teaching methods. Finally, the researcher explores the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to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habits.
The researcher applies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and teaches “Hip-Hop Volleyball”, “Super Volleyball”, “Fun volleyball and softball” and “ZBVL” as a theme to develop the fun volleyball teaching module. There were 26 six-graders from Jhubei elementary school class 603 in Hsin-Chu county participating in this study for 8 periods.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such as a survey of students’ exercise habits, 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scale, classroom observation records, learning feedback sheets, and teacher’s self- reflection notes, the researcher is abl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attitude to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ir exercise habits. There are three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1. The researcher developed a fun volleyball teaching module and grew professionally during different teaching stages.

2. Fun volleyball teaching methods significantly built up students’ positive attitudes to Physical Education.

3. Fun volleyball teaching method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students’ exercise habits.

Finally, proposing suggestions for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making recommendations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fun volleyball teaching methods and for further studies.

Key Words: fun teaching, attitude to Physical Education, exercise habi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體育教學意義及傳統體育教學缺失 7
第二節 樂趣化體育教學與排球之探討 13
第三節 體育態度與運動習慣之探討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情境與對象 3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43
第三節 課程規劃與研究工具 50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7
第一節 樂趣化排球教學方案之實施歷程分析 57
第二節 體育態度和運動習慣成效分析與討論 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7
壹、中文部分 127
貳、英文部分 133
附錄 135
附錄一 學生學習單元回饋單一 135
附錄二 學生學習單元回饋單二 136
附錄三 學生學習單元回饋單三 137
附錄四 學生學習單元回饋單四 138
附錄五 教師觀察紀錄表 139
附錄六 學生訪談大綱 140
附錄七 教學省思札記 141
附錄八 樂趣化排球體育教學問卷 142
附錄九 學生自我挑戰卡 145
附錄十 班級戰術板 146
附錄十一 研究受試者暨家長同意書 147

表次
表2-1樂趣化體育教學理論基礎文獻 14
表2-2國內研究者對樂趣及排球教學之相關研究彙整 20
表2-3國內研究者對體育態度及運動習慣在國小階段之相關研究彙整 30
表3-1班級數、學生人數統計 37
表3-2教職員工年齡統計 38
表3-3六年仁班學生特質與學習情況彙整 38
表3-4實施樂趣化體育教學行動研究之背景SWOTS分析 41
表3-5教學時間暨進度規劃 50
表3-6體育態度測驗卷之專家名錄 53
表3-7各種原始資料編碼的意義說明 54
表4-1六年仁班體育態度量表前測彙整統計 58
表4-2六年仁班運動習慣調查前測彙整統計 59
表4-3樂趣化排球「嘻哈排球」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一 61
表4-4樂趣化排球「嘻哈排球」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二 64
表4-5第一單元回饋彙整紀錄 70
表4-6樂趣化排球「超級金排球」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一 74
表4-7樂趣化排球「超級金排球」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二 79
表4-8第二單元回饋彙整紀錄 84
表4-9樂趣化排球「趣味排壘球」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一 88
表4-10樂趣化排球「趣味排壘球」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二 93
表4-11第三單元回饋彙整紀錄 99
表4-12樂趣化排球「ZBVL竹北排聯」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一 102
表4-13樂趣化排球「ZBVL竹北排聯」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二 105
表4-14第四單元回饋彙整紀錄 108
表4-15體育態度量表前測和後測各項成績比較 111
表4-16運動習慣量表前後測統計對照說明 114

圖次
圖 3-1研究流程及架構說明 48
圖 3-2研究時程 49
圖 3-3三角檢證說明 55
圖 4-1 樂趣化麻辣排球教學模組 110


中文部分
尤佳琪(2014)。理解式球類教學提升排球學習效果與核心素養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文宜、陳毅芬、周麗卿(2015)。運動教育模式對排球技能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之影響。運動與健康研究,4(1),39-47。
王彤(2005)。排球。臺北市:科圖。
王瑞瑾、謝清秀(2005)。探究《易經》蒙卦的教育思維對體育教學理念上的啓發。大專體育學刊,7(1),1-11。
江崇偉(2008)。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吳萬福(1992)。體育教學的心理。臺北市:學生書局。
吳鴻銘、尚憶薇(2001)。淺談樂趣化體育教學之概念原則。花師院刊,37,35-40。
李政諭(2008)。排球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效益分析─以雲林縣鎮南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李婉萍、鄭溫暖、畢璐鑾(2013)。休閒運動課程介入對新北市國小學童運動態度與運動習慣之效益。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2(1),110-122
李德川、陳月娥(2012)。樂趣化幼兒運動遊戲之探討。幼兒運動遊戲年刊,6,143-148。
李慶泰(2002)。國小學童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沈孟萱(2016)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高職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改善柔軟度及提升身體覺察能力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周禾程、林章榜(2014)。學生知覺不同教學形式與體育課樂趣及運動涉入程度的關係。臺灣運動教育學報,9(1),1-21。
周宏室(1995)。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宏室(2003)。體育課的省思。學校體育,31-34。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尚憶薇(2009)。探索體驗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之效益。大專體育,103,30-33。
林介全(2015)。運動教育模式實施於國小五年級體育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志成(2007)。教育行動研究的迷思與省思。元智大學第二屆倫理與身體思維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54-70。
林俊文(2015)。創意排球體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洪嘉文(2009)。學校體育經營管理策略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胡庭甄(2012)。樂趣化體育教學方案對增進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徐維辰、邱文信(2008)。社會支持-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體育態度之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2(3),50-56。
徐慶帆(2007)。軍事院校學生運動態度、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翁志成(2003)。學校體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翁春琴(2012)。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高職女學生排球之學習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袁桂盛(2012)。高雄縣國小學童規律運動習慣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張文怡(2015)。理解式球類教學應用於國小六年級排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
張木山(1999)。排球。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書軒(2004)。不同背景之國小體育教師對樂趣化體育教學的認同態度及差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雅琪(2015)。遊戲介入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生運動習慣改變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教育部(2001)。樂趣化排球簡介。臺北市:高中體育總會。
莊美玲、許義雄(1993)。樂趣化球類教學的意義及其方法。樂趣化教材彙編。
許政順(2013)。運動是從玩開始的-談校園玩運動。學校體育,23(2),6-17。
許智翔(2015)。體育課好好玩-一起找尋上體育課的感動。學校體育,25(4),16-22。
許義雄(1992)。樂趣化體育教學。臺灣省體育學校雙月刊,2(2),4-5。
許銘甫(2015)。國小四年級體育教學實施多元評量對體育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五洲(1994)。多媒體科技在體育教學上的應用。國民體育季刊,23(3),103-109。
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志偉(2012)。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體育態度與身體活動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陳知輿(2013)。飛盤也能這樣玩-飛盤樂趣化教學。學校體育,23(2),118-123。
陳金宏、林東興、林盟傑(2016)。數位多媒體融入體育課程對學習態度與自我效能之影響-以彰泰國中游泳教學為例。臺中科大體育學刊,12,87 - 101。
陳昭宇(2016)。探究遊戲在體育教學的價值:經驗學習理論的應用。中華體育,30(2),97-104。
陳偉瑀、陳安妮(2015)。體育課程樂趣化設計對學生在健康體適能與內在動機之影響。長榮運動休閒學刊,9,55-63。
陳淑芬(2014)。國小學童體育態度與運動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意靜(2016)。國小教師體育教學接受度量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陳毅芬(2014)。運動教育模式對排球技能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陸玟吉、羅玉枝(2017)。技職體系大專生體育學習態度調查-以健行科技大學為例。休閒事業研究,15(1),57-69。
傅怡青、林琮智(2015)。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傳統式體育教學法之初探。屏東大學體育,1,49-60。
惲大宗(2014)。樂在學習趣味無窮──ARCS動機模式在體育教學的實踐。學校體育,140,35-44。
曾彥勳(2014)。基隆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曾瑞成(1996)。樂趣因素在體育教學上之省思。中華體育,11(2),16-21。
游滄益(2014)。不同學習階段學生體育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碩
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黃永寬(2014)。體育創意教學。學校體育,140,76-83。
黃明雪、劉小曼、黃美瑤(2006)。大專學生體育課體育態度與學習動機之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1,116 – 121。
黃紹峯(2007)。南投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運動參與程度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義翔、陳志強(2014)。台南市公私立高中職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在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休閒運動期刊,13,29 - 39。
楊安立(2015)。互惠式教學形式應用在國小學生樂趣化羽球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葉于正(2006)。以「參與體育」構成學校效能之可能性初探。竹縣文教,33,11-16。
楊雅芬(2014)。樂趣化體適能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童體適能與運動樂趣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葉憲清(1991)。學校體育教學目標。臺灣省學校體育,2(4),6-13。
葉憲清(1998)。體育教材教法。臺北市:中正。
雷小娟、王誼邦(2002)。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體育教學遊戲設計。淡江體育,5,106-110。
廖燕燕(2006)。臺北市國小扯鈴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劉明川(2002)。臺北市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述懿、張若寧(2016)。論體育課程之樂趣化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6),
225-228。
劉照金、周宏室(2002)。大學生體育態度與運動技能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4(1),1 – 12。
劉質涵(2016)。樂趣化教學設計融入體適能活動方案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健
康體適能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歐家齊(2010)。「舞蹈遊戲」教學 對4-6歲幼兒動作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潘昭羽(2014)。社會支持對國中生體育態度及運動涉入之影響研究─以彰化縣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潘淑滿(2009)。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潘詩婷(2002)。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坤陵(2014)。新北市國小學童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蔡宗憲(2009)。體育教學目標發展策略初探。屏東教大體育,12,359-379。
蔡貞雄(1990)。體育教學的意義和本質。國民體育季刊,23(3),22-28。
蔣帛芬(2010)。國民小學學生運動習慣與體適能之研究-以五年級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鄧安明(2014)。樂趣化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對國小學童籃球運球上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鄧昱(2016)。互動APP對國小學童養成運動習慣傾向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鄭伊真(2010)。金門地區國中學生體育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
華大學,花蓮縣。
鄭秀玲(2011)。兩岸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清滿、林成吉、徐文冠、黃琬婷(2015)。華醫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體育課學習態度之研究。華醫社會人文學報,31,63-74。
鄭麗媛、邱文信、曾德明(2014)。合作學習教學法對體操學習表現之影響。體育學報,47(1),129-138。
蕭世原(2004)。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態度、身體活動量及體育課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蕭東文(2014)。學校老師對運動習慣現況及健康促進活動調查-以私立復興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賴清水(2006)。不同教學法對網球初學者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賴賢貴(2015)。談SH150方案之有效落實策略-以高雄市國小實施現況為例。學校體育,148,77-89。
謝宛君(2015)。體育教學新思維。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1),170-174。
藍雲瑾(1998)。樂趣化舞蹈教學活動設計。國民體育季刊,27(4),7-19。

英文部分
Brazendale, K., Graves, B. S. , Penhollow, T., Whitehurst, M., Pittinger, E., &Randel,B. (2015). Children’s enjoyment and perceived competen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outside of school. Emotional & Behaviora Disorders in Youth, 65-69.
Carleton, B. & Henrich, T. (2000).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nnance of low-skilled students. Journal of Physical Ed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71(2),29-31.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Boston, MA: Addison-Wesley.
Gill, D. L., Gross, J. B., &; Huddleston, S. (1983).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n youth s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4, 1-14.
Kretchmar, R. S. (2005). Practical philosophy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2n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Martens, R. (1996).Turning kids on to physical activity for a lifetime,Quest , 48 , 303-310.
Pratkanis, A. R. (1989). The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of attitude. In Anthony R.Pratkanis, Steven J. Breckler &; Anthony G. Greenwald (Eds.), Attitud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71-98.
Rokeach(1979). Understanding Human Values, New-York: Free-Press.
Rosenberg, M. J, & Hovland, C. I. (1960). Cognitive,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compouents of attitudes. In M. J. Rosenberg, C. I. Hovland, W. J. McGuire, R. P. Abelson, & J. W. Brehm (Eds.).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An aualysis of consistency among attitude component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14.
Siedentop, D. (1991).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3re ed.). Palo Alto, California: Mayfield.
Silverman, S., & Subramaniam, P. R. (1999). Student 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A review of measurement issues and out come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9, 97-12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