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22.77.23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張庭維
作者(外文):Chang, Tin-Wei
論文名稱(中文):「無法強制學生轉學體制下」教師管教作為之探討-以新竹地區一所高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Discussion on Teachers' Discipline Management without forcing students Transferring Students - A Case Study of a High School in Hsinchu
指導教授(中文):李安明
指導教授(外文):Li, An-Min
口試委員(中文):林志成
江志正
口試委員(外文):Lin, Chih-Cheng
Chiang, Chih-C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210491008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中文關鍵詞:正向管教學生偏差行為師生衝突親職教育
外文關鍵詞:Positive DisciplineStudent Deviation BehaviorConflic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Parental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了解慈愛學校教師在面對無法強制學生轉學體制下,面對學生的管教問題,如何透過正向管教等多元方式,解決學生偏差行為的困境。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法進行,以研究者為研究工具,透過訪談、觀察紀錄、文件分析和省思札記進行資料蒐集後,將相關資料編碼歸類以進行分析和整理,形成議題進而逐步完成研究論文。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慈愛學校教師運用正向管教,可減少師生衝突並建立良善師生關係。
二、行政懲處具合法及受監督性,能協助慈愛學校教師引導學生改善偏差行為。
三、慈愛學校學生家長親職教育狀況反應學生表現。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作為慈愛學校管教之參考,並對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how teachers of loving school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deviation behavior in the face of the problem of discipline of students in the face of the problem that students can not be forcibly transferred.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fter using the researcher as a research tool to collect data through interviews, observation records,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notes, the relevant data are coded and classified for analysis and collation to form the subject and then to be gradually completed Research paper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loving school teachers use positive discipline to reduce conflic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establish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econd,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with legal and supervisory, can help loving school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to improve deviation behavior.
Third, loving school parents parents parenting education reflects student performance.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s a reference for loving school discipline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議題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正向管教的探討 7
第二節 學生偏差行為探討 11
第三節 師生衝突與成因 14
第四節 親職教育的意涵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場所 2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5
第三節 研究概念歷程及架構 29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 30
第五節 研究方法 32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4
第七節 資料的檢證 38
第八節 研究倫理 40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43
第一節 沒有管教怎麼教學 43
第二節 懲處真的有效嗎 49
第三節 換個心境調整管教作為 61
第四節 綜合討論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1
參考文獻 87
壹、中文部分 87
貳、英文部分 91
附錄 92
附錄一:邀請參與研究同意書 92
附錄二:青少年參與研究意願書暨家長知情同意書 94
附錄三:前導研究問卷 96
附錄四:前導研究分析 97
附錄五:第一次訪談大綱(師長) 106
附錄六:第二次訪談大綱(師長) 107
附錄七:第三次訪談大綱(師長) 108
附錄八:訪談大綱(家長) 109
附錄九:訪談大綱(學生) 110
附錄十:訪談逐字稿 111
附錄十一:觀察記錄及省思 116
壹、中文部分
王淑俐(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三民。
王叢桂(1998)。師生間的衝突事件與處理。學生輔導雙月刊,57,42-57。
吳中勤(2016)。中學生偏差行為組型的異質性分析:社會心理學觀點的詮釋。教育心理學報,47(4),525-546。
吳忠泰(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師生衝突來源知覺及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臺北:師大書苑。
吳柏緯(2016年9月18日)。臺灣人日滑手機205分鐘。Retrieved from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829568
吳清山、林天祐(2008)。教育名詞-正向管教。教育研究月刊,176,133。
李介至(2000)。師生衝突之類型與意涵。諮商與輔導,175,11-14。
李秀娟(2006)。臺北市小學現任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的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奇在(2014)。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家庭教育之成效、困難及改進途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李政賢(譯)(2006)。M. Catherine, & B.R. Gretxhen著。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臺北市:五南。
李美華(譯)(2007)。UNSCO著,正向管教法-接納、友善的教室。臺北市:財團法人人本教育基金會。
李清偉(2015)。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困境與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119-122。
周新富(2016)。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
林秀鑾(2017)。臺北市社區教保資源中心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金源(譯)(2014)。Todd Whitaker & Annette Breaux著。優秀老師這樣做:輕鬆應付課堂挑戰50招。新北市:木馬文化。
林青志(2014)。以正向管教對學生行為改變之行動研究-以五年級體育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僑光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淑玲(2006)。家庭教育學。嘉義縣,濤石文化。
林筱帆(2017)。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推動青少年家庭教育經驗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至芸(2013)。多元智能與正向管教在班級經營上的運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9),52-54。
柯志明(2011)。師生衝突因素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以嘉義縣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洪儷瑜(1995)。從校園暴力談整合多學門合作的輔導模式。學生輔導,37,36-43。
胡秀妁(2015)。臺灣地區非主流家庭親職教育實施的挑戰與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68-72。
倪身怡(2014)。以犯罪學理論看輕度自閉症學生偏差行為之輔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徐永誠(2006)。懲罰與教育:以洛克觀點為例。臺北市:師大書苑。
徐嘉珍(2015)。教師如何實施正向管教,提升班級經營效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3),58-62。
翁桓盛(2012)。親職教育。臺北市:心理。
張民杰(2015)。班級經營:學說與案例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怡真(2008)。父母教養方式、教師支持與國三學生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張怡婷(2013)。師生衝突事件之學生觀點分析─以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張美惠(2012)。探討跨國婚姻家庭的親職教育,家庭教育雙月刊,40,6-18。
曹長仁(2010)。親職教育-理念與實踐。臺北縣:新文京開發。
許舜賢(2015)。青少年中途輟學相關因素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8),161-178。
許憶真(2004)。父母管教方式及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對其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彭懷真(譯)(1991)。社會學辭典。臺北市:五南。
曾憲政、戴淑芬(2003)。二十一世紀家庭教育的新課題及其推動策略。國家政策季刊,2(3),103-124。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惠玲(2004)。父母管教方式、差別同儕結合與少年偏差行為相關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黃漢耀(譯)(1991)。Insoo Kim Berg & TheresSteiner著。兒童與青少年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黃德祥(1995)。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市:五南。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臺灣研究的評析。中國心理學刊,28(1),7-28。
詹怡華、張楓明、董旭英(2012)。國中生接觸偏差同儕在其衝動性格、知覺父母監督與偏查行為間關聯性之中介效果。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18,89-123。
賈馥茗(1991)。教育哲學。臺北市:三民。
劉秀美(2010)。花蓮縣公立國中師生對校園零體罰實施後的意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劉書芳(2000)。我國家庭教育的現況分析及其改進途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潘中道、胡龍騰、蘇文賢(譯)(2014)。Ranjit Kumar著。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市:學富文化。
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高等教育。
戰寶華(2014)。從溝通觀點探討學生偏差行為之輔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0),59-68。
盧浩傑(2007)。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偏差行為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鍾萬煋(2002)。苗栗縣國中學生對師生衝突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少年事件處理法(2005年5月18日)。
家庭教育法(2014年6月18日)。
家庭教育法施行細則(2014年8月1日)。
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2014年1月8日)。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1997年7月16日)。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2016年5月20日)。
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2012年4月24日)
高級中學學生成績考查辦法(2013年9月13日)
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2014年1月8日)

貳、英文部分
Charles,C.M.(2007).Today’s best classroom management strategies:Paths to positive discipline. Boston,MA:Allyn & Bacon.
Hargreaves, D.(1975).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 KeganPaul.
Pondy, L. R.(1967).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Concepts and Model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2(2), pp. 296-320.
Kreitner, R. & Kinicki, A.(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5th ed.), Sydney, McGraw-Hill.
Zenpeda, M., & Morales, A.(2001). Supporting parents through parent education.Building community systems for young childre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67186)
NCFR(2018).What is Family Life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cfr.org/cfle-certification/what-family-life-educatio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