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部分 王平伸 (2011)。澎湖縣新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的文化資本、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怡芬 (2007)。從教育、圖書館著手:北歐閱讀風,奠定競爭力基礎。遠見雜誌,254,118-120。 王秀梅 (2010)。國小學生家庭閱讀環境、班級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惠瑩 (2007)。弱勢地區幼兒識字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王瓊珠 (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 王瓊滿 (2011)。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與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古秀梅 (2005)。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閱讀行為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江福貞 (2006)。大學生親子關係、家庭氣氛與其婚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何文君 (2006) 。親子共讀對幼兒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何秋蓮(2008)。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以臺南縣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孟娟 (2005)。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清基 (2010)。推動臺灣的閱讀教育—全民來閱讀。研考雙月刊,34(1),62-66。 吳惠美 (2010)。部首識字教學對弱勢學童閱讀能力之研究。幼兒教育,298,4-22。 吳惠彩 (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共讀、學校閱讀環境與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綿(2002)。如何開啟兒童閱讀之門(下)。師說,167,39-44。 巫玉文 (2006)。圖解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識字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余伯泉、李茂興(譯) (1994)。社會心理學 (原作者:Elliot Arenson, Timothy D. Wilson,Robin M, Akert)。台北市:揚智。 李君懿 (2010)。優良兒童繪本出版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364-377。 李威辰 (2002 )。父母社經地位、青少年緊張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相關性研究一以雲嘉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嘉義。 李美枝(1986)。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 李宜珍(2010)。閱讀教學策略與閱讀態度之影響研究-以新竹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沈佳蓉(2004)。國小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態度、 家庭文化資源與閱讀能力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均育(2002)兒童圖書館館藏數位化對兒童資訊素養之影響以國立臺中圖書館兒童室為例。書苑53,51-62。 周芷誼(2005)。閱讀環境與學童閱讀態度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小五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周昱君(2014)。家庭社經地位、教育資源對幼兒認知能力表現的影響:學前教育機會均等的檢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台東市。 周容雪(2015)。軍事院校與一般大學院校大學生的文化資本、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周新富(1998)。國中生家庭背景、家庭文化資源、學校經驗與學習結果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新富 (2006)。家庭教育學。台北:五南。 林文寶 (2000)。「閱讀的魅力與格調-談兒童閱讀興趣」,國立台中圖書館編,第四屆全國讀書會博覽會實錄(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09-110)。 林生傳 (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 林見瑩(2001)。高雄縣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課外讀物閱讀情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武憲(2001)。「怎樣推行兒童閱讀運動─從美、英、日的經驗談起」。終身學習就從兒童閱讀開始一九十年度全國兒童閱讀週專輯,54,17-19。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林佩蓉 (2005)。幼兒閱讀的發展。載於潘文忠(總編輯),幼兒語文領域進階成果專輯(36-39頁)。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林佩蓉(譯) (1999)。快樂的學習-全語言幼稚園的一天(原作者:B. Fisher)。臺北縣:光佑文化。(原著出版年:1991) 林坤珊 郭恩惠 (2001)。教育部閱讀四季-親子閱讀指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11-13 林俊瑩、黃毅志(2008)。影響臺灣地區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結構方程模式的探究。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45-88。 林南(2004)。教育制度與社會資本。教育研究集刊,50(4),1-16。 林建平 (2010)。低成就學童的家庭環境與自我調整學習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卷1期,93–125 林珮伃 (2010)。臺灣幼兒家庭的不同語文環境在共讀實施之差異。教育研究學報,44(2),31-54。 林婉君(2009)。家庭閱讀環境與幼兒閱讀態度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臺北市。 林敏宜(2003)。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林淑女(2001)。如何指導幼兒從事創意性閱讀。發表於「新世紀兒童創意閱讀研討會」。台北:中華創造學會。 林義男(1993)。國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其學業成就的關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6,157~212。 林翠釵 (2000)。許兒童一個未來-談兒童閱讀。社教資料雜誌,267,3-6。 林語蓁 (2011)。圖畫書融入閱讀教學對 幼兒閱讀動機及識字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邱小芳、詹士宜 (2009)。詞彙導向之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表現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0,75‐117。 邱天助 (1998 )。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臺北市:桂冠。 邱玉玲(2001)。悅讀!開啟兒童閱讀之門。屏縣教育季刊,5,13-17。 邱騰緯(2000)。阿美族父母角色扮演與國小子女智育成績關係之探討--- -以太巴塱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信華 (2001)。“閱讀習慣提升策略”,師說,156期,28~34。 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台北市:教育部。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台北市:天下, 柯華葳 (2007):PIRLS 2006 說了什麼。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舉辦「國際閱讀教育論壇」宣讀之論文(台北)。 柳雅梅、黃秀霜 (2007)。平衡閱讀教學對國小學童英文閱讀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師大學報,52(1),133-157。 洪阿幼(2010)。以重複閱讀繪本的窗開啟幼兒中文識字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台東市。 洪蘭(2008)。學會閱讀,孩子不寂寞。學前教育,31(1),24-25。 洪蘭、曾志朗(2001)。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裡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1-4。 胡永崇 (2002)。學習障礙學生之識字教學。屏師特殊學報,15,101-140。 凌夙慧 (2002)。公共圖書館推動兒童閱讀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孫中欣(1999)。學業失敗的社會學研究。台北:揚智文化。 徐沛雯(2005)。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及主觀階級認同對教育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麗鈞(2010)。家庭閱讀環境、學校閱讀環境與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能力與閱讀動機之相關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玉茹(2001)。如何看得更清楚-談閱讀教學。教育研究資訊,9(3),32-51。 張明麗(2002)幼兒園大班識字教育實驗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5-2,251-278。 張芳全、王坤平 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的文化資本、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Fang-Chung Chang Ping-Kun Wang (收件日期 100年 06月 09日; 接受日期 0100年 09月 23日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系。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2012年26(1),58-89。 張芳全(2011)。家長教育程度、文化資本、自我抱負、學習興趣與 數學成就之關係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2011 年,25(1),29-56 。 張筱瑩(2008)。蒙特梭利語文教育與全語言教育對幼兒閱讀能力影響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 (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淑梅、黃寶園 (2009)。國民小學低年級家長實施親子共讀之調查研究--以臺中縣太平國小為例。中臺學報,21(2),29-56。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刊第17期,85-106。 張鑑如、劉惠美(2011)。親子共讀研究文獻回顧與展望。教育心理學報閱讀專刊,43,315-336 。 教育部 (2008a)。悅讀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2011 年5 月15 日,取自http://www.edu.tw/plannews_detail.aspx?sn=33&pages=9。 教育部 (2010)。悅讀 101–國民中小學提昇閱讀計畫。教育部電子報,404。2013年10 月 2 日。 取自: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436。 莊惠美 (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親子互動關係與終身學習能力知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嘉宜 (2016)。 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氣氛、家長參與及學習適應之研究。大葉大學,彰化。 許維素(1992)。家庭組型、家庭氣氛對兒童自卑感、社會興趣、生活型態形成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俊豪 (2009)。不同類型繪本對幼兒語文發展影響之分析。大同幼保研究集刊,1,94-123。 郭惠玲(2007)。低年級學童家長對親子共讀態度調查~以台中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陳佳琪(2001)。青少年生活壓力、家庭氣氛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陳侗昕 (2015)。潛在成長模式在基隆市立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社經地位、 家庭氣氛、學校適應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怡靖、鄭燿男(2000)。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10(3),416-43 陳玟里(2003)。 合作學習閱讀理解策略對高職學生閱讀成就與閱讀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陳俊翰、梁育維 (2009)。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相關性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奎憙 (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陳春秀 (2001)。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家庭氣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教育大學,嘉義市。 陳英梅 (2001)。為有源頭活水來-親子共讀樂。社教資料雜誌,271,1-4 陳淑敏 (2006)。如何引導幼兒閱讀故事書以增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4,41-60. 陳淑雯(2002)。親子共讀團體輔導對健康和家庭氣氛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雅圻 (2014)。運用圖畫書教學提升幼兒閱讀動機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屏東市。 陳靜慧 (2004)。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識字能力以及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曾志朗(2000)。閱讀是多元智慧成功的基本條件。教師天地,106,4-5。 曾志朗 (2001)。心靈捕手。載於連翠茉主編:歡喜閱讀(p.17-22)。台北市:遠流。 曾志朗 (2001)。阿朗書語。全國兒童閱讀週閱讀手冊,5-7,教育部。 游舒婷 (2010)。低收入家庭學前幼兒與主要照顧者親子共讀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編號:NSC98-2815-C-003-031-H)。 游福生 (2000)。為兒童閱讀運動植根。國教之友,53,頁 78-80。 黃怡卿 (2006)。圖畫書題材與呈現方式對幼兒認字及故事理解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家瑩(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黃迺毓(1999)。學習型家庭的課題---家庭生活教育的啟示。載於學習型家庭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會議手冊(頁23-33)。台北:教育部。 黃敏秀 (2002)。學前一般兒童與發展遲緩兒童閱讀行為及其家庭閱讀環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淑玲 (1994)。幼兒識字教學。嘉義師院學報,8,472-492。 黃淑絹(1999)。國小學生家庭氣氛與社會科創造表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黃舒勤(2008)。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閱讀理解策略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毅志 (2003 )。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臺灣地區不公平的社會階層體系之延伸。臺北:巨流。 黃毅志 (2008 )。如何精確測量職業地位? 改良版臺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 19 (1) , 151-160。 黃毅志(1997)。職業、教育階層與子女管教:論 Kohn 的理論在臺灣的適用性。 臺東師院學報,8,1-26。 黃毅志 (2000)。文化資本、社會網路與階級認同、階級界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0,1- 42。 黃齡瑩、林惠娟(2004)。家庭與幼兒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2),1-56。 楊怡婷( 1995)。閱讀行為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倩蓉 (2008),「高薪的祕密」, 30 雜誌 ,42 ,53-61。 溫毓麒 (1992)。從影響生活型態的因素談親子關係。國民教育,32(7/8),47-49。 萬雲英(1991)。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載於楊中芳、高尚仁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台北:遠流。 葉錦花(2012)。彰化縣國小四、五年級學童閱讀態度與家庭閱讀環境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鄒浮安(1994)。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間:後設分析。教育研究資訊,2(3),38-47。 廖仁藝 (2001)。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家庭因素之分析~以八拉腦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廖永靜(2000)。親子共讀的觀念和做法。成人教育,58,46-51。 廖永靜、林淑玲(1999)。學習型家庭理論與新課題。載於學習型家庭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會議手冊(頁5-1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台北市。 齊若蘭(2002)。哪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天下雜誌,263,52-61。 劉佳蕙、葉奕緯(2007):臺南地區學前教育階段親子共讀現況調查研究。幼教研究彙刊,1(1),83-100。 劉淑利(2006)。國民小學教師子女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明學、劉秀曦、劉欣宜、張雅屏(2013)學生學習本位之學校效能子計畫二以多群組結構方程式探究家庭社經地位、親子互動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 計畫編號NAER-101-24-C-1-03-00-1-12 蔡美蓉(2005)。學校和家庭閱讀環境與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雯萍(2010)。國小低年級兒童學前共讀與其閱讀理解能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蔡麗惠(2009),親子共讀與國小幼童閱讀興趣及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談麗梅(2001)。兒童閱讀運動中教師推行信念、學校策略與兒童閱讀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鄭文鵬(2014)。文化資本影響學業成就之研究: 以台灣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鄭孟芳(2005)。國小高年級學習風格、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鄭淵全(1998)。社經地位、能力、學校教育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 功能典範與衝突典範之探究。新竹師院學報,11,421~448。 盧文啟(2003)。部首識字教學法對資優幼兒識字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蕭富元(2008)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天下雜誌,265,31-35。 賴苑玲(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家庭、班級及學校圖書館閱讀環境與其閱讀態度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1,47-86。 賴惠鈴、黃秀霜(1999)。不同識字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國字學習成效研究。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第十二期,P1~26。 鮑美秀(2014)。高雄市國小學生文化資本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大學,屏東市 謝美寶(2003)。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謝慶皇 (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鍾文悌 (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鍾馥如 (2009)。國小學童閱讀環境對自由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 魏惠娟(2000)。學習型家庭及其規劃方法。載於學習型家庭指導人員手冊(頁8-19)。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 魏麗敏 (1999)。國民中小學學生家庭因素、學習歷程與成就之分析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蘇振明 (1998)。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91,1-10。 蘇建文、林美珍、程小危、林惠雅、幸曼玲、陳李綢等(1995)。發展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二、英文部分 Alexander & Heathington (1988). Assessing and correcting classroom reading problems. Ajzen,Icek(1988).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Heidelberg: Springer,1988 Baker, D. P.,Stevenson, D. L.(1986).Mothers` strategies for children`s school achievement: Managing the transition to high school. Sociology of Education,59,156-166. Baker, L., Mackler, K., Sonnenschein, S., & Serpell, R. (2001). Parents’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first-grade children during storybook reading and relations with subsequent home reading activity and reading achievement.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 39(5), 415-438. Baker, L., Scher, D., & Mackler, K. (1997). Home and family influences on motivations for read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2(2), 69-82. Bobel, J. J. (1981). The attitudes and preferences of thirty-eight intermediate grade readers toward their recreational reading habits and a profile of their pre-school reading readines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0926) Bourdieu, P. (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J. Richardson (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p. 241-258).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Bourdieu, P.(1973/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R. Nice, Trans.). Cambridge,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iggs, C., & Elkind, D.(1973).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early read.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080 164).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2nd ed.).Fort Worth, TX:Harcourt Brace. Cegelka, P.T., & Berdine, W.H. (1995). Effective instruc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Boston, MA: Allkn & Bacon Publishers.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Cough, P. B., & Tunmer, W. E. (1986). Decoding, reading, and reading disability.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7, 6-10. De Graaf, N. D., De Graaf, P. M., & Kraaykamp, G. (2000). Parental cultural capital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Netherlands: A refinement of the cultural capital perspectiv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3, 92-111. De Graaf, P. M. ( 1986).The impact of financi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Netherland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59,237 -236。 Dewey, J. (1971). Experiential and education. New York: Collier. Dwyer, F. J. ,& Joy, F(1980). Reading Attitudes across a Broad Age Spectrum. Reading Horizons, 21(1), p.39-43. Entwisle, D. R .,& Astone, N.M.(1994).Some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measuring youth’s race/ethnicit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Child Development,65(6),1521-1540. Fishbein, M., & Ajzen, I.(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 Reading, MA: Addison – Wesley. Freeman, P. ,& A. I. Wasserman, ed.( 1983). Software Design Techniques. IEEE Computer Society. ISBN: 0-8186-0514-6. Gettys, C. M., & Fowler, F. (1996, November). The relationship of academic and recreational reading attitudes school wide: A beginning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Reg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Tuscaloosa, A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2568) Gough, P.B. (1972). Language by Ear and by Eye. One second of reading. Heathington , B.S. (1975) . The development of scales to measure attitudes toward reading .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assow, D. Z.(2006). Parent-child shared book reading quality versus quantity of rea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parents and young children. Research Seattle, Washington, 1(1), 1-9. Kalmijn, M. (1994). Mother's occupation status and children's schooling.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9(2), 257-275. Kontos,S.Mackley,H. & Baltas,J.G.(1986).Story knowledge in preschoolers:A comprehensive view.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47(2),189-197. Kuo, C. J., Chiu, C. H., Chen, C. C., Tang, H. S., Chen, Y. Y., & Lee, M. B. (2005). Trends in characteristics of suicide in Taipei city, 1994-2003. Taipei City Medical Journal, 2(2), 146-155. Lareau, A. (1987). 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in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Capit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0, (2), 73-85. Lerner, J. W. (2000).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8th ed.). MA: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in, Podell, & Rein (1991). The Effects of CAI on word recognition mainly mentally handicapped and nonhandicapped learner.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11(1), 16-25. McKenna, M. C. ,& Kear, D. J. (1990). Measuring attitude toward reading: A new tool for teachers. The Reading Teacher, 43(8), pp. 626-639. McLoyd, V. C. (1998). Socioeconomic disadvantage and child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53, 185–204. Mellon, C. A. (1992). It’s the best thing in the world: Rural children talk about reading. School Library Journal, 38(8), 37-40. Michael,M., & Susan,H.(1988).Reluctant readers:The librarian´s greates challenge,The Book Report,1/2,18-21. Morrow, L. M. (1983).Home and school correlates of early interest in litera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6, 221-230, 339-344. Ortiz, C., Stowe, R. M., &; Arnold, D. H. (2001). Parental influence on child interest in shared picture book reading.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6(2), 263-281. Perfetti, C. A. (1989). There are generalized abilities and one of them is reading. Know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Robert Glaser, 307-336. Powell, W, W.(1990). Neither Market Nor Hierarchy: Network Form of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2, 295-336. Raley, R. K., Frisco, M. L., & Wildsmith, E. (2005). Maternal cohabitation and educational succes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8(2), 144-164. Shah, B., & Lakhera, S. K. (1986). Family climates and adjustment: A resume of research findings. Indian Psychological Review, 31, 10-25. Snow, C. E., & Ninio, A. (1986). The contracts of literacy: What children learn from learning to read books. In W. H. Teale & E. Sulzby (Eds.), Emergent literacy: Writing and reading (pp. 116-138). Norwood, NJ: Ablex. Stanovich, K. (1980). Toward an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mode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fluency.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6, 32-71. Stokmans, M. W. (1999). Reading attitude and its effect on leisure time reading. Poetics,26,245-261. Stroebel, S. S., & Evans, J. R. (1988). Neuropsych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readers. Retrieved from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J383607). Teachman, J. D. (1987). Family Backgrou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2(4), 548-557. Thompson, C. L., & Rudolph, L. B. (2000).Counseling children.(5th ed.)..). New York: Brooksl Cole. Thompson, R., & Mixon, G.A. (1995).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ading status of inner-city, African-American children. Perspectives in reading Research No.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7782) Wells (1985).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the pre-school yea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ilson, P. M., & Wilson, J. R. (1992).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A Logistic Transform Model. Youth and society, 24(1), 5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