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部分 王艾仕(2018)。探討女子排球舉臂動作對跳躍式發球表現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艾仕、劉有德(2019)。排球跳躍漂浮發球舉臂技術與發球成效探討。中正體育學刊,8,48-58。 吳中勤(2017)。依附父母的組型分析:潛在剖面分析的發現。教育與心理研究,40(1),31-55。 吳宗軒(2018)。2018年亞洲運動會男子排球賽得分因素與比賽成績關聯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吳昱成(2016)。大專女子排球小球體接發球訓練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吳忠政(2014)。亞洲男排發球型態之分析研究。排球教練科學,(12)21-26。 吳忠政(2017)。亞洲男子排球攻擊型態之分析研究。大專體育學刊,9(2),65-72。 吳美玉(2008)。排球運動舉球員的訓練與技戰術運用探討。交大體育,4,17-25。 李士賢、李士範(2005)。九十一學年度全國大專排球聯賽二維牽連技術運用性能分析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5,79-92。 李瀚云(2017)。2017年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中華女排攻擊表現之標記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辛孟璇(2019)。女子排球比賽自由球員接發球與 防守技術表現之研究-以 2018 企業聯賽下半球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周秋琴(2015)。在排球選手不同扣球角色成效。高應科大體育,14,50-59。 周進發、邱榮貞、孟範武、何金山(2013)。排球舉球員對團隊戰力影響之探討。台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2(2),184-192。 周福隆(2018)。男子排球賽攔防表現對反擊效益與賽事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佳弘(2009)。2008世界女排大獎賽台灣站攻擊戰術之分析。排球教練科學,13,79-85。 林宜君(2017)。藥球訓練對大專女子排球選手運動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明輝(2018)。以慣性測量裝置分析優秀女子排球選手之比賽中垂直跳躍表現─以台電女子排球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政揚(2016)。企業男子排球快攻型態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林柏化(2005)。排球比賽關聯技術效益模式評價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7 (4),113-122。 林楷(2019)。排球的舉球賽局分析。休憩管理研究,6(1),13-24。 邱金治(2010)。2009年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專項技術之分析。彰化師大體育學報,9,13-24。 柯鈞耀(2017)。以行動載具輔助排球發球教學學習成效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洪鈴娟(2015)。中等學校排球聯賽國中男子甲級前八強隊伍得分技術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范甘秉宗(2014)。男子排球主要攻擊手接發球與不接發球對攻擊得失分率之差異比較─以103年企業聯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馬少坤、呂俊杰、何篤光、沈志堅(2019)。籃球運動裝置-專利個案研究。專利與產學合作計畫報告,5(1),1-8。 張之晧(2014)。攻守數據統計分析影響比賽勝負因素之研究-以企業九年男子排球聯賽下半季之攻守數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張哲銘(2017)。國中男生排球選手運動適能與專項運動技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峻豪(2018)。2017世界大冠軍杯男子排球賽二波結構性攻擊效益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恩崇(2011)。以灰色關聯分析探討排球比賽得分因素與成績之關聯性。體育學報,44(2),275-290。 張厥煒、林華韋(2011)。學生棒球運動記錄與運動防護資訊系統之設計與建置。中華體育季刊,25,437-450。 莊毅君(2015)。2014第一級世界男排聯賽總決賽之攔網效率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惠淨(2015)。探討不同層級排球選手高手傳球之目標準確度和雙手觸球面積(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懷中(2017)。以大數據分析球員技術面表現、對戰組合與中華職棒歷年票房之相關性。體育學報,50,79-90。 郭國隆(2008)。我國男子排球比賽扣球攻擊戰術及攻擊得分結構之研究-以大專男子與高中男子球隊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7(2),160-172。 陳建樺(2017)。高中籃球聯賽不同位置攻守技術與效率指數趨勢分析。運動知識學報,(14),225-236。 陳美靜(2014)。排球快攻手表現與比賽勝負之探討-以亞青女比賽U19(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稅上雪(2012)。世界優秀女子排球團隊關連技術表現分析-以2008 年北京奧運會前八強隊伍為例。中原體育學報,1,158-169。 馮韻竹(2015)。102學年度中等學校排球聯賽得分技術效果分析之研究-以國中男子甲級八強複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黃仲毅(2018)。ARCS動機模式對排球運動學習動機與技能表現之影響。明道大學,彰化縣。 黃怡仁、廖琬如(2016)。排球接發球進攻與防守反擊分析。淡江體育學刊,19,74-81。 黃怡仁、蕭玉琴、李建毅、廖琬如(2018)。排球比賽針對快速扣球攻擊戰術之防守方法解析。交大體育,14,57-65。 黃明義、金敏玲(2015)。探析排球舉球員心理素質之研究。排球教練科學,21,5-10。 黃思維(2014)。女子排球發球型態與效果之分析-以亞青女比賽U19(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黃柏瀚(2019)。大專男子排球隊不同發球位置與發球型態成效之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楊士正(2018)。2017年世界男子大冠軍盃排球賽之發球效率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蔡孟哲(2016)。探討台灣排球職業化潛在發展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鄧政偉(2017)。增強式訓練對優秀排球選手專項體能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鄧政偉、朱怡珊、楊昌斌、林顯丞、李雲翔(2018)。男子排球企業聯賽第12屆攻防技術分析對勝負之影響屏。東大學體育,4,191-206。 蕭秋祺、郝光中、林保源(2017)。行動多媒體排球運動數位教材對大學生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9(2),61-80。 蕭浩宸、王金蓮(2017)大專籃球勝負因素解析-以104學年度UBA公開男一級冠軍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2,37-48。 蕭湘凌(2017)。2016年里約奧運女子排球得分技術與成績之相關研究-以前四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賴淑惠(2008)。2007亞洲男排四強挑戰賽得分結構之分析。排球教練科學,12,48-54。 二、英文部分 Collins, L. M., & Lanza, S. T. (2010). Latent class and 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s in the social, behavioral, and health sciences. Wiley. FIVB (2014) Volleyball World League. Retrieved from http://www.fivb.org/en/volleyball/ Lenberg, K. S. (2004). Coaching volleyball:Defensive fundamentals and techniques. Coaches Choice. Muthén, B., & Muthén, L. K. (2000). Integrating person-centered and variable-centered analyses: Growth mixture modeling with latent trajectory classes. Alcohol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24(6), 882-891. Ugrinowitsch, H., Lage, G. M., dos Santos-Naves, S. P., Dutra, L. N., Carvalho, M. F. S. P., Ugrinowitsch, A. A. C., & Benda, R. N. (2014). Transition I efficiency and victory in volleyball matches. Motriz: Revista de Educação Física, 20(1), 42-46. doi: 10.1590/s1980-65742014000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