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振峰(1989)。射箭選手的瞬間穩定性與重心變化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王素珍(2005)。扁平足與正常足女生走、跑之步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桃園縣。 呂東武(2002)。步態分析技術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生物醫學報導,5,21-25。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4)。雅典奧運射箭之運動科學報告書,未出版。 江俊德(2003)。國小學童閉眼單足站立最佳測驗時間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李直穎(2006)。以足壓分佈與加速規資訊分析人體行走時的動態平衡。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桃園縣。 李建設、王立平(2005)。足底壓力測量技術在生物力學研究中的應用與進展。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8(2)。 周明熙(2008)。射箭選手足底壓力分佈之特徵。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大學體育學系,桃園縣。 吳榮文、劉從國(2005)。射箭動作要領之介紹。中華體育,18(3),64-71。 吳聰義(2004)。射箭專項訓練與實務。中華民國射箭協會93年國家級教練講習會,高雄市:左營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 徐開才、孟繁愛(2001)。射箭基本技術動作與訓練方法。北京市:中國國家體育總局。 邱炳坤、彭文蓉(1999)。射箭運動滿弓動作之穩定性分析。1999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邱炳坤、王麗鈞、陳詩園(2011)。射箭教練選擇選手站姿之決策分析。2011大專體育學術專刊,台北:大專體育總會。 邱鈺淇(2007)。八週射箭運動訓練對國小學童平衡控制特徵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新竹市。 邱文信、謝明達(2011)。青少年射箭選手在目標距離之描射時距。大專體育學刊,13(1),72-78。 李佳倫、林貴福(2004)。優秀射箭選手拉弓伸展動作相關肌群肌電生理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1(2),227-235。 李良標(1990)。射箭技術的研究與診斷。北京體育學報,15(4),62-66。 林合營(2006)。國中小射箭選手瞄射間距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新竹市。 林政賢(2006)。射箭技術報告。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林威秀、黃國堂、邱炳坤、黎俊彥(2009)。不同等級大專射箭選手平衡控制能力之差異 。大專體育學刊,11(2),85-96。 林國斌(1995)。調整弓箭之步驟與方法。中華體育,9(2),40-46。 林國斌、陳詩園、黃啟光(2005)。世界級男子射箭選手瞄準特性之個案研究。大專體育學刊,7(2),201-213。 林國斌、黃啟光、王智弘(2010)。射箭技術訓練之探討。淡江體育,13,42-48。 陳思遠(2005)。腦中風復健患者功能預後與長期存活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台北市。 湯文慈(2004)。射箭力學儀器監測運用。中華民國射箭協會93年國家級教練講習會,高雄市:左營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 張佑齊、何維華(2007)。射箭成績與射箭時間及足底壓力分析之研究。2007大專體育學術專刊,台北:大專體育總會。 楊明達、鄭羽潔、詹貴惠(2015)。抗力球訓練對射箭選手肌肉功能、平衡能力與運動表現的影響。體育學報,48(2),139-148。 曾震仁(1996)。優秀射箭選手瞄準穩定性與重心偏移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劉碧瑜(2001)。射箭放箭動作之穩定性。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市體育學院研究所,台北市。 蘇柏文(2005)。不同專項運動對重心移動控制能力的影響-以棒球與射箭專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傷害防護研究所,桃園縣。 黃靖文(2004)。震顫感測系統應用於射箭選手穩定性之研究初探。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譽輝(2018)。不同射箭階段及站姿對上肢肌肉活化的影響。國立清華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宜(2010)。射箭過程足底壓力變化對射箭表現的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體育碩士專班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Cram JR, Kasman GS, Holtz J. (1998). Introduction to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Aspen publication, Maryland. Damsgaard, M., Rasmussen, J., Christensen, S. T., Surma, E., &; de Zee, M. (2006). Analysis of musculoskeletal systems in the AnyBody Modeling System. Simulation Modelling Practice and Theory, 14(8), 1100-1111. Ertan, H., Kentel, B. B., Korkusuz, F., & Tumer, T. S. (2005).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ing of an archery chronometer.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4, 95-104. Keast, D., & Elliot, B. (1990). Fine body movements and cardiac cycle in archery.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8, 259-279. Lee, K. & Bondt, R. d. (2005). Total Archery. Gimpo-city Republic of Korea:Samick sports co. Orizio, C., Baratta, R.V., Zhou, B.H., Solomonow, M., & Veicsteinas, A. (2000). Force and surface mechanomyogram frequency responses in cat gastrocnemius. Journal of Biornechanics, 33(4), 427-433. Sylvain, L., & Dosseville, F. E. M. (2009). Interaction of hand preference with eye dominance on accuracy in archery. Perceptual & Motor Skills, 108, 558-564. Pszczola, L., & Mussett, L. J. (1989). Archery. USA Dubuque: Sauders College Publishing. de Zee, M., Hansen, L., Wong, C., Rasmussen, J., &; Simonsen, E. B. (2007). A generic detailed rigid-body lumbar spine model.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40, 1219-1227. doi: 10.1016/j.jbiomech.2006.05.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