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4.48.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洪美戀
作者(外文):Hung, Mei-Lien.
論文名稱(中文):第42屆至第57屆全國科展應用科學科有關環保作品內容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Content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s in Applied Science of the 42nd to 57th National Science Fair
指導教授(中文):王姿陵
指導教授(外文):Wang, Tzu-Ling
口試委員(中文):蘇宏仁
周金城
口試委員(外文):SU, HUNG-JEN
Chou, Chin-C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210485020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9
中文關鍵詞:全國科展內容分析4R環保議題
外文關鍵詞:National Science Faircontent analysis4Renvironmental issue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目的是以第42-57屆全國科展國小組應用科學科中的環保作品,利用內容分析法探討作品的研究類別、探究取向、4R(Reduction、Reuse、Recycling、Regeneration)、研究類別與教科書主題的關聯性,以及研究類別與探究取向組合對於作品等級、研究時使用的實驗器材的關聯性。從全國科展第42-57屆中的應用科學科參賽作品492件中,依據教科書主題環境保護與保育之內容為標準,挑選出191件作品作為本研究之樣本。
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1. 研究類別多數為應用科學,探究取向偏向以問題本位為主。
2. 有關4R環保作品,發現「再生」的作品件數最多、「回收」的作品件數位居第二,再來是「重複使用」的作品、最少的作品項目是「減量」。
3. 有七項教科書主題與常態科學較有關聯性,例如:溫度與熱量;聲音、光與波動;電磁作用;水與水溶液;酸、鹼、鹽;電機與機械應用;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只有一項與應用科學有關連性,例如:創意、設計與製作。
4. 常態科學偏向使用專題本位探究方式、應用科學則傾向於問題本位探究方式。但不同的研究組合與作品等級是不具有關聯性的。
5. 不同的研究類別與探究取向與所使用的實驗器材有關聯性。其中有3種研究組合(常態科學-專題本位、常態科學-問題本位、應用科學-專題本位)傾向使用研究者自行設計的實驗器材為主;只有一項研究組合即應用科學-問題本位傾向以使用小學實驗室常見的器材為主。
This study focused on environmental project entries related to the Applied Science Division of the 42-57th National Science Fair. Cont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categories, inquiry approach, 4R (reduction, reuse, recycling, regeneration), and textbook themes. This study also examined whether combinations of research categories and inquiry approach were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the work and experimental equipment used. From the 492 science fair entries, 191 were selected base on textbook content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ratio of applied sciences work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science; the ratio of
problem-based work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roject-based works.
2. Of the 4R entries, the number of works focusing on regeneration was the highest. The number of works focused on recycling ranked second, followed by reuse, and lastly by reduction.
3. Seven textbook themes were related to normal science including temperature and heat, sound, light and wave, electromagnetism, water and aqueous solutions, acid, alkaline, salt,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applications, and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nly one textbook theme was related to applied science such as creativity, design, and production.
4. Normal science tends to use project-based inquiry approach, while applied science tends to use problem-based inquiry approach. However, different research combinations were not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the work.
5. Different research categories and inquiry approach were related to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used. Three research categories and inquiry approach combinations (normal science project-based, normal science problem-based, and applied science project-based) tended to use self-designed laboratory instruments. Only one research combination, applied science problem-based, used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 commonly seen in elementary school laboratories.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科學展覽活動 7
第二節 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之相關文獻 14
第三節 科學展覽研究類別與探究取向 18
第四節 環境保護思潮與國小課程目標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5
第三節 研究樣本 27
第四節 分析架構 28
第五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3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6
第一節 應用科學科中的環保作品研究類別內容探究 36
第二節 應用科學科環保環保作品其4R作品變化趨勢 39
第三節 研究類別與教科書主題之關聯性分析 41
第四節 不同研究組合與作品等級之關聯性分析 44
第五節 探討不同研究組合與實驗器材之相關性分析 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0
一、主要結論 50
二、建議 50
參考文獻 51
一、中文文獻 51
二、英文文獻 54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
全中平(2014)。科展設計與實作。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ISBN 978-986-04-0206-3。
成映鴻、林原宏、黃鴻博、葉重新(1993)。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科學展覽活動之研究。教育部中小學科學教育計畫研究報告。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何小曼(2001)。如何輔導兒童進行科學展覽活動。八十九年度活動暨科展製作研習活動手冊,27-33。
何佳倫(2017)。臺灣國民小學營養午餐蔬食的環保理念與實踐-以桃園市南美國小為例。私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
吳世霖(2003)。全國科展參展作品有關環境教育概念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清(199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
吳俊良(2015)。歷屆國小生物科國展內容分析及指導生物科展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理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蘭(2010)。全國科展國小組生物科作品分析。私立亞洲大學生物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獻(2006)。展望全國科展的教育功效。科學月刊,441,2-9。
李淑清(2002)。家庭因素對家庭綠色消費傾向影響之研究-以鳳山市家計單位為對象。私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明進(2000)。中、小學科學展覽題材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杜明進(2004)。中、小學科學展覽之探討。國教世紀,209,17-26。
沈惠淳、荊溪昱(2011)。高雄市國小教師指導科展現況、困難與需求之研究。中州管理與人文科學叢刊第一卷第一期,183-198。
周金城(2002)。以孔恩的常態科學探究高中師生科學社群中科探索活動的歷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勇(2016)。分析4〜6年級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以42-54屆國展小學化學組作品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理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菁(2007)。全國科學展覽第32至46屆國小組參展作品之內容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玉玲(2000)。科學展覽存廢問題之省思。師友,396,23-24。
洪文正(2004)。參加科展活動學生探討比較兩位國小教師指導科學展覽之特徵。國立台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洪振方(1994)。從孔恩異例的認知與論證探討科學知識的重建。國立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佳璋(2007)。台灣中小學科展活動之實務探究。科學教育,297,2-15。
徐國士、郭世琪(2002)。如何在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中輔導學生參加科學展覽(概述)。教育資料與研究,48,5-8。
高湧泉(2001)。科學知識。物理雙月刊,23(5),579-583。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2017)。歷屆優勝作品。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台北市。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1994)。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簡介。臺北市︰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ISBN 957-00-4658-9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217252/?index=1
張堯卿(2017)。科學展覽:誰的國際科展-一位高中科展指導教師的疑惑。台灣化學教育。第19期。
教育部(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2010/9/23取自http://www. 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
教育家報(2017)。科技以人為本-聯校科學展覽50週年。取自https://www.educatorshk.com/?p=5145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92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陳月娥(2018)。社會學。千華數位文化。P.329
陳均伊(2010)。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一位國中自然教師探究教學觀點的轉變。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2),223-264。
陳建良(2008)。探討國小教師指導科展之行動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陳健忠(2015)。心智圖及論證融入科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科學教育碩士論文。
陳毓凱、洪振芳(2007)。兩種探究取向教學模式之分析與比較。科學教育月刊,305,4-19。
曾聰邦(2014)。參加 2013 年荷蘭國際科學展覽會出國報告書。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賀惠芬(2010)。四十屆至四十九屆全國中小學科展有關新興科技能源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科學教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桂莊(2009)。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成效與展望。科學教育月刊,319,32-38。
黃千瑩(2014)。參加 2013 年美國國際永續發展科技展覽會出國報告書。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黃文卿(2002)。台灣地區國家公園永續經營管理指標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造園組博士論文。
黃鴻博(1996a)。國民小學學校中的科學展覽活動的特徵。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編印:中華民國第十一屆科學教育學術發表會論文彙編 — (97-121)。高雄:高雄師大。
黃鴻博(1996b)。國民小學中的科學展覽活動。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3-22。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書局出版。
經濟部節能減碳推動辦公室(2018)。巴黎協定施行規則談判進展與後續情勢。1, 1-7。
詹秀玉和郭靜姿(2007)。科展表現優良師之互動歷程分析。資優教育研究,7,47-70。
劉明昌(1993)。科學展覽的方向。國教世紀,29(1),10-12。
劉翠溶(2011)。環境保護之演變。中華民國發展史‧經濟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聯經。
蔡明致、林莞如、葉辰楨、張文華和王國華(2011)。試行AA Vee圖融入三階段探究教學模式對科學教師專業成長之影響。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4,87-116。
盧秀琴(2002)。新制科學展覽的動向。國民教育,43(1),74-79。
簡利真(2002)。國小師生在科學展覽中科學本質表徵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碩士班論文。
羅美豐(2017)。歷屆國小物理科全國科學展覽獲獎作品內容分析探究。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Abd-E-Khalick, F., Boujaoude, S., Duschl, R., Lederman, N. G., Mamlok-Naaman, R., Hofstein, A., Niaz, M., Treagust, D., & Tuan, H. L. (2004). Inquiry in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Science Education, 88(3), 397-419.
Alison, B. (2010). Communicating in museums and science centers. In Brake, M., & Weitkamp, E. (Eds.), Introduc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 A Practical Guide (pp. 154-173). Basingstoke, 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
Barry, D. M., & Kanematsu, H. (2006). Science Fair Competition Generates Excitement and Promotes Creative Thinking in Japan. Online Submission.
Blanchard, M. R., Southerland, S. A., Osborne, J. W., Sampson, V., Annetta, L. A., & Granger, E. M. (2010). Is inquiry possible in light of accountability?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guided inquiry and verification laboratory instruction. Science Education, 94(4), 577-616.
Chen, C. T., &; She, H. S. (2015).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inquiry with/without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aso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13, 1-20.
Chin, C. & Chia, L. (2006). Problem-based learning: Using ill-structure problems in biology project work. Science Education, 90, 44-67.
Diffily, D. & Sassman, C. (2002). Project-based Learning with Young Children. NH: Heinemann.
Kain, D. L. (2003).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teachers, grade K-8. Boston: Allyn and Bacon.
Kuhn, T. S. (1962).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0). Inquiry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2004). NSTA Position Statement- Scientific Inquiry. Retrieved from http://www.nsta.org/about/positions/inquiry.aspx.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6). 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 D. C. :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Rachel Carson (1962). Silent Spring. USA.
Riggin, P. (1985). Science fairs. a guide for junior high student teachers guide. Illinois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Schneider, R. M., Krajcil, J., Marx, R. W., & Solow, E. (2002). Performance of student in Project-based science classrooms on a national measure of achieve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9(5), 410-42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1. 第四十屆至第四十九屆全國中小學科展有關新興科技能源內容分析之研究
2. 第42屆至第58屆全國科展國小組有關環境教育作品 內容分析探究
3. 第42屆至第59屆全國科展國小組能源教育作品內容分析探究
4. 探討全國科展送審遊戲相關作品中數學素養內涵之研究-以國中數學組為例
5. 探討動手做實驗對偏鄉國小學生科學學習成就及對科學的態度的影響
6. KWL-HQ策略進行科學閱讀教學對國小學生熱的傳播學習成就、 科學學習動機與概念理解的影響
7. 探討虛擬實驗對國中八年級學生在光學學習成就及概念理解的影響
8. 溶解虛擬實驗室的發展及其對學生科學學習成就、概念理解和科學態度的影響
9. 動手做活動對不同性別和不同年級國小學生於科學學習成就、對科學的態度以及探究能力之影響
10. 動手做活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在科學學習成就、對科學的態度和探究能力之影響
11. 結合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對國中學生在遺傳學概念理解、學習投入程度及探究能力的影響
12. 結合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發展「細胞的分裂」學習系統並評估其對學生概念理解與科學學習動機的影響
13. 探討程式編寫融入STEM課程對國小女學生在STEM學習態度、運算思維自我效能、程式編寫能力與實作能力的影響
14. 探討程式編寫融入STEM課程對國小學生在STEM學習態度、運算思維能力、程式編寫能力的影響
15. 發展並評估擴增實境透鏡成像學習系統對學生科學學習成就、概念理解、科學學習動機與探究能力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