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 全中平(2014)。科展設計與實作。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ISBN 978-986-04-0206-3。 成映鴻、林原宏、黃鴻博、葉重新(1993)。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科學展覽活動之研究。教育部中小學科學教育計畫研究報告。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何小曼(2001)。如何輔導兒童進行科學展覽活動。八十九年度活動暨科展製作研習活動手冊,27-33。 何佳倫(2017)。臺灣國民小學營養午餐蔬食的環保理念與實踐-以桃園市南美國小為例。私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 吳世霖(2003)。全國科展參展作品有關環境教育概念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清(199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 吳俊良(2015)。歷屆國小生物科國展內容分析及指導生物科展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理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蘭(2010)。全國科展國小組生物科作品分析。私立亞洲大學生物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獻(2006)。展望全國科展的教育功效。科學月刊,441,2-9。 李淑清(2002)。家庭因素對家庭綠色消費傾向影響之研究-以鳳山市家計單位為對象。私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明進(2000)。中、小學科學展覽題材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杜明進(2004)。中、小學科學展覽之探討。國教世紀,209,17-26。 沈惠淳、荊溪昱(2011)。高雄市國小教師指導科展現況、困難與需求之研究。中州管理與人文科學叢刊第一卷第一期,183-198。 周金城(2002)。以孔恩的常態科學探究高中師生科學社群中科探索活動的歷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勇(2016)。分析4〜6年級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以42-54屆國展小學化學組作品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理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菁(2007)。全國科學展覽第32至46屆國小組參展作品之內容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玉玲(2000)。科學展覽存廢問題之省思。師友,396,23-24。 洪文正(2004)。參加科展活動學生探討比較兩位國小教師指導科學展覽之特徵。國立台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洪振方(1994)。從孔恩異例的認知與論證探討科學知識的重建。國立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佳璋(2007)。台灣中小學科展活動之實務探究。科學教育,297,2-15。 徐國士、郭世琪(2002)。如何在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中輔導學生參加科學展覽(概述)。教育資料與研究,48,5-8。 高湧泉(2001)。科學知識。物理雙月刊,23(5),579-583。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2017)。歷屆優勝作品。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台北市。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1994)。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簡介。臺北市︰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ISBN 957-00-4658-9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217252/?index=1 張堯卿(2017)。科學展覽:誰的國際科展-一位高中科展指導教師的疑惑。台灣化學教育。第19期。 教育部(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2010/9/23取自http://www. 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 教育家報(2017)。科技以人為本-聯校科學展覽50週年。取自https://www.educatorshk.com/?p=5145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92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陳月娥(2018)。社會學。千華數位文化。P.329 陳均伊(2010)。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一位國中自然教師探究教學觀點的轉變。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2),223-264。 陳建良(2008)。探討國小教師指導科展之行動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陳健忠(2015)。心智圖及論證融入科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科學教育碩士論文。 陳毓凱、洪振芳(2007)。兩種探究取向教學模式之分析與比較。科學教育月刊,305,4-19。 曾聰邦(2014)。參加 2013 年荷蘭國際科學展覽會出國報告書。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賀惠芬(2010)。四十屆至四十九屆全國中小學科展有關新興科技能源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科學教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桂莊(2009)。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成效與展望。科學教育月刊,319,32-38。 黃千瑩(2014)。參加 2013 年美國國際永續發展科技展覽會出國報告書。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黃文卿(2002)。台灣地區國家公園永續經營管理指標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造園組博士論文。 黃鴻博(1996a)。國民小學學校中的科學展覽活動的特徵。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編印:中華民國第十一屆科學教育學術發表會論文彙編 — (97-121)。高雄:高雄師大。 黃鴻博(1996b)。國民小學中的科學展覽活動。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3-22。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書局出版。 經濟部節能減碳推動辦公室(2018)。巴黎協定施行規則談判進展與後續情勢。1, 1-7。 詹秀玉和郭靜姿(2007)。科展表現優良師之互動歷程分析。資優教育研究,7,47-70。 劉明昌(1993)。科學展覽的方向。國教世紀,29(1),10-12。 劉翠溶(2011)。環境保護之演變。中華民國發展史‧經濟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聯經。 蔡明致、林莞如、葉辰楨、張文華和王國華(2011)。試行AA Vee圖融入三階段探究教學模式對科學教師專業成長之影響。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4,87-116。 盧秀琴(2002)。新制科學展覽的動向。國民教育,43(1),74-79。 簡利真(2002)。國小師生在科學展覽中科學本質表徵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碩士班論文。 羅美豐(2017)。歷屆國小物理科全國科學展覽獲獎作品內容分析探究。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Abd-E-Khalick, F., Boujaoude, S., Duschl, R., Lederman, N. G., Mamlok-Naaman, R., Hofstein, A., Niaz, M., Treagust, D., & Tuan, H. L. (2004). Inquiry in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Science Education, 88(3), 397-419. Alison, B. (2010). Communicating in museums and science centers. In Brake, M., & Weitkamp, E. (Eds.), Introduc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 A Practical Guide (pp. 154-173). Basingstoke, 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 Barry, D. M., & Kanematsu, H. (2006). Science Fair Competition Generates Excitement and Promotes Creative Thinking in Japan. Online Submission. Blanchard, M. R., Southerland, S. A., Osborne, J. W., Sampson, V., Annetta, L. A., & Granger, E. M. (2010). Is inquiry possible in light of accountability?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guided inquiry and verification laboratory instruction. Science Education, 94(4), 577-616. Chen, C. T., &; She, H. S. (2015).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inquiry with/without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aso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13, 1-20. Chin, C. & Chia, L. (2006). Problem-based learning: Using ill-structure problems in biology project work. Science Education, 90, 44-67. Diffily, D. & Sassman, C. (2002). Project-based Learning with Young Children. NH: Heinemann. Kain, D. L. (2003).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teachers, grade K-8. Boston: Allyn and Bacon. Kuhn, T. S. (1962).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0). Inquiry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2004). NSTA Position Statement- Scientific Inquiry. Retrieved from http://www.nsta.org/about/positions/inquiry.aspx.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6). 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 D. C. :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Rachel Carson (1962). Silent Spring. USA. Riggin, P. (1985). Science fairs. a guide for junior high student teachers guide. Illinois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Schneider, R. M., Krajcil, J., Marx, R. W., & Solow, E. (2002). Performance of student in Project-based science classrooms on a national measure of achieve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9(5), 41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