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如敏(2003)。國二學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式錯誤類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 學系,未出版,高雄市。 何政謀(2004)。以GSP設計之活動進行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未出版,高雄市。 吳嘉惠、陳明璋 (2010)。視覺引導在代數教材設計之探討-以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未出版,新竹市。 林清山、張景媛 (1993)。國中生後設認知、動機信念與數學解題策略之關系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6), 53-74。 林清山、張景媛(1994)。國中生代數應用題教學策略效果之評估。教育心理學報(27), 35-62。 林曉芳、余民寧(2001)。國中生在數學代數概念學習之評量研究--以二元一次方程式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 (24:2期),303-326。 林靜君 (2010)。在數學教學上的運用~ 以七年級二元一次方程式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麗雯 (2001)。國中一年級學生學習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能力發展與其解題的錯誤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未出版,高雄市。 張春興、林清山 (1983)。教育心理學: 東華書局。 張景媛 (1994)。數學文字題錯誤概念分析及學生建構數學概念的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 175-200。 張新仁、邱上真和李素慧(1999)。國中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研究。 教育部 (1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 數學學習領域。 曹博盛 (2014)。TIMSS 2011 臺灣國中八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283),186-241。 郭生玉 (1973)。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 郭生玉 (1990)。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陳錦儒 (2009)。引導式的遊戲式學習用於數學應用問題解題與錯誤類型分析-以二元一次方程式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未出版,新竹市。 黃怡婷 (2013)。數位遊戲式學習應用在二元一次方程式學習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未出版,屏東縣。 楊承修(2012)。「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補救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未出版,台中市。 廖真瑜(2011) 。多元表徵應用於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文字題列式教學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未出版,新竹市。 蕭顯勝、彭宜芳(2015)。 數學解題能力訓練系統設計-以二元一次方程式為例。台灣工程教育與管理學會(4),10-22。 戴文寶、邱守榕(2000)。 國一學生由算術領域轉入代數領域呈現的學習現象與特徵。科學教育(10),148-175。 謝宜玲、陳英娥(2003)。 在課堂討論情境下國一學生文字符號概念及對運算相關法則的認知。中華民國第十九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臺北。 謝哲仁、何政謀(2005)。融入Sfard 學理的動態電腦設計活動以進行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之補救教學研究。南大學報: 數理與科學類, 2, 35-54。 蘇玲萱(2014)。遊戲式教學設計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在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學習成效之研究。 龔玉春(2003)。國小教師認知教學策略與學生數學成就、數學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未出版,屏東縣。
英文部分 Booth, L. R. (1988). Children’s difficulties in beginning algebra. The ideas of algebra, K-12, 20-32. Booth, L. R., & Johnson, D. C. (1984). Algebra: Children'Strategies and Errors: A Report of the Strategies and Errors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 Project: Nfer Nelson. Kaput, J. J. (2000).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New Algebra with Understanding. Kieran, C. (1989). The early learning of algebra: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Research issues i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algebra, 4, 33-56. Kieran, C. (1992).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algebra.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390-419. Sfard, A. (1991). On the dual nature of mathematical conceptions: Reflections on processes and objects as different sides of the same coi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2(1), 1-36. Steinberg, R. M., Sleeman, D., & Ktorza, D. (1991). Algebra students' knowledge of equivalence of equation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12-121. Vergnaud, G. (1997).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al concepts.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hematic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