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7.52.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王琇琪
作者(外文):Wang, Hsiu-Chi.
論文名稱(中文):母職認同與自我實踐—— 蔡穎卿家屋書寫的意蘊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Identity in Motherhood and Self-Actualization: An Exploration of Meaning in Tsai Yingqing's Essays on Her Home Life
指導教授(中文):黃雅莉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Yali
口試委員(中文):簡翠貞
李翠瑛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語文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210483002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9
中文關鍵詞:蔡穎卿母職生活自我實踐、空間詩學空間詩學
外文關鍵詞:Tsai YingqingMotherhoodLifeSelf-PracticeThe Poetic of Spac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
  • 收藏收藏:0
本文探討蔡穎卿家屋書寫中的精神意蘊,探勘作家在母職認同與自我實踐中的經營之道。全文透過對其作品空間書寫的關注,了解作家如何在各種面向的空間體驗中轉化成為更遼闊的生命境界,並推己及人,由小及大,從對母職盡其在我進而擴及對社會責任的追尋,實踐了自我的理想。
全文共分為六章來探討:
第一章「緒論」:交代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研究步驟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蔡穎卿的生活經歷與創作意識」:透過「知人論世」,爬梳蔡穎卿的成長背景與生平經歷,進而理解其創作理念。
第三章「家屋空間的意蘊闡釋:母職認同」:探討蔡穎卿對家屋的經營與母職認同之間的密切關聯。
第四章「工作體驗的空間圖象:自我實現」:探討蔡穎卿在書房與工作室中的生活所思,透過空間圖象中的工作體驗,展現她的自我實現與生活哲學。
第五章「行旅空間的生活視野:超越家屋」:梳理蔡穎卿如何透過旅行觀看而反思生活,同時也因年歲漸長、角色不同與視野差異,對生命進行了超越性的觀照與回望。
第六章「結論」:總結前面各章,將蔡穎卿在不同空間中所呈現對家的守護、傳承與實踐做收束,印證了她對家屋空間書寫的深刻意蘊。

綜合全文的研究成果,可見蔡穎卿的家屋書寫,闡述為人母、人妻與人師的責任意識,並她以自己在自我實踐經驗裡的努力,帶領讀者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家屋所輻射的溫馨美好。
The main concept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asi Yingqing's essays on her home life and to discuss how she performed parental identification and self-actualization in her daily life. The study of her articles increa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she actualized herself and transformed her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into a real life guide that benefits peoples’ pursui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1 is “Introduction”, which describes the motivation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scope, methods, steps and chapter arrangements are explained as well.
Chapter 2 is "Tsai Yingqing's Life Experience and Creation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study of her works, the background and life experiences of Tsai Yingqing are clarified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her creative concepts.
Chapter 3 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Home Life:Identity of Motherhood”. In this chapter, the connection of Tsai Yingqing 's managements of home life and identity of motherhood is explored.
Chapter 4 is "The Space Image of Work Experience:Self-Realization".
This chapter is to discuss the thoughts Tsai Yingqing came up with in her study and studio and how she conveyed her self-realization and life philosophy through the work experiences in the different spaces.
Chapter 5 is "Living Vision of Traveling: Beyond Home". This chapter is to clarify how Tsai Yingqing explored life through her trips, and how she made transcendental reflections and looked back upon her life due to the changing of her ages, roles and visions.
Chapter 6 is "Conclusions". In the last chapter,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s of Tsai Yingqing’s various space related articles displaying her guardianship, inheritance and practice of her family are wrapped up.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reveal that Tsai Yingqing's home life writing expresses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s a mother, a wife and a teacher. With her own efforts in self-actualization experience, she leads readers to perceive the warmth and beauty in her daily life.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4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一、研究動機 5
二、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8
第二節 研究義界與範圍 9
一、名詞釋義 9
二、研究範疇 13
第三節 研究現況與文獻分析 20
一、研究現況 20
二、文獻分析 2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6
一、研究方法 26
二、研究步驟 27
三、章節架構 28

第二章 蔡穎卿的生活經歷與創作意識 32
第一節 蔡穎卿的生活經歷 33
一、從兒童啟蒙至離家求學階段 33
二、從初為人母至遷居國外階段 35
三、國內外旅居至舉家返台階段 37
四、定居三峽開設生活工作室至今 39
第二節 蔡穎卿的創作意識 44
一、源自原生家庭的有情家庭觀 45
二、親身經歷而成的慈愛母職觀 48
三、對社會現象反思的積極教育觀 53
小 結:家是心之所嚮:對家庭的愛決定創作質量 56

第三章 廚房空間的意蘊闡釋:母職認同 58
第一節 廚房:起家的溫度 59
一、潛移默化之於成長 59
二、心靜神安之於日常 62
三、氣斂勁挺之於實作 65
四、意凝神聚之於效益 68
第二節 愛的聯結與傳承 70
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2
二、親身示範理想的教養 76
三、社會理念的傳達 79
第三節 鼓勵新手的殷切叮嚀 82
一、生活秩序的建立 84
二、食物與愛的聯結 91
三、做個好大人 93
小 結:從家屋廚房空間中長出母職認同的枝幹 99

第四章 工作體驗的空間圖象:自我實現 101
第一節 書房空間:閱讀創作發現自我的所在 103
一、傳承文化底蘊的書房空間 103
二、從閱讀中獲得澄明的智慧 105
三、從閱讀中汲取生活的養分 107
四、從創作中獲得自我的砥礪 114
第二節 教室空間:落實生活裡的教養 118
一、巧用教室空間,營造健康教學環境 118
二、做一位既「教」且「養」奉行身教的好大人 121
三、落實生活裡的教養與自我實踐的相關性 123
四、實踐一種近乎信仰的忠誠 125
第三節 工作室空間:社會化的人我互動 128
一、人我互動的起心動念 129
二、人我互動的原則模式 130
小 結: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137
第五章 超越家屋的行旅空間:生活視野 140
第一節 暫居國外的另一種安頓 141
一、異鄉之途 142
二、歸宿之夢 147
第二節 往外尋索與自我的發現 149
一、以「個人」為主的私人化旅行 150
二、以「留者」的視角目送孩子的遠行 156
第三節 出走是為了更好的抵達與回歸 159
小 結:用起點連接終點的線,圈成圓滿 161

第六章 結 論 163
第一節  家屋空間的心靈詮釋 163
第二節  日常生活中的審美啟示 165
第三節  旅行出走的價值 167
第四節 守望家庭文化與生命之根 168

參考書目(依出版時間順序排序) 170

附錄:與蔡穎卿老師對談紀錄 175






參考書目(依出版時間順序排序)
一、蔡穎卿著作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一位母親的十年教養扎記》,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2007年1月。
《廚房之歌》,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2007年10月(初版),2015年8月(增訂再版)。
《我的工作是母親-Bubu的安家之歌》,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2008年5月。
《在愛裡相遇:做個好大人,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2009年3月。
《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說別人的故事,教自己的孩子》,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2009年12月。
《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2010年7月。
《漫步生活:我的女權領悟Slowly, Quickly》,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2010年11月。
《我想學會生活: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12年1月。
《廚房劇場》,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社,2012年4月。
《空間劇場》,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社,2012年6月。
《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蔡穎卿、洪蘭合著),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2014年10月。
《50歲的書桌》,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15年4月。
《我想做個好父母》,台北市:親子天下出版社,2016年3月。
《旅行私想:謝謝天地接納我》,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2016年8月。
《兩個人的餐桌,兩個人的家》,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2017年7月。
《媽媽是永遠的老師》,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社,2017年7月。
二、今人論著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10月。
余光中:《隔水呼渡》,台北市:九歌出版社,1990年。
林白夫人/著、唐清蓉、林燕玲/譯:《來自大海的禮物》,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文化有限公司,1996年6月。
文崇一:《中國人的價值觀》,台北,三民出版社,1993年,8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5月再版。
余德慧:《生命史學》,台北:張老師,2000年。
柯志恩:《柯志恩談母職心體驗》,台北:希代書版集團,2000年。
焦桐:《台灣飲食文選I》,台北:二魚文化,2003年2月。
簡媜:《紅嬰仔》,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年3月初版十八刷。
加斯東.巴舍拉:《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2003年8月。
宇文所安著,鄭學勤譯:《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北京:三聯書局,2004年12月。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9月。
畢恆達:《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2004年9月。
周芬伶:《紫蓮之歌》,台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10月。
陳芳明(選):《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台北:麥田出版,2006年。
張瑞芬:《台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吳爾芙:《自己的房間》,台北:天培出版社,2008年4月。
陳峰津:《杜威教育思想與教育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11年3月。
黃慶雄:《旅行書寫與文化想像》,台中市: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12月。
林淑慧:《旅人心境》,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14年2月。
畢恆達:《空間就是想像力》,台北:心靈工坊,2014年3月。
小倉廣(著) 林于楟(譯):《這樣做人太累了!阿德勒教你面對不完美的人際關係》,台北:平安文化有限公司,2016年11月。
三、學位論文
蔡麗玲:《母職作為女性主義實踐》,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1997年。
鄭美君:《臺灣當代女性作家「母職角色」主題研究》,台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邱俊達:《朝向詩意空間:論巴舍拉《空間詩學》中的現象學》,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潘雅鈴:《我的工作是母親—論蔡穎卿的母職書寫》,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學位論文,2012年。
吳毓瑩:《女性.母職.教職 合體/變身的衝突與辯證迴旋》,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3年。
蔡宜寧:《心能自由的夠好媽媽,擁抱真實的自我》,台北: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學位論文,2016年。
四、期刊論文與雜誌
邱兆偉:〈實用主義的源流、哲學與教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文粹》,第10期,1981年,六月。
李鴻瓊:〈空間,旅行,後現代:波西亞與海德格〉,《中外文學》26卷4期,1997年9月。
潘慧玲:〈教育學發展的女性主義觀點:女性主義教育學初探〉,台灣師大教育學系「教育科學:國際化或本土化?」國際學術研討會,1999年6月12-13日。
吳瑾嫣:〈女性遊民研究:家的另類意涵〉,《應用心理研究》,第8期,2000年8月。
畢恆達:〈家,自我之象徵〉,《誠品好讀》,第27期,2002年3月。
杜芳琴:〈母賢子孝—母道文化的歷史建構與實踐〉,天津:天津師範大學婦女研究中心《文史知識》,2003年9月。
潘淑滿(Shu-Man Pan):〈台灣母職圖像 Images of Taiwanese Mothering〉,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 20期 ,2005 年 12 月 。
劉芳文:〈杜威的哲學思想與教育理念〉,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五十四期,2006年4月。
龔卓軍:〈感性混搭:從空間詩學到異質空間〉,「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3月28日。
徐曉霞:〈從《一間自己的屋子》審視吳爾芙的女性觀〉,《浙江萬里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2008年5月。
王書艷:〈唐詩中的「窗」意象〉,《東方人文學誌》,7卷4期,2008 年12 月。
劉銘:〈克裡斯特娃的母性論〉,上海:同濟大學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4月。
周佳麗、邱娜麗:〈從《一間自己的屋子》談吳爾芙的女性寫作自由〉,《湖南城市學院文學院文學界》,湖南益陽413000,2011年12月。
陶豔蘭:〈世上只有媽媽好—當代城市女性的母職認同與實踐〉,江蘇:蘇州科技學院社會學系《婦女研究論叢》,第6期,總第120 期,2013年11月。
謝玉玲:〈織錦的女遊---閱讀周芬伶的旅行書寫〉《海洋文化學刊》第十五期,2013年12月。
五、電子資源
蔡穎卿:〈臺北.新加坡 雙城記〉,台北畫刊488期,2008年9月22日。
http://tcgwww.taipei.gov.tw/ct.asp?xItem=49024&CtNode=5268&mp=100021
蔡穎卿:部落格文章,《媽媽是最初的老師》,2010 年 02 月 21 日。http://bubutsai.com/%e9%83%a8%e8%90%bd%e6%a0%bc/%e9%97%9c%e6%96%bc%e4%b8%89%e6%9c%88%e8%aa%b2%e7%a8%8b-2/21571/ 。
蔡穎卿:《漫步生活:我的女權領悟》網路推薦自序,2010年10月27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9jWOqRhjdY 。
蔡穎卿:《旅行私想》網路推薦自序,2016年8月7日。https://www.bing.com/videos/search?q=%e6%97%85%e8%a1%8c%e7%a7%81%e6%83%b3&&view=detail&mid=3A55B046351FF5CF6FAD3A55B046351FF5CF6FAD&&FORM=VDRVRV
蔡穎卿:部落格文章,〈一起讀書,一起做事〉,《媽媽是最初的老師》,2017年10月27日。http://bubutsai.com/%e9%83%a8%e8%90%bd%e6%a0%bc/%e4%bc%91%e5%b0%87%e7%99%bd%e9%ab%ae%e5%94%b1%e9%bb%83%e9%9b%9e/34717/ 。
蔡穎卿:部落格文章,〈讀書識字好〉,《媽媽是最初的老師》,2017年11月19日。http://bubutsai.com/%e9%83%a8%e8%90%bd%e6%a0%bc/34777/3477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無相關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