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2.108.18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鍾欣諺
作者(外文):Chung, Hsin-Yen
論文名稱(中文):臺灣客家語「敢」的用法與教學排序
論文名稱(外文):The Uses and Pedagogical Sequencing of gam31 in Taiwanese Hakka
指導教授(中文):葉瑞娟
指導教授(外文):Yeh, Jui-Chuan
口試委員(中文):黃漢君
楊中玉
口試委員(外文):Huang, Han-Chun
Yang, Chungi-Y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學號:210425137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5
中文關鍵詞:臺灣客家語「敢」語料庫教學排序
外文關鍵詞:Taiwanese Hakkagam2corpuspedagogical sequenc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使用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透過實際的語料分布及分析,整理臺灣客家語「敢」的句法結構,以區辨「敢」的四大用法:情態用法、反詰用法、揣測用法及中性問句用法。
本文發現除情態用法外,其他三種用法會在同樣的句法環境出現,因此,無法完全以句法結構做為判斷語氣副詞的標準,除了句法結構外,還需從上下文語境來做判斷,語境中說話者心中的預設才是斷定語氣用法的標準,最主要牽涉到說話者心中的假設,反詰語氣(refute)表說話者對事件的看法,心中的預設立場是相反的;揣測語氣表說話者對事件的看法,與其心中的預設是一致的;中性問句表說話者心中對事件的看法沒有預設立場。
我們也發現,純粹以「敢」在語料庫出現的頻率作卡方檢定時,「敢」的四種用法在口語體裁和書面語體裁中的分布沒有顯著差異,但四種用法的分佈比例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差異,我們再以兩兩間的比較作分析,發現除了反詰跟揣測這兩種用法在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外,其他用法彼此間在分佈比例上都有顯著差異。
最後,我們依據教學語法點中的出現頻率原則、語義困難度原則、跨語言差距及語用功能原則討論分析,對臺灣客家語「敢」提出合理的教學語法排序建議為:情態>中性問句>揣測>反詰,惟此教學排序與語法化理論的語意演變途徑 (情態>反詰>揣測>中性問句)的歷史順序不一致。
This thesis is a corpus-based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four uses of gam2 in Taiwanese Hakka, i.e., the modal use, the rhetorical/refuting use, the conjecture use, and the interrogative use. It is found that syntax alone may not be sufficient to distinguish the four uses in that, except for the modal use, all the other three uses may occur in the same syntactic environments. The three uses are, in fact, context-dependent and closely-related to speaker’s supposition. When a speaker supposes that the situation is contrary to what is on his/her mind, the refuting use is adopted. When a speaker believes that the situation is the same as what s/he expects, the conjecture use is used.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two uses, the interrogative use is neutral in speaker’s expectation. The chi-square statistic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uses in the spoken and written corpora is non-significant. Note, however, that, except for the refuting-conjecture pair, all the other pairs of the four us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ased on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semantic complexity, inter-linguistic distance,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we suggest the following pedagogical sequencing: the modal use > the interrogative use > the conjecture use > the refuting use. This sequencing is, nonetheless, different from the diachronic development of gam2 from the modal use to
the interrogative use, through the refuting use and the conjecture use.
1. 緒論 1
1.1研究動機 1
1.2語料來源 9
1.3研究問題 11
1.4章節結構 12
2. 文獻回顧 13
2.1連金發(2011) 13
2.2顏秀珊(2012) 16
2.3葉秋杏(2016) 24
2.4小結 27
3. 理論架構 29
3.1語法化理論 29
3.2教學語法排序 34
4. 臺灣客家語「敢」的語料整理與檢視 41
4.1臺灣客家語「敢」的分類 41
4.2不同文類的用法分布統計 61
4.3小結 70
5. 臺灣客家語「敢」在教材的分佈與應用 72
5.1現有教材的分佈分析 72
5.2教學語法排序建議 82
6. 結論 85
6.1研究結論 85
6.2限制與待研究議題 87
引用文獻 88
附錄 92


中文文獻

王力(1943)。中國現代語法。香港:中華書局。
呂叔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文華(2002)。對外漢語教材語法項目排序的原則及策略。世界漢語教學,4,86-95。
沈家煊(1994)。語法化”研究綜觀。外語教學與研究,4,17-23。
周小兵(2009)。對外漢語教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林劉巍、張寒冰(2016)。論現代漢語中表示道義情態的“不敢”–兼論表示道義情態的“敢”義詞句法分佈的蘊含共性。語言科學,15.3,245-254。
胡萬川主編(1994)。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一)。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胡萬川主編(1994)。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二)。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胡萬川主編(1996)。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三)。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胡萬川主編(1998)。東勢鎮客語故事集(四)。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胡萬川主編(1999)。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五)。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胡萬川主編(2001)。東勢鎮客語故事集(六)。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胡萬川主編(2003)。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七)。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范文芳(1998)。頭前溪个故事。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徐兆泉譯(2000)。客家話小王子。臺北:南天書局。
徐兆泉(2009)。臺灣四縣腔海陸腔客家話辭典。臺北:南天書局。
康軒文化(2015)。國小客家語第9冊。臺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麗麗譯(2013)。語法化。原著Paul J. Hopper,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
連金發(2008)。閩南語“敢”的探索:功能範籌的階層和互動關係。京都外國語大學日本中國語學會第58回全國大會,4.2,京都,108-112。
連金發(2011)。閩南語“敢”的探索:兼論功能範籌的階層性。中國語言學集,4.2,271-283。
彭利貞(2007)。現代漢語情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湯廷池(1998),閩南語的是非問句與正反問句。漢學研究,16.2,173-195。
湯廷池(2000)。漢語的情態副詞:語意內涵語句法功能。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1,199-219。
楊政男、龔萬灶、徐清明(2013)。客語辭典,苗栗:自行出版。
葉秋杏、賴惠玲(2014)。臺灣客語「怕」之情態演變-語法化與主觀化之觀點。漢語研究,32.1,305-337。
葉秋杏(2016)。認知情態義與主觀化之浮現:臺灣客語評注性情態副詞的認知語用觀點研究(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臺北。
詹益雲(2003)。海陸客話辭典,新竹:中華客家臺灣文化學會。
劉惠萍、范姜灴欽(2009)。花蓮客家民間文學集,花蓮:花蓮縣文化局。
劉秀雪(2013)。泉州腔閩南語的中性問句。語言暨語言學,14.2,227-314。
蔡維天(2010)。談漢語模態詞的分布與詮釋之對應關係。中國語文,3,208-221。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鄭縈(2000)。試析閩南語情態詞kann和kam的語意與詞類。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2,29-38。
鄭縈(2003)。從方言比較看情態詞的歷史演變。慶祝曹逢甫教授六十華誕論文集。臺灣語文研究,1.1,109-145。
翰林出版(2013)。國民小學第5冊客家語。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2014)。國民小學第6冊客家語。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蕭惠真、陳昱蓉(2014)。漢語詞彙歧義探究語教學應用。華語文教學研究,11.2,1-30。
謝佳玲(2006)。漢語情態詞的語意界定:語料庫為本的研究。中國語文研究,21,45-63。
顏秀珊(2012)。臺灣語文研究閩南語”敢”的多義性及多層結構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新竹。
羅肇錦、胡萬川總編(1998)。苗栗縣客語故事集(一)。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羅肇錦、胡萬川總編(1999)。苗栗縣客語故事集(二)。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羅肇錦、胡萬川總編(2002)。苗栗縣客語故事集(三)。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龔萬灶(2004)。阿啾箭个故鄉。苗栗市:自行出版。

英文文獻

Langacker, Ronald W. 1977. Syntactic reanalysis. Mechanisms of Syntactic Change,
Ed. By Charles N. Li, 57-139.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Meillet, Antoine. 1912. L’évolution des forms grammaticales. Scientia (Rivista di
Scienza) 12, No. 26, 6. Reprinted in Meillet 1958, 130-148.

網路資源

國立政治大學客語口語語料庫
http://140.119.172.200/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http://hakka.dict.edu.tw/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search.htm

部編版客家語分級教材
https://cirn.moe.edu.tw/WebFile/index.aspx?sid=1107&mid=5648

臺灣閩客語文學獎作品集(97–104)
http://language.moe.gov.tw/result.aspx?classify_sn=46&subclassify_sn=460&thirdclassify_sn=48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