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17.72.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張德蘭
作者(外文):Cheong, Tak-Lan
論文名稱(中文):幼教教師運用創造性舞蹈融入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Integrating Creative Dance into Language Teaching: A Teacher's Action Research in Kindergarten
指導教授(中文):劉淑英
指導教授(外文):Liu, Shu-Ying
口試委員(中文):張思菁
張覺文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Szu-Ching
Chang, Chueh-W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
學號:210424809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3
中文關鍵詞:幼兒園創造性舞蹈教學策略語文教學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KindergartenCreative DanceTeaching StrategyLanguage Teaching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自身為會跳舞的澳門幼教教師,期待跳脫模仿式的舞蹈教學,來到臺灣研讀碩士,進行幼兒創造性舞蹈的策略研究。因應兩地皆進行課程的改革,同時也發現重視幼兒語文的發展,因此,本研究在臺灣新課綱的脈絡下,透過行動研究探討創造性舞蹈融入語文的教學策略,並瞭解教學困難找出其因應方式,藉此提升自身的舞蹈教學的專業成長。在臺灣竹北市快樂幼兒園進行三個月共二十二次的教學,本研究蒐集資料包括教學計畫、教學影片記錄、幼兒學習照片、幼兒繪畫及對話、省思札記,以及與諍友的反思性對話,以三角驗證的方式進行分析。
為了促進創造性舞蹈融入與增加幼兒語文的學習,實施後發現六項有效的教學策略:開放提問的動作語彙引導、多元感官的意象引導、由簡入繁的音樂引導、師生共舞的同儕引導、合作操作的素材引導,以及文本脈絡的架構引導。而本研究實踐教學策略所遇之困難與因應方式為:動作元素語彙明晰口語提問、直接感官改善口語意象困惑、專屬音樂特色對應角色特質、團體氛圍交流增加個人自信、素材延展共有空間建造意境,以及故事改編開拓幼兒獨特表現,當幼兒有更多的進步時,未來即可建立舞句並創作為舞蹈小品。
我將回到澳門持續進行雙向助益於創造性舞蹈融入語文教學的行動研究,尤其是運用我的母語來發展,期待鼓舞對學前教育與研究的幼教教師,並提出正向的建議。
關鍵字:幼兒園、創造性舞蹈、教學策略、語文教學、行動研究
The new curricula in both Macao and Taiwan emphasizes young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new Taiwanese curriculum, this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investigates how creative dance may be integrated into language teaching, in doing so considering the most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understanding the difficulties and discovering solutions. Through the research, I also seek to promote my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dance teaching

My background is in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 in Macao. Wishing to move away from the demonstrate and imitate model of dance teaching, I travelled to Taiwan to study and research early-childhood creative dance strategies there. At Happy Kindergarten in Zhubei, I engaged with 22 lessons over three months. Research data was collected in the form of lesson plans, film and photographs of classes and learning outcomes, young children’s drawings, dialogue with them, and my own reflective diary and reflective dialogue with critical friends. Triangulation was used in the analysi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creative dance can be used to promote young children’s language learning. Six teaching strategies were found to b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guiding the students using dance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open to some self-interpretation rather than closed instruction; encouraging children’s multiple sensory awareness; using music from simple to complex as a guide; employing peer interaction as well as teacher to student as guidance; using objects as teaching material, especially items that can be handled; and using pictures, text and storyline to establish a firm structure for the children.

Within that, I discovered that teachers need to use clear and precise movement vocabulary and that sensory experience is often more effective than descriptive talking. Using imagery and encouraging the young children to create their own is most effective. When using music with stories, it is helpful if each character or role has their own musical motif or phrase, while use of material can encourage appreciate the general space and environment. I found that interaction within the group can encourage personal confidence, while allowing the children to change the storyline can extend their individuality and creativity, and lead to a particularly unique performance. As the children progress, dance phrases can be built up to the point where a short dance work is created.

I will return to Macao, where I will seek a still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language teaching and creative dance may be integrated to the benefit of both, and where I will repeat and develop further my ideas using my mother tongue. I hope this research and the findings will encourage other early-childhood teachers with an interest in these areas, and make positive suggestions for them.

Keywords: kindergarten, creative dance,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y, action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創造性舞蹈的理論基礎 13
第二節 創造性舞蹈的教學實施 18
第三節 幼兒園新課綱語文領域 36
第四節 相關文獻之綜合探討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行動研究 47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8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56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1
第五節 研究信效度與倫理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69
第一節 教學策略的階段 69
第二節 語文表達的導向 159
第三節 教學困難與因應方式 1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92
第一節 結論 192
第二節 建議 195
參考文獻 198
附錄一:創造性舞蹈教學統整《十兄弟》教學設計第一版 206
附錄二:創造性舞蹈教學統整《十兄弟》教學設計第二版 214
附錄三:創造性舞蹈教學統整《十兄弟》簡案 218
附錄四:教學後教學計畫彙整表 233
附錄五:改編兒歌之作品 236
附錄六:教室佈置活動照片記錄 237
附錄七:師生改編故事《十兄弟失物寶藏》繪本 239
附錄八:研究參與同意書 242
附錄九:實踐後教學策略圖 243
丁碗荏(2013)。一位幼教教師進行創造性舞蹈教學之個案研究。臺灣舞蹈研究期刊,8,1-48。
孔淑美、方美霞、朱理蓮、吳望如、張全成、蔡碧芳(2009)。藝術與人文第三階段教學參考手冊。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王宏豪(2004)。創造性舞蹈。奧福教育年刊,6,91-100。
王惠姿(譯)(2010)。R. Pica著。幼兒的體能教育:幼兒動作ABC(Physical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Movement ABCs for the little ones)。臺北市:華騰文化。
史瓊文(1994)。神話世界叢書1-十兄弟。臺南市:世一文化。
成虹飛(2004)。行動研究。載於謝臥龍(主編),質性研究(頁127-144)。臺北市:心理。
江映碧(2012)。舞蹈教學策略之研究。臺北市:文化大學華岡。
李平(譯)(2003)。經營多元智慧-增訂版。臺北市:遠流。 
李宗芹(1991)。創造性舞蹈。臺北市:遠流。
李宗芹(2002)。非常愛跳舞-創造性舞蹈的心體驗。臺北市:心靈工坊。
李翠玲、劉淑英、黃澤洋(2009)。智能障礙兒童創造性舞蹈教學之初探研究。取自:http://www.ntcu.edu.tw/spc/aspc/6_ebook/ebook.htm
沙永玲(2010)。十兄弟。臺北:小魯文化。
阮惠芬(譯)(1993)。小谷隆真著。創意性肢體活動:創新的身體表現遊戲(Creative movement)。臺北市:皮亞傑。
周淑惠(1999)。幼兒語文教學。國教世紀,187,36-43。
周淑惠(2003)。淺談幼兒教學中的鷹架搭構。國教世紀,206,13-18。
周淑惠(2005)。鷹架引導策略。國教世紀,216,45-56。
周淑惠(2006)。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課程。臺北市: 心理。
周淑惠(2011)。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周淑惠(2013)。遊戲VS課程幼兒遊戲定位與實施。臺北市:心理。
林娟伶(2014)。幼兒園教師實施「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行動歷程與省思(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教師在職進修幼教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林恩亘(2009)。融入生命教育議題於幼兒創造性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妙慧托兒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臺北市。
林麗芬(1994)。創造性舞蹈教學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影響。臺北市:一品文化。
林麗卿等著(2005)。小小文字探索家-全語文的新思維。臺北市:華騰。
邱秀春(2007)。創造性舞蹈輔助國小四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新竹市。
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2006)。
柯佩宜(2003)。創造性舞蹈統整運用於生活及語文學習領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胡馨尹(2016)。創造性舞蹈元素應用於聽覺損傷兒童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香港教育學院(2009)。澳門幼兒教育中文學習領域專項評鑑報告書。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1997)。H. Altrichter, P. Posch, & B. Somekh。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臺北市:遠流。
高淑清(2008a)。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高淑清(2008b)。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張中煖(1996)。創造性舞蹈教學與拉邦動作分析要素之運用。臺灣省學校體育雙月刊,34,45-51。
張中煖(2003)。雲門幼兒生活律動課程規劃與實施之探討。臺灣舞蹈研究,1,1-32。
張中煖(2007)。創造性舞寶典:打通九年一貫舞蹈教學次經脈。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簡賢昌、高紅瑛、李健民、李俊達、⋯蔡美錦(2013)。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覺文(1999)。漫談幼兒的音樂世界-鼓動歡樂的童年。國教世紀,187,50-53。
教育部(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臺北市:教育部。
莊詒婷(2013)。創造性舞蹈融入國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許淑婷(2012)。創造力在人文藝術課程的規劃-以創造性舞蹈課程為探析。通識教育學報,17,27-53。
郭怡然(2014)。身體互動的起點:發現自己,擁抱他人。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秋動》季刊,8-16。
郭怡然(2015)。人生重開機:從觸摸開始。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春動》季刊,6-17。
郭芳玲(2016)。淺談律動策略於奧福音樂教學之運用。國教新知,63(2)28-42。
陳怡君(2014)。以創造性舞蹈引導幼兒幾何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研究所,臺中市。
陳昱臻(2013)。創造性舞蹈融入幼兒感覺統合教學活動之設計與實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陳美娟(2014)。幼兒園實施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語文領域課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雅雯(2014)。幼兒創造性舞蹈教學歷程省思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臺北市:心理。
曾迺期(2008)。十兄弟。臺南市:世一文化。
曾瑞媛(2010)。教他們跳舞:談視障學童之創造性舞蹈課程設計理念。運動研究,19(1),95-104。
黃素雪(1991)。創造性舞蹈在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之研究。台南家專學報,10,289-313。
黃淑蓮(2011)。統整創造性舞蹈與DanceForms軟體之課程行動研究。國際藝術教育學刊,9(1),89-108。
黃淑蓮(2013)。運用主題撰寫於兒童創造性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臺灣舞蹈研究期刊,8,49-89。
黃瑞芬(2007)。創造性舞蹈融入幼兒園生命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黃聖凱(2014)。創造性舞蹈教學應用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楊俊鴻、蔡清田(2010)。課程研究的下一個世代。課程研究,5(2),163-174。
楊智強(2002)。創造性舞蹈教學探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0,197-209。
溫麗香、朱素鑾、卓世鏞、周靈山(2003)。兒童創造性舞蹈之教學設計分析,92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243-251。
聖德蘭教師培訓激發創造力(2016,2月3日)。澳門日報,B12版。
葉淑禎(2012)。卡通人物融入創造性舞蹈教學對幼兒人際關係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臺北市。
詹幼君(2009)。小靈魂的遊戲-創造性舞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舞蹈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廖幼芽(1996)。舞蹈教學。載於黃政傑(主編)體育與活動教學法(頁41-54)。臺北市:師大書苑。
廖香玲(2010)。我們一起跳舞的日子:一位幼稚園教師於創造性舞蹈教學的行動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舞蹈辭典編審委員會(2004)。舞蹈辭典(上、下冊)。臺北市:鼎文。
劉玉燕(譯)(2002)。G. Ceppi, & M. Zin著。兒童、空間與關係:兒童環境設計的後設專案(Children, space, relations: Metaproject for an environment for young children)。臺北市:光佑文化。
劉淑美(2009)。主題符號融入創造性舞蹈對亞斯伯格學童之身體動覺智能及人際智能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劉淑英(1999)。重建幼兒的肢體觀-談創造性舞蹈教學。國教世紀,187,44-49。
劉淑英(2000a)。聞樂起舞。國教世紀,190,15-26。
劉淑英(2000b)。喚醒身體的本能-舞蹈教育課程探討及問題因應策略(上)。康軒教育雜誌,41,22-29。
劉淑英(2001)。領受身心腦合一的境界-舞蹈教育課程探討及問題因應策略(下)。康軒教育雜誌,43,70-73。
劉淑英(2006)。創造性舞蹈之理念與探索。奧福教育期刊,8,53-69。
劉淑英(2014a)。你今天跳舞了嗎?!。美育,201,5-11。
劉淑英(2014b)。創意肢體・知識之體。美育,201,1-4。
劉淑英(譯)(2009)。M. Davies著。幼兒動作與舞蹈教育(Movement and dance in early childhood)。臺北市:心理。
劉淑英、廖英足、謝淑玲、謝韻雅(2000)。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舞蹈篇。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載於國立臺東師院舉辦之「1999行動研究」會議論文集(頁1-16),臺東。
歐用生(2009)。當教師與藝術相遇-藝術為基礎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6(5),25-34。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臺北市:心理。
潘世尊(2014)。幼兒園新課綱語文領域之實踐。兒童照顧與教育,4,29-54。
潘威麟(2002)。以「創造性舞蹈」為主體之國小教師電腦化輔助「教」「學」網站平臺雛形設計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研究所,桃園。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04)。課程統整與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5)。行動研究的功能限制與關鍵條件。T&D飛訊,209,1-19。
鄭博真(2009)。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創新:多元智能取向。臺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
鄭麗媛(1998)。國小低年級舞蹈教學要領。國教世紀,181,15-18。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15)。2015人口估計。澳門: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蕭雅文(2009)。創造性舞蹈應用在道恩氏症學生教學之初探。台東特教,29,1-5。
謝杰樺、王雲幼(2009)。數位化解析情緒,優質人類生活:淺談動作分析中情緒應用之可能性。美育,168,64-69。
簡均璇(2014)。創造性舞蹈課程增進幼兒專注力、社會情緒與溝通能力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宜蘭市。
顏寧(譯)(2011)。S. B. Merriam著。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Qualitative research:A guide to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臺北市:五南。
Ayob, S. H. (1987, 1988). Creative movement for children.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ors and Education, 9, 54-71.
Davies, M. (2003). Movement and dance in early childhood (Vol. 0-8 series). London: Paul Chapman.
Drewe, S. B. (1996). Creative dance: Enriching understanding. Calgary, Canada: Detselig.
Franklin, E. (1996). Dynamic alignment through imagery. Human Kinetics, Champaign, Il.
Griss, S. (1994). Creative movement: A language for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1(5), 78-80.
Joyce, M. (1980). First step in teaching creative dance to children (2nd ed.). CA: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Joyce, M. (1994). First steps in teaching creative dance to children (3rd ed.). London: Mayfield.
Macintyre, C. (2000). The art of action research in the classroom. London: David Fulton.
Marigliano, M. L. & Russo, M. J. (2011). Moving bodies, building minds: Foster preschoolers’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through movement. Young Children, 66(5), 44-49.
Richard, M. (2013). Dance as a language of learning and a source of embodied knowledge. Physical &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79(1), 6-10.
Richard, M. (2013). Dance as a language of learning and a source of embodied knowledge. Physical &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 79(1), 6-10.
Russell, J. (1975). Creative movement and dance for children. Boston: Plays, inc.
Stinson, S. (1988). Creative dance for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59(7), 52-56.
Susan, G. (1994). Creative movement: A language for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p, 51(5), 78-80.
Willis, C. M. (1995). Creative dance education: Stablishing a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66, 16-20.
Willis, C. M. (1995). Creative dance: How to increase parent and teacher awarenes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6(5), 48-5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