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4.224.7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鍾慈芳
作者(外文):Chung, Tzu-Fang
論文名稱(中文):苗栗縣國民中小學普通班導師對特殊教育教師提供特教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mand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General Class Teachers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Regarding the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Provided from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Miaoli County
指導教授(中文):黃澤洋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Tse-Yang
口試委員(中文):孟瑛如
侯禎塘
口試委員(外文):Meng, Ying-Ru
Hou, Chen-T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
學號:210424716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4
中文關鍵詞:普通班導師特殊教育教師特教服務需求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general class teachers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demand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苗栗縣國中小普通班導師對特教服務之需求與滿意度情形。研究對象為107學年度苗栗縣國中小接受特教服務(不分類資源班和不分類巡迴輔導班)之普通班導師,採用問卷調查研究法,以自編問卷為研究工具,分層叢集抽樣回收有效問卷423份,有效問卷率為80%。資料統計與分析採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複選題分析和IPA分析法等。
本研究之主要結果如下:
一、國中小普通班導師接受特教服務之需求程度在各向度和整體皆為「需要」以上的程度。
二、國中小普通班導師接受特教服務之滿意度在各向度和整體皆未達「滿意」的程度。
三、國中小普通班導師接受特教服務需求程度與滿意度,在各向度皆是需求程度高於滿意度。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小普通班導師對特教服務需求程度只有在「教學服務年資」達顯著差異。
五、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小普通班導師對特教服務滿意度在「任職階段」和「學校規模」達顯著差異。
六、國中小普通班導師接受特教服務類型(不分類資源班和不分類巡迴輔導班)之需求程度和滿意度在各向度及整體皆未達顯著差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emand and satisfaction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general class teachers regarding the support service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vided in Miaoli County.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general class teachers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in Miaoli County who received the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including non-categorical resource room and cross-categorical itinerant resource classroom in 2018 academic year.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stratified and cluster sampling,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s, and the valid response rate was 80%. The total sample of this study was 423 and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Scheffe’s method, and the Importance - Performance Analysis (IPA).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General class teachers’ demands regarding special education supportive services were all in the degree of “needed” to “strongly needed.”
2. General class teachers’ satisfactions regarding received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were all under the degree of “satisfied.”
3. General class teachers regarding received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 all of their demands were higher than satisfactions in each dimension.
4. Backgrounds of general class teachers on demands showed significant result only in the teaching years of general class teachers.
5. Backgrounds of general class teachers on satisfac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result in the educational stages of general class teachers and school size.
6. The demands and satisfactions of general class teachers regarding received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 from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s non-categorical resource room or cross-categorical itinerant resource classroom, the results showed non-significant in each dimension.
摘要 i
Abstract iii
誌謝 v
目錄vi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融合教育之發展與意涵11
第二節 巡迴輔導之發展與意涵22
第三節 不分類巡迴輔導服務內容與實施情形27
第四節 普通班導師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教師提供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60
第四節 實施程序6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9
第一節 國中小普通班導師接受特教服務之需求程度分析69
第二節 國中小普通班導師接受特教服務之滿意度分析73
第三節 國中小普通班導師接受特教服務需求程度與滿意度之差異情形分析78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小普通班導師對特教服務需求程度之差異情形分析85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小普通班導師對特教服務滿意度之差異情形分析91
第六節 國中小普通班導師接受特教服務類型之需求程度情形分析96
第七節 國中小普通班導師接受特教服務類型之滿意度情形分析98
第八節 開放性意見彙整100
第九節 綜合討論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1
第一節 結論121
第二節 研究限制125
第三節 建議126
參考文獻131
壹、中文部分131
貳、英文部分137
附錄141
附錄一 全國各縣市巡迴輔導實施計畫內容141
附錄二 普通班導師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教師提供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151
附錄三 苗栗縣國中小普通班導師對特殊教育教師服務需求與滿意度調查之問卷
(問卷初稿)161
附錄四 國中小普通班導師對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以下簡稱巡迴教師)提供服務
現況團體焦點訪談大綱---巡迴教師166
附錄五 國中小普通班導師對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以下簡稱巡迴教師)提供服務
現況團體焦點訪談大綱---普通班導師167
附錄六 苗栗縣國民中小學普通班導師對特殊教育教師提供特教服務需求與滿意度
調查之問卷(正式問卷)168
附錄七 國中小普通班導師對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以下簡稱巡迴教師)提供服務
現況團體焦點訪談逐字稿---巡迴教師172
附錄八 國中小普通班導師對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以下簡稱巡迴教師)提供服務
現況團體焦點訪談逐字稿---普通班導師176
附錄九 問卷初稿內容效度修改意見彙整表180
壹、中文部份
王天苗(2003)。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作業手冊。臺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印行。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13版)。臺北:五南。
王文科(2009)。特殊教育定義、發展與趨勢。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第二版)(頁1-30)。臺北:五南。
王俊傑(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資源班運作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建勛(2014)。班級導師對視障巡迴輔導教師服務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心理。
中央社(2011年8月2日)。新北設視障重點學校讓學習更輕鬆。
台灣立報(2013年5月4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9513
何華國(200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五南。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五南。
吳武典(1998)。教育改革與特殊教育。教育資料集刋,23,197-220。
吳武典(2005)。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36,28-42。
吳武典(2013)。臺灣特殊教育綜論(一):發展脈絡與特色。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29,11-18。
吳淑美(2004)。融合班的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吳齊殷(譯)(1999)。Robert F. DeVellis 著。量表發展:理論與應用。臺北:弘智。
呂琳(2009)。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教師融合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金祈君(2006)。花蓮縣國小融合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巡迴輔導實施意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天祐(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 。
林坤燦(1999)。資源教室經營。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林坤燦(2001)。資源教室經營。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中心印行。
林坤燦(2012)。融合教育現場教師行動方案。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林素貞(2004)。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臺北市:五南。
林素貞(2006)。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臺北:五南。
林寶貴(2005)。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
林寶貴(1999)。中華民國特殊教育概況。臺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林寶貴(2012)。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新北:心理。
邱上真(1999)。融合教育的問與答,載於迎千禧談特教,191-210。
邱上真(2004)。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第二版)。臺北:心理。
孟瑛如(2013)。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第三版)。臺北:五南。
孟瑛如(2016)。特殊教育概論-現況與趨勢。臺北:心理。
卓君憶(2017)。高雄市國小普通班導師對特教巡迴輔導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胡永崇(2000)。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與改進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3,75-110。
胡致芬(1997)。重度障礙者之統合教育。特殊教育季刊,62,16-21。
苗栗縣政府教育局(2012)。苗栗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教學原則及輔導辦法。苗栗:苗栗縣政府教育局。
苗栗縣政府教育局(2015)。苗栗縣學前暨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特殊教育班設班實施要點。苗栗:苗栗縣政府教育局。
苗栗縣政府教育局(2017)。苗栗縣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資源班人力調整計畫。苗栗:苗栗縣政府教育局。
苗栗縣政府教育局(2017)。苗栗縣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不分類巡迴輔導班實施計畫。苗栗:苗栗縣政府教育局。
高明(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鼎茂。
涂淑真(2008)。屏東縣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之實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徐享良(2000)。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新特殊教育通論。臺北市:五南。
徐蔚君(2007)。床邊巡迴輔導教師之角色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
秦麗花(2001)。破除融合教育的迷思建立應有的正見。特教園丁,16 (4),51-55。
曹仁德、梁忠銘(2002)。臺灣師資培育制度變遷之考察—師範院校、教育院系所培育機構的變革。臺東師院學報,13(下),211- 240。
張小芬(2006)。「特教巡迴輔導教師」之工作現況與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4,57-84。
張春興(2002)。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訓誥(1989)。特殊教育的省思。臺北:五南。
張蓓莉(1991)。國民中學資源班實施手冊。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張蓓莉(1998)。資源教室方案應提供的支援服務。特殊教育季刊,67,1-5。
郭色嬌、李月卿、蔡明蒼、林麗慧、鄭桂蘭、劉貞宜等(2008)。臺北市特殊教育發展史。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連禹晴(2011)。宜蘭縣身心障礙不分類巡迴輔導班合作諮詢現況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9)。取自:https://www.set.edu.tw/
教育部(2019)。一○七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臺北市: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教育部(2013)。特殊教育法。
教育部(2019)。特殊教育法。
教育部(2012)。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教育部(2013)。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陳志平、劉蕾、林慧玲(2008)。從融合教育的觀點探討特教巡迴輔導的發展與困境。特教園丁,23(3),10-24。
陳姿君(2008)。南投縣國民教育階段不分類資源班巡迴輔導實施方案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富美(2008)。臺中縣學前普通班教師對巡迴輔導服務現況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陳雍容(2002)。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行政支援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
陳麗如(2004)。美國身心障礙者重要法案之陳述。臺東特教,19,41 - 47。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論文寫作的枕邊書。臺北市:學富。
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製)(2000)。【特殊教育教學光碟(4-1)】特殊教育導論(下集)- 特殊學校篇【影片】。取自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 181 號。
許嘉家(2009)。南部地區國中教育階段巡迴輔導實施現況及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鈕文英、邱上真、任懷鳴(2000)。國小階段實施融合教育可行模式之研究。臺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鈕文英(2002)。國小階段融合教育實施模式與策略初探。特教園丁,18(2),1-20。
鈕文英(2009)。教師與特殊需求學生家長互動之挑戰與因應。特殊教育文集(十一)。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國晏(2011 年 12 月 2 日)。以巡迴輔導推動融合教育。國語日報,13版。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
葉秀香(2003)。高雄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運作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詹育嘉(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詹秀萍(2007)。國小視覺障礙兒童家長與級任教師對巡迴輔導服務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董杰仁(2008)。桃園縣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資源班教師提供支持服務需求與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J.R.Fraenkel,N.E.Wallen 著。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臺北:心理。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療通報轉介中心(2012)。小學特教設班概況。2013年4月27日,取自 http://www.eirrc.taipei.gov.tw/ct.asp?xItem=970736&CtNode=21218&mp=100049
廖永堃、蔣明珊、何雅玲、胡軒瑜、黃子容(2006)。花蓮縣巡迴式資源班辦理成效探討。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8,123-152。
廖永堃、魏兆廷(2004)。花蓮縣巡迴式資源班經營現況探討。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6,65-88。
蒲瑞娟(2012)。新北市國民教育階段巡迴輔導實施現況與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劉玉君(2008)。國民中學教師對就讀普通班視障生支持服務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淑秋(2003)。國民小學教師對普通班聽障生支持服務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明富(1998)。邁向融合-融合教育下教師與家長所面臨之問題及其啟示。教師之友,39(2),62-69。
蔡昆瀛(2005)。臺北市托育機構特殊需求幼兒巡迴輔導實施成效及需求調查評估。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蔡昆瀛(2009)。論特殊教育與相關專業巡迴輔導之支援服務。國小特殊教育,48,13-22。
蔡宜侖(2011)。教師背景變項對教師專業團隊運作態度影響程度之後設分析。明道學術論壇,7(3),3-18。
蔡瑞美(2000)。回歸主流高中職身心障礙學生巡迴輔導制度的實施現況。特殊教育季刊,75,1-6。
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法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高等教育。
鄭玉慈(2005)。國民小學教師對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巡迴輔導滿意度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黎慧欣(1996)。國民教育階段教師與學生家長對融合教育的認知與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怡君(2006)。國小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服務現況,期待及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顏敏玲(2014)。金門縣國小普通班教師對特教巡迴輔導服務實施滿意度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魏志恆(2013)。屏東縣國中普通班導師對融合教育支援服務現況覺知及其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羅燕琴(2004)。花蓮縣特殊教育之現況與發展。特教通訊,29,1-4。
蘇淑茹(2007)。普通班教師對與特教教師合作之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燕華(2000)。融合教育的理想與挑戰-國小普通班教師的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燕華、王天苗(2003)。融合教育的理想與挑戰-國小普通班教師的經驗。特殊教育研究學刋,24,39-62。

貳、英文部份
Correa-Torres, S. M., & Howell, J. J. (2004).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itinerant eaching : Perspectiv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field.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8, 420-433.
Ferguson, D. L., Ralph, G., & Sampson, N. K. (2002). From “special” educators to educators: The case for mixed-ability group of teachers in restructured schools. In W. Sailor (Ed.), Whole school success and inclusive education: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accountability (pp. 142-162).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lammger, D. M. (1991).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and postsecondary school satifactiion. Master’s project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Buffal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62 077)
Harris, W. J., & Schutz, P. N. B. (1986). The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 program. Columbus: Merrill publishing, Co.
Hawish, M. F., & Calhoun, M. L. (1978). The resource room: An educational asset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Columbus, OH: A Bell & Howell Company.
IDEA data (n. d.). Number and percentage of students ages 6 through 21 served under IDEA, Part B, b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tate: Fall 2011. Retrieved March 26, 2013 from https://www.ideadata.org/TABLES35TH/B3-2.pdf
Kapperman, G., & Sticken, J. (2000). Assistive technology. In A. J. Koenig & M. C. Holbrook (Eds.).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Vol. 2 (2nd ed., pp. 500-528). New York: AFB Press.
Kirk, S. A., & Gallagher, J. J. (1983).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Koenig, A. J., & Holbrook, M. C. (2000). Planning instruction in unique skills. In A. J. Koenig & M. C. Holbrook (Eds.).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Vol. 2 (2nd ed., pp. 196-221). New York: AFB Press.
Lipsky, D. K, & Gartner, A. (1997). Inclusion and school reform transforming America's classrooms.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Luckner, J. L., & Howell, J. (2002). Suggestions for preparing itinerant teachers: Aqualitative analysis.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47(3), 54-61.
Martin, C. L. (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 45(4), 196-209.
McKelvie, S. J. (1978). Graphic rating scales: How many categorie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69, 185-202.
Miller, K. J., & Savage, L. B. (1995). Including General Educators in Inclu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American Council on Rural Special Education. Las Vegas, NV.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81 322).
Olmstead, J. E. (1991). Itinerant teaching-tricks of the trade for teachers of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New York :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Olmstead, J. E. (1995). Considerations for student placement in itinerant program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89(2), 102-104.
Scott, B. J., Vitale, M. R., & Masten, W. G. (1998). Implementing instructional adapt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inclusive classrooms.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9(2), 106-119.
Swenson, A. M. (1995). Itinerant teaching: An insider’s view. Review, 27(3), 113-116.
Waldron, K. A. (1996). Introduction to a special education: The inclusive classroom. New York: Delman Publishers.
Wortzel, L. (1979). Multivariate analysis. NJ: Prentice Hall.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