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7.223.19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李君儀
作者(外文):LEE, CHUN-YI
論文名稱(中文):國小初任教師親師溝通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ase Study of Elementary Novice Teacher in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指導教授(中文):詹惠雪
指導教授(外文):Chan, Hui-Hsueh
口試委員(中文):李俊湖
彭煥勝
口試委員(外文):Lee, Jun-Hu
Peng, Huan-S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210424501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3
中文關鍵詞:初任教師親師溝通
外文關鍵詞:Novice Teachers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初任教師親師溝通的現況、困擾與因應策略,以及影響國小初任教師親師溝通的因素,採個案研究法,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參與觀察和通訊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以瞭解目前國小初任教師對於親師溝通的想法與作法。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初任教師親師較關注在學生行為表現、同儕關係和課業學習的溝通,並以學生為中介者輔助親師傳話和化解親師間的尷尬、以學校行政人員為協調者居中協調立場。對於通訊軟體的應用,初任教師為保有個人的生活空間,只與特殊生家長互通信息。
二、初任教師的專業能力被質疑和不成熟的溝通技巧,以及當家長消極應付、過度介入或要求教師協助處理家庭問題時,都會造成親師溝通的困擾。對此初任教師會積極溝通、善用各種學校資源,並堅守自己班級經營的原則、以學生最大權益為考量,以不介入家庭問題、不逾越教師職權為原則。
三、初任教師採積極作為、營造家長偏好的溝通情境,以及運用提問和客觀陳述的溝通技巧,皆有助於親師溝通;但其缺乏教學經歷、育兒經驗,而不熟悉親師溝通的技巧、不易同理家長的處境。此外,學生原低年級導師的傳言、學校其他資深教師的鼓勵,以及校長與行政團隊的支持,也會影響親師溝通的進行。近年因社群媒體興起,親師雙方是否願意透過社群媒體,讓彼此坦誠相待,是雙方後續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最後研究者針對初任教師、學校、師資培育,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and factors of the elementary novice teacher's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by the case study method. Through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material of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ata,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bout the elementary novice teach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I. The novice teacher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students’ behavior, peer relations, and learning. She also makes students act as the mediators to forward messages or dissolve the embarrassing atmosphere between the parents and the novice teacher, and has school administrators be the coordinators to reconcile the stances of the both. Concerning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softwares, in order to keep the privacy of personal life, the novice teacher only contacts the parent of a student who needs special care via communication softwares.
II. The novice teacher’s profession questioned, immature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arents’ negative respones, over-involvement, or requests of solving family affairs are the problems of th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novice teacher actively communicates with parents, makes good use of various school resources, adheres to class management principles, considers the best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doesn’t interfere with their family affairs, go beyond teacher's authority.
III. The novice teacher adopts active behaviors, creates parents' preferred situations of communication, uses inquiry strategies and objective statements a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However, the lacking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child-rearing experience makes her unfamiliar with the skills of th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difficult to empathize the situation of parents. Additionally, the rumors from the students’ former junior tutors, the encouragement of other senior teachers,and the support of the principal as well as the administrative team influence th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long with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in recent years, it is a task that both the novice teacher and parents must face whether they are willing to use the social media to treat each other candidly.

In the end,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novice teachers, schools, teacher training, and future researches.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初任教師相關議題的探討 9
第二節 親師溝通相關議題的探討 19
第三節 國小初任教師親師溝通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54
第三節 資料蒐集方式與研究工具 61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66
第五節 研究角色與研究倫理 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1
第一節 國小初任教師親師溝通的現況 71
第二節 國小初任教師親師溝通的困擾與因應策略 105
第三節 影響國小初任教師親師溝通的因素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3
第二節 建議 137
參考文獻 141
中文文獻 141
英文文獻 148
附錄 149
訪談大綱 149
中文文獻
尹玫君(2001)。人際關係:新手老師的和諧人脈。載於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261-292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方祥州(2006)。國小初任教師工作期望、工作適應與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王淑俐(1994a)。親師間為什麼難以啟齒?-親師溝通(一)。師友月刊,321,24-29。
王淑俐(1994b)。親師間為什麼難以啟齒?-親師溝通(二)。師友月刊,322,28-32。
王淑俐(1994c)。現代教師溝通的迷思與障礙。師友月刊,328,15-18。
王淑俐(1995)。為師最樂—現代師生倫理與溝通技巧—。臺北市:南宏。
王淑俐(2000a)。做個「教學溝通」的智者。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淑俐(2000b)。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三民。
王淑俐(2004)。人際關係會影響教學嗎?。台灣教育,626,41-43。
王淑俐(2007)。你的溝通有沒有用—教師與父母的說話效能。臺北市:心理。
王聖捷(2011)。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內容、困擾與因應方式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王財印(2011)。相爭何太急!建立親、師、生緊密合作之夥伴關係。師友月刊,524,49-53。
李宗鴻(2002)。尊重是互動的開始-班級親師溝通的方式。師友月刊,415,75-77。
李清榮(2006)。教師人際關係的經營。通識研究集刊,10,241-257。
李宗杰(2009)。臺中市國民小學親師衝突原因及處理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李柏佳(200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權利之探討-以國民教育階段為例。學校行政,60,140-168。
李振清(2011)。親職素養與家長參與教育之新趨勢。台灣教育,669,2-14。
李孟隆(2014)。南投縣國民小學親師溝通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杜宜展(譯)(2010)。家庭學校關係:親師合作的成功策略(原作者:Glenn Olsen、Mary Lou Fuller)。臺北市:學富文化。
吳清基、陳美玉、楊振昇、顏國樑(2000)。教育行政。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明隆(2009)。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俊憲(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三化取向理念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榮宗(2011)。國小教師建置電子化教學檔案對教師專業發展意義之探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吳麗娟(2013)。一個家校合作互動的金鑰匙-如何有效、輕鬆的進行親師溝通(上)。諮商與輔導,326,48-58。
吳麗娟(2013)。一個家校合作互動的金鑰匙-如何有效、輕鬆的進行親師溝通(下)。諮商與輔導,326,43-53。
吳清山(2015)。教育概論(第五版)。臺北市:五南。
沈秀玲(2014)。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之探討—以家長觀點分析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健行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余紫均(2016)。國小學童家長對親師衝突成因的認知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邱如美(譯)(2000)。親師新主張:借鏡美國教改經驗(原作者:安‧多德、珍‧康查爾)。臺北市:天下遠見。
林進材(1998)。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高雄市:復文。
林進生(2002)。點燃親師間的心燈。師友月刊,423,81-83。
林萃芬(2005)。從說話模式洞悉人心。臺北市:方智。
林宗賢(2009)。彰化縣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嘉義縣。
林春宏(2009)。國小教師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知覺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林秀芳(2012)。臺南市國民小學級任教師親師溝通積極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臺南市。
林秀芬(201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臺南市。
林美麗(2012)。國小教師親師衝突原因認知及其因應策略之探討──以台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林逸青(2013)。學校行政溝通。載於吳清基(主編),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179-196頁)。臺北市:五南。
林祐如(2014)。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實施與決定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林錦華(2015)。「剌蝟老師」我拒當、親師關係不緊張。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4),153-156。
官佩蓉(2013)。花蓮縣陽光國小低年級教師親師關係及溝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臺東縣。
周新富(2016)。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
胡邦欣(2005)。老師們,加油!。新北市:稻田。
施智文(2006)。宜蘭縣國小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現況與阻礙因素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宜蘭縣。
洪千惠(2006)。國小一年級教師營造親師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洪英雄(2007)。高屏兩縣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姜政光(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知覺與親師溝通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孫志麟(1992)。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的差異。師友月刊,298,21-23。
翁玉(2006)。忍冬花之語─一個親師衝突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花蓮縣。
翁福元、廖昌珺(2017)。在職教師進修體系對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6),64-70。
張新仁(1999)。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2000)。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吳明芳(2000)。營造親師生三贏局面的班級經營策略。課程與教學,2(3),33-45+152。
張德銳(2001)。班級經營:教室樂園。載於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99-130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3)。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困境與專業發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129-144。
張德銳、丁一顧、劉榮嫦、高紅瑛、康心怡(2013)。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實務與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德銳(2016)。教師專業:教師的生存發展之道。臺北市:五南。
張芬芬(2001)。教學生活:新手老師的成長之路。載於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1-31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碧蘭(2002)。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張鐸嚴、林月琴、劉緬懷(2002)。班級經營。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張宜芳(2003)。教學信念和教學困擾──二位國小初任教師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張寶丹(2003)。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與形象知覺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張簡彗珺(2008)。國民小學教師效能感與親師溝通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臺北市。
張青菁(2009)。台中縣國小教師社群滿意度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教學藝術研究所,彰化縣。
張美娜(2010)。國小教師知覺親師衝突類型及其因應對策之研究以台南市一所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臺南市。
張民杰(2011)。老師,你可以這樣帶班。臺北市:五南。
許瓊文(2015)。家長認知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影響親師溝通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博士班,臺南市。
陳萬淇(1995)。個案硏究法。臺北市:華泰。
陳建利(1998)。建立良好親師關係的策略、方法與注意事項。載於林進財(主編),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280-283頁)。高雄市:復文。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國泰(2000)。國小初任教師實際知識的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陳李綢(2005)。個案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陳國泰(2006)。學習教學:一位國小初任教師教學知識成長的歷程。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0,33-66。
陳碧祥(2001)。理想與現實的調適:教學成長三部曲。載於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293-326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嘉芬(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與親師溝通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陳素捷(2002)。台中市國民中小學親師衝突原因及教師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陳曉雯(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初任教師遭遇之困擾問題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陳易芬(2008)。國小實習教師之實習經驗與對師資培育課程之建議。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8,1-35。
陳玉玫(2009)。親師互動之微觀政治分析:教師專業主義vs.家長彰權益能。中正教育研究,2(8),35-74。
陳沛彤(2011)。縣市國教輔導團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雲林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花蓮縣。
陳盈宏(2014)。我國小學教育階段不同社經地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情形之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3),90-95。
陳碧玲(2014)。「怪獸家長」我不怕,親師溝通有良方。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3),78-80。
郭淑芳(2014)。新世代專業教師的省思與前瞻。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7),47-70。
湯維玲(2001)。適性教學:新手老師停看聽。載於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63-98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儒傑(2002)。國小初任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微雅(2005)。家長參與教育之探討。師友月刊,456,40-43。
黃建清(2005)。國民小學親師衝突原因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黃淑華(2006)。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親師關係與溝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黃怡雯(2006)。學校如何在親師衝突的夾縫中求生機-探究衝突的原因、功能及因應策略。學校行政,45,226-236。
黃昭蓉(2010)。親師溝通宜解不宜結。師友月刊,522,86-87。
黃瑞琴(201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曾仕強、劉君政(1991)。圓滿的溝通。臺北市:伯樂。
曾也真(2009)。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曾玉娣(2010)。輔導新手教師親師溝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臺中市。
曾明鳳(2015)。教師不得不重視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4),173-175。
詹蕙瑋(2006)。國民小學初任教師親師互動之個案研究─以三位臺北市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葉肯昕(譯)(2004)。親師合作(原作者:勞勃‧洛克威爾、玲達‧安卓、瑪麗‧豪雷)。新北市:桂冠。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葛琦霞(2008)。跟老師快樂溝通。臺北市:城邦文化。
楊筑雅(2006)。教師角色認同發展之個案研究-以實習教師與初任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楊永毅(2010)。雲林縣國小教師知覺親師衝突因素與因應衝突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縣。
廖志峰(2012)。桃園縣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臺北市。
鄭淑文(2000)。國小一年級導師因應親師衝突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鄭淑文(2011)。高雄市國小教學視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屏東縣。
鄭景芸(2011)。菜鳥出頭天 邁向教師專業成長之路。師友月刊,525,85-89。
蔡瓊婷(2003)。國民小學親師衝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蔡旻珊(2014)。國小教師親師溝通與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彰化縣。
劉曜睿(2004)。導入階段國小教師生涯發展遭遇之問題與問題因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劉信雄(2009)。開啟和諧的親師關係。師友月刊,503,8-12。
盧玉琴(2003)。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錢得龍(2005)。教師的人際溝通與人際吸引。師友月刊,459,44-49。
蕭仲廷(2012)。論家長參與類型與親師溝通。休閒與社會研究,5,63-75。
謝文豪(2000)。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理由、實務、及改進途徑。花蓮師院學報,11,21-35。
謝寶梅(2001)。專業發展與行動研究:新手老師的運用之道。載於黃政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327-355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謝旻晏(2003)。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現況、困擾與改善成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謝鴻隆(2003)。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個案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謝正平(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知覺與衝突管理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新北市。
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珮珮(2015)。高雄市國小學生家長對教師形象知覺與親師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屏東縣。
羅永治(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原因知覺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英文文獻
Anne Okas, Marieke van der Schaaf, Edgar Krull (2014). Novice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Views on Professionalism. Trames, 4(18), 327-344. doi:10.3176/tr.2014.4.02
Karmen Palts, Halliki Harro-Loit(2015).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Patterns Concerning Activity and Positive-Negative Attitudes. Trames, 2(19), 139-154. doi: 10.3176/tr.2015.2.03
Irina S. Okhremtchouk, Rosa M. Jiménez, Rebecca Rosa, Susan G. Porter, Navnit Bhandal, Molly Cramer, Gregory Lang, Kevin Magill, Robert Mathrole, Kate Poulin(2015). From Student-Teachers to Teachers of Students: Beginning Teachers' Journeys from Pre-Service to the Classroom. Creative Education, 3(6), 331-337. doi:10.4236/ce.2015.6303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