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3.170.10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宜琳
作者(外文):Lin, Yi-Lin
論文名稱(中文):國民小學國樂團經營、組訓及困境之探討──以臺北市愛樂國小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Case Study of the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Difficulties of a Traditional Orchestra in El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中文):陳美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MEI-JU
口試委員(中文):張美玉
詹惠雪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Mei-Yu
Chan, Hui-Hsu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210381008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2
中文關鍵詞:國民小學國樂團國樂團組訓少子化困境
外文關鍵詞:Traditional orchestra in elementary schoolOrganization and Training of Traditional orchestraDifficulties of low fertility rat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瞭解臺北市愛樂國小國樂團經營理念、國樂團組訓、參加國樂團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少子化趨勢下,其困境及因應策略為何。研究中採用個案研究設計,運用訪談、觀察、問卷及文件分析等研究方法進行資料的蒐集。訪談對象包括學校行政主管、指導老師、家長及學生,並對團員實施問卷調查以探究國樂團的學習對學生的各項影響。研究者在整理歸納相關資料之後,有以下發現:
一、 臺北市愛樂國小國樂團核心經營者給予樂團充分的支持,由指揮專業領導,對愛樂國小國樂團永續經營有正面積極的影響。
二、 國樂團組織分工細緻明確並能互相支援,為促進團務運作順暢且促進學生樂團組織學習。國樂團訓練依學生興趣、各項生理及樂團需求安排分部,為增進訓練的有效性,國樂團設有分級制度及首席制度。
三、 樂團的教材即是樂曲,由指揮選定適合的曲目訓練。團員在分組教學與合奏練習之間循環練習、強化演奏技巧及團隊默契。樂團教學策略有:拉長訓練時間、學長姐制度及個別課加強指導。透過比賽及成果發表會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 愛樂國小國樂團團員平均入團年資為2.72年,樂團有極高的家長支持度。團員自主練習時間平均每天0.81小時。參加樂團後團員正向影響為各項音樂能力大幅進步,包括:節奏感、拍子、音準等。部分團員學業受到影響,與其時間的規劃有關連。大部分的團員在時間規劃上有所進步,課業大都能如期完成。
五、 臺北市愛樂國小國樂團的經營最大的困境即為招生名額不足,而面對困境的策略則是經營者持續以教育的精緻化來因應。
總結本研究之所有研究發現,分別對愛樂國小主管及國樂團經營者、教育當局、以及對國樂團教學及相關研究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The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operating concept and training of a traditional orchestra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it on students as well as its difficultie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ow fertility rate. The study was designed as a case study, and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interview, observ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ocument analysis were adopted for the collection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The interviewees include the administrative directors and instructors at schools, parents and students,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the members of the traditional orchestra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learning in a traditional orchestra on students. After the sorting and induction of relevant data and information, the researcher ha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The core operator of the traditional orchestra provided sufficient support for the orchestra. The orchestra was led by a professional conductor, which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ustainable operation of the orchestra.
2. There were many divisions in the Chinese orchestra, and they supported each other.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operation of the orchestra and the learning of students, the trainings provided by the traditional orchestra were categorized into different parts 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s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nd the needs of the orchestra.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s, the traditional orchestra had the grading system and the system of concertmaster..
3. Musical compositions wer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the orchestra. The conductor would select the works that were suitable for training. The members experienced the cycles of teaching in groups and ensemble practices, which strengthened their skills and teamwork. The orchestra's teaching strategies included: prolonged training time, upperclassman system and enhancement instructions for individuals. The learning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National Student’s Music Contes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ffort.
4. The average seniority of the members in the traditional orchestra was 2.72 years. The orchestra had a extremely high parental support. The members spent an average of 0.81 hour a day for self-practice. The positive impact on the members after they joined the orchestra was the large improvement in their music-related capabilities, including sense of rhythm, beats and pitch.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s of some members were influenced,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ir time management. Most of the members had improvement in time management, and they were able to finish their homework.
5.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Orchestra was the lack of freshman member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measure was that the operator continuously adopted the idea of betterness education to cope with this difficulty.
In conclusion,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the conductor and operator of the traditional orchestra in the elementary in Taipei City, the competent educational authority, the teaching and instruction provided by the traditional orchestra and relevant research based on all the findings in the study for referenc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國樂在臺灣的發展脈絡及國民小學發展現況 9
第二節 、國樂團組訓及其經營 17
第三節 、國樂團的經營理念 26
第四節 、參加國樂團對學生的影響 29
第五節 、少子化趨勢下國樂團所面臨的困境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步驟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4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49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2
第五節 、研究者的角色 54
第六節 、研究的信實度 54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7
第一節 、國樂團的經營理念 57
第二節 、愛樂國小國樂團組訓 65
第三節 、臺北市愛樂國小國樂團對學生的影響 114
第四節 、少子化趨勢下愛樂國小國樂團面臨的困境 1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5
第一節 、結論 155
第二節 、建議 163
參考文獻 167
附錄一、訪談大綱 177
附錄二、學生問卷 179
文化部(99年1月18日)。國樂。臺灣大百科全書。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0970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出版社。
王正平(1994)。台灣國樂發展之回顧與展望。教師天地,71,30-33。
王沛綸編(1985)。音樂辭典。臺北市:樂友書房。
王紋慧(2018)。台南市家長對國小學童課後才藝與教育期望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84neys
王德愉(2007)。台北地區國民小學音樂社團現況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95j4jw
台灣經濟研究院(2016)。105年臺灣傳統表演藝術生態觀察與分析計畫(1052209)。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實施要點(2019年6月28日)比賽辦法。取自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決賽網站: http://web.arte.gov.tw/music/content/Content.asp?cid=3
何進財(2000年3月). 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1)。1-3。
吳木崑(民98)。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35-54。
吳亞怡(2007)。增進國小絃樂團音樂基礎能力之教學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q9ag3n
吳俐臻(2009)。高雄縣指標型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及經營策略探討(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w93enr
吳秋帆(2006)。國小音樂才能班學生學習態度與音樂學習成就相關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jcbvnb
吳雅婷(2006年6月)。如何成功地學習一首新的鋼琴曲。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0(1)。1-30。
吳榮順(無日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諮商中心藝術人生涯專訪(六)-讓自己所向無敵:吳榮順老師專訪記錄(採訪者:邢芃玉、鄭林佳)。取自國立台北藝術大學。http://arts.tnua.edu.tw/plan/plan.php?number=2&Sn=457
吳福彬(2009)。台北市國民小學課外社團政策實施現況與學童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6d4y42
呂明芳(2008)。北北基地區小學國樂團組訓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玉婷(2012)。臺北地區二位績優國小國樂團指導教師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xytw44
李淑芬(2011)。本土.現代.流行—90年代後台灣國樂發展現象之探討(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bf3khu
沈純嘉(2016年7月)。北部地區中等學校弦樂團現況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ny9czu
周中理、陳正(2007)。體驗行銷策略、顧客關係管理與行銷績效關係模式研究--台灣旅館業之驗證。行銷評論,4(3),339-364。
林一鳳(2003)。台灣專業國樂團營運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樂團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5rqy34
林朱彥(1996)。國小音樂新課程概念統整之研究。高雄市:復文圖書。
林朱彥(2010)。幼兒聽覺與音樂發展能力知多少。國教之友,60(1),37-44。
林佩娟(2007)。多元文化的再現與延伸─論國樂的產生與在台灣的發展(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6z75hh
林昀萱(2007)。國民小學音樂性社團經營與展望(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472a5q
林昀萱(2008年9月)。音樂性社團指導教師教學素養與態度探究-以高高屏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屏東大學學報,31。101-127。
邱皓政(1996年9月)。大學社團活動與學生心性發展--一個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訓育研究期刊。35(3)。37-42。
邱聖惠(2015)。國民小學國樂團組訓與教育功能之個案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侯雅齡(2001)。兒童自我概念量表之發展。測驗年刊,48(1)。141-166。
姚世澤(2000,6月)。音樂教育是否反映人類需求與社會文明的價值觀。王哲雄(主持人),論文發表於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施姍佑(2003)。台灣地區國民小學絃樂團組訓之探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施韻涵(2004)。台灣學校音樂教育之西化與本土化(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洪基峯(2011)。臺中市國民小學國樂團學生國樂學習態度、學習環境、學業學習成就對國樂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d7yd2h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音樂(2019)。維基百科。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4%B9%90
涂惠屏(2010)。音樂性社團學生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以屏東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紐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2016年5月24日)。兒少才藝學習知多少。取自http://www.gri.tw/site/index.php/menu-news/14-roksprocket-mosaic/170-20160518001
高子銘(1959)。現代國樂。臺北市:正中書局。
高琪媛(2012)。國小六年級山地原住民生涯覺察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79jv28
國立藝術教育館(無日期)。藝拍即合。國立藝術教育館。取自https://1872.arte.gov.tw/ArtCommon/AboutUs.aspx?kindset_id=bc230d50-444c-4993-9db3-66a05c1791f4
國家研究院(2000年12月)。參與觀察研究。教育大辭書。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9184/
國家研究院(2000年12月)。三角校正。教育大辭書。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1798/?index=8
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年12月)。非正式課程。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7130/
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年12月)。文件分析法。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
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年12月)。問卷調查。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9204/?index=1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年8月14日)。組織。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3367251/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年8月)。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2065年)報告。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ISBN:978-986-05-6645-1。G P N:1010701311)。取自https://pop-proj.ndc.gov.tw/download.aspx?uid=70&pid=70
張言憲、陳美蓉(1996)。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臺北市: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張明正、李美慧(2001)。臺灣地區人口轉型後之生育趨勢與發展。人口學刊,23。93-112。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4)。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蕙慧(民86年2月)。從音樂的本質論音樂教育。國教世紀,174。4-7。
張馨方(2009年9月)。少子化趨勢對國民小學的衝擊與因應策略。學校行政,63。47-66。
張儷瓊、林雅琇(民106年12月)。論陳裕剛「臺灣國樂發展分期」學說及其學術影響。藝術學報,101。161-192。
教育部(106年3月15日)。國中小校數及學生規模概況。教育統計簡訊。取自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stats.moe.gov.tw/files/brief/%E5%9C%8B%E4%B8%AD%E5%B0%8F%E6%A0%A1%E6%95%B8%E5%8F%8A%E5%AD%B8%E7%94%9F%E8%A6%8F%E6%A8%A1%E6%A6%82%E6%B3%81.pdf
教育部(2000)。音樂。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取自http://dict.concised.moe.edu.tw/cgi-bin/jbdic/gsweb.cgi?o=djbdic&searchid=Z00000041985
教育部(2015)。訓練。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取自http://dict.concised.moe.edu.tw/cgi-bin/jbdic/gsweb.cgi?ccd=XP1I.Z&o=e0&sec=sec1&op=v&view=0-1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45)。臺北市:巨流出版社。
許允麗(1994)。國民小學兒童合唱團組訓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許常惠(1983)。中國音樂往哪裡去。臺北市:百科文化事業。
郭為藩(1975)。自我心理學。台南市:開山書局。
陳友新(1979)。國小節奏樂隊的組訓演奏。國教季刊,2。31-33。
陳友新(1988年7月)。兒童(節奏)樂隊的組訓活動之檢討與改進。國教園地,26。15-20。
陳友新(1991)。參加音樂比賽的學校樂團之組織、訓練、表演。音樂教育,19,4-10。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陳如祈(2000年10月)。對現代國樂交響化的觀察與評價—從指揮、作曲及樂隊訓練角度談起。《臺灣現代國樂之傳承與展望──與傳統音樂接軌》研討會論文集,(頁159-164)。高雄:高雄市國樂團。
陳良弼、吳思達、盧怡伶(民93年3月)。音樂比賽之變革對國樂教育的影響。 雄工學報,5。151-157。
陳宛茜(2017年7月27日)。「行政大逃亡」8月將湧現 老師:問題不在加薪。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606837
陳淑瑜(2004年6月)。特殊兒童音樂治療的觀察與評量。國小特殊教育,37。12-22。
陳勝田(1981)。國樂團組訓之研究。臺北市:中華樂訊雜誌社。
陳勝田(1997)。國樂在台灣。音樂臺灣一百年論文集,(頁 296-307)。臺北: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陳勝田(民84年10月)。四十年來國樂教育之回顧與展望。藝術學報,57。137-152。
陳裕剛(1993)。影響臺灣地區四十年來國樂器樂發展之因素。二十世紀國樂思想研討會論文集,(頁337-368)。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陳裕剛(1998)。國樂團與國樂合奏教學實務研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主持人),邁向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之藝術--合唱與合奏教學研討會,(頁 53-78)。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陳裕剛(2000)。回顧樂團歷年來演出作品之本土性——以北部國樂團為例。臺灣現代國樂傳承與展望--與傳統音樂接軌研討會論文集,(頁 88-118)。高雄: 高雄市國樂團.
陳裕剛(2013)。臺灣國樂一甲子回顧與展望論壇專題演講。走過臺灣一甲子-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六十周年慶特輯。臺北:中華民國國樂協會。
傅馨儀(2007)。國小打擊樂團發展與組訓之個案研究——以三所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m4ej3a
曾志永(2011)。行政領導視角分析臺北市國小音樂社團實施現況與形塑學校特色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智翔(2010)。宜蘭縣國小國樂社團現象之觀察(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22zvya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玲玉(民90)。臺灣傳統音樂。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黃苑婷(2016)。高中生的社團參與對其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台北市某女子高中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黃惠琪(2007)。國小學生國樂學習對於人際關係、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樂團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6aqb6p
黃瑞琴(2002)。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黃詩雅(2019)。新北市偏遠地區國小音樂教師混齡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b9adk2
黃馨慧(2013)。臺北市國小學生參加課外社團活動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8sv3b4
黃體培(1983)。中華樂學通論 第一編樂史。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楊淑媚(1998)。合奏之詮釋。邁向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之藝術合唱與合奏教學研討會,(頁 111-120)。臺北市:北市師院。
楊朝祥(2007年3月23日)。升學壓力的根源與解決之道。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s://www.npf.org.tw/2/1649
楊潤彥(2017)。大學國樂相關科系學生音樂學習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8vtbj5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董榕森(1987)。近四十年來我國之傳統音樂教育。教育資料集刊,12。599-634。
詹子杰、吳宏仁(2002年5月)。給國小兒童樂隊指導老師一些練習上的建議。南投文教,16,39-42。
廖妙柔(2007)。「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學對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在音樂要素學習成效上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jb2gph
維基百科(2019年5月23日)。中樂團。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6%A8%82%E5%9C%98
維基百科(2020年1月20日)。音樂。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4%B9%90
維基百科(2020年6月4日)。臺北市文化國小襲擊事件。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5%B8%82%E6%96%87%E5%8C%96%E5%9C%8B%E5%B0%8F%E8%A5%B2%E6%93%8A%E4%BA%8B%E4%BB%B6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2016年6月16-17日)。臺北市公(私)立國民小學104學年度校務評鑑訪視評鑑報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00年10月11日)。臺北市國民小學課外社團作業要點。取自https://www.do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71655445DF44155&s=CC57B55DC398A11F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5)。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年8月12日)。臺北市政府秘書處. 取自https://sec.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49B4C3242CB7658C&sms=72544237BBE4C5F6&s=651F1C98A45F764C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20年2月7日)。取自臺北市教育統計資料查詢系統http://statistic.tp.edu.tw/dialog/statfile9.asp
劉客養(2012年11月23日)。臺灣國樂曲目質變與形變現象--從創作、展演、出版三個面向觀察。2012國際傳統音樂學會台灣分會學術研討會『民族音樂學在臺灣』研討會論文。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樂團首席(2020年2月11日)。維基百科。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8%82%E5%9C%98%E9%A6%96%E5%B8%AD
蔡宜辰(2011)。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及其對子女參與課後社團之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勝通(2003)。和聲之學。臺北市:樂韻出版社。
鄭毓霖(2004)。少子化現象在教育上的因應之道──日本經驗。臺灣教育,630。14-20。
鄭瑞洲、洪振方、黃台珠(100年7月)。情境興趣--制式與非正式課程科學學習的交會點。教育科學月刊,340。2-10。
臺灣北區109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音樂班甄選入學聯合術科測驗委員會(109年)。臺灣北區109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音樂班甄選入學聯合簡章彙編。取自https://www.hc.edu.tw/edub/upload/202001141201432078682.pdf
蕭佳純、董旭英、黃宗顯(2009年6月25日)。少子化現象對國小教育發展之影響及其因應對策。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3(1)。25-47。
賴香如(2000年12月)。社會支持。教育大辭書。取自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6759/
謝秀琳(2006)。小學國樂社團推展教育之探討——以台中縣三所國小國樂團為例(碩士論文)。取自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s78s3x
蘇佳民(2012)。探討影響國小國樂團發展之因素-以台南市國小為研究對象(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3tzs46
Afterschool Alliance (2016). Afterschool Alliance Report. Retrieved from website: http://www.afterschoolalliance.org/researchReports.cfm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2019). Wikipedia. Retrieved from websit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tracurricular_activity
F.Drucker(1994)。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余佩珊譯)。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Hsiang Jeremy. (2008)。管樂合奏的概念。取自痞客邦https://jeremydrums.pixnet.net/blog/post/53460014?fbclid=IwAR1ai-D1ZQy1-LNKC8Sn_jtEKrZjdD5VvaAYnDKqSIpFCq3c1oEnL4Frka4
MBA智庫百科(無日期)。企業家理念。取自MBA智庫百科: https://wiki.mbalib.com/zh-tw/%E4%BC%81%E4%B8%9A%E5%AE%B6%E7%90%86%E5%BF%B5
MENC. (1994). 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s of School Music Groups: Expectations and Limitations. Virginia: MENC -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Perter Makin, Cary Cooper, Charles Cox , (2002)。組織和心理契約(王新超譯)。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Pine, B. Joseph II and Gilmore James. (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
RandelMichaelDon(Eds). (1986). 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Belknap Press.
Ross A. Webber (1978)。組織理論與管理(吳思華、林至洪、湯明哲、羅理平合譯)。臺北市:長橋出版社。
Shavelson, R. J., Hubner, J. J.,& Stanton, G. C.(1976). Self-concept: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407-441.
Michael Quinn Patton(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奉儒合譯)。臺北縣新店市:桂冠出版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