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淑俐(1995)。青少年情緒的問題、研究與對策。台北:合記出版社。 伍育英、蔡順良(2007)。從溫尼考特的過渡性客體看神的意象。輔導季刊,43(3),8-18。 江珮儀(2004)。應用寵物治療於護理之家之經驗分享。長期照護雜誌,8(2),118-132。 李丹(1989)。兒童發展。台北:五南。 李美芳、黃立欣(譯)(2009)。發展心理學 : 兒童發展。(原作者:Laura E. Berk)。台北:雙葉書廊。 李萍慈(2005)。動物輔助暨社會互動團體方案對亞斯伯格症兒童社會互動行為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3NHCT5329002) 李雅怡(2003)。年籍、城鄉別、出生序、建設性思考、情緒能力與國小高年級學童科技創造力之關係(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1NSYS5331026) 李壽芳(2013)。繪本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兒童福利聯盟(2016)。2016年兒童心願與煩惱調查。取自 http://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7/864 周美麗(2004)。靜坐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與情緒智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士傑(2011)。靜坐對學童情緒智力、注意力影響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芝宇(2009)。與生命的互動,從「在乎」開始—動物輔助治療與自閉症孩子的交會(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NTPTC284013) 林貞佑(2009)。結合靜思語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影響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8NTCTC611001) 林維芬、徐秋碧(2009)。正向情緒輔導介入方案對國小學童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5,131-178。 林翠湄、黃俊豪等(譯)(2006)。發展心理學(原作者:David R. Shaffer)。台北: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1999) 邱千容(2010)。認知行為團體方案對單親兒童情緒能力輔導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8NTNT5464006) 洪雅鳳、羅皓誠(2007a)。寵物治療及其在心理治療上的運用(上)。諮商與輔導,261,7-11。 洪雅鳳、羅皓誠(2007b)。寵物治療及其在心理治療上的運用(下)。諮商與輔導,262,33-39。 范幸玲、陳慈宇(2015)。兒童困擾行為背後之可能意涵-兒童依附問題及其輔導。輔導季刊,51(3),18-28。 修慧蘭(譯)(2004)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原作者:G. Corey)。台北市:雙葉(原著出版:2001)。 孫敏芝(2010)。提昇兒童社會情緒能力之學習:美國 SEL 教育方案經驗之啟示。幼兒教保研究期刊,5,99-116。 徐秋碧(2007)。正向情緒輔導方案對生活適應困擾國小學童之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輔導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紐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 高麗芷(1997)。兒童情緒障礙與情緒管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郭芳明(2007)。輔導取向的美術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情緒智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春興(200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美惠(譯)(2006)。EQ-為什麼EQ比IQ更重要?(原作者:D.Goleman)。臺北市:時報文化。 張碧凰、張歆祐、葉明理(2015)。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參與動物輔助治療的療癒歷程。中華團體心理治療,21(3),47-60。 曹維真(2009)。寵物治療運用於兒童與青少年。諮商與輔導,278,17-20。 梁慧珍(2009)。繪本團體方案之實施對增進兒童情緒能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NPTT5328011) 許智傑、謝政廷(2009)。寵物治療的基本概念。諮商與輔導,278,2-6。 許瀞月、林幸足(2013)。敘事取向動物輔助諮商案例探究。諮商與輔導,328,15-22。 陳雪麗(2000)。情感教育─儒佛情緒觀的現代應用。台北:五南。 陳仙子、任凱(譯)(2007)。兒童發展心理學(原作者: H. Rudolph Schaffer)。台北:學富文化。 陳秀娟(2009)。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對同儕關係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PU005216016) 陳曉瑩(2010)。運用繪本教學增進國小學童情緒智慧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8NPUS5677008) 陳姿蘋(2015)。動物輔助治療方案運用於學齡前多重障礙兒童服務之探討-以愛智發展中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TPU0201007) 陳麗君(2013)。繪本教學提升國小兒童情緒智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STU05709010) 傅行健(2010)。音樂情意教學應用於國小學童情緒智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毓涵(2012)。動物輔助治療在自閉症兒童療育之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19,1-8。 黃曉雯(2007)。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情緒能力、依附關係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5NTNT5464003) 黃燕女(2009)。撫慰心靈的天使-談動物療法。諮商與輔導,278,7-9。 黃寶園(2010)。社會支持在壓力反應歷程中的中介效果。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3(3),401-436。 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2016)。伴讀犬樂當書僮 開心伴童上學趣。取自: http://www.ahiqo.ntpc.gov.tw/new2-info.php?id=487 葉明理(2005)。來喜的小把戲-談台灣動物輔助治療的發展。護理雜誌,52(4),23-30。 葉明理、陳美麗(2012)。淺談輔助療法的專業化進程-以台灣動物輔助治療發展為例。領導護理,13(3),11-23。 葉明理、廖芳華、陳秀宜(2002)。台灣的動物輔助治療。臺灣醫學,6(1),102-106。 葉明理、陳美麗、徐亞瑛(2012)。運用「治療犬」方案於失智症長者照護之成效探討。旅遊健康學刊,11(1),65-78。 廖婉如(譯)(2008)。那些動物教我的事(原作者:M. Becker & D. Morto)。台北:心靈工坊。 劉孟蓁(2010)。分享式閱讀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憂鬱傾向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8NPTT5332007)。 潘鈺婷、林金定(2013)。狗醫生課程介入身障機構住民之身心成效初探。身心障礙研究,11(3),184-192。 蔡秀玲、楊智馨(1999)。情緒管理。台北:生智文化。 羅淑芬、孔秀美、曾美蓮、林淑娟與張秀香(2003)。寵物治療在護理專業領域之臨床應用。護理雜誌,50(1),93-97。 蘇彥睿(2012)。正向情緒擴建理論取向之動物輔助治療對老人幸福感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0SCU05071011) 顧雅利、劉玉萍、白秋鳳(2013)。寵物治療的文獻回顧。長庚護理雜誌,24(3),267-271。 Andrew, I. W., & William H. F. (2004). Animal-assisted therap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eminars in Integrative Medicine, 2(4), 131-134. Chandler, C. (2001). Animal-Assisted Therapy in Counseling and School Settings. ERIC/CASSDige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ounseling.org/resources/library/ERIC%20Digests/2001-05.pdf Delta Society. (1996). Standards of practice for animal-assisted activities and therapy. Renton, WA: Delta Society. Donald Altschiller. (2011). Aminal-assisted therapy. Retrieved from http://publisher.abc-clio.com/9780313357213/4 Goleman, D. (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Books. Goleman, D. (1998). 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Books. Goleman, D. (2001). An EI-Based theory of performance. In C. Cherniss & D. Goleman (Eds.), The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workplace (pp.27-44). San Frncisco, CA: Jossey- Bass. Javier, V. O., Roberto, P. B., Juan, M. C., Adolfo, P., & Jesu's de, P. C. (2012). Effect of animal-assisted therapy on the psyc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status of elderly populations and 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 Health Psychology Review, 6(2), 197-221. doi: 10.1080/17437199.2010.534965 Melson, G. F. (2000). Companion anim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mplications of the biophilia hypothesis. In A. H. Fine (Ed.), Handbook on animal-assisted therapy (pp.375-383).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Mayer, J. D., & Salovey, P. (1997).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P. Salovey & D. J. Sluyter (Ed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motional implications: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pp.3-34).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Salovey, P., & Mayer, J. D.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9, 185-211. Thompson, M. J. (2009). Animal-assisted play therapy: Canines as co-therapists. In G. R. Walz., J. C.Bleuer., & R.K.Yep (Eds.), Compelling counseling interventions (pp.199-209). Alexandria, 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