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9.124.4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張郁偵
作者(外文):Chang, Yu-Chen
論文名稱(中文):「再一次,乓!」桌上遊戲之發展: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再定向」之應用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ble Game ''Again, Bang!'': The Application of ''Reorientation'' of Adlerian Psychology
指導教授(中文):曾文志
指導教授(外文):Tseng, Wen-Chih
口試委員(中文):簡宏江
吳怡珍
口試委員(外文):Chien, Hung-Chiang
Wu, Yi-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學號:210325306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9
中文關鍵詞:再定向私人邏輯桌上遊戲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外文關鍵詞:reorientationprivate logictable gameAdlerian Psycholog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1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為基礎開發了桌上遊戲,讓玩家能在遊戲中學到心理學知識,並能在遊戲過程中促發其自我覺察。
  遊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玩家扮演不同出生序互相競爭並形成私人邏輯,第二個階段,玩家須協助負面想法過多的玩家改變其私人邏輯。遊戲的世界觀依據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中「個人選擇形成了私人邏輯而導致其困擾,最後須重新定向自身私人邏輯才能看到不同的世界」而製成。競爭方式參考早期童玩,以彈珠相互碰撞的方式競爭,盡量將遊戲規則簡單化,為家庭、派對類型的小品遊戲。為了讓玩家能更完整的理解阿德勒理論與自己在遊戲時的經驗,使用手冊中除了遊戲說明,手冊也說明了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主要理念及其概念在遊戲中的應用。
  此外,本研究著重在符合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桌上遊戲開發;對於本遊戲幫助玩家學習阿德勒理論的學習效果、玩家對於遊戲的投入度和持續度、不同材料對於玩家的遊戲體驗、以及後續市場行銷等等議題,則不在本研究討論範圍。
  This study developed a table game based on Adlerian Psychology, allowing players to learn psychology in the game and to promote their self-awareness during the game.
  The game is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In the first phase, players play different birth orders and compete with others to form private logic. In the second phase, players must assist players with excessive negative thoughts to change their private logic. The worldview of the game is based on Adlerian Psychology, "The choice of the individual forms a private logic that causes it to be bothered, and finally has to reorient its own private logic to see a different world." The competition method refers to the early childhood play, competing in the way that the marbles collide with each other, and simplifies the game rules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is a small game of the family and party type. In order to let player knows more about Adler's theory and their own experience in the game, in addition to the game description, the manual also explains the main ideas of Adlerian Psych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game.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ble games in accordance with Adlerian Psychology; Using this game to help players learn the learning effects of Adler's theory, the player's commitment and duration to the game, the game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for players, and subsequent marketing that is not covered in this stud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理論 5
第二節 桌上遊戲介紹 15
第三章 設計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工具 24
第三節 研究設計 25
第四章 桌上遊戲設計成果 31
第一節 遊戲修正過程 31
第二節 遊戲成品 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1
第一節 結論 41
第二節 建議 42
參考文獻 45
附錄一 49
附錄二 58
附錄三 64

王泳貴(2001)。阿德勒學派的理論及其在遊戲治療的應用。諮商與輔導,184,11-14。
王芯婷(2012)。桌上遊戲運用於兒童培力團體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40,94-106。
王焜潔、王凌萱(2010)。寓教於樂遊戲開發--素還真情緣記。嶺東學報,27,153-172。
王焜潔、陳俊興(2011)。3D 遊戲創作:「異界征戰」。嶺東學報,29,1-18。
文韶華(譯)(2014)。自卑情結—你的困境,由你的認知和生活風格決定(原作者:Alfred Adler)。台北市: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38)
吳承翰(2011)。桌上遊戲參與型態對人際溝通改善之研究-以臺北地區桌上遊戲專賣店顧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吳書榆(譯)(2015)。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講義(原作者:Alfred Adler)。台灣:經濟新潮社。(原著出版年:1930)
怪e紅傑克(2013年3月13日)。BGG桌遊機制【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mj9981168.pixnet.net/blog/post/140550182-bgg%E6%A1%8C%E9%81%8A%E6%A9%9F%E5%88%B6
李耳朵(2015)。走進桌遊王國。世界文化,6,58-60。
李昆翰(2014)。遊戲化的機制與設計。國教新知,61(4),13-21。
林世媛(2014)。以阿德勒學派解析電影〈心中的小星星〉之輔導策略。諮商與輔導,342,25-30。
林佳盈(2015)。論阿德勒學派在諮商中的原理與應用。諮商與輔導,355,19-23。
高淑貞、羅明華、曾仁美、連廷誥、陳識博(2003)。治療性紙盤遊戲之研發。2003創造力實踐歷程研討會論文集,747-763。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40-45。
陳彥欽(2013)。以台灣保育動物為主題之桌遊設計創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郭本禹、呂英軍(譯)(2012)。阿德勒的治療-理論與實踐(原作者:Jon Carlson、Richard E. Watts、Michael Maniacci)。重慶市:重慶大學。
張玉佩(2000)。遊戲、人生:從線上遊戲玩家探討網路世界與日常生活的結合。新聞學研究,98,1-45。
張佳琳(2004)。當教學作為一種自由遊戲—Derrida解構思想的啟示。課程與教學季刊,7(4),13-26。
許珮芸(2008)。紙盤遊戲團體方案對ADHD 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
張義平(2012年9月16日)。聽心靈的聲音,說我們的故事--Dixit故事療癒工作坊【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yukitwins.pixnet.net/blog/post/45535872
張英熙(2018)。看見孩子的亮點。台灣:張老師文化。
許瑞玲、黃家儀、張雅惠(2013)。「ㄅㄨ ㄅㄨ遊台灣,Go around taiwan!」桌上型遊戲之研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101學年度學生專題發表之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許于仁、楊美娟(2016)。運用數位化桌遊探討理性情緒信念、同理心與情緒決策風格之關係。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5,59-72。
黃錦敦(2010年5月12日)。從夏天到秋天:好玩的敘事工作坊【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log.xuite.net/blackgrace/forest/33852171
黃俊翰、連廷嘉、林俊德(2013)。應用塔羅技術融入阿德勒取向青少年人際困擾諮商之任務分析。台灣遊戲治療學報,3,67-91。DOI: 10.6139/JTPT.2013.3.7
黃紘君(譯)(2015)。勇氣心理學:1小時讀懂阿德勒(原作者:中野明)。台灣: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14)
葉小燕(譯)(2015a)。阿德勒職場勇氣心理學(原作者:岩井俊憲)。台北市:究竟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14)
葉小燕(譯)(2015b)。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原作者:向後千春)。台北市:究竟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14)
葉小燕(譯)(2014)。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原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台灣:究竟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13)
曾端真(2014)。從阿德勒學派觀點解析口吃案例。諮商與輔導,343,39-44。
維基百科,資料於2016/5/22 取得。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1%8C%E4%B8%8A%E9%81%8A%E6%88%B2
楊明綺(譯)(2015)。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人生100句革命(原作者:小倉廣)。台灣:遠流出版社。
廖心怡(2002)。紙盤遊戲對國小害羞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台南。
蒙光俊、楊瑞珠(2010)。從私情(Eros)到博愛(Agape):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探討性問題與諮商之處遇。諮商與輔導,292,2-5。
瘋桌遊益智遊戲專賣店。【遊戲百科】。取自http://www.phantasia.tw/bg/dictionary?category=all&people=0&age=0&term=%E6%AD%B7%E5%8F%B2
榮欽科技(2003)。遊戲設計概論。台北市: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鄭景雯(民104年12月21日)。博客來年度書籍排行秘密花園奪冠。中央通信社。取自http://www.cna.com.tw/
蔡惠貞(2016)。以阿德勒治療同儕自殺之青少年。諮商與輔導,368,46-49。
鮑順聰(2010)。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哲學基礎:「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探源。諮商與輔導,300,30-36。
藍菊梅、王琮瑞(2009)。遊戲治療於非遊戲治療室實施之利弊。輔導季刊,45(2),73-76。
a3424970(2012年6月26日)。EVOLUTION 物種起源【線上論壇】。取自http://forum.gamer.com.tw/C.php?bsn=60537&snA=425
Aron Lai(2013年7月)。桌遊推薦:桌遊機制介紹&桌遊分類介紹(上)《Board Game Mechanics》【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zzaslai.blogspot.tw/2013/07/board-game-mechanics.html
Aron Lai(2013年8月)。桌遊推薦:桌遊機制介紹&桌遊分類介紹(下)《Board Game Mechanics》【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zzaslai.blogspot.tw/2013/08/board-game-mechanics.html
susu~貞(2011年)。DIXIT超乎想像的隱喻圖像來【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log.udn.com/kkkkkkkk26/5241264
THERE’s BOARD game(2014年2月28日)。BGG簡易桌遊分類(上)【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raining0909.blogspot.tw/2014/02/bgg_28.html
THERE’s BOARD game(2015年1月12日)。BGG簡易桌遊分類(下)【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raining0909.blogspot.tw/2015/01/bgg.html
Board Game Geek (2016.June.7). Board game subdomain[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boardgamegeek.com/
Board Game Geek (2016.June.11). Board game mechanics[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boardgamegeek.com/browse/boardgamemechanic
Kottman T., Meany-Walen, K.(2016). Partners in play: An Adlerian approach to play therapy, 3rd edition. Alexandria: America Counseling Association.
Wassink A.K.(2014). Using a mental health board game intervention to reduce mental illness stigma among nursing students. (Doctoral Dissertations. 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State of Michigan). Retrieved from http://scholarworks.gvsu.edu/dissertations/1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