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6.43.4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陳寶珠
作者(外文):Chen, Pao-Chu
論文名稱(中文):從語言接觸看江昀閩客語散文集重疊詞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reduplication of Yun Jiang's Prose Collection both in Minnan & Hakka dial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Contact
指導教授(中文):鄭縈
指導教授(外文):Cheng, Ying
口試委員(中文):范文芳
徐富美
口試委員(外文):Fan, Wen Fang
Hsu, Fu-Me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學號:210325110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1
中文關鍵詞:語言接觸重疊詞閩南語客語
外文關鍵詞:reduplicationsanguage contactsTaiwan MinHakka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
  • 收藏收藏:0
本論文主要從語言接觸的觀點出發,運用比較法及語料庫語言學的方法來探究江昀閩、客語散文集的重疊詞。根據統計,「AA式」重疊出現頻率是最高的,如閩南語散文「AA」式出現53次,佔總比例30.81%及客語散文「AA」式則出現99次,佔總比例39.76%。故本文依型態分類,以「AA式」重疊及「非AA式」重疊結構為主,再以重疊詞的詞性分類,透過閩、客語辭典的釋義,分析江昀在閩、客語的詞彙使用情形,作為比對兩者之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一、江昀在閩、客語散文集使用「AA式」重疊詞中,名詞重疊「稱謂詞」的部分,因閩、客語兩本散文的內容描寫的情境不同,可以看出兩代之間語言逐漸的改變,不過閩、客語都因早期國語運動的驅使下,詞彙的使用難免受到華語的影響;二、形容詞「AA式」重疊在語法功能分布的表現上,閩、客語散文呈現不同的趨勢,閩南語和華語表現較一致的是呈現減弱的現象,而客語則是程度增強,語法功能的位置較不受限制;三、「非AA式」重疊詞的部分中,因閩、客語兩種方言缺少適合的詞彙,發現較多借用華語的現象;四、江氏在寫作過程中,無意識的將閩、客語兩種方言詞彙產生雜交的現象,如「惜命命仔」、「吊尾仔」等,另外,蓄意的將詞彙從意象轉化為具象呈現在作品中,如「ABB」重疊詞中「油洗洗」呈現在糯米粒的亮度及「白花花」則形容白色粉末擦在衣服上,而「AABB」重疊詞中將冷、熱溫度感覺的「燒燒冷冷」,具象化的形容在醫藥費上,有意識的改變其詞彙原來的意思,創造出屬於江氏獨特的風格。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and compares reduplicated words in Taiwan Min and Hakka used by Yun Jiang in her ess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contact by corpus linguistics methods. Our statistical results initially indicate that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reduplicated words, the form of AA reduplication is the highest in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with 53 (30.81%) tokens and 99 (39.76%) tokens of reduplicated words in the AA form used respectively in her Taiwan Min and Hakka proses.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we first classify reduplicated words into AA and non-AA forms. Next, for each dialect we group the reduplicated words in each form into different subcategories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syntactical functions the words have. Then, we inquire into what might be the potential syntactic and seman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iwan Min and Hakka reduplicated words used by Yun Jian in her pieces of work.
Our comparative results have shown several important findings. First of all, the addressing terms in the AA form used in Yun Jiang’s Taiwan Min and Hakka prose collections reflect different extents to which different generations are influenced by Mandarin Chinese. Secondly, adjectives in the AA form exhibit different trending in semantic connotations and syntactic position between Taiwan Min and Hakka. Our corpus has shown that adjectives in the AA form tend to be used to express reinforcement in Hakka, wherea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denote diminishing meaning in Taiwan Min, as is the case in Mandarin Chinese. Besides, in Hakka adjectives in the AA form show more flexibility in the syntactic positions in a sentence. Thirdly, plenty of reduplications in the non-AA form in Yun Jiang’s proses are borrowed from Mandarin Chinese due to the small-sized non-AA vocabulary in both Taiwan Min and Hakka. Fourthly, it is found that Yun Jiang unconsciously used Taiwan Min expressions in her Hakka writings and vice versa, such as the Taiwan Min expression “cherish-life-life-diminutive” in the ABB form found in her Hakka writing. Finally, metaphorical usages of reduplication are prevalent in Yun Jiang’s works. For example, the Taiwan Min “oil-wash-wash” in the ABB form, literally meaning oily, was metaphorically used to express the brightness of glutinous rice grains, the expression “white-flower-flower” in the form of ABB, literally denoting whitely,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effect of whiteness that the white powder on the clothes caused, and the phrase “hot-hot-cold-cold,” literally referring to the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s, was employed to metaphorically represent high and low, or various costs in medication. Yun Jiang is skillful in using metaphoric meanings, and creates a unique writing style .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1.1 研究動機 1
1.1.2 研究目的 4
1.2 研究方法與語料來源 5
1.2.1 研究方法 5
1.2.2 語料來源 5
1.3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 語言接觸 7
2.1.1 西方語言接觸理論 7
2.1.2 有關華語或方言的接觸理論 11
2.1.3 小結 15
2.2 「重疊詞」 16
2.2.1 閩南語「重疊詞」結構 16
2.2.2 客語「重疊詞」結構 19
2.3 小結 21
第三章 江昀閩客語散文集「AA式」重疊詞的構詞形式與其特點 23
3.1 名詞重疊 24
3.1.1 疊字名詞 24
3.1.2 親屬稱謂詞 25
3.2 動詞重疊 29
3.2.1 表短暫或嘗試貌 29
3.2.2 表輕微 30
3.3 形容詞重疊 32
3.3.1 表程度減弱或輕微 32
3.3.2 表程度增強 33
3.3.3 閩、客語散文形容詞「AA式」重疊詞比較 35
3.4 副詞重疊 36
3.5 助詞重疊 39
3.6 小結 40
第四章 江昀閩客語散文集「非AA式」重疊的構詞形式與其特點 42
4.1 「AAA」重疊詞 42
4.2 「AAB」重疊詞 43
4.3 「ABB」重疊詞 45
4.4 「AABB」重疊詞 50
4.5 「ABAB」重疊詞 54
4.6 「ABAC」重疊詞 59
4.7 「ABCB」重疊詞 62
4.8 「ABCC」重疊詞 63
4.9 小結 64
第五章 結論 66
5.1 研究成果 66
5.2 研究限制 68
5.3 未來展望 68
參考文獻 69


Crowley,Terry.1997.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Auckland an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y Press.
Thomason, Sarah Grey.2001.Language Contact. The 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y Press.
丁聲樹2004《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商務印書館。
方欣欣 2008《語言接觸三段兩合論》,湖北: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古國順 2002〈客語的詞彙特色〉刊於《北市師院語文學刊》第6期,頁4。
朱德熙 1982《語法講義》北京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朱德熙 2008《語法講義(第二次印刷)》北京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何耿鏞1991《客家方言語法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
吳紫綾 1996《台灣閩南語重疊式構詞法》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福祥2007〈民族語文〉。第二期,頁7¬-17。
呂叔湘 1992 《中國文法要略》。文史哲出版社。
呂嵩雁2007《台灣後山客家的語言接觸現象》。蘭臺出版社。
李如龍2003《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二刷)》。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梁淑 2012〈當代客語散文的知性與感性—兼論書寫風格之形成〉國科會補助 專題研究計畫「當代客語文學修辭現象之探究—以敘事性文類為中心」研究成果。
李菁菁2009〈漢語動詞與形容詞重疊式之量性對比分析〉,《清華學報》新三十 九卷第四期,頁567-613。
邢福義1993〈形容詞的AABB反義疊結〉,《中國語文》,頁343-351
周法高 1972 《中國古代語法(構詞編)》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
周長楫、康啟明1999《台灣閩南語教程》(下) 屏東:安可出版社有限公司。
胡裕樹 1992《現代漢語增訂版》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徐大明 1997《當代社會語言學》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徐淑娟 2008《台灣閩南語重疊式形容詞之結構分析及其變調研究》,新竹教育 大學人文社會學報創刊號(2008):27-48。
馬貞2006《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常敬宇 1996《語用、語意、語法》,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張迅齊1972《文言助詞用法新解》,台北:長春樹書坊出版。
張德明 1995《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極燉1998《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秀琪 2006〈語言接觸下的方言變遷─以台灣的詔安客家話為例〉《語言暨語言 學》第七卷第二期,頁425。
游汝杰1993《中國文化語言學引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程祥徽、田小琳 2015《現代漢語》(修訂版) 台北: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項夢冰1997《連城客家話語法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黃宣範 2014《漢語語法(修訂版)》,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黃宣範1988〈台灣話構詞論〉。《現代台灣話研究論文集》。台北:文鶴出版社。頁121-144。
楊秀芳1991《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
楊惠中 2002《語料庫語言學導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葉瑞珍2011《客家話重疊詞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一農.2012《語碼轉換》,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趙元任原著1994《中國話的文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丁邦新譯,1980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1994年台灣學生書局發行台灣版。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 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著2001《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盧廣誠 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南天書局出版。
盧廣誠 2003《台灣閩南語詞彙概要》,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出版。
賴文英 2015《台灣客語語法導論》, 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謝國平1985 《語言學概論》,台北市:三名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羅杰瑞著、張惠英譯(原1987)(1995)《漢語概說》,北京:語文出版社。
羅肇錦 1985《客語語法》,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羅肇錦 1990《台灣的客家話》,台北:臺原出版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