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84.18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曉瑛
作者(外文):Lin, Hsiao-Ying.
論文名稱(中文):臺灣閩南語「尾」的詞法研究與教學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Morphology and Teaching of bué/bé in Taiwanese Southern Min
指導教授(中文):鄭縈
指導教授(外文):Cheng, Ying.
口試委員(中文):程俊源
葉美利
口試委員(外文):Cheng, Chun-Yuan.
Yeh, Mei-L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學號:210325101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7
中文關鍵詞:「尾」隱喻機制語料庫構詞教學排序
外文關鍵詞:character “尾”metaphorizationcorpusmorphologyteaching sequenc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
  • 收藏收藏:0
「尾」是動物身上一個重要的部位,在漢語中,可以發現許多經由語義運作機制方式將「尾」投射在人體、空間或是時間。閩南語「頭」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而「尾」字較少見。因此本文以語料庫為基礎,將「尾」字的構詞語義加以分析歸類、探究其語義的延伸,並比較現行國民小學教材編寫設計與我們研究的語料分析,進行教學排序建議。
研究結果發現,「尾」字除了基本義「尾巴」外,透過隱喻及換喻機制可以有延伸的語義;在空間、時間上,不論是垂直或水平事物,只要是相對距離說話者較遠的方位,代表的是「在後面、之後」;而時間或事件的末端、結束,即可稱「尾」。
語料中觀察到「尾」字的構詞比例,以偏正複合詞 39%、動賓複合詞25%、並列複合詞7%、 附加衍生詞「尾仔」17%佔大多數,其他單詞和固定詞組佔7%、量詞佔5%。「尾」字在語義發展上,透過隱喻、換喻認知的概念,從本義延伸到空間以及時間的終點或末端。本研究以語義發展以及構詞模式,將語料中語詞出現的頻率和現行教材的編纂做分析與討論,期盼教學時能透過考慮語義與構詞之間相互的關係,提供建議讓教學者能有一個有效且明確的「尾」字教學排序參考。

關鍵詞 : 「尾」,隱喻機制,語料庫,構詞,教學排序
Literally, the character “尾” (tai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imals. In Chinese, however, the character has been projected semantically to the human body, space, or time. Many studies on the Taiwanese Southern Min dialect(TSM) hav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 “頭”, while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 “尾” is rarely found. This study thus analyzed, categorized, and investigated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character “尾” based on a corpus. Then,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present design of TSM teaching material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with the corpus analysis of this study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ing sequencing.
In addition to its literal meaning,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 “尾” can connote the “end” of space and time by means of metaphorization and metonymification, either vertically or horizontally. For example, the character “尾” connotates “the rear or the back” when express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a distance, or the end of time or an event.
Morphologically, the corpus shows that the character “尾” is often used in compounding, mostly in attributive compounds 39%, subordinate compounds 25%, coordinate compounds 7%, and the diminutive suffix 17%. Others include the single morph and set phrase 7% and the quantifier 5%. Semantically, the character “尾” connotes the finish point or the end of space and time by means of metaphorization and metonymification. This stud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frequency of use of the character “尾” in the corpus and the present design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character in terms of semantics and morphology,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and explicit teaching sequencing of the character for teachers through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semantics and morphology, with the character “尾” as the stem.




Keywords: character “尾”, metaphorization, corpus, morphology, teaching sequencing

目錄 iv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1.2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1.3 研究方法 3
1.4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構詞相關文獻 5
2.1.1 漢語構詞相關文獻 5
2.1.2 閩南語構詞相關文獻 6
2.1.3 小結 9
2.2 語義運作機制 10
2.2.1 隱喻相關理論 10
2.2.2 換喻(metonymy) 13
2.2.3 小結 15
2.3 身體隱喻的相關文獻 16
2.3.1 「頭」的討論 16
2.3.2 身體其他部位的討論 18
2.3.3 小結 20
2.4 詞彙教學的相關文獻 20
2.4.1 詞彙教學 20
2.4.2 詞彙教學排序研究 22
2.4.3 小結 24
2.5 結語 24
第三章 臺灣閩南語「尾」的構詞形式與語義運作 26
3.1 「尾」的辭典解釋 26
3.2 「尾」的構詞形式 29
3.2.1 「尾」的偏正式複合詞 30
3.2.2 「尾」的動賓式複合詞 38
3.2.3 「尾」的並列式複合詞 41
3.2.4 「尾」和詞綴以附加法結合成派生詞 43
3.3 「尾」的語義運作 45
3.3.1 「尾」的隱喻 46
3.3.2 「尾」的換喻 47
3.3.3 「尾」的語義延伸運作路徑 50
3.4 「X+尾」 vs.「尾+Y」結構與語義的關係 51
3.4.1 「X+尾」 vs.「尾+Y」語義的比較 51
3.4.2 「X+尾」 vs.「尾+Y」語料庫中的語義出現的頻率 55
3.5 結語 57
第四章 「尾」字詞語的教學 59
4.1 「尾」字的詞語與語義排序 59
4.2 「尾」字的語料庫排序與教材內容比較 60
4.3 「尾」字的教學建議 64
4.4 結語 70
第五章 結論 71
5.1 研究成果 71
5.2 研究限制與展望 73
參考文獻 75





表目錄
表 1 隱喻和換喻的思維架構 14
表 2 教學語法的論述 23
表 3 辭典對於「尾」字的解釋之比較 26
表 4 名詞 +「尾」的語料分析統計 30
表 5 「尾」+ 名詞的語料分析統計 34
表 6 形容詞/副詞 +「尾」的語料分析統計 36
表 7 動詞 +「尾」的語料分析統計 38
表 8 「尾」同義並列的語料分析統計 41
表 9 「尾」反義並列的語料分析統計 42
表 10 檢視「尾」字語料庫的詞彙頻率與排序 44
表 11 「X+尾」 vs.「尾+Y」的語義比較 51
表 12 語料中「尾」字構詞與語義的頻率對照 55
表 13 語料中「尾」字的語義出現數量 57
表 14 語料中「尾」字詞語出現頻率 59
表 15 國民小學教材語料的排序整理 61
表 16 國民小學教材語料與「尾」字語料庫排序比較 67
表 17 「尾」字構詞教學排序建議 69

圖目錄
圖 1「手尾」到「手尾錢」的語義變化過程 49
圖 2「跤尾」到「跤尾飯」的語義變化過程 49
圖 3「尾」字的語義延伸趨向 50
圖 4「年尾、月尾」&「尾月、尾年」示意圖 54
圖 9「王梨頭」&「西瓜尾」示意圖 63
圖 5「馬尾」示意圖 65
圖 6「手尾」示意圖 65
圖 7「跤尾」示意圖 66
圖 8「手尾錢」&「跤尾飯」示意圖 66

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1980.周世箴譯注(2008)。《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台北 : 聯經出版社。
王文宏(2017)。從語料庫探究華語「子」和「兒」的教學排序(碩士論文)。國立
清華大學,新竹市。
王佩卿(2010)。現代漢語語法點等級化初探(碩士論文)。台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
朱全國(2011)。《文學隱喻研究》。北京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汪金后(2016)。台灣閩南語「跤」和「手」的構詞與語意研究(碩士論文)。新竹
市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李臻儀(2004)。「頭」自的語意延伸與語法化 : 歷時研究。第五屆台灣語文研究
及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胡娟、李翩(2010)。漢英”尾”的隱喻認知對比研究。中國高等教育期刊。
徐姿華(2011)。台灣大埔客語時間名詞研究(碩士論文)。新竹市 : 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
連金發(1996)。台灣閩南語”頭”的構詞方式。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國際研
討會。
許極燉(1998)。《台灣語概論》。台北 : 前衛出版社。
許極燉(2000)。《台灣話通論》。台北 : 南天書局。
陸慶和(2006)。《實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
曹逢甫、蔡美慧(1995)。《台灣閩南語論文集》。台北 : 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曹逢甫、蔡立中、劉秀瑩(2001)。《身體與譬喻 語言與認知的首要介面》。
台北 : 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張敏(1998)。《認知語言學和漢語名詞短語》。北京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瓊云(2011)。從時間即是空間的隱喻關係看閩南語的時間詞(碩士論文)。新竹
市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張麗麗譯(2013)。《語法化學說》。台北 :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Paul J.Hopper&Traugott原著,Grammaticalization)
黃政傑(民86)。《教學原理》。台北 : 師大書苑
楊秀芳(1991)。《台灣閩南語與法稿》。台北 : 大安出版社。
楊惠中(2002)。《語料庫語言學導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董忠司總編輯 (2002)。《台灣閩南語辭典》。台北 : 五南圖書出版。
葉瑞娟(2012)。〈論客家話「好x」格式的語法化和主觀化〉。清華學報 新42卷
第3期 第527-565頁。
廖英秀(2008)。國小語文科教材副詞「也」的教學語法(碩士論文)。新竹市 : 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
趙元任(1991)。《國語語法-中國話的文法》。台北 : 學海出版社。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修訂版。 台北 : 文鶴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1)。《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本》。北京 : 商務印書館。
鄭良偉、黃宣範(1988)。《現代台灣話研究論文集》。台北 : 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蔡宗餘(2010)。台灣閩南語上下義方位詞的研究(碩士論文)。新竹市 : 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
鄭縈、陳雅雯(2009)。〈閩南語「頭」字的用法與其教學〉。台灣語文研究期刊。
鄭縈、魏郁真(2006)。〈「x+子」詞彙化與語法化的過程〉。興大中文學報第二十期。
鄭縈、魏郁真(2006)。〈「子」的語義演變〉。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第一卷 第一期 。
錢玉蓮(2006)。《現代漢語詞匯講義》。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
盧廣誠(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 : 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戴浩一(2006)。〈分類詞「尾」在台灣閩南語與客語中的範疇結構之比較〉。鄭錦
全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57-73。
蘇以文(2005)。《隱喻與認知》。台北 :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蘇秀珠(2014)。國小語文科教材「得」的教學語法研究(碩士論文)。新竹市 : 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辭典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default.jsp
台語文語詞檢索http://ip194097.ntcu.edu.tw/TG/Concordance/form.asp
台文/華文線頂辭典http://ip194097.ntcu.edu.tw/iug/Ungian/soannteng/chil/Taihoa.asp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