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29.23.22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曾微分
作者(外文):Tseng, Wei-Fen
論文名稱(中文):公民行動取向課程:人權議題融入國際教育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Civic Action Orientation Courses: Action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ights Issues into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指導教授(中文):陳美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Mei-ju
口試委員(中文):詹惠雪
黃素惠
口試委員(外文):Chan, Hui-Hsueh
Huang, Su-Hu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210324534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4
中文關鍵詞:公民行動取向人權議題國際教育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citizen action orientationhuman rights issuesinternational education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六年級社會科課程內容為基礎,運用人權議題融入國際教育之課程實踐做延伸,從學生平日的營養午餐議題出發,結合公民行動取向之「覺知與關懷」、「探究與增能」及「公民行動」三階段模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關懷、發掘、深究問題、提出解決策略並能採取行動,以及教師在實施歷程中的省思與成長。
本研究以竹竹國小六年一班26位學生為對象,採用行動研究法,設計「食物大作戰」和「從心出發‧為愛啟程」兩階段課程共20節課,利用課堂觀察記錄、學生回饋學習單、晤談記錄、教師省思札記及學生學習成效問卷等資料,進行多元資料檢核與分析,期望能真實呈現課程實施歷程與學生學習表現,並提出建議做為未來相關課程實施的參考。
依據教學實踐歷程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 公民行動取向課程可結合領域課程內容並融入相關議題及加入國際教育元素,將有助於學生擴展視野和深化學習。
二、實施過程中尊重學生共同討論出的行動方案,結果不完美也是值得鼓勵肯定。
三、本課程方案著重態度與情意的培養,需運用多元評量方式以瞭解學生在各方面的學習狀況。
四、學生從實踐歷程中學會覺知與反思,產生關懷與同理心,惟需要多一些時間來等待行為的改變。
五、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合作學習,反覆練習能增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六、公民行動取向課程實施於國小階段確實可行,能夠從實踐中學習與人合作的能力與態度,提升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可再將行動範圍擴展到社區。
七、應配合學校行政及全校師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學校營養午餐剩食量,光憑一班學生的力量很有限。
八、透過與協同夥伴的對話與經驗交流,可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sion of the practice of incorporating human right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the sixth grade social science curriculum. Based on students' lunch on weekday, this study combines "awareness and care", "energizing" and "citizen action", attempting to guide student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are for, explore, study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eachers’ reflection and growth during the implemented process is also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study, we take a class of 26 students from Hsubei primary school. The study is conducted in a total of 20 periods, in a two-stage course called "Food Warfare". Data collection includes students’ feedback learning sheets, interviews, teacher notes and student learning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 and other data. Multi-material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are conducted, expecting to reflect the course implementation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Civic Action Orientation Courses can combine field courses with relevant topics and incorporat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lements to help students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deepen their learning.
2. Respect for student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of action discussed jointly. Even though the result is not perfect, it encouraged students.
3. This course focuses on attitude and emotional training. Multiple assessments are needed methods to understand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of learning.
4. Students learn from the practice of awareness and reflection, resulting in caring and empathy. The only thing we need is time, in order to wait for behavior changes.
5. Guide students timely on exploration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repeated practice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6. That civil action orientation courses implemented in the primary stage is indeed feasible. Learners are able to learn from the practice of cooperation, which enhance self-confidence an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which can be extended to the community.
7. Cooperating with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lunch leftovers. Merely a SINGLE class cannot make it.
8. Through exchanging experiences with partners,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enhance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國際教育意涵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人權議題意涵與相關研究 20
第三節 公民行動的教學實踐與相關研究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設計 37
第一節 研究背景資料 37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2
第三節 課程與教學活動 44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7
第一節 公民行動取向融入人權議題及國際教育課程方案設計及實施歷程 57
第二節 學生「覺知與關懷」、「探究與增能」及「公民行動」學習表現 73
第三節 教師在實施行動取向的國際教育課程能力省思與成長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4
壹、中文部分 104
貳、英文部分 106
壹、中文部分
王薇棠(2014)。國際教育融入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田若屏(2007)。台灣九年一貫課程之人權教育的內涵與實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3,89-94。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法治教育向下扎根中心(譯)(2011),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著)。《公民行動方案》。臺北:五南。
余柏泉、蕭阿勤(譯) (1998),Graham Pike & David Selby(著)。《人權教育活動手冊》。台北:遠流。
吳雪如(2003)。屏東縣國小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小琪(2011)。國小四年級實施國際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邱玉蟾(2012)。教育部 101 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初階研習參考資料。
洪如玉(2011)。校園人權教育:以教師個人為起點的思考。教師天地,170, 28-33。
夏紹彰 (2003)。認識「體罰」及學校「人權教育」應有的做法。教育行政雙月刊,28,140-153。
許仁泰(2007) 。國小六年級人權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以「天鵝的喇叭」閱讀教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嘉義。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 (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台北:五南。
陳隆志(2006)。國際人權法文獻選集與解說。台北:前衛。
陳麗華 (2006)。課程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辯證-以社會重建主義課程的實踐為例。載於陳麗華(主編),社會重建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覺醒、增能與行動(頁3-24)。臺北:五南。
陳麗華、彭增龍 (2007)。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18。
陳雪雲(2008)。世界公民身份及其對新聞媒體活絡公民文化之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0, 107-128。
陳達萱(2008)。公民行動取向「飢餓與貧窮」議題之課程實施歷程與成效—以「愛,讓世界發光!」課程方案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陳劍涵 (2012)。公民實踐取向的國際學習。教師天地,180,17-21。
陳曉萍(2015)。高雄市國小教師人權教育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秀春(2015)。國際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大學碩士論文,屏東。
張明文、陳盛賢(2006)。桃園縣初等教育國際化及其政策。教育資料與研究,71,63-78。
張儷儀(2007)。案例教學法應用於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人權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莊孟蓉(2010)。打開孩子的世界觀。Taipei County Educstion,72,17-21。
教育部(201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教育部(2012a)。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資源手冊-國小版。中小學國際教育資訊網。2012年8月27日。取自http://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Page=1-3-1
教育部(2012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人權議題。2014年6月17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97-discuss5.php
教育部(2012c)。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2015年1月26日。取自 http://hre.pro.edu.tw/intro.htm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體系發展指引(草案)。2015年1月26日。取自 http://hre.pro.edu.tw/intro.htm
湯梅英(1999)。人權教育理論與實際一以教師工作坊為例。初等教育學刊,7,173-198。
曾慧芬 (2007)。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觀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前進斯里蘭卡」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默、但昭偉、湯梅英、幸曼玲(1998)。「人權保障與人權教育—小學階段人權教育之探討(Ⅰ)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董秀蘭(1998)。議題中心教學法在國中法治教育課程的應用:結構性爭論模式的實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2),53-64。
葉佳琪(2008)。國民中學人權教育融入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楊國賜(2001)。強化人權教育培育一流國民。台灣教育,611,2-7。
劉美慧(1998)。議題中心教學法之理論與實際。花蓮師院學報,8,173-200。
劉秀嫚(2003)。「公民養成方案」在社會學習領域教育的意義。公民訓育學報, 14,55-77。
劉秀嫚(2004)。「公民養成方案」在國中社會學習領域之實施及成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22413-H-003-034。
劉信雄(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人權教育實施現況與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新竹。
劉子瑜(2006)。人權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活動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劉秀嫚(2011)。民主公民教育的教學實踐:「公民行動方案」的可能性。台灣教育,673,19-24。
蔣興儀、簡瑞容(譯)(2002),Betty A. Reardon 著(2002)。人權教育- 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台北: 高等教育。
潘毓斌(2004)。高雄縣市國小教師人權教育態度與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屏東。
盧宸緯(2009)。世界公民素養─臺灣永續發展的推進力。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評)098-093號。取自:http://www.npf.org.
楊世璋(2006)。統整課程和分科課程的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學刊,2017年10月7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7/57-44.htm
貳、英文部分
Evans, R.W., Newmann, F. M., & Saxe, D. R. (1996). Defining issues-centered education. In R.W. Evans & D. R. Saxe (Eds.), Handbook on teaching social issues (pp. 2-5).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Flowers, N. (2000). The human rights education handbook: Effective practices for learning, action and chang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er.
Lister, I. (1984).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human rights.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261924)
Lynch, J. (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global society. London. New York. Philadelphia: The Falmer Press.
Pauline, L. J. (1991). Human rights in primary education. The challeng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London: Cassell.
Ray, D. (1994). Education for human rights. Paris: UNESCO.
Shiman, D. (1991). Teaching Human Rights: Classroom Activities for a Global Age in Hugh Starkey(ed). The challeng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London: Cassell.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1996).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Paris: UNESCO.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