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圖書館首頁
|
網站地圖
|
首頁
|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相關資源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建檔說明
常見問題
帳號:guest(3.139.233.7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中文):
廖苡秀
作者(外文):
Liao, Yi-Xiu
論文名稱(中文):
複 語 —廖苡秀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
Reproduction –Art Work by Liao Yi-Xiu
指導教授(中文):
梁莉苓
指導教授(外文):
Liang, Li-Ling
口試委員(中文):
彭佳慧
謝鴻均
口試委員(外文):
Pang, Jia-Huey
Shieh, Hong-Jui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學號:
210324420
出版年(民國):
107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0
中文關鍵詞:
重複
、
情緒
、
記憶
、
空間裝置
、
社區藝術
外文關鍵詞:
reproduction
、
emotion
、
memory
、
spatial installations
、
community art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62
評分:
下載:6
收藏:0
摘要
本論文主要探究個人研究所時期之創作,以「重複」為主題,思考創作的形式與手法。由自我挖掘探究至與他者產生連結;從纖維媒材到空間裝置,最後擴展至社區藝術。透過創作歷程之爬梳,與研究藝術家之對話,進一步調整自身的創作,並理念以展覽付諸實踐,整合討論「重複」之於創作的意義與內涵。
內容包含六個章節,第一章〈緒論〉闡明本論文之創作論述,並介紹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內容,以了解作品主要創作概論。第二章〈源起〉溯及個人創作之源頭,由2012年至2014年間,個人創作初期作品開始,找尋作品的重複主題與手法緣由並進行分析。第三章〈「重複」中再現的自我〉分析2015年至2016年間,個人與自我童年對話的作品,藉由重返記憶與情緒移轉兩部分,進一步找尋「重複」之於自我創作的意義。第四章〈「重複」中連結的他者〉再次以2015年至2016年的作品進行分析,從自我延異至他者的創作思考,產生關係所製作對話性的社區藝術作品。第五章〈創作調整〉透過裝置藝術和社區藝術作品的對話,回應調整作品的創作脈絡,觀察學習後反思修正自己的作品,並於展覽場域進行實踐。第六章〈結論〉總結「重複」之於作品的意涵、「語言」之於個人及面對他人的對話文本,以及對「複語」的整理與歸納,期許自己以此論文為根基,讓未來創作方向更加精準與明確。
關鍵字:重複、情緒、記憶、空間裝置、社區藝術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work created by the author in graduate school, taking “ reproduction” as the theme, and reflecting on the forms and methods of artistic creation. It charts a development from self-discovery and self-exploration to the forging of links with others, and from the use of fiber-based media to spatial installations, which is finally extended to encompass community art. Through this clarification of the course of the author’s artistic development, and through dialog with other researchers and artists, the author is able to realize a further adjustment of the author’s own artistic creation, putting this into practice in the practical form of an exhibition, and is able to undertake an integrated discussion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meaning of “ reproduction” in relation to creative activity.
The paper comprises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outlines the creative discourse underpinning this study, and describes the motivation for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goal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so as to clarify the creative concepts behind the author’s work. Chapter Two (Background) traces the origins of the author’s creative work, starting from the period 2012 – 2014 when the author was beginning to develop a personal creative style, and seeking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repeated themes in the author’s work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rtistic methods used. Chapter Three (Recreation of the Self in “ Reproduction”) analyzes works created during the period 2015 – 2016 that represented a dialog with the author’s own childhood, using a reexamination of memory and emotional transferenc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reproduction in the author’s work. Chapter Four (Linkage with Others through “ Reproduction”) presents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author’s work from the 2015 – 2016 time frame, moving beyond the self to consider the creative thinking of others, and examining the dialog-oriented community art works created through thi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Chapter Five (Adjustment of Works) examines how the dialog between installation art and community artworks can be used to bring about an adjustment in the creative context for an artist’s work, showing how the author was able to make revisions to the author’s own art after a process of observation and learning, and then put this adjustment into practice in the form of an exhibition. Chapter Six (Conclusions)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 reproduction” for the author’s work, examines the role played by “language” both for the author individually and in the dialog “text” linking the author with others, and undertakes a collation and summarizing of the “compound.” This chapter also outlines the way in which the author aims to make the present study the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greater precision and clarity in future artistic creation.
Keywords: reproduction; emotion; memory; spatial installations; community art
目次
謝辭I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次V
圖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方法3
第三節 研究內容4
第二章 源起5
第一節 記憶5
第二節 矛盾的情緒12
第三節 重複19
第三章 「重複」中再現的自我21
第一節 重返記憶22
一、《廚房的白色磁磚》(2015)22
二、《老磁磚》(2016)26
第二節 情緒移轉28
一、《回》(2015)28
二、《餐桌》(2015)34
第四章 「重複」中連結的他者37
第一節 在自我之外37
一、《一件一元》(2014)37
二、《衣架》(2015)42
三、《SituationI》(2015)45
第二節 走入社區47
一、《「入來聊」—椅子計畫》(2015)48
二、《鐵門消失攝影計畫I》(2016)53
第五章 創作調整56
第一節 參考藝術家:空間裝置56
第二節 作品修整:情境營造65
第三節 實踐成果:個展《再》66
第六章 結論76
參考書目79
參考書目
中文專書
王郭章,《圖說竹塹》,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吳瑪悧,《藝術與公共領域:藝術進入社區》,臺北市:遠流,2007。
林建昌,《竹塹近代故事》,新竹市:竹市文化局,2012。
孫立銓,《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裝置與空間藝術》,台北市:藝術家,2003。
蔣勳,《孤獨六講》,台北市:聯合文學,2008。
潘國正,《一生懸命-竹塹耆老講古》,新竹市:竹市文化,1995。 謝鴻均,《台灣當代美術大系:陰性.酷語》,臺北市:藝術家,2003。
中文翻譯書 Cindy Nemser,徐洵蔚譯,《藝術對話—與十五位女性藝術家的訪談》,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8。 Grant H. Kester,吳瑪悧、謝明學、梁錦鋆譯,《對話性創作—現代藝術中的社群與溝通》,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06。 Robert Atkins,黃麗絹譯,《藝術開講》,台北市:藝術家,1996。
Suzi Gablik,王雅各譯,《藝術的魅力重生》,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8。 Wassily Kandinsky,吳瑪悧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市:藝術家,1998。
外文專書
Bart, Cooke, De Baere, Fowle, Gorovoy, Julienne, Jerry, Kate, Lorz, Lynne, Louise Bourgeois: Structures of Existence: the Cells, New York: Prestel Pub,2017.
Catherine Grenier, Annette Messager, Paris: Flammarion, 2002.
Crone Rainer , Schaesberg Petrus Graf, Louise Bourgeois : the secret of the cells, New York: Prestel Pub,2011.
Marie-Lause Bernadac , Louise Bourgeois, Paris: Flammarion, 1996.
網路資料
久久藝術網,https://goo.gl/TXxhcq,瀏覽日期:2017年11月22日。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https://goo.gl/fzzX1k,瀏覽日期:2017年9月20日。
台北市立美術館,https://goo.gl/hXmrZj,瀏覽日期:2017年9月20日。
台灣動物保護協會,http://www.animalstaiwan.org/promotion.html,瀏覽日期:2016年5月28日。
雅昌藝術網,https://goo.gl/icgoKF,瀏覽日期:2017年11月22日。
藝術與社會,http://praxis.tw/archive/post-63.php,瀏覽日期:2017年12月29日。
藝廊網,http://www.artthat.net/elsenews/arts/2016/5431/,瀏覽日期:2016年5月28日。
女性電子報,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171-2.htm,瀏覽日期:2018年1月1日。
I Need A Guide,http://inagblog.com/2011/04/chiharu-shiota/,瀏覽日期:2015年11月24日。 Louise Bourgeois : The Cells,https://goo.gl/xqqq4E,瀏覽日期:2018年1月2日。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應用於連續情緒辨識之基於殘差影像的情緒特徵學習
2.
物件的時間與記憶之承載-陳品如的鐵鏽系列創作論述
3.
曖曖-回歸本質之光 張德雅創作論述
4.
徘徊游移的光 - 李爰妤創作論述
5.
場所收藏-黃則翰創作論述
6.
消費與欲望:一場甜膩的派對–陳思妤創作論述
7.
迷霧之後 −崔逸繪畫創作論述
8.
日常寓言 —魏呈哲的繪畫創作論述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