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9.130.12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劉元豪
作者(外文):LIOU, YUAN-HAO
論文名稱(中文):台灣漢留發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aiwan's Hanliu Development Research
指導教授(中文):丁威仁
指導教授(外文):Tin, Wei-Zan
口試委員(中文):陳昭銘
錢奕華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所
學號:210324103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漢留天地會反清復明秘社
外文關鍵詞:Hanliuanti-QingTiandihuisecret societ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9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
  • 收藏收藏:0
「漢留」是一個反清復明的大家族,與洪門、天地會、青幫等秘密組織皆有相關,源起於明末遺臣群力創立,留傳至台灣後,由國姓爺鄭成功開山立堂,立「金臺山」,以臺灣、金門作為反清復明不可動搖之江土,透過參軍陳永華的謀略策劃,使漢留深耕臺灣,五祖傳教將漢留推向自海外,使得清朝以後的反清志業自四方擴張。漢留以「為保漢民族之精神,當留諸萬世而不滅。」為宗旨,然其後發展卻與當時人口過剩造成海外移民潮有關,過多的人口造成了社會問題,經濟與糧食不足以負擔過剩的人口,人民三餐不繼,只能向海外尋找新契機,然而這股移民潮也造就臺灣社會的發展,有宗親氏族舉家來臺墾荒,亦有隻身向海外發展的羅漢腳,先民來到他鄉,為求保障人身安全與依靠,倚群而居發展宗親聚落,亦或者異姓結拜的結社風氣,集結形成一股力量,透過家鄉神明信仰有廟會活動凝聚彼此,而漢留思想與傳承趁著傳授武藝、陣頭的方式傳藝,再由明暗館的機制篩選得以傳承漢留文化的人才,選入秘社,最終踏進漢留核心。漢留不僅是一個反清組織,其更肩負著傳承漢文化的意義而存在,然其發展皆以秘社為傳承,幾百年來皆是如此,而今現代化社會仍然依循的傳統的規矩不曾改變,漢留精神,仍被門人世代謹守著,只是日漸凋零。
"Hanliu (meaning:keep chinese culture)" is a large anti-Qing resuciatate-Ming family and is related to secret organizations such as Hongmen, Tiandihui and Qingbang. It originated from the officials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was passed on to Taiwan.Zheng Chenggong establish "Jintaisan" and using Taiwan and Jinmen as untouchable lands against the Qing and Ming Dynasty.
Through the military strategic consultant of Chen Yonghua, he joined Hanliu in cultivating Taiwan,introduce Hanliu to overseas.made Anti-Qing Dynasty operation has expanded to all places.
Hanliu stays with the principle of "to preserve the spirit of the Han nationality let stay forever and never die." However,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was related to the tide of overseas immigration caused by the overpopulation at that time. Too many people caused social problems and the economy and food were insufficient. Overburdened people, people suffer under starvation and can only look for new opportunities overseas.
However, this wave of immigration has also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society. There are clan families who come to Taiwan for wasteland reclamation, and there are also a lot of bachelors who go to overseas by themself. The ancestors came to new land to seek protection for their personal safety and dependability, relying on the group and liv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ncestral settlements, or their 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families. They build up a force to help each other through temple activities in their hometown deities.
The thoughts and inheritance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way of imparting martial arts and temple parades, and the screening of the open in public and under the table two ways was able to pass on the talents of the Hanliu culture, select them into the secret society, and finally enter the core of Hanliu.
Hanliu is not only an anti-Qing organization, but also has the meaning of inheriting Han culture. However, its development is inherited from the secret society. This has been run for hundreds of years, and the traditional rules that the modern society still adheres to have not changed. The spirit of Hanliu was still guarded by the generations of the people. but it gradually wither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義界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3
第四節 文獻分析與探究 16
第五節 研究限制 22
第二章 漢留的形成 23
第一節 漢留創始與明鄭時期 23
第二節 清領時期反清起義事件 32
第三節 日治時期「明館」與「暗館」的演變 42
第四節 戰後的漢留發展 46
第三章 漢留與江湖 48
第一節 紅花、綠葉、白蓮藕 48
第二節 幫會與秘社的本質 55
第三節 秘密教門信仰 59
第四節 共際會與兄弟結義關係 61
第五節 小結 64
第四章 漢留與金台山勤習堂 66
第一節 「金台山」與「金春山」 66
第二節 明倫堂、明遠堂、勤習堂 69
第三節 漢留文化弄獅與武術 74
第四節 漢留「內家拳」與「鶴母」 80
第五節 小結 83
第五章 漢留思想概論 84
第一節 漢留思想與天道觀 84
第二節 漢留思想的本體論 87
第三節 漢留思想的工夫論 90
第四節 漢留思想的功能論 92
第五節 小結 93
第六章 結論—漢留的傳承與延續 95
附件一、參考書目 101
附件二、漢留天地金春山勤習堂掌門訪談文稿 104

一、 專書
[周]孟子:《孟子》〔台北市:致良出版社,1992〕,頁268。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頁30。
〔唐〕李德育:《豪俠論》,《李衛公會昌一品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明]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四,〔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4〕
[明]楊英《從征實錄》〔臺北市:台灣文獻叢刊第32種,1979〕
〔明〕《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明〕王陽明撰,鄧艾民編註:《傳習錄註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清]《明清史料戊編》,〔中華書局影印出版〕
[清]藍鼎元:《平臺紀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62 年〕
[清]黃宗羲,《黃宗羲全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
[清]黃宗羲:《南雷文案》,《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卷六〔上海:商務印書館〕
[清]計六奇,《明季北略》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卷五,〔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清]夏琳《海紀輯要》
[清]汪榮寶:《清史講義》,〔臺北:文海出版社〕
[清]張廷玉,《明史》卷九十一,〔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74〕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篇〔北京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
馬丁‧布斯:《黑社會之華人幫會縱橫史》〔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2006〕
戴玄之:《中國秘密宗教與祕密會社》〔臺北市:臺灣商務館股份有限公司,1992〕
李小龍譯著:《墨子》〔北京市:白帆印務有限公司,2007〕
連橫:《台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年〕
路迪明:《楊式太極拳三譜滙真》〔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黎全恩:《洪門及加拿大洪門史論》,〈追本溯源話洪門〉〔香港商務印書館,2015〕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
劉師亮:《漢留全史》〔臺北市:古亭書屋,1975〕
劉師亮:《漢留史》〔成都:劉師亮遺作出版社,1935〕
劉聯珂:《幫會三百年革命史》〔台北市:古亭書屋,1975〕
劉瀚平:《儒家心性與天道》〔台北市:商鼎出版社,1996〕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關雲:《閒話祕密社會及黑社會》〔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1974〕
郭堯齡:《鄭成功與金門》〔金門: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07〕
顧秉謙編纂:《明實錄‧神宗實錄》[北京市:國立北平圖書館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2]
海野弘《秘密結社的世界史》〔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7〕李子峰:《海底》〔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季昭華:《季氏八極拳》〔台北:甲府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3〕
強昱:《本體考原》收錄於《中國哲學與易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許秋德編著:《劉雲樵大師全集之三-武道思想》,〔桃園:武學文化出版社,2014〕
謝正光:《明遺民傳記索引•敍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蕭一山:《近代祕密社會史料》〔臺北縣: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65年〕
朱琳:《洪門志》〔上海:中華書局,1948〕
周偉良:《中國武術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周振甫譯注:《詩經譯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2〕
莊政:《國父革命與洪門會黨》〔台北:正中書局,1981〕
莊吉發:《清史隨筆》,〈清代台灣的秘密會黨〉〔臺北縣:博揚文化事業,2009〕
張立文:《船山哲學》〔台北:七略出版社,2000〕
張炳楠:《台灣省通志》人物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2〕
張本政:《清實錄台灣史料專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年〕
張岱年主編,孫中山:《建國方略》〔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
張玉法主譯、李國祁校訂:《劍橋中國史》〈人口壓力及其影響〉〔臺北市:南天門書局有限公司,1987〕
鍾茂煊:《劉師亮外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陳國屏:《清門考源》〔上海:上海中和社,1939〕
陳三井:《鄭成功全傳》〔台北:台灣史蹟研究中心發行,1979〕
陳福成:《洪門、青幫、哥老會研究》〔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14〕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出版公司,1980年〕
蘇瀛漢、洪正福編著:《永春白鶴拳》〔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楊朝陽、宋立林編著:《孔子家語通解》〔山東:齊魯書社,2009〕
王進發、劉康毅、王明中:《最後的漢流》〔臺北市:逸文武術文化有限公司,2009〕
王純五:《洪門、青幫、袍哥-中國舊時黑社會民間習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周髀算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
二、期刊論文
潘榮飲:〈秘密的社會如何可能?論清代祕密結社的社會連帶:以清朝白蓮教五省之亂暨台灣林爽文事件為例〉[台中: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
李世瑜:〈青幫、天地會、白蓮教〉《文史哲》第3期〔1963年〕
林翠鳳〈林爽文事件案首王勳神化崇祀考〉,《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6期
謝重光:〈明鄭集團與天地會關係考〉,《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第7期,〔2003年〕
莊吉發:〈異性結拜與會黨的發展〉文章引自:洪門青蓮堂學術研究網站〈http://www.thehung.org/research/yi-xing-jie-bai-yu-hui-dang-de-fa-zhan-1〉【2016.12.04】查閱
莊吉發:〈清代台灣祕密會黨的發展與社會控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01期〔1992年〕
張兵:〈遺民與遺民詩之流變〉,《甘肅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4期,〔1998年7月〕
陳三郎:〈清代張丙事件在雲林--以西螺福興宮「好義從風」匾分析之〉,《雲林文獻》,51期,〔2009年〕
陳韋辰:〈踏不死的道種:台灣一貫道遭禁與復振〉[台北市: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蔡少卿:〈關於天地會的起源問題〉,《北京大學學報》01期〔1964年〕
王于寧:〈中國武術身體之研究―以白鶴拳為中心〉[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吳旭彬:〈中國秘密會社初探: 以天地會的起源為中心〉《中興史學》〔1999年〕
三、網路資訊
黃宗羲:《賜姓始末》,國學導航,http://www.guoxue123.com/tw/01/025/002.htm【2016.12.04】查閱
郭弘斌:《台灣人的台灣史》,〈台灣人反清起義事件列述〉,https://www.taiwanus.net/history/3/13.htm
中國洪門資訊網,http://www.hongmen.com.tw/hongmen/index.php【2017.9.30】查閱
莊嘉仁:〈台灣地區武術之融合與發展〉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06006972920659&id=397086000479423【2017.6.8】查閱
[清]蔡青筠:《戴案紀略》,中國哲學電子計畫,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28828【2017.6.8】查閱
張釗維:〈尋找天地會〉,http://www.mass-age.com/wpmu/blog/2010/07/15/8785/。【2017.10.04】查閱。
〈清門世界聯合會報〉,http://www.allfamily168.org/cht/ 【2017.7.20】查閱。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館,http://www.lsdag.com/nets/lsdag/page/index.shtml?iv= 【2017.9.30】查閱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