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8.172.18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蘇家立
作者(外文):Su,Chia-Li
論文名稱(中文):台灣1980世代現代詩人的厭世書寫
論文名稱(外文):The World-weary Writing of Taiwan's Modern Poets in the 1980s
指導教授(中文):丁威仁
指導教授(外文):Ting, Wei-Jen
口試委員(中文):楊宗翰
張日郡
口試委員(外文):Yang, Tsung-Han
Chang, Jih-Ch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210283001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6
中文關鍵詞:負向情緒網路傳播世代衝突團體迷思後真相政治
外文關鍵詞:Negative emotionsInternet communicationgenerational conflictgroupthinkpost-truth politic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台灣現代詩發展至今,呈現多種樣貌,常隨著環境、時空等要素收攬不同閱讀取向的讀者,有讀者偏好重視美學的作品,有的則喜愛能反映社會現實問題,側重敘事的詩作。本文試圖分析一種書寫心態「厭世」,選用的厭世書寫作品,其作者出生於1980世代,源於新自由主義經濟之興起並在三十年內帶來對全球嚴重的衝擊。趁著2017年起浮現出的「厭世代」,所選用的作者當值青壯年,其作品反映了厭世代所面臨的各種困境,目的在探究1980世代現代詩的厭世書寫在台灣現代詩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並論析其起源、涵蓋範疇、歸類、如何對現在產生影響與未來的發展。

  「厭世」是個人受大環境影響的心態,反映在創作上稱之為厭世書寫,作者可刻意強調這情感,無形反映在文字中,散逸一種對人性感到哀戚、盈滿無力感並強烈厭棄自我的氛圍。從1950世代的孫維民、1960世代隱匿的詩句起即可反映其雛形,而厭世書寫藉文字去陳述個人境況,個體未必處於厭世的恆久性狀態,故研究方向將以文本為主,由於厭世書寫涵蓋的議題廣泛,本文試將範圍縮小如下:區別為愛情裡的移情與懺情、與世俗之對立、認知到不公義後的反思、越演越烈的勞動問題、多元性別的繁複、後真相年代下的政治疑惑、厭世書寫中的語言結構與反詩歌美學之傾向等。

  在台灣現代詩的厭世書寫中,無論單篇或組詩,內容多會攙雜如負向情緒的渲染、世代衝突、團體迷思,並藉網路快速傳播,從這些面向可輔助理解厭世書寫的面貌。希冀對厭世書寫的分析,能理解厭世書寫者歷經的社會現象與不同情境下的厭世心態,盼在台灣現代詩的發展裡,厭世書寫能尋覓其應有的位置。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etry in Taiwan, it has presented a variety of appearances, often attracting readers of different reading orientations with the environment, time and space and other factors, some readers prefer works that attach importance to aesthetics, and some prefer poems that can reflect social reality and focus on narrativ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a writing mentality called "world-weary", using world-weary writing, written by authors born in the 1980s, stemming from the rise of the neoliberal economy and having serious global shocks within three decade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generation-weariness" that emerged in 2017, the selected authors are young and middle-aged. Their works reflect the various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generation-weary generation.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world-weary writing of modern poetry in the 1980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etry in Taiwan. The role played, and discuss its origin, scope, classification, how it affects the pres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World-weary" is an individual's mentality influenced by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It is reflected in the creation and is called world-weary writing. The author can deliberately emphasize this emotion, which is reflected invisibly in the text, dissipating a feeling of sorrow for human nature, full of powerlessness and strong self-loathing. atmosphere. The embryonic form can be reflected in Sun Wei-min in the 1950s and Hsu Kuei-Fang in the 1960s. World-weary writing uses words to describe personal situations.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issu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narrow the scope as follow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mpathy and confession in love, opposition to the world, reflection after recognizing injustice, intensified labor issues, the complexity of multiple genders, post- Political doubts in the age of truth, language structure in world-weary writing, and anti-poetic aesthetics tendencies, etc.

In the world-weary writing of Taiwan's modern poetry, whether it is a single piece or a group of poems, the content is often mixed with negative emotions, generational conflicts, group thoughts, and spread rapidly through the Internet. From these aspects, it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appearance of world-weary writing . It is hoped that the analysis of world-weary writing can understand the social phenomena experienced by world-weary writers and the world-weary mentality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that world-weary writing can find its proper pla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etry in Taiwa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辭 III
目次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起源、定義與範疇 5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分析 1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7
第五節 論文架構與章節 29
第二章 厭世書寫中的愛情、移情與懺情 32
第一節 耽溺愛情裡的幻想與懺悔 32
第二節 自毀型的愛情呈現 47
第三節 藉移情於物自我救贖 60
第四節 小結 73
第三章 厭世書寫的世俗對立 75
第一節 反抗成為一個好人 76
第二節 變成異端後的自詰與憂傷 88
第三節 對於各項不公義的認知與憤慨 110
第四節 小結 121
第四章 厭世書寫中的社會、性別與政治 123
第一節 無可迴避的勞工議題 125
第二節 多元且繁複的性別認同 147
第三節 政治環境的選項、反叛或游離 163
第四節 小結 179
第五章 厭世書寫的語言美學與反傳統詩歌傾向 182
第一節 厭世書寫與前代詩歌書寫的差異 182
第二節 厭世書寫的語言美學與社會意義的呈現 204
第三節 小結 221
第六章 結論 223
參考書目與文獻 232
一、詩集 232
二、專書 233
三、期刊論文 234
四、學位論文 234
五、電子資源 234






一、詩集

1.宋尚緯:《共生》(新竹市:啟明出版,2016年3月)。
2.宋尚緯:《鎮痛》(新竹市:啟明出版,2016年3月)。
3.徐珮芬:《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台北市:釀出版,2015年)。
4.徐珮芬:《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新竹市:啟明出版,2016年)。
5.徐珮芬:《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臺北:啟明出版,2017年。
6.任明信:《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台北市:黑眼睛文化,2013年)。
7.任明信:《光天化日》(台北市:黑眼睛文化,2015年)。
8.楚狂:《靠悲》(臺北市:奇異果文創,2016年12月)。
9.蔣闊宇:《好想把你的頭抓去撞牆》(新北市:遠景出版,2017年)。
10.吳俞萱:《交換愛人的肋骨十周年紀念版》(新北市:斑馬線文庫,2022年1月)。
11.鄭哲涵:《最快樂的一天》(桃園市:逗點文創,2014年6月)。
12.蔡仁偉:《對號入座》(台北市:黑眼睛文化,2016年4月)。
13.李豪:《瘦骨嶙峋的愛》(台北市:采實出版,2019年9月)。
14.李雲顥:《河與童》(台北市:小小創意,2015年1月)。
15.崎雲:《回來》(台北縣:角立出版,2009年11月)。
16.波戈拉:《痛苦的首都》(新北市:木馬文化,2013年9月)。
17.波戈拉:《陰刻》(新北市:木馬文化,2017年3月)。
18.王天寬:《開房間》(台北市:有鹿文化,2018年12月)。
19.王離:《編輯》(桃園市:逗點文創,2021年1月)。
20.郭哲佑:《寫生》(新北市:木馬文化,2018年1月)。
21.謝予騰:《因為明天就要開始了》(新北市:斑馬線文庫,2022年7月)。
22.小縫:《小縫遛狗》(新北市:斑馬線文庫,2017年7月)。
23.潘家欣:《失語獸》(桃園市:逗點文創,2016年3月)。
24.葉語婷:《鉅細靡遺的透明》(新北市:斑馬線文庫,2017年11月)。
25.胡家榮:《沒有一天的星星和今天不一樣》(桃園市:逗點文創,2021年2月)。
26.孫得欽:《愚人之歌》(台北市:註異文庫,2022年4月)。
27.跛豪:《跛豪》(新北市:斑馬線文庫,2017年9月)。
28.崔舜華:《無言歌》(台北市:寶瓶文化,2022年3月)。
29.崔舜華:《婀薄神》(台北市:寶瓶文化,2017年3月)。
30.游善鈞:《水裡的靈魂就要出來》(台北市:時報文化,2020年3月)。
31.林思彤:《艷骨──林思彤詩集》(新北市:旭昇圖書,2020年7月)。
32.蘇家立:《詩人大擺爛》(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21年10月)。
33.沈嘉悅:《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桃園市:逗點文創,2013年11月)。
34.陳昌遠:《工作記事》(桃園市:逗點文創,2020年11月)。
35.顏嘉琪:《日子伸出利爪我用隕石磨牙》(宜蘭:松鼠文化,2023年2月)。
36.利文祺、神神、黃岡編《同在一個屋簷下 同志詩選 Under the same roof:a poetry anthology for LGBT》(台北市:黑眼睛文化,2019年9月)。
37.林婉瑜、林蔚昀、林夢媧、阿芒、吳俞萱、曹疏影、游書珣、潘家欣、蔡宛璇、顆粒《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台北市:黑眼睛文化,2018年1月)。

二、專書

1.丁威仁:《戰後台灣現代詩史論──從現代與本土走向都市與網路》(台中市:印書小舖,2008年)。
2.李癸雲:《結構與符號之間: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之意象研究》(臺北市:里仁書局,2008年)。
3.吳承紘:《厭世代》(新北市:月熊出版,2017年)。
4.鄭慧如:《台灣現代詩史》(新北市:聯經,2019年)。
5.楊宗翰:《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2020年7月)。
6.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張烽益等著:《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台北:台灣勞工陣線,2011年)。
7.孟樊、楊宗翰:《台灣新詩史》(新北市:聯經出版,2022年5月)。
8.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台北市:書林出版,2022年12月)。
9.潔瑪‧哈特莉(Gemma Hartley)《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洪慧芳譯)(新北市:有方文化,2020年6月)。
10.克里斯多福‧布克(Christopher Booker)《團體迷思──群眾的盲目、自欺與暴力是如何形成的》(Groupthink A Study in Self Delusion)(高忠義譯) (臺北:商周出版,2021年)。
11.托馬斯‧斯坎倫(T.M.Scanlon)《為何不平等至關重要》(Why Does INEQUALITY MATTER)(盧靜譯)(臺北:麥田,2021年)。
12.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BULLSHIT JOBS) (李屹譯)(台北:商周出版,2019年)。
13.麥金泰爾(lee McIntyre)《後真相──真相已無關緊要我們要如何分辨真假》(post-truth)(王惟芬譯)(台北:時報,2019年)。
14.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人的條件》全新修訂版(The Human Condition),(林宏濤譯)(台北:城邦,2016年)。
15.皮耶•布赫迪厄《藝術的法則──文學場域的生成與結構》(Les règles de l’art- genèse et structure du champ littéraire)(石武耕、李沅洳、陳羚芝譯)(台北:典藏藝術,2016年7月)。
16. Deborah T.Meem/Michelle A.Gibson/Jonathan F. Alexander著,葉宗顯、黃元鵬譯《發現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新北:韋伯文化,2012年6月)。

三、期刊論文

1.李癸雲:〈自癒.癒人──論台灣新世代女詩人徐珮芬的暗黑系書寫〉,《當代詩學》第14期,2020/3,頁4-31。TCI-HSS。
2.楊宗翰:〈厭世代下的新詩傳播〉,《創世紀詩刊》第195期2018年6月,頁60-62。
3.林秀赫:〈詩歌復興〉,《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54期2016年6月,頁18。

四、學位論文 

1.鄭綿綿:《網路文學社群的自我認同與人際互動之研究:以失戀雜誌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許宸碩:《痛心詩派的誕生:論台灣現代詩在社群網站時代的類型化現象(2011-2019)》,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3.黃家展:《孫維民詩主題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4.郭淑玲:《現代詩死亡書寫研究─以孫維民、陳克華、許悔之三家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5.沈倩宇:《詩的馴化?──以台灣七年級作家任明信為探討中心》,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21年。
6.吳昱君:《葉青詩的焦慮表現及其效應》,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7.陳崇真:《2008年後的青年貧窮再現:揭露什麼?又遮掩什麼?》,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

五、電子資源

1.「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網頁版: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
IG版2.5萬粉絲,https://www.instagram.com/cendalirit/
臉書版13萬個按讚數,https://www.facebook.com/cendalirit/
2.「晚安詩」(臉書44萬讚數),https://www.facebook.com/goodnightpoem
IG版16.1萬粉絲,https://www.instagram.com/goodnightpoem/?hl=zh-tw
3.沈眠:寫作是絕不迴避的誠實──厭世系詩人始祖隱匿與《永無止境的現在》,open book: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28267 發表日期2018/12/14
4.每天來點負能量:https://www.facebook.com/NeEnergy/?locale=zh_TW
5.厭世哲學家:https://www.facebook.com/hateworldphilosopher/?locale=zh_TW
6.厭世動物園:https://www.facebook.com/zooofdepression/?locale=zh_TW
https://www.instagram.com/zooofdepression/
7.不自覺就吸收了他人的負能量:除了高敏感,你還可能是稀少的「共感人」:
https://www.adaymag.com/2019/09/05/empath.html
NAL 發表日期:2019/9/5 查閱日期:2023/05
8.彭明輝〈低薪問題面面觀〉《薪火集》,獨立評論,天下: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0/article/2337 發表日期:2015/01/21
查閱日期:2023/05
9.年輕人通通都一樣?錯了!從Y世代與Z世代的差異,看如何抓住年輕人痛點!https://www.smartm.com.tw/article/36323733cea3
發表日期:2020/02/04行銷人/曲潔君 Grace C 查詢日期:2023/05
10.Mybest詩集好物推薦新媒體,人氣書評監製2023最新十大現代詩集推薦排行榜。來源:https://my-best.tw/116983 發表日期:2023/03/24
查詢日期:2023/04
11.刀刀《詩專題2》:社群媒體中的詩人——如今詩的盛世,是尾巴還是頭?〈你有看過這些詩人嗎〉: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505 
查詢日期:2023/05
12.異端的定義是什麼?來源:https://www.gotquestions.org/T-Chinese/T-Chinese-cult-definition.html 
查詢日期:2022/05/10
13.「社交孤立」不等於「孤獨」,簡易表「孤獨量表」助你覺察心底的需求。
來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7861 採訪整理:黃嘉慈(藝術心理治療師)2022/06/21 心理 查詢日期:2023/04
14.「群體」。來源: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7%BE%A4%E9%AB%94&search=%E7%BE%A4%E9%AB%94 國家教育研究院 查詢日期:2023/02。
15.何謂反社會人格?爲何反社會反而得人喜愛?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 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0941 2019/06/18,社會 
查詢日期:2022/03。
16.去年全台勞動人力剩1655萬人 創勞動人口新低紀錄 公視新聞網2023/4/10新聞: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75637 查詢日期:2023/04
17.陳薪智〈台灣上班族忙什麼!工作時間越長,國家經濟表現更好?2022/2
來源:https://blog.jandi.com/tw/work-time-efficiency/ 查詢日期:2023/04
18.鱷魚的性別可以透過溫度改變。來源:科學月刊
https://www.scimonth.com.tw/archives/2133 發表日期:2017/09/01
查詢日期:2023/0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