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22.77.6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鄧君親
作者(外文):Deng, Chun-Chin.
論文名稱(中文):以詮釋結構模式與層級分析法探討師徒功能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f Mentoring Function by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指導教授(中文):陳殷哲
指導教授(外文):Chen, Yin-Che
口試委員(中文):張嘉雯
張婉菁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Chia-Wen
Chang, Wan-J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
學號:210225211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師徒功能職涯發展功能社會心理支持功能角色楷模功能詮釋結構模式層級分析法
外文關鍵詞:Mentoring FunctionsVocational FunctionPsychological supportRole modeling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SM)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
  • 收藏收藏:0
師徒制的發展歷史悠長,在以人力資源為主要競爭力的現代,被視作是培育英才的關鍵,在教育界的運行亦十分久遠,並已廣泛運用在中小學教育領域。師徒制的過程大多是由師父(資深者)帶領徒弟(資淺者),提供職涯發展功能、社會心理支持功能與角色楷模功能等方面的協助,但協助的成效卻常因師父帶領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研究者希望透過研究師徒功能構面彼此間的關係和權重,給予師父教育訓練課程規劃上的建議,以提升師徒制的成效。
研究者針對目標架構關係與權重之研究,採用詮釋結構模式(ISM)及層級分析法(AHP)。研究之師徒功能構面則包含「職涯發展功能」、「社會心理支持功能」、「角色楷模功能」三大主構面,及其子構面。研究對象為新竹市地區曾擔任過一次以上師父或徒弟角色者的教育學者專家、教育行政人員、國民小學校長、主任、教師。藉由師父與徒弟不同身分的主觀意見作為基礎,以ISM判斷因素之間關係是否成立,建立層級結構,並以AHP對於其指標的相對權重表現進行探究。
研究結果得知社會心理支持功能不論在師徒功能間的關聯性或是權重上皆為第一優先。最後透過研究分析之順序與權重,提供師父師徒功能教育訓練課程規劃方案,及未來相關研究規劃。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ntoring system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key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a modern society where human resources are highly competitive. It has also been operating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for a long time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Most of the mentoring process is led by the master (the senior) to lead the apprentice (the junior), providing assistance in three ways: "Vocation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Role modeling".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ways that Master leads, it leads to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assistance.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renticeship system, the researcher expected to strengthen Master's guiding process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and weight of the mentoring functions.
Researcher used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ISM)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the study of target architecture relationships and weights. The functional and faculty of the study included the three main aspects of the "Vocation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Role modeling", and its sub-facial. 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education scholars and experts,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national primary school principals, directors, and teachers who had served as a master or apprentice in the Hsinchu City area. Based on the subjective opinions of the different identities of Master and Apprentice, researcher used ISM to ju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 and establish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used AHP to explore the relative weight of indicator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psychosocial support function was the first priority regardless of the relevance or weight of the apprentice function. Finally,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order and weight of the results, researcher provided masters Mentoring Functions paths, education training curriculum plans, and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plan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師徒制 7
第二節 詮釋結構模式ISM 39
第三節 層級分析法AHP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51
第二節 結構要素圖 5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4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65
第一節 專家問卷資料分析 65
第二節 ISM詮釋結構模式分析師徒功能 67
第三節 AHP 層級分析法說明師徒功能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80
第三節 未來研究的建議 84
參考文獻 85
附錄…………… 95


表目錄
表 2-1 師徒制的定義 8
表 2-2 傳統師徒制及現代師徒制 12
表 2-3 各學者對師徒關係的定義 14
表 2-4 師徒制的功能、類型及其內涵 19
表 2-5 師徒關係與師徒功能的四個段階 22
表 2-6 傳統師徒制、反向師徒制與雙向師徒制間功能的比較 25
表 2-7 師徒功能相關實證研究 27
表 2-8 師徒功能與其三大構面實證研究結果 35
表 2-9 ISM 的應用 42
表 2-10 AHP相關理論 45
表 2-11 AHP12類問題的應用 47
表 2-12 AHP 的應用 47
表 3-1 結構要素名詞解釋定義 53
表 3-2 詮釋結構模型問卷設計之各因素間關係判斷 55
表 3-3 層級分析法問卷設計之各因素間比重判斷 59
表 3-4 隨機指標值 64
表 4-1 專家群類別統計 66
表 4-2 評估指標尺度說明表 71
表 4-3 專家評估師徒功能指標層級分析表 72
表 4-4 專家一評估師徒功能-職涯發展指標層級分析表 74
表 4-5 專家一評估師徒功能-社會心理支持功能指標層級分析表 75
表 4-6 專家一評估師徒功能-角色楷模功能指標層級分析表 76
表 5-1 師徒功能課程規畫表 82

圖目錄
圖 2-1 師徒關係發展的動態 21
圖 2-2 ISM關聯構造階層圖 40
圖 3-1 研究流程架構圖 51
圖 3-2 AHP結構要素圖 52
圖 3-3 AHP層級結構示意圖 62
圖 4-1 師徒功能因素ISM關聯階層結構圖 67
圖 4-2 師徒功能指標權重排序橫條圖 73
圖 4-3 師徒功能-職涯發展指標權重排序橫條圖 74
圖 4-4 師徒功能-社會心理支持指標權重排序橫條圖 75
圖 4-5 師徒功能-角色楷模指標權重排序橫條圖 76

中文部分
丁誌魰、郭芳如、張宇琳(2017)。以詮釋結構模型探討旅遊目的地意象及體驗價值因果脈絡關係-以台南市為例。環境與管理研究,28(2),49-62。
王建森(2009)。師徒功能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之研究-以工作滿足為中介變數。高雄餐旅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昭雄(2011)。直銷商加入直銷公司評量因素之研究。直銷管理評論,1(3),75-90。
王振琤(2007)。以詮釋結構建模技術建立顧客需求管理之輔助模式。高雄師大學報,22,103-116。
王麗幸、謝玲芬(2009)。結合ISM與ANP建構知識管理系統評估模式。管理與系統,16(2),219-241。
江支璋(2010)。結合AHP與VIKORRUG模式評選線上拍賣網站。明新學報,36(2),107-122。
何慧群、永井正武、許天維、曾建維、蔡清斌(2012)。運用詮釋結構模式分析教育哲學課程設計提案研究-以哲學部分設計為例。測驗與統計年刊,20,115-150。
何慧群、劉維玲、永井正武(2017)。運用Petri Net、MSM與ISM結構分析教育實務。台灣教育評論月刊,6(3),224-231。
吳海南、陳文亮(2015)。以ISM與AHP探討時尚指甲彩繪設計元素。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7(1),101-115。
李友錚、李友蘭(2009)。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系學生基本能力調查分析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10(3),頁45-70。
李秀琴、林孟郁、黃木榮 (2002)。運用智慧型代理人與分析階層程序 (AHP)於商品選購策略-以旅遊行程規劃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科技與社會學報,12,1-12。
李俊民(2013)。雲端平台上多準則規劃的專案工作分派與績效管理評估。東吳經濟商學學報,81,31-68。
李俊民(2014)。系統整合服務業之工程人員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健行學報, 34(2),79 -98。
李昭蓉(2012)。師徒怎麼配?論師徒功能、員工知識分享與創新行為關係中師徒 類型之調節角色。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2(4),81-105。
李昭蓉、劉松峯、蘇琪婷(2017)。調查局外勤人員師徒關係、師徒功能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經營管理學刊,12、13,89-110。
李家豪(2005)。以結構整合觀點探討組織設計模式-以I.S.M.為分析工具。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李碧芬(譯)(1998)。W. Floyd & S. Terri 著。成功,有師為伴(Mentoring:The Most Obvious Yet Overlooked Key to Acheving More in Life than You Dreamed Possible)。台北市:麥格繫希爾。
周希敏(譯)(1995)。Zey M.G. 著。職場導師。台北:方智書局。
林妍琦(2014)。師父及徒弟個人特質、師徒功能與師徒制後果關係之研究:組織情境的干擾效果。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佳暖(2005)。師徒關係與組織承諾。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林尚平、陳建龍、張明旭(2010)。國際觀光旅館後場烘焙師父工作滿意、離職傾向與工作績效之研究:華人社會之師徒功能。觀光休閒學報,16(1),45-66。
林原勗、曾明朗、蕭玉婷、陳耀茂(2007)。利用ISM與AHP探討生物科技產業選擇園區之研究。明道學術論壇,3(1),97-111。
林清裕(2013)。壽險業師徒功能與個人學習對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度及職涯展望之關係。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廣易(2011)。以AHP模式評估台灣PC零組件供應商綠色供應鏈管理項目。創新研發學刊,7(1),126-137。
凃博崧(2010)。師徒制度功能對徒弟職涯成效影響之整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范振德(2013)。臺灣原住民族屋宇文化探討。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5(2),113-137。
范振德(2015)。以詮釋結構模式探討獎勵旅遊推動策略。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6(1),107-128。
范振德、李淑儀、陳麗萍(2012)。以詮釋結構模式探討臺灣原住民族祭儀特質。論文發表於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辦理之「第十屆管理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海峽兩岸科技與人文教育暨產學合作研討會」,台中市。
張基成(2013)。企業員工數位化生涯歷程檔案之構面與組成項目:使用層級分析法。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06,1-21。
張寧(2007)。從複雜到結構:詮釋結構模式法之應用。公共事務評論,8(1),1-28。
張寧、汪明生、陳耀明(2008)。以詮釋結構模式法探討直航對高雄總體發展影響之策略。管理學報,25(6),635-649。
梅海文(2015)。運用層級程序分析法探討社會企業組織能耐之研究。管理學報,32(2),135-161。
畢威寧(2014) TOPSIS 結合AHP 法建立大學優良導師評選模式。聯大學報,11(2),191-204。
郭信霖(2014)。應用AHP評估雞籠文化館策略聯盟之服務行銷。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2(1),71-83。
郭昭佑(2003)。學校本位評鑑。台北:五南。
陳文亮、江雅媚(2012)。結合ISM與ANP法於吹風機產品選購評價指標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32,119-135。
陳文亮、蔡承諠(2013)。應用詮釋結構模式探討產品設計顧客需求結構分析。設計與環境學報,14,1-15。
陳木金(2006)。從班級經營策略對教學效能影響看師資培育的實務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1),33-62。
陳念姍(2006)。師徒對客服人員職業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人力資源發展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姿伶(2013)。再現師徒制:OJT 的混成學習設計。T&D 飛訊,172,1-15。
陳建龍(2015)。師徒功能與廚師工作倦怠的關係:角色壓力的中介效果。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9(3),1-21。
陳恒毅(2014) 從製造商策略薪酬觀點下探討經銷商產品開發之管理。危機管理學刊,11(1),33-40。
陳若琳(2006)。研究自我效能對師徒制功能與研究產出關係之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殷哲(2011)。反向師徒制對於傳統師徒功能影響之探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00-2410-h-134-001)。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陳殷哲(2014)。公部門學習策略與應用--雙向師徒制、ARCS學習動機與結構化在職訓練。研習論壇,163,37-48。
陳嘉彌(2003)。師徒式專業成長研究:師徒式學習可以促使教師專業成長嗎?教育學刊,18,135-161。
陳靜儀(2007)。國民中學教育實習輔導師徒功能及影相因素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靜薇、廖益興(201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中華行政學報,20,37-57。
彭作奎(2011)。一般旅館顧客價值創新策略之研究。中州管理與人文科學叢刊,1(1),67-96。
黃台生、陳志柏、黃傑(2015)。應用ISM與AHP分析法於寵物產品設計之概念發展。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研究論文,2015,387-392。
黃秀慧(2013)。海洋休閒產業從業人員之職能分析。航運季刊,22(1),43-63。
黃淑貞(2012)。分析女子競技體操運動的難、美、新、穩結構編配與觀賞性價值。身體活動與運動科學學刊,1(2),27-33。
黃善美(2003)。國小運用「同儕師徒制」輔助教學策略探析。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黃嘉駿(2012)。「雙軌訓練旗艦計畫」訓練生師徒功能知覺及其影響因素關係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瓊玉(2004)。師徒功能認知、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葉子明、謝佩伶(2013)。結合ISM與ANP 探討消費者選擇購買自行車之決策因素。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7(2),75-99。
葉子明、鍾允宜(2014)。結合模糊德菲法與詮釋結構模式探討國際醫院評鑑之關鍵指標。寶建醫護與管理雜誌,12(2),23-44。
葉牧青(1989)。AHP 層級結構設定問題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葉祝君(2013)。影響消費者接受與使用電子發票之研究。正修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詹瑜蕙(2000)。師徒制與員工生涯發展之研究-以壽險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褚志鵬(2009)。Analytic Hirarchy Process Theory層級分析法(AHP)理論與實作。未出版手稿,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花蓮縣。
褚志鵬(2003)。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ory 層級分析法 AHP。未出版手稿,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花蓮縣。
趙修華(2015)。人力派遣採購最有利標評選項目與權重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21(1),55-75。
劉文雅(2015)。師徒功能對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關係中-性別角色之調節角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仲矩(2013)。運用橘色概念探討員工幸福感方案重要性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97,61-86。
劉怡蘭(2006)。師徒關係對組織社會化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劉桂櫻(2014)。師徒功能、組織社會化與留職承諾關係之研究-以組織氣候為調節變項。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滕慧敏(2003)。師徒功能對工作-家庭衝突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蔡文仁(2017)。基於SWOT與AHP分析法的物流戰略選擇。東方學報,37,29-52。
蔡明洋(2007)。師徒功能、組織社會化與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志願役軍官為實證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蔡淳如(2009)。師徒制與師徒功能對員工創新行為之影響-以知識分享為中介變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翼擎(2018) 以層級分析法探索臺灣手遊產業建構有效創業模式之關鍵決策因子。管理資訊計算,7(1),71-89。
蔡翼擎(2018)。探討台灣實況直播平台建構競爭優勢之關鍵決策因子。管理資訊計算,7(1),46-60。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 (AHP) 的內涵特性與應用 (上)。中國統計學報,27(6):5-24。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 (AHP) 的內涵特性與應用 (下)。中國統計學報,27(7):1-20。
謝玲芬(1989)。多目標準則評估技術之探討及其在組織績效評估之應用。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謝玲芬、黃婷筠、劉淑梅 (2007)。以顧客關係管理建構內外部顧客滿意度之評估模式 -以台灣連鎖飯店業為例。績效與策略研究,4(1),49-70。
簡慧貞(2010)。師徒制功能、員工組織社會化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銀行員工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嚴惠慈(2013) 美容醫學產業醫學諮詢師職能之研究。創新研發學刊,9(2),32-53。

英文部分
Allen, T. D., Poteet, M. L., Russell, J. E. A., & Dobbins, G. H., (1997). A field study of factors related to supervisors’ willingness to mentor other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50), 1-22.
Aryee, S., Chay, Y. W., & Chew, J.(1996). The Motivation to Mentor Among Managerial Employees. 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1(3), 261-277.
Auster, D. (1984). Mentors and protégés: Power-dependent dyads. Sociological Inquiry, 54(2), 142-153.
Buckley, F. J.(1999). Team teaching-what, why, and how? Thousand Oaks:Sage.
Chao, G. T., Walz, P. M., & Gardner, P. D.(1992). Formal and Informal Mentorship:A Comparison of Mentoring Functions and Contrast with Nomentored Counterparts. Personnel Psychology, 45, 619-636.
Dansky, K. H. (1996). The effect of group mentoring on career outcomes. Group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1, 5-21.
Fisher, B.(1994). Mentoring. London: Library Association Publishing Ltd.
House, J. S.(1981).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New York: Wiley.
Hunt, D. M., & Michael, C. (1983). Mentorship: A care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too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 475-485.
Kram K. E.(1983). Phases of the mentor relatio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 26, 608-625.
Kram, K. E.(1985). Mentoring at Work: Developmental Relationships in Organizational Life.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Kram, K. E., 1985(b). “Improving the mentoring proces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9, 16-23.
Lankau, M. J., Carlson, D. S., & Nielson, T. R.(2006). The mediating influence of role stresso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oring and job attitud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8(2), 308-322.
Levinson, D. J., Darrow, C. N., Klein, E. B., Levinson, M. H., & Mckee, B.(1978).The seasons of man’s life. New York: A. A. Knopf.
Levinson, D. J., Darrow, D., Klein, E., Levinson, M., & Mckee, B. (1978). Season of a man's life. New York: Knopf.
Meister, J. C., & Willyerd, K. (2010, May). Mentoring millennial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ullen, E. J. (1994). Framing the mentoring relationship as an information exchang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4, 257-281.
Murray-Hicks, M., & Nugent, J. (1971). Positive Motivation Process for Changing Human Behavio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 Conference, Rochester, N. Y.
Noe, R. A.(1988).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 successful assigned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Personnel Psychology, 41, 457-479.
Ragins, B. R., & Scandura, T. A.(1994).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pected outcomes of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Management Journal, 37(4), 957-971.
Saaty, T. L. (1986). Axiomatic foundation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anagement Science, 32(7), 841-855.
Saaty, T. L. (1990). Decision Making for Leaders-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Decisions in A Complex World. Pittsburgh. PA: RWS Publications.
Sanjay Jharkharia, Ravi Shankar, (2004) "IT enablement of supply chains: modeling the enabl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53(8), 700-712.
Scandura, T. A. (1992). Mentorship and career mobilit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3, 169-174.
Sosik, J. J., & Godshalk, V. M. (2000). The role of gender in mentoring: Implications for diversified and homogenous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7, 102-122.
Tenenbaum, Cosby & Gliner (2001).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in Graduate School.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9, 326–341
Werker, Eric, and Faisal Z. Ahmed. 2008. "What D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Do?".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2(2), 73-92.
Wickman, F., & Sjodin, T.(1997). Mentoring:The most obvious yet overlooked key to achieving more in life than you dreamed possible. New York: McGraw-Hill.
Zey, M. G. (1993). The mentor connection. Homewood. IL: Irwi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