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9.80.20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宋杜莉
作者(外文):Sung, Tu-Li.
論文名稱(中文):排灣語anga的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Polyfunctional of anga in Paiwan
指導教授(中文):葉美利
指導教授(外文):Yeh, Mei-li
口試委員(中文):葉瑞娟
宋麗梅
口試委員(外文):Yeh, Jui-chuan
Sung, Li-May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學號:210225104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3
中文關鍵詞:排灣語時貌完整貌動貌
外文關鍵詞:PaiwanaspectPolyfunctional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
  • 收藏收藏:0
本文探討排灣語anga的功能,許多教材中將排灣語的anga為虛詞,或是「已經、了」,而我們發現在排灣語中的anga可分為兩種不同的功能,一是表示事件完成,二表示狀態的改變,而在漢語的「了」也呈現兩種不同的功能,一個是動詞後「-了」為完成貌(perfective)標記,另外一個則是句尾「了#」,表示一種狀態的改變(change of state)。但在排灣語中的anga與漢語的「了」表現不同的是,排灣語中的anga皆分布在謂語之後,只是,並不是所有動詞後面加上anga就表示事件的完成,因此本文會從排灣語的動詞類型與不同的時貌態來討論。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function of “anga” in Paiwan language. Many Paiwan textbooks suggest that “anga” functions as “already”. However, we found a plurality of usages of “anga”. First, anga implies completion of an event. Second, ”anga” functions as change of state, and “了” in Chinese also presents two different functions. First, “了” after a verb is to mark a perfective. Second, “了” in the end of a sentence is to imply change of state.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ga” and “了” is that “anga” is placed and distributed after a predicate, and not all “anga” placed after a verb suggests completion of an event. Hence, this study will discuss the types of verbs and aspects in Paiwan language.
目錄
目錄 1
圖目錄 1
表目錄 1
縮寫字列表 1
摘要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排灣族背景 11
2.1 排灣族群分類 11
2.2排灣語分布與現況 15
2.3排灣語語音與書寫系統 15
2.4 排灣語的詞序 16
2.5 排灣語格位標記 16
2.6排灣語焦點系統 18
第三章 動詞的內部時間結構與anga 20
3. 1 W. Huang(2012)的分類 20
3. 2 排灣語動詞五大分類與anga 29
3. 3 H . Lin (2010)動靜態動詞與anga 36
3. 4小結 52
第四章 句子時貌態與anga 53
4. 1未來標記uri與anga 53
4. 2 na標記 V 與anga 54
4.3重疊動詞與anga 57
4. 4祈使句中的anga 58
4. 5 否定句中的anga 62
4. 6小結 65
第五章 anga的功能 67
5.1 anga的本質 67
5.2 小結 71
第六章 結論 72
6.1 anga的多重功能 72
6.2 未來研究方向 73
參考文獻 74

參考文獻
何大安(1978)。〈五種排灣語方言的初步比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 所集刊》565-681。
張秀絹(2000)。《排灣語參考語法》。出版,台北市:遠流。
張秀絹(2016)。《排灣語語法概論》。出版,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林若望(2002)。《語言暨語言學》。出版,《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集刊》1-25。
郭銳(2013)。〈漢語虛詞與意的微觀分析〉。李明懿,《第二語言讀寫教學研 究》(45-58)。臺灣:遠流。
童春發(2001)。《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臺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葉美利(2004)。從語法化的觀點看賽夏語工具焦點si-的多重用法,台灣語文研究系列:第五屆台灣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STLT),19-37,靜宜大學中文系與台灣語文學會。
葉瑞娟(2004)。〈客語中與時貌相關的兩個語詞〉,《臺灣語文研究》2:265- 283。
Lin, Ching-jung 1992. The Paiwan Imperative. 《排灣語祈使句結構》Hsinchu: Tsing Hua University MA thesis.
Huang, Lillian M. (2000) Verb Classification in Mayrinax Atayal ,Oceanic Lingustic, Vol.39,No. 2 (Dec,2000), pp. 364-390.
Huang Wei-Chen. (2012) A Study of Verbal Motphology in Puljetji Paiwan. MA thesis,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Hsinchu, Taiwan .
Lin. Hsuan. 2010.Dynamic verbs and stative verbs in Paiwan . Unpublished manuscript.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Hsinchu, Taiwan .
Sweetser, Eve E. (1986) Polysemy vs. abstraction: mutually exclusive or
complementary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 (BLS) 12:528–538. Berkeley: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
原住民族語言線上辭典,排灣語辭典全文(2016)。
http://e-dictionary.apc.gov.tw/Index.htm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查詢日期2016/11/ 03檢自http://www.ling.fju.edu.tw/typology/Austronesian.htm
排灣族部落地圖位置。查詢日期2017/08/29檢自http://ihc.apc.gov.tw/Journals.php?pid=634&id=909。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