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3.237.8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游程翔
作者(外文):Yu, Cheng-Hsiang
論文名稱(中文):高中體育班學生的抉擇-選擇志願考量因素與校系類型關聯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Decisions of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 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of School Choices and School Type
指導教授(中文):許建民
指導教授(外文):Hsu, Chien-Ming
口試委員(中文):黃煜
陳其昌
口試委員(外文):Huang, Yu
Chen, Chi-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科學系
學號:210224908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1
中文關鍵詞:高中體育班考量因素校系選擇升學
外文關鍵詞: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factors of considerationselection of schooladvanced studie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高中體育班學生選擇志願考量因素與校系類型關聯之現況。以103學年度高中體育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分層叢集取樣方式進行抽樣,發出695份問卷,有效問卷610份,有效樣本回收率87.76%。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探索性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集群分析、判別分析及卡方檢定進行檢驗。結果發現:升學考量因素可分為「學校因素」、「代表隊因素」、「訓練比賽因素」、「未來出路因素」。不同人口變項差異檢定上,僅就學地區在「代表隊因素」與「訓練比賽因素」以及不同學校性質在「學校因素」與「未來出路因素」有差異存在。透過兩階段集群分析法得理想的集群數量為3群,分別命名為「毫不在意型」、「充分考量型」、「未來出路型」。「毫不在意型」的學生在學校、代表隊、訓練比賽、未來出路上皆較不重視;「充分考量型」的學生在學校、代表隊、訓練比賽、未來出路上皆較「毫不在意型」與「未來出路型」重視;「未來出路型」的學生在學校、代表隊、訓練比賽、未來出路上較重視未來出路。3個集群皆優先選擇公立學校,但「毫不在意型」選擇私立學校的比例高於「充分考量型」與「未來出路型」;「充分考量型」與「未來出路型」優先選擇體育院校,「毫不在意型」優先選擇一般大學;3個集群皆優先選擇體育相關科系,但「毫不在意型」選擇就讀體育相關科系與非體育相關科系的比例上沒有太大的差距。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學校、家長、學生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to choose school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school type.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of the 103rd academic year were the objects of study and sampling is done 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695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while only 610 of them were effective, which means an 87.76% of effective sample recovery rate. The study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ingl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chi-square test. As found in the results: factors that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choose further school study are “school”, “team factor", " competition training", and “future career”. Through the differential test, the difference exists in “team” and “training competition” at the school district with “school” and “future career” of different schools. Through two stages, the optimal number of clusters is 3 groups – “careless type”, “fully considering type” and “future career type”. “Careless type” students cared less of school, team, competition training and future employment; “fully considering” students, comparing to “careless type” and “future career type”, paid more attention on school, team, competition training and future employment; “future career type” students cared more about future employment among the factors. The three clusters preferred public schools, but the ratio that preferred private school is higher in “careless type”; “fully considering type” and “future career type” prioritized athle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le “careless type” preferred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hree clusters preferred sports related departments, but the ratio of opting for sports related departments and non-sports related department in “careless type” had not much difference. Lastly,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schools, parents, students and future related stud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V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假設……………………………………………………………4
第五節 操作性名詞定義解釋………………………………………………4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貳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高中體育班發展與現況……………………………………………6
第二節 升學考量相關理論與研究……………………………………13
第三節 大學與科系類型…………………………………………………20
第四節 本章小節…………………………………………………………24

第參章 研究方法……………………………………………………………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25
第二節 研究對象…………………………………………………………26
第三節 研究工具…………………………………………………………27
第四節 研究流程…………………………………………………………35
第五節 資料處理…………………………………………………………37
第肆章 結果…………………………………………………………………38
第一節 受訪者描述………………………………………………………38
第二節 變項描述統計……………………………………………………4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升學考量之差異………………………………45
第四節 不同高中體育班學生之區隔……………………………………51
第五節 不同區隔在大學類型與系所類型之選擇………………………61
第伍章 討論與結論…………………………………………………………64
第一節 討論………………………………………………………………64
第二節 結論………………………………………………………………69
第三節 建議………………………………………………………………71
參考文獻………………………………………………………………………75
附錄一 內容效度審查意見彙整…………………………………………83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90
附錄三 預試問卷…………………………………………………………96
附錄四 正式問卷…………………………………………………………99
王光輝(2008)。臺中縣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志全、葉昇達、陳正專(2011)。高中職運動選手升學管道之探析。臺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3),229-236。
王信智(1993)。高雄市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柏緯(2014)。高中體育班學生升學意願與期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李坤培(2003)。高中體育班發展的省思。學校體育雙月刊,13(3),109-114。
李坤培(2003)。高中體育班發展脈絡與課程規劃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6,61-86。
李京娜、李淑如、呂麗珍、朱淑珠(1993)。台灣區職校升學意願之調查研究。商業職業教育,52,42-50。
李明恕(2011)。嘉義縣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升學意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嘉義縣。
李貴美(2012)。高中體育班轉學生學校適應、因應策略與轉學因素之研究-以新北市某高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秋菊(2002)。二年制專科學生升學與就業意向之調查研究---以德霖技術學院二年制專科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惠富(2008)影響體育績優生生涯發展關鍵因素之探討-真理大學之實證分析。運動知識學報,5,162-172。
吳文全(2002)。我國高職控制科日間部應屆畢業生升學意願及升學途徑選擇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嘉澤(2007)。高職工業類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升學意願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吳毓津(1997)。大學生科系選擇因素的分析-以中央大學與政治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林正洲(2005)。台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竺萱(2010)。影響高中舞蹈班升學選校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林典澄(2014)。雲林縣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林清江(1980)。國中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影響因素。教育研究集刊,22,129-187。
林德齊(2008)。宜蘭高中體育班畢業生學習歷程及發展現況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周佩樺(2008)。以職業導向高中職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屏東縣。
洪煌佳(2012)。社會支持與生涯信念對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之影響。成大體育學刊,44(1),17-33。
洪煌佳、唐慧媛(2011)。生涯十字路口的徘徊:臺灣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生涯選擇現況。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1(2),17-24。
洪先進(2001)。我國高職觀光科學生升學意願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柳淑瑜(2006)。私立高中職學生選校評估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施俊名(2004)。我國大學僑生留學選校關鍵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徐啟華、楊章三寶、吳春明(1997)。南港高工夜間部電機類群學生學業成績與升學意願之關係研究。南港高工學報,15,75-104。
徐原贊(2012)。高職機械科學生專業及實習科目學習動機與職業生涯發展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翁志成(1992)。我國大學生運動團體的現狀與發展。大專體育雙月刊,3(2),88-93。
國立教育資料館(2010)。我國學校體育現況與展望。臺北市:作者。
張小鳳、林尉芳(1996)。大台北地區青少年生涯信念初探研究。測驗年刊,43,153-171。
張瑞鈴(2012)。臺灣「體育實險班」設立之初探。身體文化學報,15,157-173。
張榮升(2010)。高中體育班升學管道與職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羿戎(2008)。臺灣地區高中體育班學生知覺學業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建宏(1993)。我國高職工科學生升學意願及升學選擇之背景因素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劉育(2005)。高職實用技能班電機電子類科學生升學意願與態度影響因素調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碧娟(2010)。臺灣地區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的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臺東縣。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3)。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郭秋勳(1981)。從勞動參與率、失業率及升學率探討我國高職生升學與就業意願。工業教育學刊,18,110-118。
曾瑞成(2011)。國民中學體育班課程綱要之規劃。學校體育,122,59-62。
黃旺根(2004)。台灣北部地區高中職汽車科學生升學選科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淑冠(2009)。雲林縣高中職餐飲科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科技大學,臺南市。
黃義清(2005)。高職室內空間設計科學生升學意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振文(2003)。影響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升學意願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彭國平(2014)。嘉義縣市高中職體育班就讀動機、學習滿意度對升學意向及職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桃園市。
塗大慶(2014)。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態度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傅秀媚、劉美玉(2012)。影響高職幼保科學生升學或就業意願個人因素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32,113-134。
楊幸鈞、林靜萍(2013)。我國高中職體育班入學方式分析。靜宜體育,7,1-14。
楊承勳(2012)。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未來升學意願相關研究-以臺北市高中體育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楊朝祥(1987)。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劉志偉、倪子翔(2013)。我國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2,151-162。
劉志偉(2013)。高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準備度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劉美玉(2011)。高職幼保科學生對早期療育瞭解情形及影響其升學或就業意願之因素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雅慧(1997)。國小教師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應與生涯發展狀況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蔡永智(2009)。學校行銷策略與學生選校就讀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私立高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玄俊、盧瑞山、陳智明(2012)。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習動機與課程滿意度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3),153-162。
蔡惠華(1998)。影響高屏地區公私立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因素探討。技術學刊,14(3),187-196。
蔡崇濱(1996)。正視學校運動團隊的組訓。臺灣省學校體育,6(3),34-37。
蔡子安(1993)。高職資料處理科畢業生就業與升學意願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蔡伶霞(2004)。高職美容類科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鄭維宜(2008)。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經驗之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芳渝(2009)。我國高等教育消費者行為模式之研究-以高中生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瑋玲(2006)。台東縣高職生應屆畢業生升學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東大學,臺東縣。
鄭富家(2003)。高職實用技能班機械類科學生升學意願及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蔣家娟(2002)。台灣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就業或升學意願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魏玉珍(2011)。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動機與課程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正雄(2003)。高職海事類科學生入學背景與升學就業意願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Broekemier, G. M., & Seshadri, S. (1999). Differences in college choice criteria between deciding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9, 1-13.
Broekemier, G. M. (2002). A comparison of two-year and four-year adult students: Motivations to attend college and the importance of choice criteria.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12, 31-48.
Chapman, D.W. (1981). A model of student college choic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2, 490-505.
Comm, C. L., & Labay D. G. (1996). Reposition colleges using changing student quality perception: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7, 21-34.
Coccari, R. L., & Javalgi, R. G. (1995). Analysis of students’needs in selecting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6, 27-39.
Goldberg, A. D., & Chandler, T. (1995). Sport counseling: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athlete.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4,   39-44.
Gallagher, K.S., & Hossler, D. (1987). Studying student college choice: A three-phase model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62, 207-221.
Jackson, G. (1981). Socialogic, economic, and policy influences on college-going decisions. Stanford Univ., calif. Inst. For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Finance and Governance.
Kaiser, H. F. (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Kotler, P. & Fox, K. F. A. (1995).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2r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Leslie, L. L. and Brinkman, P. T. (1988). The economic value ofhigher education. NY: ACE/Macmillan.
Litten, L. (1982). Different strokes in applicant pool: Some refinements in a model of student choices.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4, 383-402.
Marion, S. W. (1992). Variables influencing graduate business student’s college selection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68, 38-46.
Mahadevan, L. (2010). Acculturation and career beliefs — Is there a relationship for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44, 633-658.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Y: Harper and Row
Pascarella, E. T. and Terenzini, P. T. (1991).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osen, D. E., Curran, J. M., & Greenlee T. B. (1998). College choice in a brand elimination framework: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8, 61-81.
Vrontis, D., Thrassou, A., & Melanthiou, Y. (2007). A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choice model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0, 979-989.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