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圖書館首頁
|
網站地圖
|
首頁
|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相關資源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建檔說明
常見問題
帳號:guest(3.128.197.5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中文):
戴于齊
作者(外文):
Tai, Yu-Chi
論文名稱(中文):
母女.畫記憶 ─戴于齊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
Memories of Mother and Daughter─Art Works by Tai Yu-Chi
指導教授(中文):
黃銘祝
張晴文
指導教授(外文):
Huang, Ming-Chu
Chang, Ching-Wen
口試委員(中文):
高榮禧
張全成
口試委員(外文):
Kao, Jung-Hsi
Chang, Chuan-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學號:
210224413
出版年(民國):
10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6
中文關鍵詞:
記憶
、
敘述性插畫
、
母女關係
外文關鍵詞:
memeory
、
decriptive illustration
、
mother- daughter relationships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67
評分:
下載:26
收藏:0
本論述是在探討我從2014年到2017年之間的創作。以自身經歷懷孕生產、初為人母的過程,從自身身體的對話及和女兒之間的相處過程為創作主軸。
第一章創作動機與目的,旨在探討身分的轉變後對女性特質的自我認知,為創作時的動機與基礎,並以說故事的方式將自身與女兒的對話藉由插畫創作繪製出來。
第二章學理基礎,第一節探討插畫的定義與敘述性的表現手法。第二節為童年記憶聯繫。以自身的童年記憶,並透過懷孕過程,身體及心理的轉變,初為人母陪伴女兒的成長過程中,與自身的內在小孩對話,回想起筆者的成長過程,並產生疊影的童年記憶,透過繪畫創作找到與女兒的記憶聯繫。第三節研究插畫藝術家理念及作品,了解藝術家對於繪畫表現形式與理念。
第三章創作形式與技法,以筆者與女兒的形象為創作主軸,將自然界中的花卉圖騰比擬為自身的記憶疊影,以水彩為主要創作媒材。
第四章作品解說,分析筆者研究所期間〈童年異想〉、〈大手小手〉兩大系列的創作理念與形式。
第五章結論,總結研究所時期作品的創作理念,思考未來創作的方向,期許自己能繼續與女兒透過插畫來創作,並可以出版繪本。
The description is based on my creation from 2014 to 2017. It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pregnancy to birth, becoming a mother, the conversations with myself and the realtionship between my daughter and me.
Chapter one is the motivation of creation. It talks about the change of becoming a mother and woman’s identity. The illustrations are the conversations with my daughter.
Chapter two is the definition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first section is the definition of illustration and descriptive technique. The second section is the memory connection from childhood. The third section is the research on ideas and works of illustrators.
Chapter three is the form and technique of creation. The creations in watercolor are based on the image of my daughter and me. By using the totem flowers in the nature as the multiple images of myself.
Chapter four is the analysis of works. The concept analysis of〈The Imagination of Childhood〉and〈Mother and Daughter〉.
Chapter five is the conclusion. It talks about the concept of creation during my gradute school an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creation. Finally, I’ll keep working with my daughter and I hope I can have my own illustrated book in the future.
致謝詞……………………………………………………… i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錄…………………………………………………………iv
圖版目錄……………………………………………………vi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四節 名詞解釋…………………………………………7
第二章、相關學理與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插畫的定義與表現手……………………………11
第二節 以藝術書寫來封藏美好回憶……………………15
第三節 相關藝術家探討…………………………………20
第三章、創作理念與形式技法……………………………34
第一節 創作思考脈絡……………………………………34
第二節 創作形式與媒材…………………………………38
第四章、作品解說…………………………………………41
第一節 〈童年異想〉……………………………………41
第二節 〈大手小手〉……………………………………48
第五章、結論………………………………………………61
第一節 創作成果…………………………………………61
第二節 未來展望…………………………………………63
參考文獻……………………………………………………64
參考書目:
Ames Louise Bates、Frances L.llg、Carol Chase Haber,《你的一歲孩子:又可愛又難取悅的年齡》,張子方譯,台北市:信誼,1998。
Jacques Andre,《女性母性慾望無止盡的『成為女性』》,吳建芝譯,高雄:無境
文化,2011。
Art Tone視覺研究中心,《平面設計的心動配色。極致好感的不敗配色法則》,博
碩文化,2010。
Claire Golomb,《兒童繪畫心理學—兒童創造的圖畫世界》,李甦譯,北京:中
國輕工業出版。
Alan F. Guttmacher,《高中生必讀–性的基本知識》,劉焜輝譯。台北市:天
馬出版社,1978。
Alice Miller,《幸福童年的秘密》,袁海嬰譯,天下雜誌,台北,2004。
Cathy A.Malchiodi。吳武烈譯,范瓊芳校訂《兒童繪畫治療–繪畫:兒童的心
靈之窗》,台北市:五南,2003。
Ihaleakala Hew Len, PhD、Kamaile Rafelovich,平良愛綾《內在小孩:在荷歐波
諾波諾中遇見真正的自己》,劉滌昭譯,台北:方智,2011。
Rebecca Rupp,《記憶的秘密》,洪蘭譯。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3。
Iris Marion Young,《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何定照譯,台北市,商
周出版,2006。
W. Hugh Missildine,《探索你內心的往日幼童》,彭海陽等譯,台北:雅歌,1996。
山本直美,《共讀繪本,教出全人格的孩子》,王華懋譯,台北:時報文化,2012。
坂部康二,《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發行公司:天馬行空,2008。
林敏宜,《圖畫書的新賞與應用》,台北:心理,2000。
林磐聳、羅東釗 ,《現代插畫》,台北:藝風堂,1983。
奈良美智《小星星通信》,王筱玲、黃碧君譯。台北:大塊文化,2004。
邱麗香,《幾米繪本插畫之新探》,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2003。
胡寶林,《繪畫與視覺想像力》,台北市,原流出版社,1997。
徐素霞,《視覺與心靈的合奏:徐素霞插畫創作理念》,新竹市,妏晟,1994。
徐素霞,〈插畫:獨立而完整的藝術--兼談插畫在兒童圖畫書中的角色與創作〉,
《雄獅美術》,第302期,(1996.4)。
馬妤涵,《再見童年--馬妤涵創作論述》。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在職進
修造型藝術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12。
幾米,《幾米故事的開始》。台北:大塊文化,2008
陳純紅,《插畫實驗課》,台北:木馬文化出版社:遠足文化發行,2015。
張晴文,〈羅喬綾:我們身體裡藏著一個小孩〉,《00年代畫家點選》,2014。
郭家振,〈疊影而生的童年記憶-羅喬綾〉,《art plus》期刊,第39期,(2015.01)
楊志良、郭立平、王沛、陳寧編著。《記憶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2001。
圖解出版社編輯部,《圖解新趨勢國語辭典》,台南市:圖解,2003。
劉惠琴,《應用心理研究-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第六期:2000。
劉其偉,《水彩技巧與創作》,台北市: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2。
劉渼,〈創意說故事後敘事模式的教學應用研究〉,《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4
期(2008.03)。
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臺北:麥田,2000。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層層之下
2.
人物意象-許見安創作論述
3.
病與傷痕的肉身—楊凱婷繪畫創作論述
4.
孤獨情結——潘偉強肖像繪畫創作論述
5.
血液留有撕裂幻想的養分―周芳年創作論述
6.
詩歌的意象—黃浩緯數位插畫創作論述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