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1.107.6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楊雨蓉
作者(外文):Yang, Yu-Jung
論文名稱(中文):上博楚竹書〈成王為城濮之行〉及相關問題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Issues Related With " Cheng Wang Wei Cheng Pu Zhi Hang " on " Shanghai Museum's Collection of Warring States Chu Bamboo Slips (Vol.9) "
指導教授(中文):邴尚白
指導教授(外文):Biing, Shang-bair
口試委員(中文):黃麗娟
黃庭頎
口試委員(外文):Huang, Li-Chuan
Huang, Ting-Ch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所
學號:210224104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8
中文關鍵詞:成王為城濮之行上博簡城濮之戰子玉左傳
外文關鍵詞:Cheng Wang Wei Cheng Pu Zhi HanShang Po bamboo slipthe Battle of Chen-PuZi-YuTso-Chua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
  • 收藏收藏:0
  〈成王為城濮之行〉收錄於《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第9冊,因全篇目前只見9支簡,共209字,故雖可與《左傳》對讀,但在文字考釋與編聯上仍有諸多問題待釐清。現存簡文記載了城濮之戰前,楚成王命子文教子玉治兵之事,雖與《左傳》內容略有差異,但二者行文脈落大致相同。前人研究多聚焦在集釋,或是古文字形音義的討論上,為開展〈成王為城濮之行〉可能的討論面向,本文欲連結其他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其一,先就〈成王為城濮之行〉的形制、編聯及疑難字詞進行討論,除提出對於形制、編聯的相關發現外,並考釋簡文中的五個疑難字詞,以祈通讀簡文;其二,對於簡文作全篇釋譯,並針對部分的文意稍作討論,此外,對簡文首句「成王為城濮之行」的句義提出看法及考釋;其三,城濮之戰雖是春秋時代重要的戰役,但歷來各家對於交戰過程卻有歧異,簡文既記載了城濮之戰前的治兵,故對於「城濮之戰」亦不可忽視,在梳理各家對《左傳》描述城濮之戰的看法後,希冀完整呈現晉、楚雙方的會戰過程;其四,從簡文與《左傳》的記載皆可見蒍賈批評子玉無治軍之才,並預言子玉將敗戰。城濮之戰晉軍大敗楚師,看似應驗蒍賈之言,而子玉亦在戰敗後自盡,然而,探究子玉之死背後的原因,並非純然是因戰敗而自盡謝罪,而是政治鬥爭下的一樁悲劇。
“Cheng Wang Wei Cheng Pu Zhi Han” has been included in “Shanghai Museum’s Collection of Warring States Chu Bamboo Slips (Vol.9)”. It has been discovered 9 bamboo slips and 209 words so far. Although it can be compared to “Tso-Chuan” , it still has a lot of questions to be solved with the research on ancient texts and arranging bamboo slips. What it records is King Chen of Chu commanded Zi-Wen to teach Zi-Yu how to training the army before War of Chen-Pu.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it’s slightly different than “Tso-Chuan”, both of them are similar in contexts. Most of the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commentaries or discussion of the anxient words between written characters,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In order to develop possibility of the discussion on various aspects, the paper would connect other related questions. It begins by discussing form, arranging and difficult words. Having discussed the questions above and proposed the discoveries, I am in the hope of understanding what does “Cheng Wang Wei Cheng Pu Zhi Han” mean. Secondly, I would be trying to translate the whole article of “Cheng Wang Wei Cheng Pu Zhi Han” and some sentenc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In addition, the view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first sentence of “Cheng Wang Wei Cheng Pu Zhi Han” are proposed. Third, although the Battle of Chen-Pu is an important battle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process of engagement all along. The article records about training army before the Battle of Chen-Pu, therefore this battle can not be ignored. I hope to present the battle process between Jin and Chu after sorting out each of the views on the Battle of Chen-Pu by "Tso-Chuan". Fourthly, from the records of the “Cheng Wang Wei Cheng Pu Zhi Han” and “Tso-Chuan”, it’s obviously that Wei-Jia criticized Zi-Yu without talents of traning army and predicted that Zi-Yu was defeated. The result of the Battle of Cheng-Pu, Chu was defeated by Jin and Zi-Yu suicided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defeat. The prophecy was fulfilled seemingly by Wei-Jia, however, the reason behind the death of Zi-Yu was not purely due to the defeat of the battle, but a tragedy under political struggl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3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 7
(一)學位論文 8
(二)簡帛論壇 12
(三)期刊/單篇論文 25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預期成果 40
第二章 〈成王為城濮之行〉形制、編聯及疑難字研究 42
第一節 形制與編聯 43
(一)形制 43
(二)編聯 47
第二節 疑難字考釋 53
(一) 受/囗(蒐)師 53
(二) 囗(客) 61
(三) 侜(爵) 63
(四) 囗 66
(五) 囗(語) 69
第三章 〈成王為城濮之行〉釋譯及篇題考釋 74
第一節 全篇釋文及語譯 74
(一) 全篇釋文 74
(二) 文意討論 77
第二節 「成王為城濮之行」句義考釋 88
(一) 各家對「成王為城濮之行」句義的理解 89
(二) 〈繫年〉「為南懷之行」 91
(三) 「囗某某之行」之例 95
(四) 對「某某之行」的理解 99
第四章 「城濮之戰」相關問題研究 101
第一節 《左傳》敘述「城濮之戰」的內容 102
第二節 對於「城濮之戰」觀點的歧異 106
(一) 狐毛設二旆而退之 107
(二) 楚師馳之,晉中軍公族橫擊之 110
第三節 城濮之戰的會戰過程 119
第五章 「子玉之死」相關問題研究 126
第一節 成王與子玉的矛盾 127
第二節 子玉是否不能治民與治兵 129
(一)子玉是否不能治民 130
(二)子玉是否不能治兵 134
第三節 蒍氏父子為何否定子玉 139
第四節 成王怒誅子玉 144
第六章 結論 148
第一節 本文研究成果 148
第二節 相關研究的未來展望 150
(一)〈成王為城濮之行〉尚待解決的相關問題 150
(二)出土史書可開展的新面向 151
附錄一:〈成王為城濮之行〉甲本契口位置 153
附錄二:〈成王為城濮之行〉乙本契口位置 154
附錄三:《左傳》出現「蒐、苗、獮、狩」計數 155
參考文獻 157
一、傳統文獻
[漢]揚雄撰、[清]戴震疏:《方言疏證‧卷五》,《四庫備要‧經部》,據戴氏遺書本校刊,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臺北縣:七略出版社,1991年9月。
[晉]范寧集解:《春秋穀梁傳》,校永懷堂本,臺北:新興書局,1992年6月。
[晉]郭璞注、[宋]邢昞疏:《爾雅注疏》,收錄於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本‧爾雅注疏(上)》,臺北:臺灣古籍,2001年11月。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1994年。
[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收錄於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本‧春秋左傳正義(莊公-僖公)》,臺北:臺灣古籍,2001年10月。
[宋]朱熹集註、蔣伯潛廣解:《語譯廣解四書讀本‧論語》,臺北:啟明書局,2000年。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1月。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收錄於[宋]朱熹:《朱子全書》第1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明]余邵魚:《東周列國志(上)》,收錄於楊家駱主編:《中國通俗小說名著第一集》,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12月。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5月。
[清]江永:《群經補義》,收錄自[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94冊,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清]沈欽韓:《春秋左氏傳補註》,引自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雕龍中日古籍全文資料庫‧續修四庫全書增補版」。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1999年11月。
[清]胡培翬撰、[清]楊大堉補:《儀禮正義》,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92冊‧經部‧禮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2月。
[清]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5月。

二、現代著作
[日]竹添光鴻:《左傳會箋》,臺北:漢京,1984年。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1993年8月。
中國歷代戰爭史編纂委員會:《中國歷代戰爭史‧第一冊》,臺北:黎明文化,1976年。
文崇一:《楚文化研究》,臺北:東大,1990年。
王輝:《古文字通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2月。
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9月。
余培林:《詩經正詁(下冊)》,臺北:三民,1995年。
李宗侗:《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上)》,臺北:臺灣商務,1971年1月。
李松儒:《戰國簡帛字迹研究──以上博簡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
李則芬:《中外戰爭全史》,臺北:黎明文化,1985年1月。
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五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李隆獻:《晉文公復國定霸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8年6月。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7月。
李震:《中國歷代戰爭史話》,臺北:黎明文化,1985年。
李學勤、郭志坤:《中國古史尋證》,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李學勤:《文物中的古文明》,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10月。
杜金鵬、焦天龍、楊哲峰編:《中國古代酒具》,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年12月。
沈玉成:《左傳譯文》,臺北:洪葉文化,1994年。
周聰俊:《饗禮考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1年1月。
季旭昇、高佑仁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讀本》,臺北:萬卷樓,2017年5月。
季旭昇:《說文新證》上冊,臺北:藝文出版社,2002年。
季旭昇:《說文新證》下冊,臺北:藝文出版社,2004年。
邴尚白:《楚國卜筮祭禱簡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
侯文學、李明麗:《清華簡《繫年》與《左傳》敘事比較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10月。
徐元誥:《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馬積高、黃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第1冊,臺北:萬卷樓,1998年。
高亨:《古今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7月。
高銳:《中國軍事史略》,北京:軍事科學,1992年。
張正明:《楚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梅廣:《上古漢語語法綱要》,臺北:三民書局,2015年4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上海:中西書局,2017年。
章太炎:《春秋左傳讀》,臺北:學海出版社,1984年4月。
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
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編:《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童書業:《春秋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9年9月。
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校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8月。
鈕先鍾:《歷史與戰略:中西軍事史新論》,臺北:麥田,1997。
陽平南:《左傳敘戰的資鑑精神》,臺北:文津,2001年。
黃朴民:《春秋軍事史:第二卷》,收錄於軍事科學院主編:《中國軍事通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黃聖松:《《左傳》軍事制度研究》,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9年2月。
黃懷信:《大戴禮記彙校集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8月。
楊伯峻、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年3月。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文化,1993年。
楊朝明、宋立林編:《孔子家語通解》,濟南:齊魯書社,2013年11月。
楊寬:《西周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4月。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視野、角度與方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4月。
趙海軍、毛笑冰:《中國古代軍事史》,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5月。
劉仲平:《司馬法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11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駢宇騫、段書安編:《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3月。

三、學位論文
于立芳:「上博(九)楚國故事相關竹書的文本集釋」,河北: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5月。
田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集釋述評」,福建: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6月。
吳宛真:「《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文字編」,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7月。
李敏:「《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文字編」,安徽: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5月。
林玉凰:「北趙晉侯墓地青銅器銘文研究」,臺南: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林琳:「中國上古涉酒詞語研究」,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5月。
郭倩文:「《清華五》、《上博九》集釋及新見文字現象整理與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5月。
陳茜:「《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文字編」,吉林: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5月。
陳貴芳:「上博九〈陳公治兵〉字詞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7年7月。
鄭魁星:「左傳泓水、城濮、鄢陵三大戰役與其文學藝術表現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7月。
蕭聖中:「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補正暨車馬制度研究」,湖北: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5月。
羅小華:「戰國簡冊所見車馬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湖北: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5月。

四、單篇論文
(一)紙本文獻
[日]草野友子:〈上博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的內容與結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編:《簡帛文獻與古代史──第二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國際論壇論文集》,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4月,頁24-32。
王立民:〈晉楚城濮之役研析〉,《國防雜誌》第12卷第12期,1997年6月,頁103-114。
宋華強:〈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考釋(九則)〉,收錄於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第9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0月,頁89-101。
李守奎、白顯鳳:〈《成王為城濮之行》通釋〉,《中國文字研究》2015年第1期,2015年8月,頁79-83。
李家浩:〈攻敔王光劍銘文考釋〉,《文物》第2期,1990年,頁74-76。
李訓詳:〈從大歷史的觀點看城濮之戰〉,《歷史月刊》第142期,1999年11月,頁44-49。
李學勤:〈釋「出入」和「逆造」--金文釋例之一〉,《傳統文化研究》第16輯,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年12月,頁32-34。
季旭昇:〈談《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究敗師已」的「究(𣪘)」字〉,《第二十八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字學會,2017年,頁131-139。
林清源:〈《上博九‧陳公治兵》通釋〉,《古文字與古代史》第4輯,臺北: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2005年,頁403-440。
武家璧:〈從「設二旆而退之」看城濮之戰的過程〉,《江漢論壇》第4期,1987年,頁80-81。
邴尚白:〈論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以其善行師」〉,《出土文獻與經學、古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研究生論壇論文集(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8年11月,頁1-18。
金宇祥:〈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札記四則〉,《有鳳初鳴年刊》第9期,2013年7月,頁107-123。
高佑仁:〈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字詞選釋〉,《成大中文學報》第47期,2014年11月,頁145-150。
高佑仁:〈上博九〈陳公治兵〉綜合研究〉,《漢學研究》第33卷第4期,2015年12月,頁299-336。
尉侯凱:〈上博九新釋四則〉,《文物春秋》2017年第1期,2017年1月,頁25-28。
張光遠:〈春秋晉文稱霸「子犯和鐘」初釋〉,《故宮文物月刊》第145期,1995年4月,頁4-31。
張峰:〈《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釋讀〉,《學術交流》第248期,2014年11月,頁145-150。
張新俊:〈《成王為城濮之行》字詞考釋三則〉,《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第10輯,2014年12月,頁128-135。
曹錦炎:〈說上博竹書《成王為城濮之行》的「搜師」〉,收錄於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第9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0月,頁79-83。
馮勝君:〈上博九《成王爲城濮之行》補釋〉,收錄於劉釗主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6輯,2015年2月,頁359-364。
黃麗娟:〈上博六〈平王與王子木〉校釋〉,《國文學報》第49期,2011年6月,頁1-30。
楊雨蓉:〈論子玉之死〉,《有鳳初鳴年刊》第13期,2017年5月,頁274-294。
楊博:〈楚簡帛史學價值淺議〉,《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2014年2月18日,頁122-125。
裘錫圭:〈也談子犯編鐘〉,《故宮文物月刊》第149期,1995年8月,頁106-117。
裘錫圭:〈釋「衍」「侃」〉,《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頁378-386。
熊道麟〈左傳城濮之戰前兩個夢的解析〉,《興大中文學報》第7期,1994年1月,頁231-246。
趙平安:〈釋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中的「 」字〉,收錄於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第9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0月,頁85-87。
劉文強:〈論「亡大旆之左旃」〉,《文與哲》第19期,2011年12月,頁35-60。
劉文強:〈論「大旆」〉,《文與哲》第18期,2011年6月,頁63-80。
劉文強:〈論「子玉馳之」〉,《文與哲》第23期,2013年12月,頁41-68。
劉文強:〈論「城濮之戰」〉,收錄於《晉國伯業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7月,頁411-447。
劉文強:〈論「晉中軍風於澤」〉,《文與哲》第21期,2012年12月,頁43-62。
魏慈德:〈《清華簡‧繫年》與《左傳》中的楚史異同〉,《東華漢學》第17期,2013年6月,頁1-48。
蘇建洲:〈釋《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的「肆」字以及相關的幾個問題〉,《中正漢學研究》第24期,2014年12月,頁41-66。

(二)電子文獻
1.簡帛論壇:讀《成王為城濮之行》札記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25。
編號 帳號 發佈時間 樓層 異動次序
01 海天遊蹤 2013年1月5日 第0樓 2
02 Youren 2013年1月5日 第1樓 1
03 海天遊蹤 2013年1月5日 第2樓 3
04 無語 2013年1月5日 第3樓 4
05 無語 2013年1月5日 第4樓 5
06 無語 2013年1月5日 第5樓 6
07 無語 2013年1月5日 第6樓 7
08 無語 2013年1月5日 第7樓 8
09 無語 2013年1月5日 第8樓 9
10 無語 2013年1月5日 第9樓 10
11 魚游春水 2013年1月5日 第10樓 11
12 無語 2013年1月5日 第11樓 12
13 汗天山 2013年1月5日 第12樓 13
14 汗天山 2013年1月5日 第13樓 14
15 汗天山 2013年1月5日 第14樓 15
16 易泉 2013年1月5日 第15樓 16
17 溜達溜達 2013年1月5日 第16樓 17
18 魚游春水 2013年1月5日 第17樓 18
19 苦行僧 2013年1月5日 第18樓 19
20 鳲鳩 2013年1月5日 第19樓 20
21 不求甚解 2013年1月5日 第20樓 21
22 不求甚解 2013年1月5日 第21樓 22
23 不求甚解 2013年1月5日 第22樓 23
24 不求甚解 2013年1月5日 第23樓 24
25 不求甚解 2013年1月6日 第24樓 25
26 Jdskxb 2013年1月6日 第25樓 26
27 汗天山 2013年1月6日 第26樓 27
28 Jdskxb 2013年1月6日 第27樓 28
29 家興 2013年1月6日 第28樓 29
30 家興 2013年1月6日 第29樓 30
31 魚游春水 2013年1月6日 第30樓 31
32 海天遊蹤 2013年1月7日 第31樓 32
33 苦行僧 2013年1月7日 第32樓 33
34 苦行僧 2013年1月7日 第33樓 34
35 不求甚解 2013年1月7日 第34樓 35
36 无斁 2013年1月7日 第35樓 36
37 Jiaguwen1899 2013年1月7日 第36樓 37
38 張崇禮 2013年1月7日 第37樓 38
39 不求甚解 2013年1月7日 第38樓 39
40 海天遊蹤 2013年1月7日 第39樓 40
41 不求甚解 2013年1月7日 第40樓 41
42 鳲鳩 2013年1月7日 第41樓 42
43 海天遊蹤 2013年1月7日 第42樓 43
44 張崇禮 2013年1月7日 第43樓 44
45 海天遊蹤 2013年1月7日 第44樓 45
46 鳲鳩 2013年1月7日
47 無語 2013年1月7日 第45樓 46
48 Youren 2013年1月7日 第46樓 47
49 檻外人 2013年1月7日 第47樓 48
50 檻外人 2013年1月8日 第48樓 49
51 張崇禮 2013年1月8日 第49樓 50
52 易泉 2013年1月9日 第50樓 51
53 Youren 2013年1月9日 第51樓 52
54 天涯倦客 2013年1月9日 第52樓 53
55 天涯倦客 2013年1月9日 第53樓 54
56 天涯倦客 2013年1月9日 第54樓 55
57 海天遊蹤 2013年1月11日 第55樓 56
58 Youren 2013年1月11日 第56樓 57
59 天涯倦客 2013年1月11日 第57樓 58
60 鳲鳩 2013年1月14日
61 張崇禮 2013年1月14日 第58樓 59
62 Youren 2013年1月29日 第59樓 60
63 Youren 2013年1月29日 第60樓 61
64 魚游春水 2013年3月9日 第61樓 62
65 youren 2013年5月23日 第62樓 63
66 youren 2013年6月7日 第63樓 64
67 youren 2013年6月13日 第64樓 65
68 暮四郎 2013年10月25日 第65樓 66
69 暮四郎 2013年10月25日 第66樓 67
70 金宇祥 2013年10月26日 第67樓 68
71 暮四郎 2013年10月27日 第68樓 69
72 Jiaguwen1899 2013年10月27日 第69樓 70
73 海天遊蹤 2013年10月27日 第70樓 71
74 Jiaguwen1899 2013年10月27日 第71樓 72
75 海天遊蹤 2013年10月27日 第72樓 73
76 海天遊蹤 2014年3月14日 第73樓 74
77 鳲鳩 2014年4月10日 第74樓 75
78 鳲鳩 2014年4月10日 第75樓 76
79 鳲鳩 2017年9月28日 第76樓 77
80 心包 2017年10月10日 第77樓 78
81 lht 2018年8月3日 第78樓 79

2.其他
王保成:〈《成王爲城濮之行》再獻疑〉,「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49,2013年5月9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王保成:〈讀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獻疑三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041,2013年5月3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王寧:〈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04,2013年1月10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季旭昇古文字讀書會:〈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集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008,2013年1月27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流行:〈讀上博楚簡九劄記〉,「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90,2013年1月8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孫合肥:〈讀上博九《成王爲城濮之行》札記〉,「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92,2013年1月8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高佑仁:〈《上博九》初讀〉,「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9,2013年1月8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張峰:〈《上博九》讀書筆記〉,「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2,2013年1月7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張新俊:〈《成王為城濮之行》札記二則〉,「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1,2013年1月7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曹方向:〈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通釋〉,「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3#_edn3,2013年1月7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曹錦炎:〈説上博竹書《成王爲城濮之行》的「搜師」〉,「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97,2014年3月12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許可:〈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尋(从攵)」字申說〉,「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29,2015年1月9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陳偉:〈《成王爲城濮之行》初讀〉,「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71,2013年1月5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2007年7月9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陳劍:〈《成王爲城濮之行》的「受」字和「穀菟余」〉,「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144,2013年10月21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十六〉,「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98,2013年1月9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賴怡璇:〈《成王爲城濮之行》「受」字補說〉,「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91,2013年1月8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蘇建洲:〈初讀《上博九》劄記(一)〉,「簡帛網」網站論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76,2013年1月6日,參考:2019年6月24日。

3.網路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漢字古今字資料庫」: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cdb。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