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52.15.180.15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楊鳳儀
作者(外文):Yang, Feng-Yi
論文名稱(中文):《幼學瓊林》人倫觀之研究— 以親子、夫妻、手足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The Ethic in You Xue Qiong Lin: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of Parenthood, Marriage and Siblings
指導教授(中文):曾美雲
指導教授(外文):Zeng, Mei-Yun
口試委員(中文):劉德明
胡倩茹
口試委員(外文):Liu, De-Ming
Hu, Uian-R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209983009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0
中文關鍵詞:幼學瓊林人倫觀儒家思想
外文關鍵詞:You Xue Qiong Linthe Ethic on the relationsthe ethics of Confucianism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7
  • 收藏收藏:0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首重「人倫」,而今人若欲窺知古代人倫觀念的梗概,儒典禮書自是首選;然以數千年歲月之長,歷代思想之推陳出新下,傳統「人倫觀」是否有所變異?這是筆者書寫之初始動機。然儒典禮書多被視為經典,是恆常不變、放諸四海皆準的道德準繩。若欲探索「人倫觀」之演變,或許得從不同性質的俗文化中探求,而本文選擇透過隸屬俗文化之傳統蒙書《幼學瓊林》進行古代「人倫觀」的探討分析。先聖所主「五倫」之中,「父子、夫婦、兄弟」三倫,皆與「家庭」相涉,足見中國人對家庭倫常之重視。緣此,筆者乃以家庭「人倫觀」之相關規範作更深入的理解。至於《幼學瓊林》一書,初成書於明末程登吉,而鄒聖脈則續補於清初。書中內容包羅萬象,舉凡天文、地理、政治、社會、婚喪嫁娶、名物制度、成語典故、常用字詞,以及為人處世之道……等,各個層面均有涉獵。筆者以《幼學瓊林》一書中所蘊涵的家庭內之「人倫觀」為研究方向,揭櫫傳統倫理道德之美善並省視傳統人倫觀之變與不變。

  本文分為六章:首章「緒論」,詳述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文獻探討與近人研究、研究材料與章節架構等。「第二章 《幼學瓊林》之概說」,簡介此書作者、編纂特色、題材來源與教育目標。「第三章 親子之道」,從父母與子女彼此之間互動的角度,探究親子間的相處之道。其中,子女對待父母,以孝道為最重要,亦是兒女侍奉父母之最基本的行為準則。「第四章 夫婦之道」,修身而後齊家,夫義自然婦順,夫婦是「人倫之始,王化之原」,蒙書中列舉相敬如賓的事例不少,但夫為妻綱、男尊女卑的觀念仍是夫婦關係中較常出現的規範。「第五章 手足之道」,探討「玉昆金友」、「棠棣競秀」的倫理規範是如何維繫兄弟之情,本章「手足」不侷限於兄友弟悌之情誼,擴大探討兄弟姐妹間的親愛關係。「第六章 《幼學瓊林》人倫觀之特色與價值」,闡述《幼學瓊林》一書中人倫觀的家庭倫理(親子、夫婦、兄弟)在兒童啟蒙書籍裡所彰顯出的價值與地位。研究結果顯示,以儒家思想為大宗的蒙書,隨著歷代多元思潮的融攝,俾使《幼學瓊林》的人倫觀展現禮書儒典以外的人倫對待方式,可說是集結經典史籍之準則規範,彙整古今遠近之文化觀念,體現了家庭的雙向倫理雛形與道德規準的多元價值。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reveal the Ethic on the relations of parenthood, marriage and siblings in You Xue Qiong Lin. You Xue Qiong Lin had been done by CHENG,DENG-JI toward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and had its complement of context by ZOU,SHENG-MAI at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You Xue Qiong Lin consists of four parts and 33 titles, which are Astronomy, Geography, Times, Courtesy Titles in Palace, Official rank, Officer rank, Parenthood, Siblings, Husband and Wife, Unclehood, Teacher-Pupil Relations, Friendship, Marriage, Ladies’ Manners, Family in Law, Honorific, Bodies, Clothes, Human Relations, Food, Architecture, Handcrafts, Jewelries, Haves, Funeral, Masterpieces, Imperial Examination, Living Skills, Experts and Masters, Laws and Penalty, Buddhism and Taoism, Animals ,and Blossom and Plants. Although You Xue Qiong Lin content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words, the story-quoting idioms, and many-level knowledge, this traditional culture declined with the coming of western learning.

This study revealed how important the education was and reflected how inappropriate the ethics was. This thesis discussed the mentioned aim into 6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tion, described the motivation and the problems, reviewed the papers and current studies, and showed the materials and the thesis structure.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d the author and his concepts of writing You Xue Qiong Lin. The third part aimed 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and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duty on children to parents. The fourth part was about marriage and the siblings was discussed in the fifth part. The last part elabor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amily ethics on enlightening children. Besides the ethics of Confucianism, You Xue Qiong Lin also included the concepts of the Mohism, the Taoism, and the Legalism. Due to the facts mentioned, it was worth to study the various aspect the ethics in You Xue Qiong Li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7
  一、自古聖王興學重教,教化重心首在人倫 …………………………8
  二、安身立命待人接物,準繩多出禮書儒典 …………………………9
  三、西方繪本童書迭出,傳統文化智慧式微 …………………………15
  四、現今社會亂象叢生,品德教育愈見迫切 …………………………17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近人研究 …………………………………18
  一、《幼學瓊林》的相關研究 ……………………………………………18
  二、歷代蒙書中人倫觀的研究 …………………………………………19
 第三節 研究材料與方法 ………………………………………21
  一、研究材料 ……………………………………………………………21
  二、研究方法 ……………………………………………………………23
 第四節 研究取向與章節架構 ………………………………23
  一、研究取向 ……………………………………………………………24
二、章節架構 ……………………………………………………………24
第二章 《幼學瓊林》之概說 …………………………27
  第一節 成書概述 ……………………………………………27
一、成書作者 ……………………………………………………………31
  二、書名探究 ……………………………………………………………33
 第二節 編纂特色 ………………………………………………34
一、章法結構 ……………………………………………………………35
  二、編輯目標 ……………………………………………………………37
 第三節 取材來源,包羅萬象 …………………………………40
  一、禮書儒典 ……………………………………………………………41
  二、史傳雜志 ……………………………………………………………44
  三、歷代子書 ……………………………………………………………46
四、古代家訓、戒子文書 ………………………………………………47
五、傳統蒙書、女教文書 ………………………………………………48
六、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 ………………………………………………50
第三章 親子之道 ………………………………………52
第一節 父母之道………………………………………………53
  一、父道 …………………………………………………………………53
  二、母道 …………………………………………………………………57
 第二節 子女之道………………………………………………59
  一、子道 …………………………………………………………………59
二、女道 …………………………………………………………………64
 第三節 失行失德………………………………………………66
一、失行父母 ……………………………………………………………67
二、失德子女 ……………………………………………………………68
第四章 夫婦之道 ………………………………………71
  第一節 為夫之道 …………………………………………72
  一、為夫有義 ……………………………………………………………72
  二、微時故劍 ……………………………………………………………73
  三、夫唱婦隨 ……………………………………………………………74
 第二節 為婦之道 ……………………………………………75
  一、婦德 …………………………………………………………………76
二、婦言 …………………………………………………………………80
  三、婦容 …………………………………………………………………82
  四、婦功 …………………………………………………………………83
 第三節 夫妻對待之道 ………………………………………85
  一、相敬如賓,相輔相成 ………………………………………………87
  二、夫妻和睦,夫唱婦隨 ………………………………………………88
第四節 愚行夫婦 ………………………………………………89
一、殺妻出妻,防妻送婦 ………………………………………………90
二、婦奪夫權,失職招醜 ………………………………………………90
第五章 手足之道 ………………………………………93
 第一節 為兄之道 ………………………………………………95
  一、兄仁弟悌 ……………………………………………………………95
  二、歸美於弟 ……………………………………………………………96
  三、長兄如父 ……………………………………………………………98
 第二節 為弟之道 ……………………………………………100
  一、兄弟俱賢美稱 ………………………………………………………101
  二、兄弟才氣齊名 ………………………………………………………103
 第三節 兄弟鬩牆………………………………………………104
  一、勾心鬥角 ……………………………………………………………105
  二、同室操戈 ……………………………………………………………106
第六章 《幼學瓊林》人倫觀之特色與價值…………108
 第一節 典範殷鑒,善惡兼舉 ………………………………108
  一、典範 …………………………………………………………………109
  二、殷鑒 …………………………………………………………………114
 第二節 承襲新變,認可女才 ………………………………116
  一、家重於國 ……………………………………………………………116
二、兩性猶未平權 ………………………………………………………117
三、認可女才 ……………………………………………………………118
 第三節 單向倫理,對待不均 ………………………………119
  一、子承父,重於父教子 ………………………………………………121
  二、婦有德,多於夫有義 ………………………………………………122
  三、強調兄姊之誼 ………………………………………………………124
 第四節 多元價值並立 ……………………………………………………125
  一、超越禮教,雅俗有別 ………………………………………………125
  二、佛道墨法,多元思潮 ………………………………………………126
  三、情禮之間,已見跨越 ………………………………………………127
結論……………………………………………………………………………129
參考資料 ……………………………………………………………………134
一、原典出處

﹝清﹞鄒聖脈增補,馬自毅註譯:《新譯幼學瓊林》臺北:三民書局,2010。
 蔡東藩:《繪圖重增幼學故事瓊林》,臺北:文化圖書出版,1979.1,再版。


二、傳統文獻

﹝戰國﹞韓非,陳奇猷校注:《韓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1 。
﹝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音義、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宋本十三 
   經注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楊家駱主編:
  《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1981 。
﹝漢﹞班固等撰:《白虎通義》四部精要第1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1985。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臺北:里仁書局,1990年。
﹝漢﹞劉向撰,黃清泉注譯,陳滿銘校閱:《新譯列女傳》,臺北:三民書局,2008。
﹝漢﹞董仲舒撰:《春秋繁露》,臺北:中華書局,1975。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晉﹞司馬彪補志,楊家駱主編:《後漢書》,臺北:
    鼎文書局,1981。
﹝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
﹝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
﹝北齊﹞顏之推著,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臺北:漢京文化,1983年。
﹝南梁﹞沈約撰,楊家駱主編:《宋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
〔南朝宋〕劉義慶著;〔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文學》(北京:  
     中華書局,2011),頁358。
﹝唐﹞李百藥,楊家駱主編:《北齊書》,臺北:藝印書館,1981。
﹝唐﹞李延壽撰;楊家駱主編:《南史》,臺北:鼎文書局,1981。
﹝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
﹝唐﹞魏徵等撰,楊家駱主編:《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
﹝宋﹞朱熹撰,﹝明﹞陳選集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編:《小學》,北京燕山,2012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臺北:洪氏出版社,1974。
﹝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重栞宋本周易注疏附挍勘記》[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重栞宋本周禮注疏附挍勘記》[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重栞宋本禮記注疏附挍勘記》[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重栞宋本儀禮注疏附挍勘記》[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重栞宋本論語注疏附挍勘記》[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重栞宋本孟子注疏附挍勘記[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清﹞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5。
﹝清﹞陳立撰,楊家駱主編:《白虎通疏證》,臺北:鼎文書局,1973。


三、近人論著(依姓氏筆劃排序)

(一)專書

王晉光:《論語孟子縱言》,臺北:臺灣書店,1999。
王定祥、汪維玲著:《中國家訓智慧》,臺北:漢欣文化,1992。
王 筠:《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1985。
毛水清,梁揚《中國傳統蒙學大典》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毛禮銳、邵鶴亭、瞿菊農:《中國教育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89。
史中一:《倫理學》,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
史凤仪:《中國古代婚姻與家庭》,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史凤仪:《中國古代的家族与身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但昭偉:《道德教育》,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02。
沈善洪、王凤賢:《中囯伦理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汪泛舟編:《敦煌古代兒童課本》,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
任寅虎:《中國古代婚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杜正勝主編:《吾土與吾民》,臺北:聯經出版社,1989。
杜學元:《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州教育出版社,1995。
李承貴:《德性源流》,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李定開:《簡明中國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李曉東:《中國封建家禮》,臺北:文津書版社,1989。
村田昇,林文瑛、辜靖雅合譯:《道德教育》,臺北市:水牛出版,1992。
宋才彥:《中國傳統教學的新探索:剖析幼學瓊林這本書》,臺北:宋氏照遠2010。
林文寶:《歷代啟蒙教材初探》,臺北市:萬卷樓,1997。
周德良:《白虎通暨漢禮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7。
高 明:《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1975。
高明士:《中國傳統政治與教育》,臺北:文津出版,2003。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徐 梓:《蒙學讀物的歷史透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郭 丹:《古代文學精華》,臺北市:東大圖書,1994。
郭立誠:《中國婦女生活史話》,臺北:漢光文化,1983。
郭齊家:《中國古代學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張志公:《傳統語文教育初探》,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9。
張志公:《張志公文集(4)傳統語文教學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1。
張仁青:《中國駢文析論》台北:東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
張大農,戴露:《中國古代才女的智慧》,臺北:漢湘文化,1996。
張 治:《對聯之研究與學習》,臺北:臺灣商務,1986。
張河、牧之:《中國古代蒙書集錦》,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90。
張善文.黃壽棋譯註:《周易譯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黃清泉:《新譯列女傳》,臺北,三民書局,1996。
程方平,畢誠:《中國教育史》,臺北:文津出版,1996。
陳大齊等著:《中國文學研究》,臺北市:漢苑出版,1981。
陳工磊等:《中國古代名句辭典》,上海,上海辭書,1986。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
陳秀绒:《傳統蒙學與經典教育的蛻變與傳播》,臺中市:光慧文化版,2009。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中研所主編:《漢學論文集》,臺北市:文史哲,1983。
畢 誠:《中國古代家庭教育》,臺北:臺灣商務,1994。
鍾 偉:《中國哲學簡史與概論》,臺北:五洲出版社,1970。
钟敬文:《中囯礼仪全书》,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戚志芬:《中國的類書政書與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賈馥茗:《教育倫理學》,臺北市:五南,2004。
雷良波:《中國女子教育史》,武漢出版社,1993。
楊承彬:《秦漢魏晉南北朝教育制度》,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
齊秀梅,韓錫鐸:《亙古盛舉─古今圖書集成與四庫全書》,瀋陽:遼海出版社,1997。
董家遵:《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
鄭阿財、朱鳳玉:《開蒙養正─敦煌的學校教育》,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7 。
費成康主編:《中囯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劉倩萍:《談慈父話智慧》,臺北:漢湘文化,1995。
劉詠聰:《德才色權》,臺北,麥田,1998。
劉詠聰:《中國古代育兒》,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劉士巠:《中國古代婦女史》,青島出版社,1991。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1984。
趙健伟:《中國古代婦女禁忌禮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
閻愛民:《中國古代家教》,臺北:臺灣商務,1998。
賴炎元:《春秋繁露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
熊承涤:《中國古代學校教材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羅时进:《中國婦女生活風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
戴 德:《大戴禮》,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第三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3。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
韓錫鐸:《中華蒙學集成》,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
顏之推著,王利器撰:《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1993。
藍吉富、劉增貴主編:《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社,1993。
薛安勤註譯:《春秋穀梁傳今註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94。
傅武光、賴炎元注譯:《新譯韓非子》,臺北:三民書局,2003。

(二)學位論文

王有英:〈清前期社會教化研究〉,華東師範大學教科院教育所博士論文,2005。
王寶彩:〈明代道德教養類蒙書之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1996。
李宜庭:〈《幼學瓊林》教育意涵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教所碩士論文,1996。
吳玫瑤:〈《幼學瓊林女子篇》之婦女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林美惠:〈《幼學瓊林》研究〉,台中市: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1996。
蔣淑婷:〈《幼學瓊林文臣篇》之人物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邱盛煌:〈《增廣賢文》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柯志宏:〈《李翰蒙求教育內涵之研究》〉,花蓮師院語文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
郭惠端:〈呂坤的蒙書及其童蒙教育之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張心愷:〈明清時代蒙學施教所啟導之文化典範與應世智能〉,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8。
陳昭容:〈《急就篇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陳進德:〈明清啟蒙教材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蘇美珠:〈厚積薄發騁神思-《龍文鞭影》研究〉,彰師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3。
韓孝輝:〈《千字文》中故事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鄭天蕙:〈宋代蒙書分類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鄭美瑜:〈傳統蒙書《日記故事》探究─以文獻為主的考察〉,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劉雅苓:〈清代蒙書《弟子規》之析論及對E世代大學生人格建構的七項修練〉,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
宋新民:〈敦煌寫本識字類蒙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謝智彥:〈宋代童蒙教育思想研究〉,彰化:彰師國文所碩士論文,2004。
徐 坤:〈明清蒙學教材的價值取向研究〉,吉林: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呼慶偉:〈古代蒙學讀本對現代少年兒童啟蒙教育的借鑒價值〉,安徽:安徽大學
     歷史文獻所碩士論文,2007。
舒愛珍:〈明代童蒙教材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7。
曾蕙雯:〈清代台灣啟蒙教育究〉,台北:台師大教育所碩士論文,2000。
黃麗玲:〈《女四書》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三)期刊論文

孔維勤:〈幼學瓊林:給孩子一雙「八卦」的眼睛〉,《張老師月刊》,民92,期304,
頁108-113。
毛巧暉:〈傳統蒙學教材的民俗教育價值—以《幼學瓊林》為例〉,《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2。
任 征:〈《幼學瓊林》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6。
李貴潔:〈略論我國古代蒙學的倫理教育特點〉,《教育研究》,1998,期5。
林文寶:〈通古才足以變今—傳統啟蒙教育鳥瞰〉,《國文天地》,民79,卷6期4,頁12-15。
林翠鳳:〈中國傳統蒙書敘說〉,《國文天地》 11卷 1期,1995。
周慶華:〈歷代啟蒙教材中兒童觀念的演變及其意義〉,《孔孟月刊》,第37卷,第8期,  
民88.04,頁30-37。
高建新:〈《幼學瓊林》的特色及對國學的推介價值〉,《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1。
梁 健:〈明清民間的法律啟蒙教育—以《幼學瓊林•訟獄篇》為例〉,《廣西師范學院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
曾振宇:〈儒家孝論的發生及其變異〉,《文史哲學報》6期,2002年。
曾美雲:〈中國傳統蒙學讀物中蘊涵的佛教思想〉,2008年。論文發表於臺灣大學文學院  
     暨佛學研究中心&蒙古國立大學外語學院舉辦之「台蒙佛教思想與文學國際學
     術研討會」。臺灣大學。
曾美雲:〈傳統蒙書中蘊涵的佛教文化〉《藝見學刊》7期,2014.4。
曾美雲:〈中國傳統蒙學讀物中蘊涵的佛教思想〉,「台蒙『佛教思想與文學』國際學術
     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暨佛學研究中心/蒙古國立大學外
語學院主辦,2008年11月),頁13。
璩圓圓:〈《幼學瓊林》對現代兒童教育的借鑒價值〉,《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9。
張國瑛:〈論讀經教學的意義與價值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民93.2,卷14
     期5,頁135-154。
黃子房:〈類書和《幼學瓊林》〉,《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陳小葉:〈中小學語文教材該怎麼編—來自《幼學瓊林》的啟示〉,《教育科學研究》,2007。
景海峰:〈「三綱五常」辯義〉,《深圳大學鵝湖月刊第三二卷第一一期》,頁46-58。
楊永智:〈《幼學瓊林》流傳臺灣考〉,《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民95.7,卷47,頁83-116。
劉春梅、粟斌:〈《幼學瓊林》對寫作教學的啟示〉,《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10。
劉精盛:〈治學態度宜嚴謹,一知半解別作注—《幼學瓊林》注解闕失舉隅〉,《荊楚理 
     工學院學報》,2011.10。
龍青然:〈《幼學瓊林》中配對成語分析〉,《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鄭力喬:〈《幼學瓊林》對現代語文知識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啟示〉,《時代文學雙月上半 
     月》,2009.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無相關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