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圖書館首頁
|
網站地圖
|
首頁
|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相關資源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建檔說明
常見問題
帳號:guest(3.133.130.10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中文):
胡桂玉
作者(外文):
HU, KUI-YU
論文名稱(中文):
父權與女聲─明代母訓類女教文書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Patriarchy and Feminism: A Research into Female Education Literatures in Ming Dynasty
指導教授(中文):
曾美雲
指導教授(外文):
Chun, Mai-Umiau
口試委員(中文):
李栩鈺
黃莘瑜
曾美雲
口試委員(外文):
Li, Hsu Yu
Hung, hsin-Yu
Chun, Mai-Umiau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語文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
209983002
出版年(民國):
107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母訓
、
女教
、
父權
、
《女範捷錄》
、
《溫氏母訓》
外文關鍵詞:
maternal teaching
、
female education
、
patriarchy
、
“Records of Female Role Models”
、
“Maternal Teaching of the Wens”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256
評分:
下載:2
收藏:0
摘要
本論文題為《父權與女聲─明代母訓類女教文書之研究》,旨在探究父權制度下,女性教育的施行及其內容。在《禮記.內則》中曾將教育分為「男教」與「女教」,兩性雖然皆有教育,但其內容迥異。以女教文書為例,歷代女教文書作者有男性也有女性。然而筆者發現,雖然都是女教文書作者,但是男女的教育目的不同。女性作者多半依其生活經驗或所聽故事進行書寫,部分男性作者往往有其政教目的而進行書寫。如劉向《列女傳》中就曾出現對妲己偏離史實的敘述,面對此種現象,女性讀者在閱讀之際,不宜全盤接受,這就是本論文之所以區分「父權」與「女聲」的原因所在。
本文分為四個章節進行研究:第一章緒論綜述本文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名詞義界、相關文獻探討、使用之研究材料與方法及預期成果與研究限制,為本論文做開展。第二章主要是分析了解《女範捷錄》的作者生平、寫作動機、書寫特色及取材範圍等相關成書概況,再將內容依其相同的性質做分類,最後就德行觀、母教觀、貞節觀和女才觀的探討來釐清《女範捷錄》中的女教觀。第三章主要是分析了解《溫氏母訓》的作者生平、寫作動機、書寫特色及取材範圍等相關成書概況,再將內容依其相同的性質做分類,最後就德行觀、母教觀、貞節觀和女才觀的探討來釐清《溫氏母訓》中的女教觀。第四章是以第二章、第三章探討的女教觀做為依據,歸納出《女範捷錄》與《溫氏母訓》中依循傳統規範與超越父權禮教的女教觀,最後再和當代流傳較廣的兩本男性私修女教文書做比較,以了解「父權」與「女聲」之間的差異。結論依據前文的探討與歸納,總結全文,並說明《女範捷錄》與《溫氏母訓》中的女教價值。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女範捷錄》與《溫氏母訓》中雖然有許多依循傳統規範的女教觀念,排除其中違反人性的部分,仍然有許多正面的社會道德價值觀值得保留。《女範捷錄》及《溫氏母訓》這兩本女教書中能肯定女子才學來打破性別限制及運用生活智慧以超越傳統束縛,更是值得我們肯定與學習的部分。
關鍵詞:母訓、女教、父權、《女範捷錄》、《溫氏母訓》
Abstract
The research is named as “Patriarchy and Feminism: A Research into Female Education Literatures in Ming Dynasty”, which aims to study female education under patriarchy. In “Book of Rites”, education is categorized as male education and female education. Even though gender received education, it was in a contrasting manner. Take female textbooks for example. The authors of female textbooks can be both genders; however, female authors mostly wrote the textbook according to their own experiences or what they have heard, while male authors wrote for political purposes. In Liu Xiang’s “Biographies of Exemplary Women”, there are descriptions about Daji that deviate from the truth. Therefore, female readers should not completely agree with the textbook whlie reading. This is why the reaearch distinguishes “patriarchy” from “feminism”.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will go through the research motive, questions raised, nouns define, literature reviews, research materials, methods, expected results and research limitatio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chapter will look into “Records of Female Role Models” and “Maternal Teaching of the Wens”, including the authors’ background, writing motive, features, etc.,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female education in the books through the concept of manners, maternal education, chastity and female talent respectively. In chapter four,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two chapters, the concept of women education will be concluded as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rules while go beyond patriarchy”. Furthermore, “Records of Female Role Models” and “Maternal Teaching of the Wens” will be compared with two female textbook written by men, so a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triarchy” and “feminism”. The conclusion will sum up the points discussed and explain the value of female education in “Records of Female Role Models” and “Maternal Teaching of the Wens”.
The research shows: there are moral values in “Records of Female Role Models” and “Maternal Teaching of the Wens” worth remaining, although some still follow the traditional rules and old female education concept. Last but not least, encouraging female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limits through talents and education is worthy of learning.
Keywords: maternal teaching, female education, patriarchy, “Records of Female Role Models”, “Maternal Teaching of the Wen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名詞義界 4
一、男教與女教 4
二、家訓與母訓 8
第三節 文獻探討 12
一、家訓及母訓文化研究 12
二、女教書研究 13
三、女子教育研究 14
四、女性思想研究 15
五、婦女生活研究 16
第四節 研究材料與方法 17
一、研究材料 17
二、研究方法 18
(一)文獻分析法 18
(二)比較研究法 18
(三)性別視角研究法 19
第五節 研究取向與章節架構 19
第六節 預期成果與研究限制 20
一、預期成果 21
二、研究限制 21
(一)材料的限制 21
(二)能力及時間的限制 21
第二章《女範捷錄》探究 23
第一節 成書概況 23
一、作者生平 23
二、寫作動機 24
三、書寫特色 25
(一)遣詞用字─用詞典雅 25
(二)內容格式─傳贊體 25
(三)適用對象─女子專用 25
四、取材範圍 26
第二節 內容分類 26
一、統論篇 26
二、后德篇 27
三、母儀篇 31
四、孝行篇 35
六、忠義篇 45
七、慈愛篇 50
八、秉禮篇 54
九、智慧篇 57
十、勤儉篇 62
十一、才德篇 65
第三節 女教觀 69
一、德行觀 70
(一)孝順父母 70
(二)侍奉翁姑 70
(三)輔佐夫君 70
(四)勤勞節儉 71
(五)秉禮自持 71
(六)慈愛和睦 72
(七)忠義愛國 72
二、母教觀 73
(一)重視胎教 73
(二)母儀先於父訓,慈教嚴於義方 74
(三)大義滅親 74
三、貞節觀 74
(一)從一而終 74
(二)捨身守節 75
四、女才觀 75
(一)重視女子教育 76
(二)肯定女子智慧 77
(三)主張女子才識 77
第三章《溫氏母訓》探究 79
第一節 成書概況 79
一、作者介紹 79
二、寫作動機 80
三、書寫特色 81
(一)遣詞用字─淺白口語 81
(二)內容格式─語錄體 81
(三)適用對象─男女通行 81
四、取材範圍 82
第二節 內容分類 82
一、子女教育 82
(一)教子 82
(二)教女 84
二、寡居行持 86
(一)依靠嫡系親侄 86
(二)不勉強寡婦守節 86
(三)寡婦應遠嫌避謗 87
(四)寡婦不要輕易接受他人的恩惠 87
三、家道守成 87
(一)不忘宗族往來 87
(二)不能輕易拋棄祖宗基業 88
四、緬懷祖德 88
五、居家理財 89
(一)勤奮節儉 89
(二)確實記帳 90
六、施貧活族 90
(一)存心仁厚 90
(二)維持親族之間的情誼 90
七、親賢立志 91
(一)親近賢德 91
(二)立志做大事 92
八、交友存心 92
(一)心存厚道 92
(二)取友之長,勿計其短 93
(三)做事實在 93
(四)不可氣盛莽撞 94
第三節 女教觀 94
一、德行觀 94
(一)婦德 95
(二)婦言 95
(三)婦容 96
(四)婦功 97
二、母教觀 97
(一)勸說代替體罰 97
(二)重視生活教育 98
(三)德勝於文 98
(四)閨門嚴肅 99
三、貞節觀 99
(一)不勉強寡婦守節 100
(二)寡婦勿輕受人恩惠 100
(三)寡居者對叔姪兄弟奴僕皆應避嫌 101
四、女才觀─不贊成女子讀書識字 101
第四章 依違於父權與女聲之間 103
第一節 父權觀念─依循傳統規範 104
一、《女範捷錄》中依循傳統規範的觀點 104
(一)德行觀 104
(二)母教觀 120
(三)貞節觀 124
二、《溫氏母訓》中依循傳統規範的觀點 129
(一)德行觀 129
(二)母教觀 132
(三)貞節觀 134
(四)女才觀 135
第二節 女性視域─超越父權禮教 136
一、《女範捷錄》中超越父權禮教的觀點 136
(一)重視女子教育 137
(二)表揚女子忠義 138
(三)肯定女子智慧 139
(四)主張女子才識 140
二、《溫氏母訓》中超越父權禮教的觀點 141
(一)不勉強寡婦守節 141
(二)不贊成體罰孩子 142
(三)主動辯白是非 144
第三節男性書寫與女性書寫之差異 144
一、寫作目的不同 145
(一)男性書寫的目的—改善風俗,提振女德 145
(二)女性書寫的目的—重視女教,慈教叮嚀 147
二、 女性與夫家關係的看法不同 148
(一)男性觀點:負面看待 148
(二)女性觀點:正面肯定 149
三、對女性話語權看法不同 149
(一)男性觀點:裝聾作啞 149
(二)女性觀點:據理力爭 150
結論 151
一、保留優良傳統,重視家庭教育 153
二、肯定女子才學,打破性別限制 153
三、運用生活智慧,超越傳統束縛 154
附錄: 《女範捷錄》典故人物原文出處表 155
參考文獻 164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一) 經
〔漢〕鄭玄注 〔唐〕 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台北:新文
豐,2001)。
〔漢〕鄭玄注 〔唐〕 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台北:新文豐,
2001)。
〔漢〕鄭元注 〔唐〕 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儀禮注疏》,(台北:新文豐,
2001)。
〔漢〕毛公傳、鄭玄箋 〔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台
北:新文豐,2001)。
〔漢〕孔安國傳 〔唐〕陸德明音義:《尚書》,《四部叢刊初刊》,景烏程劉氏
嘉業堂藏宋刊本
〔漢〕鄭玄注 〔唐〕 陸德明音義:《周禮》,《四部叢刊初刊》,景長沙葉氏觀
古堂藏明翻宋岳氏刊本
〔漢〕鄭玄注 〔唐〕 陸德明音義:《篡圖互註禮記》,《四部叢刊初刊》,景上
海涵芬樓藏宋刊本
〔魏〕王弼、韓康伯注 〔唐〕 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台
北:新文豐,2001)。
〔魏〕何晏等注 〔宋〕 邢昺疏:《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台北:新文豐,
2001)。
〔魏〕王弼注 〔晉〕 韓康伯注:《周易》,《四部叢刊初刊》,景上海涵芬樓藏
宋刊本
〔唐〕元宗御注 〔宋〕 邢昺疏:《十三經注疏.孝經注疏》,(台北:新文豐,
2001)。
(二)史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
記》,(台北市:鼎文書局,1981)
〔漢〕劉向撰;黃清泉注譯:《列女傳》,(台北:三民書局,2008)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台北:鼎文,1986)
〔劉宋〕范曄撰;〔晉〕司馬彪補誌;〔唐〕李賢等注;楊家駱主編:《後漢書》,
(台北:鼎文,1981)
〔劉宋〕范曄撰;〔梁〕劉昭補誌;〔唐〕李賢等注:《後漢書》,《武英殿二十
四史》本
〔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晉書》,(台北:鼎文,1980)
〔北齊〕魏收撰;西魏書;〔清〕謝啟昆撰;楊家駱主編:《魏書》,(台北:鼎
文,1980)
〔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舊唐書》,(台北:鼎文,1981)
〔宋〕歐陽修、宋祈撰;楊家駱主編:《新唐書》,(台北:鼎文,1981)
〔宋〕歐陽修;〔宋〕徐無黨注;楊家駱主編:《新五代史》,(台北:鼎文,1980)
〔元〕脫脫撰;楊家駱主編:《宋史》,(台北:鼎文,1980)
〔元〕脫脫撰;楊家駱主編:《金史》,(台北:鼎文,1980)
〔明〕宋濂等撰;楊家駱主編:《元史》,(台北:鼎文,1981)
〔明〕解縉等撰:《古今列女傳》,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52冊。
〔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明史》,(台北:鼎文,1980)
〔清〕張廷玉:《明史》,(台北:新文豐出版社影印武英殿本,1975)
(三)子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
〔漢〕班固撰:《白虎通德論》,《四部叢刊初刊》本中第431~432冊,景江安傅
氏雙鑑樓藏元刊本
〔東漢〕班固:《白虎通義》,《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影印古籍 摛藻堂四
庫全書薈要.子部.儒家類
〔魏〕王肅注:《孔子家語》,(台北:世界書局,1991年)
〔唐〕歐陽詢撰;汪紹楹校:《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北齊〕顏之推撰:《顏氏家訓》中第430冊。景江安傅氏雙鑑樓藏明刊本
〔宋〕李昉等奉敕編:《太平御覽》,(台北:台灣商務,1975)
〔宋〕洪邁編:《夷堅志》(涵芬樓藏版)。
〔明〕解縉等撰:《古今列女傳》,《欽定四庫圈書》。
(四)集
〔明〕劉氏:《女範捷錄》出自〔清〕沈朱坤,《繪圖四女書白話解》,(台北市:
老古,2012年3月初版)
〔明〕王相箋注,鄭漢校《校訂女四書集注》,清光緒庚子年(1900)江陰寶文堂
刻本。
〔明〕鄭氏:《女教篇》,《古今圖書集成,閨媛典》,(台北:鼎文,1976)卷
三〈閨媛總部.總論二〉。
〔明〕呂坤撰,王國軒、王秀梅整理:《呂坤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
年)
〔明〕王節婦《女範捷錄》,收於《古今圖書集成.閨媛典》,(台北:鼎文出版
社,1976年初版)。
〔清〕陳夢雷著:《劉氏女範捷錄》,《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閨媛典第一卷閨
媛總部第三五九冊,(台北:鼎文,1976年)
〔清〕陳弘謀編:《溫氏母訓》,《五種遣規.教女遣規》,(台北:台灣中
華書局,1984年)
〔清〕藍鼎元撰:《女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二、近人論著
(一)專書
于東曄:《女性視域: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女性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2006年)。
毛文芳:《中國歷代才媛選》,(台北:台灣學生,2011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4年) 。
王玉波:《中國古代的家》,(台北:台灣商務,1998年)。
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史習江:《中國古代的教育》,(台北:文津,2001年)。
李志生:《中國古代婦女史研究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李建生:《中國歷代才女情緣傳奇(一)》,(台北:渤海堂,2008年)。
李建生:《中國歷代才女情緣傳奇(二)》,(台北:渤海堂,2008年)。
杜芳琴:《女性觀念的衍變》,(河南:河南人民,1998年)。
杜學元:《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陽:貴陽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周愚文、洪仁進:《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台北:師大書苑,2005年)。
周愚文:《中國教育史綱》,(台北:正中書局,2001年5月初版)。
林尹註譯:《周禮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秦漢唐:《歷代后妃宮闈傳奇》,(台北:廣達文化,2008年)。
馬持盈注譯:《詩經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張春生、林純業:《中國的寡婦》,(台北:幼獅,1995年)。
張福清:《女誡—女性的枷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
張濤、項永琴:《婚姻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曹大為:《中國古代女子教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6年)。
梁巧娜:《性別意識與女性形象》,(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67年十月臺六版)。
黃清泉注譯:《新譯列女傳》,(台北:三民,2008年)。
黃嫣梨:《女四書集注義證,》(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五月)。
葉至誠、葉立程:《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民國88年) 。
雷良波、陳陽鳳、熊賢軍:《中國女子教育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3年)。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1998年)。
蔡石山:《明代的女人》,(北京:中華,2011年)。
鄧小南、王政、游鑒明:《中國婦女史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閻廣芬:《中國女子與女子教育》,(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1- 9集,(台北:稻香出版社, 1995年) 。
韓錫鐸:《中華蒙學集成》,(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藤志賢注譯:《新譯詩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13年)。
山崎純一:《教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研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
-》,(東京:明治書院,昭和61年10月)。
(二)期刊論文
1. 單篇論文
牛曉玉:〈試論明清家訓中的德育教育觀〉《安陽工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王光宜:〈晚明的女教——從女子「無才便是德」談起〉,《歷史教育》創刊號,
1997年6月。
石桂霞:〈《女範捷錄》之正面質素對當代中國女德建構的意義〉,《華北電立大
學學報》,2012年4月第2期。
朱倩:〈宋代的母訓與家庭教育〉《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
02期。
衣若蘭:〈「天下之治自婦人始」:試析明清時代的母訓子政〉,載於游鑑明主編
《中國婦女史論集九集》,(台北:稻香出版社,100年5月初版)。
周建國:〈明清家訓的文學價值〉《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02期。
周愚文:〈司馬光的家訓內涵及其對宋代家族教育的影響〉,《師大學報教育類》
第五十卷第二期,2005年4月。
梅家玲:〈依附於婦德與才性之間—世說新語「賢媛篇」的女性風貌〉,《婦女與
兩性學刊》第八期,1997年4月。
郭長華:〈傳統家訓的治家之道及其現實價值〉《北方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年03期。
陳延斌:〈中國古代家訓論要〉《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14年5月。
陳延斌:〈試論明清家訓的發展及其教化實踐〉《齊魯學刊》,2003年01期。
陳曉昀:〈呂坤《閨範,謝娥殺盜》與相關史料之分析〉,《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16期,2008年12月。
陳豫貞:〈明代女教文書的小同大異—《閨範》與《女範捷錄》的性別意識研究〉,
《新北大史學》第四期,2006年10月。
傅永聚、馬林濤:〈論唐代的母訓文化〉《煙臺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01期。
曾美雲:〈自然與性別之間—魏晉玄學家女性觀試探〉,《語文學報》第十二期,
2005年。
曾美雲:〈宗教與女教之間-明清女教文書「果報」觀念析論〉,載於國立屏東教
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編《聯藻於日月,交彩於風雲─2011年近現代近
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3
年4月) 。
楊雅琪:〈明代女教文書與三言二拍所反映的女子學識教育觀異同檢討〉,《人文
與社會學報》第二卷第九期,2011年12月。
熊賢關:〈儒家傳統中的婦女觀〉《哲學雜誌》第二十四期,1998年5月。
趙紅:〈從《女孝經》和《女論語》看唐代的母訓文化〉《文學教育》,2007年
10期。
劉巨才:〈中國古代社會性別制度及傳統婦德〉,《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5卷第4期,1998年10月。
劉紀華:〈中國貞節觀念的歷史演變〉,載於鮑家麟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四集》,
(台北:稻香出版社, 1995年10月初版)。
劉靜貞:〈劉向《列女傳》的性別意識〉,《東吳歷史學報》第五期,1999年3
月。
蔡昀倢、鄭玉卿:〈呂坤《閨範》女子教育觀述評〉,《初等教育學刊》第三十四
期,2009年12月。
盧建榮:〈從男性書寫材料看三至七世紀女性的社會形象塑模〉,《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歷史學報第26期,1998年6月》。
蕭群忠:〈傳統女子孝道與孝行述論〉,《孔孟月刊》第39卷第6卷,2001年。
鮑家麟:〈陰陽學說與婦女地位〉,《漢學研究》五卷二期,1987年。
2. 學位論文
王光宜:《明代女教文書研究》,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史 娜:《中國古代《女四書》中的女子教育思想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2008年5月。
安碧蓮:〈明代婦女貞節觀的強化與實踐〉(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5年) 。
衣若蘭:〈從「三姑六婆」看明代婦女與社會〉(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7年) 。
余恒森:《班昭—以《女誡》為中心》,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5月。
李佳玲:《傳統女教文書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6月。
段曉娥:《正史列女傳傳主類型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6
月。
高麗娜:《明代守寡婦女生活研究》,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4月。
陳小香:《明代的知識女性》,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5月。
陳香吟:〈中國古代女子教育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大學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 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
黃麗玲:《《女四書》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2月。
三、網路資料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 http://hanji.sinica.edu.tw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 http://ctext.org/zh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重修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男女有別?―從《閨範》、《女範捷錄》看兩性之「女性觀念」異同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