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89.186.10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伍苑岐
作者(外文):Wu, Yuan-Chi
論文名稱(中文):Super Skills社會技巧課程對增進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同儕互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Promoting Peer Interaction for the Stud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a Regular Class by 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指導教授(中文):孫淑柔
指導教授(外文):Sun, Shu-Jou
口試委員(中文):陳志平
李翠玲
口試委員(外文):Chen, Chih-Ping
Lee, Tsuey- L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
學號:209924702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8
中文關鍵詞:Super Skills中重度智能障礙同儕互動
外文關鍵詞:Super Skills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peer interac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3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探討Super Skills社會技巧課程對增進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同儕互動的成效。研究採單一受試研究法ABM設計,分基線期、介入期、維持期三階段,教學研究總計二十次。研究對象為國小集中式特教班三名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本研究以Super Skills社會技巧課程為研究之自變項,探討「打招呼」、「加入別人的活動」、「請求協助」三項社會技巧目標行為的成效。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一、Super Skills社會技巧課程對增進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同儕互動具有良好的立即成效。
二、Super Skills社會技巧課程對增進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同儕互動具有良好的維持成效。
三、普通班教師及普通班同儕對於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接受Super Skills社會技
巧課程後的同儕互動行為認為有部分進步。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on enhancing peer interaction for the stud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a regular class. The methodology used ABM design from the single-subject experimental approach for 20 classes which included three phases: baseline, intervention, and maintenance. The three stud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t special self-contained classroom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participated in this research. 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wer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while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the effects of peer interaction including greeting, joining activities of others, and asking for help.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showed the immediate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the peer interaction for the stud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nd students in a regular class.
2.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showed the maintenance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the peer interaction for the stud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nd students in a regular class.
3.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regular classes considered that Super Skills courses could partially improve the peer interaction for the stud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aforementioned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further researches were provided in this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國小智能障礙學生的社會技巧能力 9
第二節 Super Skills社會技巧課程之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 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1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4
第四節 研究程序 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5
第一節「Super Skills社會技巧課程」對增進「打招呼」能力分析 55
第二節「Super Skills社會技巧課程」對增進「加入別人的活動」能力分析 62
第三節「Super Skills社會技巧課程」對增進「請求協助」能力分析 70
第四節 社會效度結果分析 78
第五節 綜合討論 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3
中文部分 93
外文部分 98
附錄 101
附錄一 Super Skills社交困難的剖面圖 101
附錄二 目標行為紀錄表 103
附錄三 教師訪談紀錄表 106
附錄四 普通班同儕問卷 108
附錄五 家長同意書 110
附錄六 Super Skills社交技巧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111
附錄七 Super Skills社會技巧課程程序檢核表 128

中文部分
王欣宜(2005)。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教學成效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19(2),49-71。
王欣宜(2006)。智能障礙學生之社交技巧訓練內涵分析。特殊教育季刊,98,9-16。
王欣宜(2007)。國小階段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能教學成效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1(2),55-79。
王詩瑋(2016)。運用Super Skills課程提升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石麗馨(2016)。數位合作學習之社會技巧課程對國小智能障礙(或疑似)學生社會技巧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江昭蓉(2013)。適應體育方案介入國小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佳蒨、鈕文英(2012)。社交技巧訓練對高功能自閉症及亞斯伯格症者介入成效之後設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7(2),29-57頁。
吳訓生(2003)。單一受試實驗設計資料之統計分析。載於許天威(主編)個案實驗研究法,643-661頁。臺北市:五南。
呂翠夏(譯)(1994)。兒童的社會發展-策略與活動(原作者:Charles A. Smith)。臺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88)。
李姿瑩(2004)。情緒障礙教學研習-社交技巧教學活動彙編。臺北市:臺北市立師院特殊教育中心。
李淑玲(譯)(2011)。普通班融合重度及多重障礙學生 : 教師的實務策略(原作者:June E. Downing)。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6)。
李翠玲(2005)。特殊教育教學設計。臺北市:心理。
李翠玲(2017)。個別化教育計畫(IEP)與課程之結合案例~以社會技巧課程為例。特教園丁,33,1-8。
李慶良(1995)。美國保障身心障礙學生教育權利的法律基礎。國立臺中師範院初等教育研究季刊,3,161-179。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周珊儀(2008)。社交技巧訓練方案對國小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志彥(2013)。多媒體結合社會故事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巧訓練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坤燦(1996)。行為改變原理與策略之運用。載於黃政傑(主編),行為改變與學習策略,71-92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林欣儒(2016)。社會技巧教學對提升國小智能障礙學生人際互動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家儀(2015)。Super Skills社交技巧團體運作之探究—從小團體領導者的經驗出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惠芬(2009)。新特殊教育通論。臺北市:五南。
林貴美 (1991)。音樂活動介入對中重度智能不足兒童之學習不專注行為與語文學習成就的影響。臺北師院學報,4,409-459。
孟瑛如(2014)。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林寶山(1992)。特殊教育學生的鑑定與安置。高市鐸聲,3,1-6。
林寶山(1997)。特殊教育導論。臺北市:五南。
林寶貴(1993)。智能不足者之語言矯治。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林寶貴、張正芬與黃玉枝(1992)。臺灣區智能不足學童語言障礙調查研究。聽語會刊,8,13-40。
邱上真(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臺北市:心理。

邱彥寧(2017)。結合社會技巧課程與平板電腦教學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巧之處己認知學習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洪榮照(2001)。智能障礙兒童。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50-100。臺北市:心理。
洪儷瑜(2002)。社會技巧訓練的理念—為什麼要如此做。載於洪儷瑜主編:社會技巧訓練的理念與實施。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洪儷瑜、陳芬芳、黃裕惠、許尤芬(2002)。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實例彙編。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胡永崇、蔡進昌與陳正專(2001)。高雄地區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9,235-257。
孫淑柔、吳雅萍、陳明聰、莊妙芬、盧台華、林純真、陳麗圓、詹孟琦、吳佩芳、何素華(2016)。智能障礙。臺北市:華騰文化。
徐美蓮、薛秋子(2000)。融合教育教學模式以自閉症兒童融入普通班為例。高雄市:復文。
高榮亨(2011)。社會故事教學對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張希如(2009)。國小普通班綜合性音樂活動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童社交技巧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淑娟(2013)。以音樂教學活動改善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教育部(1999)。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取自 http://law.moj.gov.tw/
教育部(2017)。106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臺北市: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7)。研習與資源。取自https://www.set.edu.tw/actclass/act/default.asp
莊琇晴(2010)。探討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兒童社交技巧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美滿(2015)。美國特殊教育立法及發展。特殊教育發展期刊,59,45- 46。
郭雅玲(2016)。桌上遊戲課程對智能障礙兒童社交技巧影響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忠傑(2000)。混齡編班中受歡迎與被拒絕幼兒社會行為及同儕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陳秉均(2010)。電腦多媒體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逸之(2014)。以桌上遊戲課程促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同儕融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筱璘、唐榮昌(2015)。同儕教導策略在國中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課程之實務分享。特教園丁,30 (4),41-48 。
陳夢怡、李淑貞(譯)(2001)。特殊兒童教學法:回歸主流的班級經營實務(原作者:Peter Westwood)。臺北市:弘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7)。
陳麗如(2007)。身心障礙學生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曾怡惇(1993)。臺北市國小啟智班中度智能不足兒童與普通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151-176。
曾筱倩(2011)。運用社會故事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幼兒社交技巧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市:心理。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鈕文英(2008)。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臺北市:心理。
鈕文英(2009)。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臺北市:心理。
鈕文英、吳裕益(2015)。單一個案研究法—研究設計與後設分析。臺北市:心理。
黃敬傑(2011)。認知行為遊戲治療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童社交技巧改善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穎峰、廖敏玲(譯)(2012)。SUPER SKILLS給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與相關障礙孩子的社交技巧團體課程(原作者:Judith Coucouvanis)。臺中市:社團法人台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原著出版年:2005)。
楊秀慧(2016)。社會故事教學對提升國小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楊雅婷(2011)。社會技巧訓練方案對增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課堂學習適應行為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歐蕙菱(2008)。電腦輔助教學增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的社交技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蔡怡姿(2011)。多媒體結合同儕教導之社交技巧方案對國小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蔡明富(1998)。美國融合教育評鑑成果之探討。國教之聲,31,17-25.
蔡雨軒(2013)。統合式遊戲團體對提升智能障礙兒童社交技巧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雅莉譯(2010)。智能障礙:定義、分類和支持系統-AAIDD定義指南第十一版(原作者:AAIDD專有名詞和分類特別委員會)。臺北市:社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謝君琳(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四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與同儕互動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鍾素香(2000)。美國對『限制最少環境』理念的發展與實踐。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1),143-153。
嚴家芳(2006)。智能障礙學生在融合教育班級中社交技巧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外文部分
Asher, S. R., & Coie, J. D. (1990). Peer rejec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rane, L. (2002). Mental Retardation: A Community Integration Approach. Belmont, CA:Wadsworth/Thomas Learning Group.
Crites, Steven A., & Dunn, Caroline. (2004). Teaching Social Problem Solving to Individual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39(4), 301-309.
Crossland, Cathy L. (1981). A Comparison of Retarded and Non-Retarded on the Ability to Use Context in Reading. Journal for Special Educators, 17 (3), p234-41.
Coucouvanis, J. (2005) Super Skills: A Social Skills Group Program for Children with Asperger Syndrome, High-Functioning Autism and Related Challenges. New York: Backer & Tylor Books.
Davis, S. W. (1994). Full 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disabilities: how do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feel about it?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Elksnin, L. K., & Elksnin, N. (1998). Teaching social skills to students with learning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33(3), 131.
Elliot, S., & Gresham, F. M.(1992).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 Guide. Circle Pines, MN: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s.
Foreman, P., Arthur-Kelly, M., Pascoe, S., & King, B. S. (2004). Evaluating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with profound and multiple disabilities in inclusive and segregated classroom settings: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29(3), 183-193.
Gable, R. A., & Hendrickson, J. M. (1993). Teaching all the students: A mandate for educators. In J. Choate (Ed.), Successful mainstreaming (pp. 2-17). Boston: Allyn & Bacon.
Gresham, F. M.(1983).Social validity in the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Establishing standards for social competency. Journal 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 1 ,299-307.
Gwendolyn, C. & Scott, A. L.(2001) Cultural Diversity and Social Skill Instruction. Exceptionality, 9(1&2), 33–46.
Avcıoğlu, H. (2013).Effectiveness of video modelling in training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o greet people when they meet.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13(1), 466-477.
Hughett, K., Kohler, F. W., & Raschke, D. (2013). The Effects of a Buddy Skills Package on Preschool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Play.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32(4), 246-254.
Ingersoll, B., & Walton, K.(2013). Improving social skills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autism and severe to profou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43, 594-615.
Mathur, S. R., & Rutherford, R. B. (1996). Is social skills training effective with students for emotional or behavioral disorders? research issues and needs.Behavioral Disorders, 22(1), 21.
Merrell, K. W., & Gimpel, G. A. (1998). Social skill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onceptualization, assessment, treatment.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oach, V. (1995). Winning Ways: Creating Inclusive Schools, Classrooms and Communities.Alexandria,VA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Schalock, R. L., Borthwick-Duffy, S. A., Bradley, V. J., Buntinx, W. H. E., Coulter, D. L., Craig, E. M., … Yeager, M. H. (2010).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systems of support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Schulz, J. B., & Carpenter, C. D. (1995). Mainstreaming exceptional students: A guide for classroom teachers. Boston:Allyn and Bacon.
Staub, D., Spaulding, M., & Peck, C. A. (1996). Using nondisabled peers to support the 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ve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21,194-205.
Yell,M.L.(1995).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inclusion,and students with disablilities:A legal analysi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8(4),389‐40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