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91.215.20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傅彩菁
作者(外文):Fu, Tsai-Ching.
論文名稱(中文):徐國能散文研究── 以《第九味》為探究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Koneng Hsu's Prose - the Ninth Flavor
指導教授(中文):黃雅莉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ya li
口試委員(中文):簡翠貞
胡倩茹
口試委員(外文):Chien, Tsui-Chen
Hu, Chien r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所
學號:209924105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徐國能現代散文第九味飲食書寫
外文關鍵詞:Koneng Hsumodern prosethe Ninth Flavorfood writ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3
  • 收藏收藏:0
中文提要
徐國能是臺灣新世代散文作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以既古典又現代、既知性和感性並美的散文創作獨樹一幟。本文以徐國能散文集《第九味》為研究對象,探討其散文的精神內涵與藝術價值。並結合徐國能成長經歷與時代背景,分析了其散文所蘊含的文化詩性和生活審美這兩個要素。
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交代全文的寫作宗旨。第二章主要論述作者的成長軌轍與生命記憶,探究作者成長背景對他創作的影響。第三章主要探究他的飲饌之道,對生活美味的珍惜與與留存。第四章主要探究他從日常生活中所體會的生存智慧和處世之道。第五章主要探究作家的創作心路。第六章結論,總結徐國能散文的詩性審美與思想意蘊,以及對當代散文創作的獨特貢獻。
從全文的探究,可見徐國能散文繼承了古典詩性,在文化靜觀中保持了一位知識分子的理性思考,以淵博的學識、非凡的睿智、超拔的才情和獨特的幽默顯示了自身卓越的文化品味。
Summary

Koneng Hsu is one of the most iconic prose writers of the new generation in Taiwan. His prose combines classic and modern elements, featuring a unique writing style that boasts both sense and sensibility .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inth Flavor", Koneng Hsu's prose book, to investigate the spirit and artistic value of his prose. It also deals with the life, and background of this celebrated author, and analyses the poetic culture and everyday life aesthetic aspect of the book.

The study divided into 6 chapters. Introduction: to introduce the motivations of the study. Chapter 2: to discuss the life of the author and the momentous events in his life, and how they affected his work in this book. Chapter 3 mainly focuses on his drinking and eating style, and how he cherishes cuisine and reveres it.
Chapter 4 studies his philosophy of life and the wisdom he gains from happening in daily life. Chapter 5 focuses on the stories behind the author's writing. Chapter 6 conclues Koneng Hsu's poetic aesthetic and mindset, and his special contribution to modern prose writing.

From the study, it can be gleaned that the prose of Koneng Hsu has inherited a classic poetic element. Koneng Hsu shows his mindfulness as an intellectual, a great thinker who demonstrates his strong affinity for his Chinese culture with great knowledge, extraordinary wisdom, and keen sense of humor.
徐國能散文研究──以《第九味》為探究中心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地方與成長:生命記憶的掇拾……………………27
第一節 臺北的風華史………………………27
第二節 臺中的青春記憶……………………29
第三節 異國的風物…………………………33
第四節 遺失的舊日風情……………………35
小 結 家園意識的生成……………………37

第三章 食中謀道:生活美味的留存……………………41
第一節 味覺與人生滋味…………………………41
第二節 廚光記憶與技進於道……………………48
第三節 人間有味是清歡…………………………52
小 結 食中有道,味無味處……………………54

第四章 處世之道:生存智慧的尋找……………………57
第一節 人生如棋—論輸贏…………………………57
第二節 人生如戲—論角色扮演……………………60
第三節 人世有代謝—論送舊迎新…………………61
第四節 人生如博弈—論看淡得失…………………64
第五節 生活如詩—論美感與快感…………………67
小 結 札根於生命在場的文學……………………70

第五章 創作之道:作家的自剖………………………73
第一節 創作的情境:孤獨之必須…………………73
第二節 創作的內驅力:苦悶之必須………………77
第三節 創作的前進力:熱情之必須………………81
第四節 創作的本源:純真之必須…………………85
第五節 創作的積累:閱讀之必須…………………89
小 結 文心探珠 …………………………

第六章 結 論:東方寬柔的人生味外味…………………95
第一節 徐國能散文創作生成之背景與心理機制……95
第二節 徐國能散文的藝術特色………………………98
第三節 徐國能散文給讀者的啟示…………………100

附錄:與徐國能的訪談紀錄………………………………104
參考與徵引書目……………………………………………127
參考暨徵引書目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壹、書籍
一、徐國能作品
徐國能,《第九味》,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
徐國能,《煮字為藥》,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
徐國能,《清代詩論與杜詩批評》,臺北:里仁書局,2009。
徐國能、徐世澤等,《花開並蒂》,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
徐國能、徐世澤等,《並蒂詩花》,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
徐國能,《字從哪裡來》,臺北:信誼基金出版社,2011。
徐國能,《文字魔法師》,臺北:信誼基金出版社,2011。
徐國能、徐世澤等,《並蒂詩情》,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
徐國能、羅青等,《放學了!14 個作家的妙童年》,臺北:國語日報社,2013。
徐國能,《綠櫻桃》,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
徐國能,《詩人不在,去抽菸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
徐國能,《寫在課本留白處》,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
徐國能、方秋停等,《作家的國文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

二、傳統古籍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頁1625。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自昌化雙溪館下步尋溪源至治平寺二首〉,清·馮應榴輯注,黃任軻、朱懷春校點,《蘇軾詩集合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1日),卷七,頁276。

三、現代文論、選本
木心:《素履之往》,台北:印刻出版社,2012年8月,頁32。
王鼎鈞:《度有涯日記》,臺北,爾雅出版社,2012年9月
石曉楓:《白馬湖畔的輝光─豐子愷散文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
朱光潛:《談文學》,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9。
何寄澎:《永遠的搜索:台灣散文跨世紀觀省錄》,臺北:聯經出版事業,2014。
何寄澎主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5)散文批評卷》,臺北:正中書局,1993。
余光中:《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8。
阿盛主編:《散文 30 家: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下)》,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
凌性傑:《陪你讀的書:從經典到生活的 42 則私房書單》,臺北:麥田出版,2015。
林燿德:《新世代星空─林燿德佚文選》,台北:華文網股份有限公司.天行社,頁 213。
東海大學中文系主編:《寫作教室:閱讀文學名家》,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
周芬伶:《散文課》,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
周慶華:《轉傳統為開新──另眼看待漢文化》(臺北:秀威2008,年4月),頁175。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8年2月﹚,頁353。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 採擷紛繁人生的心影》,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4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台北:印刻文學,2017,頁169。
張瑞芬:《未竟的探訪:瞭望文學新版圖》,臺北:城邦出版社,2002年12月
張瑞芬:《鳶尾盛開:文學評論與作家印象》,臺北:聯合文學,2009年6月
張瑞芬:《春風夢田》(臺北:爾雅出版,2011年2月10﹚,頁178。
張瑞芬:《狩獵月光:當代文學及散文論評》,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7。
張瑞芬:《荷塘雨聲──當代文學評論》,臺北:爾雅出版有限公司,2013。
鄭明娳:《現代散文欣賞》,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8。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臺北:長安出版社,1986。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
鄭明娳:《現代散文》,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
張愛玲:《對照記》(臺北:皇冠文化出版,2013年9月﹚,頁71。
張曼娟:《黃魚聽雷》,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8月初版,頁144 。
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4頁154。
鍾怡雯:《內斂的抒情》,台北:聯合文學,2008年12月,頁18。
鍾怡雯:《雄辯風景:當代散文論Ⅰ》,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
鍾怡雯:《后土繪測:當代散文論Ⅱ》,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
鍾怡雯主編:《九歌 100 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
Tim Creswell,王志弘、徐苔玲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頁101。

四、學位論文
劉淑惠,《現代散文風貌研究:余光中散文新探》,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4。
張淑貞,《余秋雨歷史文化散文之研究——以《新文化苦旅》為探究中心》,新竹: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謝舒怡,《蔡珠兒及其散文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徐文玲,《徐國能散文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文,2016.12。

貳、期刊論文、報紙與電子資源
一、期刊論文
李崇建:〈在文學道上奔馳的騎士--側寫徐國能〉,《文訊》,(2000 年 12月),頁118。
邱貴芬:〈尋找「臺灣性」:「草根性全球化」(grass roots globalization) 與鄉土想像的基進政治意義〉,國立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辦之「第一屆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全球化與文化研究」﹙2002 年 11 月 30日﹚,頁12。
胡衍南、徐國能,〈情慾與文學調味的盛宴〉,《聯合文學》,278(臺北,2007.12): 56-65。
徐國能:〈爐中煉丹取真純──書窗偶拾〉,《聯合文學》,( 2004年 9月),頁90。
徐國能,〈孤獨自語或浪跡天涯:新世代散文觀察〉,《文訊》,230(臺北,2004.12):31-36。
徐國能:〈天秤座〔http://城市新風景〕 深冬殘倦〉,《聯合文學》,( 2006年 2 月),頁88。
徐國能,〈我的寫作〉,《幼獅文藝》,7(臺北,2013. 5): 52-55。
徐國能《今天不談文學/清簟疏簾看弈棋》,台北:聯晚副刊,2016年10月。
陳靖宜採訪整理;王君儀採訪:〈專訪詩人徐國能〉,《藍星詩學》,( 2003年 12月),頁36-37。
陳智弘:〈刀鏟鍋爐間的魔法術--談「飲食文學」的閱讀與寫作〉,《國文天地》,(2003 年 11 月),頁95。
黃文鉅:〈文人暮色漸蒼茫〉,《聯合文學》,(2013 年1 月),頁89。
楊佳嫻:〈漂浪之身,凝注之眼—摘自我讀徐國能「地理志」諸詩作〉,《藍星詩學》,(2003 年 12月),頁18。
鄭明娳:〈讀散文、交知音〉,《聯合文學》,(2013 年 1月),頁72。
鍾文音:〈藝術是整個人格的事——散文美學亦復如是〉,《聯合文學》,( 2013年 1月),頁77。

三、電子資源
葉怡蘭,〈味蕾的返璞〉,http://www.yilan.com.tw/article/cjaycontent/815,Yilan美食生活玩家,2011年7月26日。
http://www.yilan.com.tw/article/cjaycontent/815,2019年1月1日檢索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