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7.77.4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張淑玲
作者(外文):Chang, Shu-Ling
論文名稱(中文):國民中小學卓越校長領導心智模式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Leader 's Mental Model of Excellence Principals in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指導教授(中文):林志成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ih-Cheng
口試委員(中文):范熾文
陳寶山
顏國樑
陳美如
口試委員(外文):Fan, Chih-Wen
Chen, Bao-Shan
Yen, Kuo-Liang
Chen, May-Ru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209838005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7
中文關鍵詞:心智模式卓越校長卓越領導心智模式
外文關鍵詞:mental modelexcellence principalleadership mental model of excellent principal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小學卓越校長領導心智模式,採取質性研究方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目的乃分析歸納國中小校長卓越領導心智模式的類型,並對各類型心智模式加以命名;析述國中小校長卓越領導心智模式各類型的實際指涉內容,並探究卓越校長運用這些心智模式處理校務、面對問題及解決兩難困境的想法與做法。
研究設計以立意取樣深度訪談5位獲得教育部領導卓越獎中小學校長,藉由校長們的觀點,蒐集不同卓越校長領導心智模式。根據本研究發現,從學校實際現況,透過領導心智模式瞭解領導卓越行為背後所隱含的心智模式之探討,所歸納的卓越校長領導心智模式可增加臺灣學校行政新的理論來瞭解校長領導議題。本研究的發現可提供校長了解學校實務、化解兩難困境與提升學校經營效能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結論,依願景、歷程與績效可歸納出三大類型卓越校長的心智模式。如下:
一、 堅持理想願景、追求五高共好的領導心智模式
二、 以剛柔並濟、融貫中西的智慧處理兩難困境的領導心智模式
三、 創新權變、動態調整與團隊合作的心智模式
根據本研究所歸納之結論,提出建議,以作為中央教育主管機關、地方縣市政府及校長本身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is going to discuss the mental model of “A Study on the Leadership Mental Model of Excellent Principals in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by tak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With the purpose of analyzing, concluding different types of mental model and designate them; describe each mental models’ contents and to investigate how excellent principals actually put those models into practice on fac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of school affairs.
Approaching by purposive sampling, this study interviewed 5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who have been awarded with Ministry of Education’s Outstanding Leadership Award and collected their viewpoints of about leadership mental models.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he exploration of principals’ mental model behind their extraordinary leadership basing on the real environments may give a new sight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issues that principals are facing in Taiwa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provide the opinions which may support principals to well understand school affairs, resolve bottlenecks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administration’s efficiency.
Below are the main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vision,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mental models of the excellent principal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3 types:
1.The leadership mental model of adherence to the ideal vision and the common good.
2.The leadership mental model of coherent wisdom coupling strength and gentleness to deal with dilemmas.
3.The leadership mental model of innovative contingency for dynamic management and team cooperation.
The study provides the suggestions below as the reference to the following researches in centr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local governments, and principals themselv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卓越校長的專業角色與挑戰 11
第二節 心智模式的探究 42
第三節 領導心智模式探究 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67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實施流程 6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1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 73
第五節 研究的信實度與研究倫理 8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5
第一節 願景:堅持理想願景、追求五高共好的領導心智模式 85
第二節 歷程:剛柔並濟處理兩難困境的領導心智模式 112
第三節 績效:創新權變、團隊合作經營的心智模式 1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83
第一節 結論 183
第二節 建議 186
參考文獻 193
壹、中文部分 193
貳、西文部分 199
附錄 201
附錄一 教育部歷屆校長領導卓越獎初選及複選人數統計表 201
附錄二 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評選及獎勵要點 202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 206
附錄四 卓越校長卓越領導心智模式現況訪談計畫 208
附錄五 訪談劄記 212
附錄六 家長會法定基本職權參考表 214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白亦方主譯(2001)。校長辦公室裡的那個人一種民族誌。臺北市:師大書苑。
仲秀蓮(201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艾昌瑞、李玉蓮(2002)。T公司成員的心智模式分析。商管科技,3(4),303 -318。
吳文龍(2011)。以概念演化探討物質三態變化之教科書內容與教學對學童心智模式發展歷程之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金標(2006)。國小卓越校長領導作為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獲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95)。學校本位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4,64。
吳清山(2007)。教育行政議題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2016)。校長遴選熱季 吳清山奉勸勿一多三不。2016-07-03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750068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詞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7)。教育名詞:浮流經驗。教育資料與研究,77,181-182。
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元墩、陳璧清譯(2006)。領導者該做什麼(原作者:Warren Bennis)。臺北市:大是。
李安明(2009)。發展「賦權當責」、與「群眾外包」的教學團隊。教育研究,181,29-41。
李安明、張佳穎(2010)。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能力與其相關策略之研究。學校行政,68,27–43。
李江樺、劉振疆(2007)。美國、英國、新西蘭三國校長專業標準比較及其啟示。外國教育研究,34(12),39-43。
李宜玫(2006)。國小教師專業倫理決定之研究--構念發展與歷程模式驗證(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柏佳(2012)。校長經營學校紀實。取自師傅校長傳承網http://mentorprincipal.pixnet.net/blog/post/63902898
李澄益(2003)。高階經理人心智模式與領導型態之探索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鴻章(2003)。一位國小校長與他的行政決定之俗民誌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林文律主編(2010)。小學校長的心情故事。臺北市:心理。
林立武(2005)。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倫理議題之倫理決定(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志成(2002)。學校行政行動智慧的意涵與教學省思。初等教育學報,8,67-99。
林志成(2004a)。校長卓越領導之行動智慧。學校行政,33,10-20。
林志成(2004b)。教育行政行動智慧的概念建構與實踐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志成(2005a)。從行動智慧概念看校長專業發展。教育研究,129,5-14。
林志成(2005b)。穿透教育迷思的行動智慧。竹縣文教,31,4-8。
林志成(2011)。課程發展與課程領導的行動智慧。教育資料與研究,102,175-202。
林志成(2012)。行動智慧導向的校長專業標準之研究。載於林文律主編《校長專業之建構》(頁163-188),臺北市:心理。
林志成(2015)。培養高行動智慧校長的專業標準與專業發展之對策。載於《教育行政與教育發展:黃昆輝教授祝壽論文集》(頁188-210)。臺北市:五南。
林志成(2016)。學校行政專業的困境與突破。學校行政,102,019-028。
林志成、范揚焄(2010)。授能導向校長專業發展的理念與策略。載於《2010年兩岸三地校長學學術研討會-校長的學習與學校改進論文輯》,B2-1-16。
林志成、張淑玲(2011)。校長專業標準與行動智慧培育。載於《2011校長論壇論文集》(頁43-68),臺北市。
林志成、葉于正(2015)。校園閒置空間活化與再利用之行動智慧。載於《特色學校故事與校園空間活化轉輯》(頁6-28)。臺中市:教育部國教署。
林來利(2004)。中小學有效能校長領導行為特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明地(2005)。校長領導、權力運用與關懷專業。教育研究,132,59-69。
林明地(2005)。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新發(2011)。論述正向領導表現的例子。國民教育,51(3),1-7。
邱美虹、劉俊庚(2008)。從科學學習的觀點探討模型與建模能力。科學教育,314,2-20。
洪志成、楊家瑜(2013)。教育行政領域應用紮根理論研究方法之分析。南大教育研究學報,47(2),1-20。
洪銘德(2011)。領導力:軟硬兼施的巧實力。全球政治評論,36,167-174。
洪蘭(2012)。快思慢想。臺北市:天下文化。
胡蘭沁、黃建皓(2008)。從校長領導卓越獎探討轉型領導之內涵及其對校長領導之啟示。研習資訊,25(2),101-106。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臺北市:巨流。
殷文譯(2014)。第8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原作者:Stephen R. Covey)。臺北市:天下文化。
秦夢群(2002)。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的省思,教師天地,118,15-19。
秦夢群(2013)。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2版)。臺北市:五南。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35,87-120。
張淑玲(2011)。教育改革下校長所知的領導理論與實務之研究。新竹市教育研究集刊,49-69,新竹市。
張鈿富、馮丰儀(2010)。臺灣國民中小學校長倫理傾向及道德領導行為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3(1),73-97。
張慶勳(2011)。校長領導與優質學校組織文化之型塑。教育研究,202,14-22。
張鏸文(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之倫理兩難問題及其解決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梅文慧(2012)。國小初任校長處理兩難困境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許妍飛譯(2015)。未來教育新焦點: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原作者:Daniel Goleman,Peter Senge),臺北市:天下文化。
許益財(2007)。國民中學領導卓越校長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淑玫(2008)。國小校長面臨的倫理困境及其倫理決定探析。載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編《校長專業成長:培育、領導與在職進修》(頁303-320)。臺北市:冠學文化。
郭菀玲譯(1998)。共好!Gung ho!(原作者:Blanchard 與 Bowles)。臺北市:哈佛企管。
郭進隆譯(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原作者:Senge,M. Peter)。臺北市:天下文化。
陳木金(2010)。建置我國校長培育制度之師傅校長經驗傳承資訊網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100-2410-H004-048)。臺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木金、楊念湘(2011)。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課程規劃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4(1),143-180。
陳利銘(2008)。教育智慧的內涵與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智蕾(2014)。變遷時代臺灣小學經營:公立學校校長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單文經(2014)。杜威《經驗與教育》一書所呈顯的教育願景。教育與心理研究37(3)。33~57。
童鳳嬌、林志成(2009)。國中小校長權責問題與展望之探究。學校行政,59,1-22。
童鳳嬌、林志成(2013)。卓越領導與創新經營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馮丰儀(2007)。學校行政倫理理論內涵及實踐之探究。教育研究與發展,3(3),219-248。
馮丰儀(2008)。中小學校長行政倫理決定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7-2410-H260-048)。臺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馮丰儀(2012)。中小學校長行政倫理議題知覺及其倫理決定影響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3(2),27-53。
黃宗顯、鄭明宗(2008)。「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中小學得獎校長之創新性領導作為及其啟示。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6(4),109-153。
黃春日(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茂在、陳文典(2004)。「問題解決」的能力。科學教育月刊,273,21-41。
黃培培(2011)。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行政決定之心智模式研究:四位教務主任之個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智先(2007)。教師社群互動、工作希望感受與創新性轉化之關係:量化模式建構與典範案例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溫子欣(2009)。成功校長領導行為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葉于正(2014)。行動智慧導向之大學生基本權保障檢核指標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葉佳文(2007)。臺灣地區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葉興華(2002)。從課程領導者的角色期望-我國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困境與展望。初等教育,13,177-200。
詹志禹(2012)。找到心流就能學而不倦,親子天下,37,86-88。
齊若蘭譯(2002)。從A到A+: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奧祕。(原作者:Jim Collins),臺北市:遠流。
劉兆岩、郭進隆譯(2006)。五項修練的故事。(原作者:David HutchensJ)。臺北市:天下文化。
歐冠宇譯(2010)。領導力(原作者:Joseph Nye)。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禚建茹(2014)。問題解決能力及形成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明學、黃建翔(2016)國民小學校長校務經營關鍵影響因素之探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3),131-164
蔡進雄(2009a)。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之研究:專業、情緒與靈性的觀點。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進雄(2009b)。國民中學校長經常面臨的倫理議題與倫理決定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3,1-30。
蔡進雄(2011)。從正向出發:論賞析式探詢在學校領導與組織發展的應用。教育研究,208,69-76。
蔡進雄(2013)。學校領導的新趨勢:從金字塔到鑽石。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3),73-80。
蔡進雄(2017)。教育領導新論:微領導時代的來臨。臺北市:翰蘆。
鄭新輝(2009)。國民中學校長行政兩難來源、困擾與成因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54(3),175-210。
蕭錫錡(2010)。「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高級職業學校得獎校長領導職能模式之建構。教育政策論壇,13(4),33-67。
賴協志(2012)。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城鄉差異情形之研究。學校行政,80(7)。33-50。
鮑世青(2012)。國民小學教師心智模式量表之編製及模式之驗證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謝文全(2015)。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傳崇譯(2009)。變革時代卓越的校長領導:國際觀點。臺北市:心理。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簡麗芬(2006)。國民小學初任與卓越校長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蘇千惠(2005)。四位國民中學校長卓越領導心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芊遐(2007)。國民小學校長決策風格與倫理決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蘇進棻(2012)。中小學教師甄選方式宜採獨招或聯招?。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39,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39&content_no=1049。
顧淑馨譯(2010)。與成功有約(原作者:Stephen R. Covey)。臺北市:天下遠見。

貳、西文部分

Argyris, C. (1991). Teaching Smart People How to Lear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2), 4-15.
Buckley, B. C. & Boulter, C. J. (2000).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Representations and Expressed Models in Building Mental Models. In J. K. Gilbert and C.J. Boulter (eds.), Developing Models in Science Education,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119-135.
Csikszentmihalyi, M. (2002).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Dewey,J. (1939). Biography of John Dewey. In P. A. Schillp (Ed.), The philosophy of John Dewey, New York: Tudor , 3-45.
Duffy, F. M. (2014). Paradigms, Mental Models, and Mind-Sets:Triple Barriers to Transformational Change in School System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54(3), 29-33.
Gardner, H. (2006) Changing Minds:The Art And Science of Changing Our Own And Other People's Mind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acker, M. & Barden,A.R.(1988) Living with technology.Albany New York:Delmar.
Heyworth, R. M. (1988).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for a Topic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Michigan:Bell & Howell Company.
Johnson-Laird, P. N. & Khem LA-ni, Sangeet S. (2014). Toward a Unified Theory of Reasoning.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First Edition, 1-42.
Johnson-Laird, P. N. (2006). Models and heterogeneous reaso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Theoret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8(2), 121–148.
Koltko-Rivera, M. E. (2006) Rediscovering the Later Version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Self-Transcendence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ory, Research, and Unification,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0(4), 302–317.
Leithwood, K, & Mascall, B. (2008). Collective leadership effect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4(4), 529-561.
Luft, J. ; Ingham, H. (1955). The Johari window, a graphic model of interpersonal awareness. Proceedings of the western training LA-boratory in group development,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Maciel, R. G. (2005). Do principals make a difference? An analysis of leadership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in effective schools. University of Texas-Pan American.
Maslow, A. H. (1969). Toward a humanistic bi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4, 724–735.
Norman, D. A. (1983). Some observations on Mental Models. In D. GENTNER, and A. L. STEVENS, eds. Mental Model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7-14.
Pring, R.(2007). John Dewey: A philosopher of education for our time? .London:Continuum.
Rouse, W.B. & Morris, N. M.(1986) On looking into the black box:Prospects and limits in the search for mental model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0,.349-363.
Sergiovanni, T. J. (2005). The virtues of leadership. The Educational Forum, 69(2), 112-123.
Stogdill, R. (1974). Handbook of leadership.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Williamson, J. R. (1999). Mental models of teaching: Case study of selected pre service teachers enrolled in an introductor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urs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Wimpenny P. & Gass J. (2000). Interviewing in phenomenology and grounded theory : is there a difference? J Adv Nurs. , 31(6), 1485-92.
Zaltman, G. (2003). How Customers Think:Essential Insights into the Mind of the Market.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