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9.82.13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賴思妤
作者(外文):Lai, Ssu-Yu
論文名稱(中文):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工作坊學習社群之案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A Case Study of Workshop Learning Communities
指導教授(中文):謝卓君
指導教授(外文):Hsieh, Chuo-Chun
口試委員(中文):林志成
陳文彥
口試委員(外文):Lin, Chih-Cheng
Chen, Wen-Y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10093503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7
中文關鍵詞:工作坊幼兒園教師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外文關鍵詞:workshopkindergarten teachers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eacher professional and learning communit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園以工作坊學習社群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策略之運作歷程,瞭解教師參與工作坊學習社群在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的狀況,以及社群執行時的實際問題與解決策略。本研究為質性研究,研究參與者為個案學習社群之成員,研究方法運用訪談法,藉由研究參與者的進行訪談問題進行資料收集,將蒐集的資料使用文獻理論做分析,歸納研究結果,研究結論摘述如下:

本研究結論為:(一)幼兒園工作坊學習社群是由一群對社群主題有相當興趣的幼兒園老師所組成,並願意實踐美感教育於教學現場,社群運作策略多元包含校園參訪與觀摩、實作活動、簡報分享、同儕省思對話、合作學習、互動與交流,社群目標為提升幼兒園老師美感專業知能並落實在教學現場;(二)工作坊學習社群對教師個人成長之影響層面,其包含教學專業成長、專業態度成長、專業知識成長。教師透過社群增進美感環境營造的相關知能並與學習區課程做結合;(三)幼兒園工作坊學習社群執行之困境包含環境設備的問題、園所改善經費不足、教師時間不足、幼教工作負荷大、園所支持、班級協同老師相互合作。

最後,依據前述研究結果,分別針對個案學習社群、教師專業成長、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相關具體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kindergartens using workshop learning communities a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workshop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teachers' personal professional growth, as well as the actual problems and solution strategie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unity. This research i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are members of the case study community. The research method uses the interview method. Data is collected through the interview questions of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The collected data is analyzed using literature theory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1) The kindergarten workshop learning community is composed of a group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who are very interested in community topics and are willing to practic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site. The community operation strategies include campus visits and observations. , practical activities, presentation sharing, peer reflection and dialogue, cooperative 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goal of the community is to enhance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aesthetics and implement it at the teaching site; (2) The impact of the workshop learning community on teachers’ personal growth At the level, it includes teaching professional growth, professional attitude growth,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growth. Teachers enhance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aesthetic environment creation through the community and integrate it with the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3)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workshop learning community include problems with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insufficient funds for kindergarten improvement, insufficient teacher time,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ork The load is heavy, the kindergarten supports, and the class cooperates with teacher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forementioned research results, relevant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ase study commun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8
第三節 名詞解釋--------------------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與內涵-----13
第二節 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理論-----25
第三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內涵-------39
第四節 教師學習社群之相關理論-------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71
第一節 研究方法--------------------71
第二節 研究設計--------------------76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80
第四節 研究信實度-------------------81
第五節 研究倫理---------------------82
第四章 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85
第一節 工作坊學習社群之運作模式-------85
第二節 工作坊學習社群之成長面向-------103
第三節 工作坊學習社群之問題解決-------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結論--------------------------117
第二節 建議--------------------------120
參考文獻-----------------------------125
壹、中文文獻-------------------------125
貳、外文文獻-------------------------133
附錄--------------------------------135
附錄一 訪談大綱----------------------135
附件二 訪談同意書--------------------137

壹、中文文獻
丁一顧(20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調查研究:「關注學生學習成效」為焦點。課程與教學,17(1),209-232。
丁一顧、陳佳琳(2019)。善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師專業資本。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3),1-8。
丁文祺 (2007)。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教師專業實踐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發中心(2011)。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平台: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王旭萍(2004)。一位資深女性幼教老師的專業發展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王秀玲、康瀚文(201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現況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215,17-29。
王育靜(2020)。執行教師公開授課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雲林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朱正雄、林俊瑩(2010)。追求卓越精進的動力來源──學前教師參與專業成長活動的影響機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42(1),125-156。
金尚屏(2008)。高雄市高中職校教師專業社群互動、教學輔導創新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汪蕙芳(200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關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何緼琪、張景媛(2003)。合作省思專業成長模式對國小教師的教學知識與信念以及社群關係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4(2),157-178。
何華國(200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五南。
吳秀春(2014)。加強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有效作法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9),145-162。
吳明烈(2003)。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和堂(2000)。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吳俊憲、蔡淑芬、吳錦惠(2015)。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再聚焦、續深化」的精進作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129-145。
吳清山(2004)。提升教師素質之探究。教育研究月刊,127,5-17。
吳清山(2011)。學校革新研究。高等教育。
吳清山、黃久芬(1995)。美國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26。
吳清山(2011)。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與實踐。載於吳金盛(主編),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30週年慶暨教師專業發展研討會論文籍(14-22頁)。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育研究,191,125-126。
吳清山、林天祐(1997)。學習型組織。教育資料與研究,18,16。
吳柳儀(2007)。高中職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知能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呂文莉(2014)。中小企業運用雲端行為及中小企業組織轉變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宋如瑜 (2019) 。用以致學:華語教學實習課程的翻轉設計。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5-57。
李安明、陳怡安、謝琬琪(2012)。校長專業發展工作坊評鑑指標-以平衡計分卡概念建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9,1-25。
李麗紅、楊政議(2020)。質性研究訪談個案數之判定:資料飽和概念之使用。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6(1),47-52。
汪玉玫(2005)。淺談學習型組織與教育行政改革。學校行政,36,60-70。
周立勳(1994)。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周啟葶(2006)。以「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之分析。中等教育,57(5),94-113。
林弘昌、陳彥綸(2019)。十二年國教生活科技教師專業發展途徑與現況之探討-以桃園市生活科技教師為例。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6(2),60-80。
林志成、周雯娟(2021)。專業學習社群領導智慧之探究。學校行政,131,1-21。
林忠仁(2010)。國民小學校長分佈領導、灰猩猩效應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林彥廷(2020)。團隊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一所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林曉芳(2013)。合作學習策略在成人教育之應用。教育學術彙刊,5,83-102。
林恩麒(2018)。應用活動理論與體驗行銷探討高齡者運動環境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林思伶、蔡進雄 (2005)。論凝聚教師學習社群的有效途徑。教育研究月刊,132,99-109。
林倩如(2021)。美感教育專業成長社群對幼兒園教師戲劇教學知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林家宇(1991)。從美國教育改革淺論當今教育。師友月刊,288,30-34。
林新發(2018)。教師專業素養的意涵與實踐策略。台灣教育,711,29-47。
林淑儀(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
林梅鸞(2004)。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邱慧玲、謝傳崇(2015)。有效教師專業成長方案的特徵與規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90-96。
邱馨儀(2006)。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教學檔案管理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姜雪、劉春陽(2010)。基於體驗學習理論的大學英語工作坊。US-China Foreign.Language,8(6),46-51。
倪惠軒(201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個案研究―以彩虹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洪詠茹(2012)。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學習成就相關性之探討-以TIMSS 2007亞洲四國/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許子云(2007)。教學輔導互動歷程及其對教學導師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69,138-158。
徐綺穗(2013)。「行動-反思」教學及其在大學教育實習課程的應用。課程與教學,16(3),219-253。
徐蓓矣(2021)。以活動理論詮釋三個數學臆測教學種子教師團體培訓活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高強華(1989)。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之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0,113-133。
高博銓(2008)。學校學習社群的發展與挑戰。中等教育,59(4),8-20。
高博銓(2009)。學校教師學習社群發展的個案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2(1),61-74。
張新仁、馮莉雅、潘道仁、王瓊珠(2011)。臺灣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啟動。教育研究,201,5-27。
張哲豪(2002)。協同教學模式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張文祺(2011)。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張芷瑄(2021)。公立小校轉型實驗學校的矛盾與展化——活動理論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張淑宜、辛俊德(2011)。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5(1),83-103。
張淑珠(2008)。輔導員學習社群專業發展之研究—以彰化縣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輔導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41(1),61-90。
教育部 (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評選及獎勵要點。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
程基準。臺北市:教育部。
莊蕙瑛(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成型態與運作方式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許家驊(2017)。臺灣教師專業發展政策下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成運作實施內容、可能困難與因應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0),1-9。
馮莉雅、曾素秋、陳昭宇(2020)。以系統動態學觀點探討影響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因素:以教學訪問教師計畫為例。課程與教學,23(4),153-196。
連俊智(2007)。自學校領導實際析論組織學習:領導社群之觀點。中等教育,58(1),22-43。
郭進隆譯。(1994)。第五項修練: 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潘慧玲、陳文彥(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組織學習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集
刊,56(3),29-65。
潘慧玲(2014)。探思教師專業標準之發展與運用。教育研究月刊,243,5-19。
陳文彥(2019)。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課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308,17-33。
陳文樹 (1998)。淺談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公教資訊季刊,2(1)。
陳木金(2005)。創造專業與評鑑結合的教師進修文化。師友月刊,461,12-16。
陳佩英、曾正宜(2011)。探析專業學習社群的展化學習經驗與課程創新行動--活動理論取徑。教育研究集刊,57(2),39-84。
陳佩英、焦傳金(2009)。分散式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建構:一所高中教學創新計畫的個案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55-86。
陳佩君、陳淑美(2016)。改變的力量—教師參與自主性學習社群以提升教師專業。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2),55-57。
陳俊生、林新發(2003)。學校本位管理及其實施成效評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379-412。
陳貴生、黃能堂 (2007)。 科技教育研究與展望-從教師專業的角度探討。中學工藝教育,40(8), 45-63
陳斐卿、林盈秀、蕭述三(2013)。教師合作設計課程的困難-活動理論觀點。教育實踐與研究,26(1),63-94。
陳燕嬌、范熾文(2007)。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學校行政,49,189-210。
陳淑眉(2015)。一所學校教師社群召集人的角色轉換與社群成員之參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黄怡雯(2008)。組織學習理論與其在學校行政的應用。學校行政,55,15-31。
馮莉雅、蘇雅慧、曾素秋(2020)。教學訪問教師帶動偏鄉國小教師專業成長之途徑與策略。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16,111-140。
黃光玉、 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臺北:風雲論壇。
黃哲彬、簡夙蓮(2004)。論組織學習在學校組織之應用。學校行政,31,188-197。
黃志賢、林福來(2008)。利用活動理論分析台灣泰雅族國中生的數學學習並設計教學活動。科學教育學刊,16(2),147-169。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美玲(2017)。教師網路學習社群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黃郁姍(2021)。以活動理論觀點探究校長社群的展化學習與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新北市:心理出版。
楊長苓(2000)。質性研究工作坊系列一:訪談法。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6,2-7。
楊振富譯(2002)。學習型學校(上)-第五項修練教育篇。天下文化。台北市。
楊國賜(1994)。系統分析在教育革新的應用。四版。水牛出版社。
楊龍立(2016)。國教新知,63(3),頁5。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37(4),17-23。
劉春榮(1998)。《潮流中的教師專業自主》。教師天地,95,30-38。
劉文通(2010)。建構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制度-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學校行政,69,
107-122。
劉雅欣(2017)。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劉晏蓉(2021)。公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歐陽惠玲、陳惠珍(2021)。敘說幼兒園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發展歷程-以教學卓越金質獎之能源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4(1),115-143。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陳淑眉(2015)。一所學校教師社群召集人的角色轉換與社群成員之參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蔡金田(2013)。校長在校園學習社群的認知與實踐探究-八所國小校長的經驗。教育學術彙刊,5,59-82。
蔡金蘭(2014)。國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專業知能影響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蔡淳方(2015)。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成長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蔡清田(2017)。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台北市:五南。
蔡進雄(2003)。學校行政與教學研究。高雄市,復文。
蕭淑芬(2019)。幼兒園教師專業社群之行動研究-以圖畫書共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蕭秀玉(2004)。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賴協志(2014)。活化教學的動能:教師專業學習觀點。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3),83-90。
賴淑娟(2016)。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學習社群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顏國樑、倪惠軒(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專業成長新取向。臺灣教育發展論壇,1,1-30。
鄭志宏(1995)。企業界教育訓練人員基本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鄭淑文(2011)。高雄市國小教學視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鄭詩釧(2005)。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鄭淑惠、潘慧玲(2013)。全國性試辦方案實施之過程與成果評鑑:以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為例。中等教育,64(2),78-97。
譚彩鳳(2011)。有效能教師學習社群之發展:香港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2),213-246。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貳、外文文獻
Cibulka, J., & Nakayama, M.(2000). Practitioner’s guide to learningcommunities: Cre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schools through organization and ind ividual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9141)
DuFour, R., & Eaker, R. (2008). Revisit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communities at work. Bloomington, IN: Solution Tree press.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Evers, A. T., Kreijns, K., & Van der Heijden, B. I. J. M. (2016). The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t work. Studi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38(2), 162-178.
Evers, A. T., van der Heijden, B. I. J. M., Kreijns, K., & Vermeulen, M. (2016). Job demands, job resources, and flexible compete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t work.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43(3), 227–243.
Roberts, S. & Pruitt, E. (2003).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London: Sage.
Guskey, T. R. (2002).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change.Teachers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8 (3/4), 381-391.
Heijden, K. V. (2004). Can internally generated futures accelerat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utures, 36, 145-159.
Hord,S.M.(2004).Learning together,leading together:Changing schools through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Hord, S. M. & Sommers, W. A. (2008). Lea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Voice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Huffman, J. B., & Hipp, K. K. (2003). Reculturing 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ommunities. Lanham, MD: Scarecrow Education
Kemp, R., & Gosling, D. (2000). Peer observation of teaching,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ervices. Unpublished article,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London, UK.
Mahimuang, S. (2018).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of Teachers: A Hypothesis Mode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Conference in Vienna, 229 - 235.
Roberts, M. S., Pruitt, Z. E. (2003). School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 nities: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Oaks, CA: Corwin.
Sinkula, J. M., Baker, W. E., & Noordewier, T. (1997). A framework formarket-bas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inking values, knowledge,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5, 305-318.
Robb, L. (2000). Redefining staff development:A collaborative model for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Portsmouth, NH:Heineman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