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3.58.243.18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明峯
作者(外文):Lin, Ming Feng
論文名稱(中文):國小學生能力信念、體適能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licit Ability, Physical Fitness Test and Academy Achievement in Electuary Students
指導教授(中文):高三福
指導教授(外文):Kao, San Fu
口試委員(中文):黃崇儒
許建民
口試委員(外文):Huang, Chong Ru
Xu, Jian M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9194516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9
中文關鍵詞:體適能學業成就能力信念
外文關鍵詞:physical fitnessacademic achievementability belief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生能力信念與體適能對學業成就的影響,供未來規劃課程及學生的教學實踐之參酌。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取樣十班國小高年級學童,男生105位,女生115位,於體育課上課期間,進行體適能檢測,並以問卷調查「知覺天生能力量表」方式進行能力信念的資料收集,學期末時收集學生學期成績。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積差皮爾森相關及階層迴歸,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能力信念對學業成就有部分影響;二、體適能表現對學業成就有部分影響;三、對學業成就的影響,體適能表現的影響力遠勝過能力信念。根據本研究的結果,體適能表現中的八百公尺成績對學生的學業成就影響明顯,能力信念不是影響學業成就的原因,此研究結果與本研究原先的推論不符。本研究對研究假設未能獲得支持進行討論,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更換不同心裡變項,藉此找到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主因。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beliefs and physical fitnes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The research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en classes of seni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sampled, including 105 boys and 115 girls. Physical Fitness Test is carried out dur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And the data collection of Ability Beliefs i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he questionnaire "Perception Innate Ability Scale".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are collected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The data obtained a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conduct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earch shows: 1. Ability beliefs have a partial impac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2. Physical Fitness Performance has a partial impac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3.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Fitness Performance is far more than Ability Belief.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800-meter score in physical fitness performanc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bility beliefs are not factors that affect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al inferences of this study.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failure to support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It is suggested that future researchers can replac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Find out the main reasons that affect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 次 I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3
第五節 名詞操作定義 3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體適能的意涵與發展 5
第二節 體適能表現與學業成就表現相關之研究 13
第三節 能力信念理論 21
第四節 體適能表現對學業成就的正向影響:能力信念的影響程度? 2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2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6
第三節 研究測量 26
第四節 研究程序 29
第五節 資料處理 30
第四章 結果 31
第一節 研究變項描述統計與相關分析 31
第二節 能力信念與體適能表現對學業成就之預測 34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38
第一節 討論 38
第二節 結論及建議 40
參考文獻 41
中文部分 41
英文部分 44
附錄一、問卷介紹表 46
附錄二、知覺天生能力量表 47

表 次
表 1政府推動體適能相關計畫時間表 .............................. 11
表 2 體適能與學業表現文獻 ..................................... 13
表 3 各變項之描述統計與相關係數矩陣 ............................ 33
表 4 能力信念及體適能表現與學業成就之迴歸分析 ................... 37

圖 次
圖 1 研究架構 ................................................ 25
圖 2 研究流程 ................................................ 29

方進隆(1997)。健康體適能的理論與實際。漢文。
王順正(2003)。體能或體適能。運動生理學週訊電子報。 http://www.epsport.idv.tw
毛國楠、劉政宏、彭淑玲、李維光、陳慧娟(2008)。能力信念、學業自我價值後效與學業成就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情緒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9,569-588。
余嬪(2007)。體理論基礎經典叢書(下)。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鈺淳(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和國民中學學生體適能與學業成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李明娟(2013)。國小學童體適能與學業成就及智力表現之性別差異與關聯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李柏霖(2018)。偏鄉國小學童身體活動量、自我效能、學業成就之關係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大學。
李詠振(2014)。國小高年級學生身體活動量健康體適能與學業成績相關之研究-以金門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金門大學。
李嘉峯(2018)。十二年國教學生體適能與學業成就之關係-以國立南科實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
卓俊辰(1986)。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仁俊(2018)。SH150方案對國小童體適能及學業成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大學。
林青隆(2017)。高職學生體能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某高職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
林晉利(2004)。體能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運動、休閒、健康科學導論,5-6頁。台中市:鞋技中心。
邱俊惟(2012)。國中學生健康體適能與學業成就表現之相關因素探討-以台中市某公立高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范梅芳(2017)。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餐與程度及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大學。
高三福(2020)。知覺天生運動能力量表(未出版手稿)。
張峻豪(2021)。七年級學生體適能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大學。
教育部(2000)。提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 333 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2)。學校體育發展中程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 。中小學健康體位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94學年度國中學生體適能檢測與護照實施績效之調查研究。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7)。快活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4)。SH150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2013)。體育政策白皮書。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4133&ctNode=300&mp=11
教育部體育署(2015)。SHI50方案-推動每週在校運動150分鐘策略。https://www.sa.gov.tw/wSite/ct?xItem=10817&ctNode=691&mp=11
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21)。體適能指導:定義及重要性。https://www.fitness.org.tw/direct01.php。
教育部體適能網(2013)。健康體適能測驗方法及評量標準。http://www.fitness.org.tw
淡江大學體適能系統網(2022)。競技體適能。https://fitness.sports.tku.edu.tw/racefitness.cshtml
許秀君(2016)。臺南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健康體適能與學業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遠東科技大學。
郭宜禎(2009)。兩所國小學童體適能與學業成就的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陳定雄、曾媚美、謝志君 (2000)。健康體適能。華格那企業有限公司。
陳信文(2017)。體適能與學業成就之縱貫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陳姿文(2018)。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研究-以台南市東區復興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
陳炳憲(2013)。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研究-以台南市東區復興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
陳盈淳(2014)。健康適與競技體適能之探討-以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海洋運動休閒系學生為例,運動健康休閒學報,5,31-38。
黃以芃(2016)。高中生健康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相關分析-以國立岡山高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曾竣瑋、王鶴森(2012)。國中學生健康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關係。大專體育學刊,14(3),367-377。
楊千慧(2020)。國小學童體適能與學業表現之關聯(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
楊惠霙(2021)。跳繩表現與學業成績及體適能成績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
劉智凱(2014)。國民中學學生學業成就與健康體適能關係調查研究一以花蓮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廖本民(2006)。健康體適能概念及測驗評量辦法探討,通識教育學報,9,145-154。
廖雅惠(2019)。本國籍配偶與原住民配偶之子女體適能差異相關研究-以台南市東區復興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
鄧成城(2010)。國小學童坐式生活形態及身體活動量對體適能的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謝維玲(2012)。聰明學習靠運動。臺北縣:野人。
闕月清(2003)。體育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體育學報,35,193-206。

英文部分
Biddle, S. J. H., Wang, C. K. J., Kavussanu, M., & Spray, C. M.(2003). Correlates of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in Physical Activit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3(5), 1-20.
Biddle, S. J. H., Wang, C. K. J., Chatzisarantis, N. L. D., & Spray, C. M. (2003). Motivation for physical activity in young people: entity and incremental beliefs about athletic ability.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1(12), 973-989.
Chelladurai, P. (1993). Leadership. In R. N. Singer, M. Murphey, & L. K. Tennant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f sport psychology (pp. 647-671). New York: Macmillan.
Dweck, C. S., & Legget, E. L. (1988). A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Review, 95(2),256-273.
Dweck, C.S. (2000). 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In.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Psychology Press.
Dweck, C. S., & Molden, D. C. (2005). Self-theories: Their impact on competence motivation and acquisition. In A. J. Elliot, & C. S. Dweck, (Eds.), Handbook of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pp. 122-140). New York City: Guilford Press.
Dweck, C. S. (1999). 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Philadelphia, PA: Psychology Press.
Dweck, C. S., Chiu, C., & Hong, Y. (1995). Implicit theories: Elabor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Model. Psychological Inquiry, 6, 322-333.
Elliott, E. S., & Dweck, C. S. (1988). Goals: An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1), 5-12.
Golby, J. ,& Wood, P. (2016).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on Mental Toughnes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Student-Athletes .Psychology, 7,901-913.
Jones, G. , Hanton, S. , & Connaughton, D.(2002).What Is Thing Called Mental Toughness? An Investigation of Elite Sport Performers.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14(3),205-218.
Ommundsen, Y. (2001). Pupils' affective respon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the association of implicit theories of the nature of ability and achievement goals.
Russell Pate, Maria Oria, Laura Pillsbury (2013). Fitness Measures and Health Outcomes in Youth.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Spray, C. M., Wang, C.K. J., Biddle, S. J. H. Chatzisarantis, N. L. D., & Warburton, V., E. (2006).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self-theories of ability in youth sport.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7, 255-267.
Warburton, V. E., & Spray, C. M. (2008). Moti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cross the primary-secondary school transition.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14, 157-178.
Warburton, V. E., & Spray, C. M. (2017). The 'growth mindset': More than just praising effort? Physical Education Matters, 12, 31-3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