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8.142.16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呂心耘
作者(外文):LU,Hsin-Yun
論文名稱(中文):國小健體領域教師實施素養導向羽球教學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etency-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指導教授(中文):劉先翔
指導教授(外文):Liu, Hsien-Hsiang
口試委員(中文):張俊一
潘義祥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9194508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6
中文關鍵詞:素養導向教學教師專業成長體育態度體育學習成效運動教育模式
外文關鍵詞: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Sports Education ModelPhysical AttitudeLearning Effect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目的: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探討素養導向羽球教學,對於學生在體育態度、學習成效以及教師專業成長上的影響情況。方法:某國小六年級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學生人數共24位,男13位,女11位。以運動教育模式進行羽球教學,實施8週,16節課,每節課40分鐘,透過參與觀察以學生分享單、教師日誌、教師觀察紀錄等方式蒐集資料,以體育態度量表、羽球技能測驗(正拍發球與高長球)於實驗課程教學前、後進行測驗,探討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表現與教師專業成長的情況。結果:一、素養導向羽球教學實施後,在羽球的認知、情意、行為意象層面的後測優於前測,達顯著差異。二、素養導向羽球教學實施後,正拍發球的後測優於前測,達顯著差異;高長球的後測優於前測,雖未達顯著差異,但有正向的提升。三、透過行動研究提升運動項目的專業知識、課程設計與班級經營,能增進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問題解決的能力,具有正面積極的專業成長。結論:一、素養導向羽球教學能提升學生在羽球的認知、情意、行為意象層面的體育態度。二、素養導向羽球教學能提升學生在羽球技能、策略及規則的學習成效。三、行動研究有助於提升教師專業知識、課程設計、班級經營與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
Purpose: This study adopts the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al system for teaching badminton on students' attitudes, learning effect a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Method: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sixth grade students from a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ounty, with a total of 24 students made up of 13 males and 11 females. The Sports Education Model (SEM) was adopted to for the school’s badminton curriculum, with 16 lessons of 40 minutes each conducted for 8 week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students’ sharing feedback, teacher diaries and teacher observation record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scale and badminton skill tests (forehand serve and clear) were administe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and effect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Results: 1.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al system, the post-test cognition, affect and behavior intention of badminton was better than the pre-test,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2.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al system, the post-test of forehand serves was better than the pre-test and the post-test of clear moves was better than the pre-test, although it did not reac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here was a positive improvement. 3.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sport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were improved and the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PE teachers in teaching was enhanced, which led to positive professional growth. Conclusion: 1. A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al system for badminton can enhance the students' physical attitudes in terms of cognition, affect, and behavior intention of badminton. 2. The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al system can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of skills, strategies and badminton rules. 3. Action research helps enhance the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urriculum design,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謝誌.......................................... ......IV
目 次.................................................V
表 次..............................................VIII
圖 次................................................I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名詞操作定義......................................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貳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羽球運動發展概況...................................6
第二節 運動教育模式相關研究................................8
第三節 素養導向體育教學...................................14
第四節 教師專業成長.......................................19
第參章 研究方法...........................................23
第一節 研究對象...........................................2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23
第三節 研究程序...........................................29
第四節 資料處理...........................................2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31
第一節 素養導向羽球教學對國小學生體育態度之影響情況...........31
第二節 素養導向羽球教學對國小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情況...........36
第三節 教師實施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專業成長....................4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44
第一節 結論................................................44
第二節 建議................................................45
參考文獻...................................................46
一、中文部分................................................46
二、英文部分................................................53
附錄.......................................................54
附錄一、體育態度量表使用同意書................................54
附錄二、研究參與學生、家長同意書..............................55
附錄三、體育態度量表.........................................56
附錄四、羽球教學計劃.........................................59
附錄五、學生分享單...........................................78
附錄六、運動季賽程表.........................................81
附錄七、球員出賽單、比賽紀錄表................................83
附錄八、各隊隊旗.............................................84
一、中文部分
干若佳(2018)。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巧固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中華民國羽球協會(2021年10月22日)。國小盃報名結果。中華民國羽球協會國內賽事國小盃。http://www.ctb.org.tw/information.asp?id=226
王育靜(2020)。 執行教師公開授課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雲林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王金國、吳欣怡(2022)。國民小學一年級導師實施素養導向教學之研究。台灣教育研究期刊,3,237-260。
王彥邦、陳朱祥(2021)。素養導向體育教學示例-2E 世紀,誰 [羽] 爭鋒。學校體育,184,81-90。
王彥邦、程瑞福(2020)。實施素養導向體育教學於小學高年級之行動研究。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15,27-39。
江文瑞(2005)。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領域實施 [運動教育模式] 之探討。學校體育, 90,115-119。http://dx.doi.org/10.29937/PES.200510.0019
江良規(1968)。體育學原理新論。臺灣商務印書館。
安翊之、鄭漢吾(2021)。以運動教育模式的體育課程實踐國民小學健體領域核心素養之論析。臺中科大體育學刊, 17,17-30。http://dx.doi.org/10.6980/NUTCPE.202105_(17).0002
杜冠緯(2021)。高雄市某國小以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實施素養導向的體育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李文楷(2022)。素養導向體育課程對學習遷移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李淑玲、闕月清(2006)。台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成長現況及需求之差異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5,15-30。http://dx.doi.org/10.29697/JPE.200605.0004
李雅雯、掌慶維(2021)。國小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探討-以 [體育教學模組] 為例。學校體育,186,115-128。
吳璧純、詹志禹(2018)。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2),35-64。http://dx.doi.org/10.3966/1816655042018061402002
吳清山(2011)。我國高等教育革新的重要課題與未來發展之分析。長庚人文社會學報,4(2),241-280。http://dx.doi.org/10.300114/CGJHSS.201110.0002
吳清山(2018)。素養導向教師教育內涵建構及實踐之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3,261-293。http://dx.doi.org/10.6209/JORIES.201812_63(4).0009
呂學棱(2018)。國小體育任課教師專業成長之探討-以體育教學模組認證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周學輝(2017)。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對國中生團隊凝聚力及籃球比賽表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周宏室(2012)。運動教育學(四版)。師大書苑。
林本源、鄭惠英(2002)。應用概化理論探討羽球正手發高遠球測驗的信度與效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302-308。http://dx.doi.org/10.6695/AUES.200205_91.0083
林本源、邱金松(2003)。編製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之初步研究。大專體育學刊,5(1),11-25。http://dx.doi.org/10.5297/ser.200306_5(1).0001
林靜萍(2017)。落實素養導向體育課程與教學。學校體育,162,4-5。
林靜萍(2018)。從技能到素養-三波教育改革中體育課程目標與教材的演變。學校體育,168, 5-13。
林品軒(2017)。行動反思學習策略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對國小生飛盤課比賽表現及專注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林介全(2015)。運動教育模式實施於國小五年級體育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林桓慶(2020)。以圖畫分析國小學童運動教育模式排球課程之學習知覺。[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洪乙瑄(2018)。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洪詠善、范信賢(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范信賢(2016)。 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導讀《 國民核心素養: 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 DNA》。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188-194。
陳政吉(2011)。運動教育模式學生教練角色扮演與小組互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陳昭宇(2016)。探究遊戲在體育教學的價值:經驗學習理論的應用。中華體育季刊,30,97-104。http://dx.doi.org/10.3966/102473002016063002003
陳政吉(2011)。讓孩子有更完整學習的體育課運動教育模式課程教學。學校體育,122,117-121。http://dx.doi.org/10.29937/PES.201102.0019
陳穎志(2018)。以圖畫分析國小學童之學習知覺:以運動教育模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陳燕嬌、范熾文(2007)。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學校行政,49,189-210。http://dx.doi.org/10.6423/HHHC.200705.0189
陳嘉雄(2009)。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關係。大專體育學術專刊,80-90。http://dx.doi.org/10.6695/AUES.200905_98.0012
陳俊龍(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下的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學校行政,(66),188-207。http://dx.doi.org/10.6423/HHHC.201003.0188
陳慧美(2011)。台北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體育態度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陳志偉(2012)。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體育態度與身體活動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夏文龍(2010)。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應用於國中學生羽球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高詠強(2020)。運動教育模式實施體育課對國中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張寶丹(2003)。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與形象知覺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許家驊(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策略之理念、設計實務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0),13-18。
莊傑閔(2021)。高中素養導向教學實施運動教育模式之學生學習表現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莊燿洲、劉冠璋(2017)。以核心素養導入 [運動教育模式] 課程設計歷程-[國立北門農工的課程發展行政配合紀實]。學校體育,163,32-40。
莊紘珍(2013)。國小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健體領域輔導小組推動模式為例。學校體育,134,34-45。
彭鈺人(1993)。體育測驗與測量。師大書苑。
黃瑞峰、潘義祥、胡育霖(2011)。國小學童對運動教育模式實施知覺之探討。臺東大學體育學報,14,1-14。http://dx.doi.org/10.29874/JPENTU.201106.0001
黃承暉、李宏文、潘義祥(2020)。行動反思策略融入運動教育模式 (ARSE) 對學生學習表現之影響。臺灣運動教育學報,15,23-45。http://dx.doi.org/10.6580/JTSP.202011_15(2).02
黃品榮(2019)。生命故事結合行動反思策略融入運動教育模式游泳課對學生運動表現及責任行為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黃泰源(2010)。給孩子不一樣體育課-運動教育模式之理論與應用。學校體育,101,93-98。http://dx.doi.org/10.29937/PES.200708.0015
黃雪雲(2017)。運動教育模式融合TGFU遊戲概念對國小中年級學童排球發球技能與ARCS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黃至賢(2006)。運動教育模式對國小學童學習效果及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馮韋國(2020)。責任模式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對提升國小棒球隊運動精神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閔詩紜(2019)。小學教師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之專業成長需求研究。學校行政,121,185-203。http://dx.doi.org/10.6423/HHHC.201905_(121).0009
游秀靜、唐淑華(2015)。因 [被看見] 而 [能看見]:[學習共同體公開授課] 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中等教育,66,16-39。http://dx.doi.org/10.6249/SE.2015.66.1.02
程峻(2019)。淺談以「自主學習」為核心概念之體育教學策略。學校體育,175,82-92。
掌慶維(2018)。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理論基礎。學校體育,162,31-43。
楊俊鴻(2016)。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體育課程與教學。學校體育,153,7-18。
楊俊鴻(2016)。導讀:《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195-199。
詹恩華(2018)。身體素養導向教學方法與實例。學校體育,168,60-71。
詹恩華、闕月清、掌慶維(2017)。素養導向體育課程評析:以英國、加拿大、美國、澳洲為例。大專體育,143,1-13。http://dx.doi.org/10.6261/SRR.2017.143.01
鄭漢吾(2019)。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大專羽球課之行動研究。臺中科大體育學刊, 15,16-38。http://dx.doi.org/10.6980/NUTCPE.2019_(15).0002
蔡耀霆(2019)。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樂樂足球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蔡清田(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課程改革。評鑑雙月刊,(80),25-29。
蔡怡汝(2007)。國小教師的教師評鑑態度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劉燕霜(2018)。運動教育模式對無動機學童籃球技能與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賴建志(2020)。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童人際關係探究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謝育臻、田仁秀(2017)。運動教育模式在體育課課程設計與應用。國教新知,64,3-15。http://dx.doi.org/10.6701/TEEJ.201706_64(2).0001
謝傳崇、王瓊滿(2010)。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 。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35-66。http://dx.doi.org/10.7044/NHCUEA.201106.0035
謝乃文(2019)。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蘇榮立(2013)。不同羽球教學法對正手拍高遠長球擊球效果之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8,1-15。http://dx.doi.org/10.6580/JTSP.2013.8(2).01
鐘敏華(2020)。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原則。學校體育, 181,1-20。
顧翠琴(2019)。以教師專業對話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基隆市教師會的共備觀議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65-73。

二、英文部分
Farias, C., Hastie, P. A., & Mesquita, I. (2017). Towards a more equitabl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sport education: Results of an action research-based intervention.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22(4), 460-476.
García-López, L. M., & Gutiérrez, D. (2015). The effects of a sport education season on empathy and assertivenes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 20(1), 1-16.
Harvey, S., Pill, S., Hastie, P., & Wallhead, T. (2020).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successes, constraints, and possi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implementing the sport education mode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 25(5), 555-566. https://doi.org/10.1080/17408989.2020.1752650
Hastie, P. A., & Wallhead, T. (2016). Models-based practi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case for sport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35(4), 390-399. https://dx.doi.org/10.1123/jtpe.2016-0092
Mesquita, I., Farias, C., & Hastie, P. (2012). The impact of a hybrid sport education–invasion games competence model soccer unit on students’ decision making, skill execution and overall game performance.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18(2), 205-219. https://doi/pdf/10.1177/1356336X12440027
Siedentop, D.(1994). Sport education: 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s.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iedentop, D., Hasite P.A., & van der Mars, H.(1994). Complete Guide to Sport Education.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Whitehead, M. (2001).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literacy.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6, 127-138. https://doi.org/10.1080/174089801006020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