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58.4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陳秀鳳
作者(外文):Chen, Hsiu-Feng.
論文名稱(中文):解析瑜伽參與、中斷練習及持續練習因素之計量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ing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Yoga Practicing: An Econometric-based Approach
指導教授(中文):林世昌
指導教授(外文):Lin, Eric S.
口試委員(中文):林建甫
林惠玲
商瓈丹
口試委員(外文):Lin, Chien-Fu
Lin, Hui-Ling
Shang, Li-D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9075527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7
中文關鍵詞:瑜伽瑜伽教室瑜伽參與持續涉入
外文關鍵詞:YogaYoga classroomYoga ParticipationYoga Engagemen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瑜伽發展至今已逐漸和健康掛上等號,前人不少研究實證瑜伽對人體身心靈健康具一定成效,但過往的研究範疇較局限在單一縣市或瑜伽教室,未針對「未曾參與瑜伽」之族群進行探討,亦鮮少探究「成效」之相關影響因子。本研究設計問卷並透過網路盡可能的採隨機方式觸及不同族群,共取得851份樣本,涵蓋瑜伽練習、未曾練習以及不同練習頻率者,進而以統計計量方法探討國內之瑜伽運動族群屬性,以及統整較易中輟之對象及根本原因。最後再將持續參與者之成效,區分9個面向,包括體重、體態、健康、身體疼痛、體脂肪、工作升遷、記憶力、學習力、企圖心等,並從練習過程之變數,歸納影響成效之關鍵。
本研究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瑜伽參與者確有其特定之族群屬性,由「未參與瑜伽」族群中檢視可能之參與動機後,發現瑜伽潛在市場的發展空間相當大。我們亦發現瑜伽在初學階段較易中斷學習,而坊間多數瑜伽未依學習者的程度分級或分班,是練習者會中斷的根本原因。另針對持續參與者之學習成效分析中,發現缺乏呼吸及冥想訓練,是練習成效與文獻產生落差的關鍵,而個人投入練習時間以及老師教學方法亦是練習成效之重要影響因素。本文最後分別對私營部門及公共部門提出相關建議,希冀協助優化其經營及管理,使瑜伽運動逐漸成為老少咸宜之全民運動。
“Yoga” has been gradually linked to health. Many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yoga on physical, mental, and spiritual health. However, those studies are limited to a single county or yoga classrooms, and focus on yoga learners. It is very rare to analyze yoga non-participants or yoga quitters. In this study, we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s and collect the sample through the Internet in a way trying to reach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as random as possible. There are total of 851 observations in our sample, including yoga practitioners, non-participants and continuing practitioners.
We then apply the econometric methods to explore the determination of engaging in yoga practice, wher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chosen based on past studies and our own judgement. A summarized approach i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reason why people tend to quit yoga practice. This paper also estimates nine potential benefits for continuous yoga learners, which include weight, body shape, health, body pain, body fat, job promotion, memory, learning, and ambition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yoga participants do have specific group attributes. We find that there is a huge market potential for yoga industry after examining the possible motives for those non-participants. It is also found that it is more likely to quit practicing yoga at the stage of beginning yoga. The main factor is that most yoga classrooms do not teach based on the level of student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lack of breathing training and meditation training might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uly effectiveness of yoga and the literature. Our finding also reveals that the key factor for yoga learning effectiveness hinges heavily on the amount of practicing time. Finally, this paper mak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s, which might help optimize yoga clubs/classroom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We really hope that yoga can gradually become a popular sport for all ages.
摘 要 2
Abstract3
誌 謝 4
目錄 1
圖目錄 2
表目錄 2
第壹章 緒 論 3
第貳章 瑜伽起源與種類 7
第一節 瑜伽起源 7
第二節 瑜伽種類 8
第參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10
第一節 瑜伽參與者的族群屬性 10
第二節 瑜伽參與者持續涉入狀況 11
第三節 瑜伽持續參與成效狀況 12
第肆章 資料來源與模型設定 14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變數說明 14
第二節 敘述統計分析 15
第三節 實證模型設定 17
第伍章 實證分析與討論 19
第一節 瑜伽參與者的族群屬性結果分析 19
第二節 瑜伽參與者中斷練習的原因分析 21
第三節 瑜伽持續參與者之成效關聯分析 22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25
第一節 主要研究結果及研究結論 25
第二節 研究限制 26
第三節 研究建議 27
參考文獻 29


圖目錄
圖1:瑜伽參與之成效分佈 32
圖2:瑜伽參與動機之誘因分析 32
圖3:瑜伽參與者中斷年資分析 33
圖4:曾經參與瑜伽,一年內中斷原因統計 33


表目錄
表 1: 變數說明 34
表 2: 敘述統計 36
表 3: 瑜伽參與者族群特性分析 38
表 4: 瑜伽減重有效之關鍵影響 40
表 5: 瑜伽體態變好之關鍵影響 42
表 6: 瑜伽促進健康之關鍵影響 44
表 7: 瑜伽治療疼痛之關鍵影響 46
表 8: 瑜伽減脂有效之關鍵影響 48
表 9: 瑜伽促進工作升遷之關鍵影響 50
表 10: 瑜伽提升記憶力之關鍵影響 52
表 11: 瑜伽提升學習力之關鍵影響 54
表 12: 瑜伽提升企圖心之關鍵影響 56

王建興、古雅誼、方怡潔 (2013): “建構瑜伽運動參與者持續涉入模式之研究,” 《臺東大學體育學報》, 19, 1-16。
毛玉萍、賴永成、許弘毅 (2018): “太極武藝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運動休閒餐旅研究Journal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2(13), 45-63。
艾揚格、廖薇真、章敏 (2019): “瑜伽之光,” 臉譜出版社。
李素箱、柳立偉、曾雅倫、黃聖期 (2015): “休閒阻礙、休閒偏好及持續涉入之探討,”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2(14), 81-90。
杜春治、徐康良、黃郁玲 (2011): “瑜珈運動對身、心靈及體態的影響,” 《成大體育學刊》, 2(43), 67-74。
吳守從 (2007): “瑜珈運動者之參與動機與活動體驗研究,” 《運動知識學報》, 4, 40-56。
吳堃瑞、李城忠 (2017): “路跑參與者參與動機、心流體驗與持續涉入之研究,” 《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 2(5), 68-77。
林輝達、李元宏、黎正評、葉為谷 (2012): “新竹市立網球場網球運動參與者持續涉入情形之研究,” 《休閒保健期刊》, 8, 169-193。
林筠珊 (2011): “哈達瑜珈對情緒智能與壓力知覺之影響,”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理學院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霈蕎 (2020): “研究瑜珈參與者身體意象、社會體型焦慮、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
凃宏明、陳惠美、何昶鴛 (2017): “持續性涉入對休閒活動態度與行為是中介或干擾效果?-以園藝活動為例,” 《戶外遊憩研究》, 4(30), 65-94。
張孝銘、林樹旺、余國振 (2004): “慢跑消費者活動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 《大專體育學刊》, 1(6), 83-93。
張孝銘、洪珠媚、王惠韻 (2010): “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幸褔感之研究,” 《運動休閒餐旅研究》, 4(5), 35-49。
張容華 (2019): “瑜伽參與者正念經驗之現象學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碩士論文。
殷旭圻 (2020): “8週Sri Sri Yoga序列介入對中高齡成年人睡眠品質與情感效果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學系運動與健康休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馬春 (2018): “蘭州市部分男性參與瑜伽運動動機研究,” 《體育科技》, 2(39), 83-84。
郭于萍、李淑惠 (2018): “不同類型瑜珈參與者對身體組成、柔軟度、下肢爆發力與平衡能力影響之研究,” 《休閒運動管理學刊 Journal of Leisure and Sports Management》 2(4) , 13-22。
陳南琦、陳明宏、陳南福 (2008): “瑜珈運動課程參與歷程之研究,” 《臺中學院體育》 5 , 106-115。
陳芬妮 (2014): “阿斯坦加瑜珈與哈達瑜珈運動對成年人體適能的影響,” 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雅芳 (2019): “台北市士林區女性瑜珈學員持續參與課程的參與動機探討,”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運動保健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斌展、李城忠、劉邦揖、黃文昌 (2008): “瑜珈運動參與者持續涉入模式之研究,” 《運動事業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7, 112-129。
楊欽城、鄒雨潔、曾怡喬、柳立偉 (2016): “衝浪活動參與者知覺風險、持續涉入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 8, 45-57。
楊榮森 (2010) : “瑜珈訓練輕鬆,疼痛治療奏功,” 《健康世界》, 300, 13-13。
鄭梅花 (2012): “探討影響瑜伽課程參與動機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珠 (1990): “瑜珈-身心合-的科學,” 《中華體育季刊》, 1(4), 44-50。
戴吾蓉 (2012): “新竹市瑜珈參與者的休閒動機、持續涉入及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