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3.25.8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許 彤
作者(外文):Hsu,Tung
論文名稱(中文):藝術作為自我療癒: 以妮基‧德‧桑法勒的個體化歷程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rt as Self Healing: Niki de Saint Phalle’s Process of Individuation
指導教授(中文):高榮禧
指導教授(外文):Kao, Jung-Hsi
口試委員(中文):彭佳慧
張琳
口試委員(外文):Peng, Jia-Huei
Chang,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學號:108593501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3
中文關鍵詞:妮基‧德‧桑法勒榮格心理分析理論個體化藝術治療陰性空間
外文關鍵詞:Niki de Saint PhalleAnalytical psychologyindividuationart therapyfeminine spac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法國藝術家妮基‧德‧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 1930-2002)的一生以她過人的朝氣、創意與想像力,成為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她的藝術以多元形式的表現,拓展了當代藝術的美學與幻想空間。而她豐富的藝術成就來自於多舛的童年陰影以及受壓抑的心理情狀,使她在年輕時經歷了嚴重的精神性病症;然而,作為一個病體,妮基透過藝術像是為自身開啟一條自癒的藝術療程;為藝術所治癒,也為藝術所昇華。因此,本研究期望透過觀看妮基的作品,連結其生命經驗,探究妮基以藝術作為自我癒療的個體化療程。

研究者將以妮基的生命與藝術為文本,區分為四個階段:《集合藝術》(1956-1961)、《射擊藝術》(1961-1964)、《娜娜》與系列雕塑(1964-2002)以及《塔羅公園》(1978-2002),以榮格心理分析理論解析其個體化歷程,並輔以藝術治療理論,試圖解析藝術家主觀意識的創作歷程,與其內在心象的反應過程;並藉由女性主義相關研究與論述從社會結構中,梳理藝術家身份認同的發展脈絡。

觀看妮基的藝術創作歷程與創作論述,皆指向藝術為她的心理帶來治療的能力,她的一生映照了完整的個體化歷程,她在藝術的世界裡發現了自己的潛能,透過藝術找回失去的本體,並以女性的姿態展現女性的個體性,向世人展示了她的一生與她的療程。

The works of French artist Niki de Saint Phalle (1930-2002) expand the aesthetics and fantasy space of contemporary art with multiple forms of expression. She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emale artis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But her artistic achievements came from the shadows of her childhood and her depresse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She suffered from a severe mental illness at a young age. However, as a sick body, Niki started a healing process for herself through art. She was healed by art and sublimated by art. Therefore, this thesis hopes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works of Niki and her life experiences, as an art healing pocess Individuation.
The researcher will use Niki's life and art works as the text for analysis, divide it into four stages: "The Assemblages"(1956-1961), "Tirs or Shooting Painting"(1961-1964), " The Nanas" Sculpture Series (1964-2002) and "Tarot Garden"(1978-2002). Based on analytical psychology. The research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ndividuation process of our artist by analyzing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her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sponsive process of her inner image with art therapy theory. And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adopt feminist research to sort ou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artist's identity from her social context.
The life process of Niki and her artistic creation process all point to the art capacity to bring the healing process to her psychology. Her life reflected a complete procedure of individuation. She discovered and realized her potential in art and regained her lost identity. She demonstrates feminine individuality by revealing her life and her treatments.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二節、研究方法 7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榮格心理分析理論與藝術治療 10
一、 榮格心理分析理論 10
1. 原型 12
2. 阿尼瑪與阿尼瑪斯 14
3. 陰影 15
4. 自性與個體化 16
二、藝術治療 17
第二節、 女性主義視角下的身體觀 23
一、父權與暴力 23
二、母體式陰性 26
第三章、 妮基的生命與藝術 30
第一節、妮基的生命曲線 30
第二節、妮基與她的藝術旅程 41
第四章、 妮基的藝術療程 59
第一節、 浮貼她的創傷─《集合藝術》 59
第二節、 死亡驅力的盾牌─《射擊藝術》 66
第三節、 女人的重生與釋放─《娜娜》系列雕塑 73
第四節、 她心中的淨土─《塔羅公園》 79
第五章、 結論 86

古曉梅譯;Tolstoy, Lev Nikolayevich.著,《托爾斯泰藝術論》,臺北市:遠流出版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
朱慧英、陳俊元、利美萱譯;Punnett, Audrey.著,《孤兒─從榮格觀點探討孤獨與
完整》,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
江胤芝,《觀看不淨:重構身體及女性主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藝術
跨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江孟蓉譯;Allen, Pat B.著,《療癒,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臺北市: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
江學瑩譯;Kramer, Edith.著,《兒童藝術治療》,臺北市:心理出版社,2004。
易之新譯;Franz, Marie-Louise von.著,《榮格心理治療》,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李以洪譯;Neumann, Erich.著,《大母神:原型分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李依依,《丁格利:總體藝術大師》,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13。
李芬芳譯;Gilligan, James.著,《暴力失樂園》,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有限公司,1997。
李宗憲,《生命的自我認識與整合─試論榮格個體化哲學》,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論文,2015。
李明薇,《高第建築的文化詮釋》,淡江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李亮人,《妮琦‧德‧聖法爾及其藝術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碩士論文,1996。
李美蓉,〈妮基的詩意世界〉《妮基的異想世界》,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07。
李美蓉、傅嘉琿,《妮基的異想世界》,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07。
林宛榆,《奧蘭肉體藝術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
林書熲、葉琳,〈擺脫共生,成為女人:從榮格心理分析取向看小紅帽與狼〉《輔
導季刊》第53卷,第1期(2017):16-24。
林盛彬譯;Burke, Edmund.著,《崇高與美之起源》,臺北市:典藏藝術家股份有
限公司,2012。
周黨偉、趙藝敏譯;Papadopoulos, Renos K.主編,《榮格心理學手冊》,北京:中
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倪明萃譯;Pollock, Griselda.著,〈創傷年代的美學感同與見證〉《藝術學研究》,
8期(2011.5):73-126。
吳明富,《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臺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2010。
吳明富、黃傳永,《藝術園丁:失落與悲傷藝術治療》,臺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2013。
吳順文,《人間獸》,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碩士論文,2013。
吳怡葵,《妮姬‧杜‧聖菲爾的造型與色彩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大學:視覺藝術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4。
吳康、丁傳林、趙善華譯;Carl, Gustav Jung.著,《心理類型》,臺北市:桂冠出
版社,1987。
吳燕譯;Butler, Judith.著,〈身體至關重要〉《後身體:文化、權力和生命政治學》,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吳謦竹譯;Cyrulnik, Boris.著,《重新學會愛─在傷痛中自我修復,創造幸福》,臺
北市: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
施宏達、陳文琪譯;Herman, Judith.著,《從創傷到復原》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2004。
洪蘭譯;Loftus, Elizabeth、Ketcham, Katherine.著,《記憶vs創憶─尋找迷失的真
相》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姜國權譯;Carl, Gustav Jung.著,《人、藝術和文學中的精神》,北京:國際文化
出版公司,2011。
徐玟玲,《以榮格學說探究個體心理功能與多元主體性:解構藝術創作者》,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美術教育組博士論文,2012。
徐芬蘭,《瞭解高第》,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1。
徐德林譯;Carl, Gustav Jung.著,《原型與集體無意識》,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
司,2011。
徐曉珮譯;Johnson, Robert A. 著,《擁抱陰影─從榮格觀點探索心靈的黑暗面》
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
高榮禧,《西方藝術中的女體呈現─傅柯的啟迪》,唐山出版社:臺北市,2007
梁家綺《多重凝視主體與認同形塑:以2013年台南藝術節「城市舞台」《西川滿‧
赤崁記》為場域》,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2020。
陳世芬,《瑪利亞與母親原型─榮格分析心理學派之評析》,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碩士論文,2006。
陳韋臻,《庫爾貝裸女畫與大眾色情/情色文化的辯證》,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陳麗珍,《藝術媒材活動應用於青少年成長團體之過程效果分析》,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2013。
陸雅青、周怡君、林純如、張梅地、呂煦宗等譯;Malchiodi, Cathy A.主編,《藝
術治療─心理專業者實務手冊》,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
郭騰輝,〈當「彩色娜娜」遇上「黑色機器」─妮基與丁格利的一世情與藝〉《妮
基的異想世界》,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07。
郭藤輝,《傑昂.唐格里的機器藝術及理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論
文,2006。
張帆譯;Carmel-author, Judith.著,《安東尼‧高迪》,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2。
張詠欣,《高第建築藝術的裝飾風格運用於兒童繪本創作之研究》,銘傳大學:商
業設計系碩士論文,2011。
黃堅厚,《人格心理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1999。
黃瑞貞,《柔性反撲─困縛的身體樣態及權力翻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
院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9。
黃麗珍譯;Beasley, Cris.著,《性別與性慾特質─關鍵理論與思想巨擘》臺北縣:
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9。
傅嘉琿,〈弒父情結與母體崇愛─談妮基‧德‧桑法勒的射擊系列與娜娜雕塑〉《妮基
的異想世界》,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07。
廖玉芳,《凝視身體─女性身體的變貌與潛藏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
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4。
劉亞蘭,〈「陰性崇高」的意涵與視覺策略─以Dorothea Tanning、邱紫媛、陳隆
興的作品為例〉《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7期(2015):59-91。
劉瑞琪,〈「陰性崇高」:黎‧米勒的戰爭攝影〉《文化研究》17期(2013.9):87-122。
劉瑞琪,〈在「陰性空間」中創造陰性/母性「暢爽」:杜若西雅‧譚凝的藝術〉《國
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46期(2019.3):175-222。
鄧曉芒譯;Kant, Immanuel.著,《判斷力批判》,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4。
賴瑛瑛,〈慾望身體,藝術政治〉《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臺北
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薛保瑕,〈妮基的異想世界-序〉《妮基的異想世界》,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
2007。
簡瑛瑛主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臺北市:女書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2003。
謝小芩譯;Phoca, Sophia.著,《後女性主義》臺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9。
謝鴻均,〈撥游於「陰性空間」的妊娠紀錄〉《新竹師院學報》,18期(2004)。
羅世宏等譯;Barker, Chris著,《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4。

Bryan, Kate. The art of Love: The Romantic and Explosive Stories Behind Art’’s
Greatest Coupl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hite Lion Publishing, 2019.
Carl, Gustav Jung. Four Archetype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0.
Ernoult, Nathalie. ‘Timeline’, Niki de Saint Phalle. La Fábrica, France, 2015.
Freeman, Barbara Claire. ”The Feminine Sublime: Gender and Excess in Woman’s
Fic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Krempel, Ulrich. ‘From Niki Mathews To Niki De Saint Phalle’, Niki de Saint Phalle,
La Fábrica, France, 2015.
Kristeva, Julia. Powers of Horror: An Essay on Abjec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2.
Morineau, Camille, ed. Niki de Saint Phalle. La Fábrica, France, 2015.
Morineau, Camille. ‘Down with SALON ART! The Pioneering, Political, Feminist and
Magical Public Work of Niki de Saint Phalle’, Niki de Saint Phalle, La Fábrica,
France, 2015.
Mulvey, Laura. ‘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 Screen. 16, 3. (1975.10)
Niki de Saint Phalle, Mon secret. La Difference, Paris, 1994.
Niki de Saint Phalle, ‘Un peu de mon histoire avec toi, Jean’, in Musee Tinguely. La
collection, dir. Monica Wyss, Musee Jean Tinguely, Basle, 1996.
Niki de Saint Phalle, Traces. Une autobiographie. Remembering 1930-1949. Acatos,
Lausanne, 1999.
Niki de Saint Phalle, Harry and me. The Family Years, 1930-1960. Benteli, Zurich.
2006.
Pesapane, Lucia. ‘The Tarot Garden: Between Symbolic Imagery and Personal
Mythologies’, Niki de Saint Phalle, La Fábrica, France, 2015.
Wilson, Sarah, ‘TIRS, Tears, Ricochets’, Niki de Saint Phalle. La Fábrica, France, 2015.

The 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
網址:https://arttherapy.org/ (2022.1.3檢索)
廖瑞華,《身為女性主義者面對整形現象的自我反省》
網址:https://bongchhi.frontier.org.tw/archives/3322 (2020.12.25檢索)
南塘藝報─認識藝術大師與展覽訊息:藝術欣賞─妮基‧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
網址:https://ntart6798-1.blogspot.com/2015/10/niki-de-saint-phalle.html
(2020.12.22檢索)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