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文獻 王保進 (2006)。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榮暉 (2009)。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籃球運球上籃之影響~以混合應用討論區體育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朱健銘 (2013)。全國國小學生扯鈴隊參與動機及訓練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向薇潔、潘義祥 (2020)。體育課-籃球線上教學應用實務。學校體育,177,12-26。DOI: 10.29937/PES 李淑菁 (2015)。混成學習對國中生英聽學習成效之研究:自我效能與學習風格之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李昆霖 (2016) 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對習動機及成效之影響-以慢動作錄影融入排球低手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李榮章 (2011)。臺北市國小體育班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李立群 (2012)。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李明玉 (2013)。臺北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李明俊、李政吉、林益偉、周建智 (2009)。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之情境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北體學報,18,46-59。DOI: 10.6167/TPEC/2009.18.4
吳孟儒 (2008)。運動教育模式對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 吳致維、林建仲 (2009)。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教學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2(6),14-25。DOI:10.6232/LTE.2009.42(6).3 吳清山 (2020)。新冠疫情時代的未來教育發展。教師天地,2020.12(214期),1-9。 何金龍、廖遠光 (2000)。虛擬體育小學的規劃與建置。教學科技與媒體,52-54,37-45。 周宏室、劉照金 (2004)。影響台灣地區學生體育態度之關鍵因素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1-15。 林茂森 (2010)。基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林哲群 (2012)。體育課學習態度與滿意度對身體活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 林新枝 (2011)。臺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 林俊文 (2015)。創意排球體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
林信宏、黃美瑤、石國棟、周建智(2006)。國小學童動作技能表現、運動技能概念與學習動機之關聯。大專體育學刊,8(1),47-58。DOI:10.5297/ser.200603_8(1).0003 林志成 (2021)。政大校長及行政支援計畫-2021.05.31 個別諮詢服務紀錄表及 2021.06.03 個別諮詢服務紀錄表。 林靜萍 (2021年6月4日)。線上體育課體育署呼籲調整教學比重誘發學習動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229DFEB4C64E8273 紀玲玲 (2009)。臺中縣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金偉婷 (2018)。雙北勢國小學童參與校內體育活動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 馬芳婷 (1989)。我國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 陳文森 (2002)。非同步網路教學學習路徑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 陳瑞辰 (2014)。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1卷3期,46-70。DOI:10.6214/JSRM.1103.003 陳瑞辰、張川鈴、李俞麟 (2016) 。臺灣大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之衡量。大專體育,第138期,21-31。DOI: 10.6162/SRR.2016.138.02 陳佳宏 (2010)。資訊多媒體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對國中生排球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陳偉泓 (2020)。後疫情時代,如何有效學習?。點教育,2(2),1-3。 陳偉婷、張茗喧 (2020年4月9日)。北部大學累計2人 確診學校各系所遠距離授課。中央通訊社。https://tw.news.yahoo.com/北部大學累計2人確診-全校各系所遠距授課-062415904.html 陳慶帆、張雅萍 (2017)。電腦遠距課程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以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為例,數位與開放學習期刊,7,108-129。 郭洛伶 (2018)。國中生表演藝術課程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所。 郭逸珊 (2016)。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體育課運動樂趣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 涂慶波 (2010)。扯鈴學習動機及訓練滿意度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臺南縣國小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 陶以哲 (2020月3月12日)。被過度美化的線上教學。臺灣醒報。取自https://anntw.com/ articles/20200312-kLyD 唐吉民 (1998)。利用電腦多媒體系統創造樂趣化的體育課。國民體育季刊,119, 28-37。 夏士傑 (2017)。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相關性之研究-以苗栗市高中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教育部 (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部。 教育部 (2021)。教育部學校衛生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教育專區。取自 https://cpd.moe.gov.tw/index_new.php?guid=BD28807E-9D44-A1D4-D795- 3408DA587793 康金塗 (2016)。高中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中一中、台中女中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 張家銘、陳正專 (2010)。南投地區國小學童體育課運動樂趣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2),141-157。DOI:10.29429/JSLHR.201006_5(2).07 張春興 (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佑昆 (2003)。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運用科技與資訊教學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 張艷麗 (2014)。國小學童體適能活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張玲嘉 (2019)。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對國小學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 張至滿 (1986)。體育測量與評價。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張鐘升 (2011)。嘉義縣國小學童游泳課程學習滿意度、學習成效及行為意向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 張志銘、施文益、翁旭昇、賴永僚 (2012)。比較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與傳統式教學效果之研究-以桌球短反手推擋技術為例。中原體育學報,1,123-131。DOI:10.6646/CYPEJ.2012.1.123 許家齊 (2020年5月19日)。線上教學迫降,台灣老師要如何把危機變契機?親子天下雜誌112期。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6016?rec=i2i&from_id=5085376&from_index=6 莊子弘 (2003)。以Media Encoder為基礎之同步及非同步及混合式遠距教學系統實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所。 曾冠諦 (2008)。新竹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所。 曾泰雄 (2014)。國小田徑隊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嘉義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曾明淵 (2009)。臺北巿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所。 曾彥勳 (2013)。基隆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態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 黃明雪 (2006)。北臺灣女大學生體適能、學習動機及體育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學系。
黃明雪、劉小曼、黃美瑤 (2006)。大專學生體育課體育態度與學習動機之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5年度,116-121。
DOI:10.6695/AUES.200604_95.0021 黃宥嘉 (2011)。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黃相瑋、陳儷今、沈淑鳳、劉坤明 (2020)。新冠狀病毒與大學體育教學之應變。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15期(2020/12),40-51。DOI:10.29781/NTCUPE 傅騰輝 (2005)。臺北縣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葉仰道 (2006)。不同電腦輔助教學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排球接發球策略認知及技能學習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楊昌珣 (2004)。資訊科技融入運動技能教學可行性之研究─以台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 楊媚晴 (2019)。ARCS 動機理論融入競賽式遊戲對於國中國文科補救教學之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 廖根毅、張志銘、賴永僚、王于寧 (2015)。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關係。運動與遊憩研究,9(4),81-99。DOI: 10.29423/JSRR.201506_9(4).0006 廖根毅 (2013)。國小高年級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 蔡坤陵 (2014)。新北市國小學童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體育系。 蔡文智 (2011)。基隆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1)。https://covid19.mohw.gov.tw/ch/mp-205.html 賴淑玲 (1996)。教學策略相關研究之探討:以ARCS動機模式為架構。教學科技與媒體, 26,36-46。 蕭瑞亞 (2012)。臺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謝亞琪 (2018)。體育教學模組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動機與比賽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蘇泓俊 (2015)。新竹地區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龔建昌 (2002)。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育研究所。
二、英文文獻 Arbaugh, J. B. (2002). Managing the on-line classroom—A study of techn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Web-based MBA courses.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13 (2), 203–223. Burnett, K. (2001). Interaction and student retention, success and satisfaction in web-based learning. 67th IFLA Council and General Conference, 1-12. Chute, A. G., Thompson, M. M., & Hancock, B. W. (1999). The McGraw-Hill handbook of distance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Fujita-Starck, P. J., & Thompson, J. A. (1994, December).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on the satisfaction of noncredit education students.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AIR Annual Forum, New Orleans. Keller, J. M. (1987).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10 (3),2-10. Kinder, F. D., & Kurz, J. M. (2018). Gaming strategies in nursing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Nursing, 13(4), 212–214. https://doi.org/10.1016/j.teln.2018.05.001 Keller, J. M. (1999). Motivation by desig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Martin, C. L. (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 45(4), 196-209. Magill, R. A. (1989). Motor learn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Dubuque, Iowa: Wm. C. Brown Publishers. Marinoni, G., van’t Land, H., & Jensen, T. (2020).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higher education around the world : IAU global survey report. Pari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Silverman,S. & Subramaniam, P. R. (1999). Student 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A review of measurement issues and outcome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9, 97-125. Shatto, B., & Erwin, K. (2016). Moving on from millennials: Preparing for generation Z. 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 47(6), 253–254. https://doi.org/10 .3928/00220124-20160518-05 Tallman, F. D. (1994). Satisfaction and completion in correspondence study:The influence of instructional and student-support servic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8 (2), 43–57. Urdan, T. C. (1997). “Achievement goal theory:Past results, future directions” in M.L. Maehr & P. R. Pintrich (Eds.), Advances in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JAI Press Inc.:CT, Greenwich. Warkentin, M. E., Sayeed, L., & Hightower, R. (1997). Virtual teams versus face-to-face team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a Web-based conference system. Decision Sciences, 28 (4), 975–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