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29.67.6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張辰嘉
作者(外文):Chang, Chen-Chia
論文名稱(中文):情境式運動遊戲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Game Teaching on Preschool Children’s Creativity
指導教授(中文):鄭麗媛
指導教授(外文):Cheng, Li-Yuan
口試委員(中文):施登堯
許建民
口試委員(外文):Shy, Deng-Yau
Hsu, Chien-M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科學系
學號:108193513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6
中文關鍵詞:學齡前流暢性獨創性想像性
外文關鍵詞:preschoolfluencyoriginalityimagin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現今幼兒教育理念已從知識灌輸的論述,逐步轉向自由遊戲或是引導式學習,如何培養幼兒創造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未來多變的社會,是當今幼兒教育工作者急需努力的目標。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情境式運動遊戲教學法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研究採單組前、後測設計,以立意取樣選取新竹市某公立幼兒園12位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以每週1次實施六週的情境式運動遊戲教學,實驗前、後皆以行動與動作創造思考測驗量表(TCAM)施測,以相依樣本t考驗進行統計分析。經六週情境式運動遊戲教學後對幼兒整體創造力(流暢性、獨創性、想像性)有顯著提升的效果,且情境式運動遊戲教學對幼兒創造力的提升具有學習保留效果。
Nowadays, the concept of preschool childhood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eacher-centered direct instruction to free play or guided learning. Therefore, the ability to help preschoolers develop their creativity,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to better prepare them adapt to the changing society in the future has become the top goal of every preschool educator recentl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game teaching on preschool children’s creativity. This study adopted the single-grouping pre-test and post-test design and selected 12 kindergarteners from a public kindergarten in Hsinchu City as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by intentional sampl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the test of “Thinking, Creativity in Actions and Movements” (TCAM) once a week for 6-week situational game-teaching on the participants.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after six weeks of situational game teaching method, preschool children’s overall creativity (fluency, originality, and imagina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situational game teaching method has learning retention effect on children’s increased creativity.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 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五節 名詞性操作定義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情境教學理論基礎與相關文獻 6
第二節 運動遊戲的定義與相關文獻 13
第三節 創造力的定義與相關文獻 18
第四節 文獻總結 2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對象 2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7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3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34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5
第一節 情境式運動遊戲教學對幼兒整體創造力之差異比較 35
第二節 情境式運動遊戲教學對幼兒創造力之流暢性、獨創性與想像性之差異比較………………………………………………………………………………………36
第三節 綜合討論 3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41
第一節  結論 41
第二節  建議 41
參考文獻 43
中文部分 43
英文部分 49
附錄 51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51
附錄二  預實驗教案 52
附錄三  正式實驗教案 59
丁珮怡、徐新逸(2014)。情境教學法應用國中健康教育科之教學設計。台灣教育,686,34-39。
毛連塭(1984)。臺北市國民小學發展創造性體育課程實驗報告。創造性教育資料彙編,1-12。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子庭(2019)。國小三年級英語情境教學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新北市。
王仁癸(2009)。《情境教學在國小英語教學的應用》。北縣教育,69,87-91。
王映雪(2019)。《故事運動遊戲環境的創設》。中國福建省:福建教育。
王健次(1981)。《如何實施幼兒體育課程》。新北市:歐語出版社。
王詩惠(2018)。多元感官探索聯想鬆散素材教學活動對幼兒創造力提升之效果。未出版碩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石美智(2012)。創意遊戲方案對提升幼兒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臺北市。
朱芳瑩(2020)。桌上遊戲融入教學對於幼兒身體動作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臺北市。
江南發、林生傳、林寶山、周甘逢、張酒雄、傅粹馨、陳密桃、蔡培村、黃文三(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新北市:心理出版。
吳啟通、黃永寬(2009)。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設計原則與應用實例。幼兒運動遊戲年刊,(4),67-78。
吳婷婷、黃悅民(2011)。基於學習歷程分析之個人化英語閱讀引導策略與應用。數位學習科技期刊,3(3),57-75。
吳鴻松(2008)。科技大學成人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宋海蘭(1994)。幼稚園創造思考教學活動方案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李咏吟、單文經(1997)。《教學原理》。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阮佳瑩(2004)。兒童創造性繪本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嘉義市。
周育如(2012)。幼兒發展的關鍵里程碑。親子天下專特刊。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45997
周淑惠(2011)。《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周新富(2006)。《班級經營》。臺北市:華騰出版社。
林安全(1996)。《運動遊戲》。臺北市:啟蒙出版社。
林風南(1993)。《幼兒體能遊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林緯倫、林烘煜、蔡秉勳(2013)。心情對了,創意就來了-情緒對發散性思考與頓悟問題解決的不同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5(1),19-38。
邱金松(1987)。兒童有學習體育的權力。國教之友,39(3),14-15。
段慧瑩、洪蓉徽、莊智棻譯(2008)。《幼兒教育概論》。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段慧瑩、黃馨慧(2000)。《不只是遊戲:兒童遊戲的角色與地位》。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修慧蘭(2010)。《社會取向的學習論與教學。教育研究法(第二版)》。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孫琇瑩(2000)。不同程度動機提升策略對國小學童網頁教材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梁佳蓁(2015)。情境學習理論與幼兒教育課程的運用與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136-140。
康惠琹(2001)。《幼兒體能》。新北市:啟英文化。
張世彗(2006)。行動和動作創造思考測驗-指導手冊》。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志中(2009)。國民小學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科學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張佩玉(2008)。幼保系學生幼兒創造思考教學活動設計之探究與實踐。明新科技大學校內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頁1-33)。新竹縣:明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出版社。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出版社。
張財銘、黃永寬(2005)。談情境模式幼兒運動遊戲教學。幼兒運動遊戲年刊,(1),43-53。
張崇毅(2019)。情境式遊戲學習運用在中老齡口腔保健教學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張翠娥、吳文鶯(1997)。《嬰幼兒遊戲&教具》。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鳳菊、黃永寬、黃士怡(2010)。幼兒運動遊戲對幼兒教育之價值。幼兒教育年刊,21,24-34。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1.php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https://phco.ntunhs.edu.tw/files/14-1013-30056,r214-1.php?Lang=zh-tw
符春萍。(2013)。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平衡能力的影響—以「跳房子」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許蕙(2003)。以故事主軸之國語科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嘉義市。
許麗鳳(1996)。《幼兒體能遊戲》。臺北市:書泉出版社。
郭小華(2016)。創造性繪本教學對混齡班級幼兒創造力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幼兒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陳玉美(1995)。故事與語言學習。英語教學,20(1),36-45。
陳欣茹、吳海助、劉兆達、黃永寬(2009)。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弘光學報,57,68-78。
陳信全(2002)。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運動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臺中市。
陳嘉源(2021)。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桌遊對國中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臺北市。
彭台臨(1989)。《人力發展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三民書局。
曾善美(2011)。情境學習理論應用於音樂演奏與學習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3(2),61-79。
程炳林(2001)。動機、目標設定、行動控制、學習策略之關係:自我調整學習歷程模式之建構及驗證。師大學報,46(1),67-92。
程炳林、林清山(2001)。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之建構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年刊,48,1-41。
馮怡君(2008)。高中古典散文情境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高雄市。
黃月嬋(1998)。幼兒體能學之理念。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10),119-129。
黃世勛(1999)。《幼兒園體育活動指導》。中國北京市:教育科學出版社。
黃永寬(2001)。動作教育模式在幼兒運動遊戲教學之觀察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桃園市。
黃永寬(2003)。實施幼兒運動遊戲課程之起源、原因及重要性。大專體育,67,89-93。
黃永寬(2007)。幼兒運動遊戲課程實施概況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6),137-149。
黃永寬(2016)。幼兒運動遊戲指導技巧。幼兒運動遊戲年刊,(9),82-93。
黃永寬、張鳳菊、王宗進(2016)。幼兒運動遊戲課介入對學齡前幼兒運動能力之影響。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5,13-26。
黃志成、林少雀、王淑楨(2010)。《幼兒遊戲》。新北市:揚智出版社。
廖怡佳(2005)。幼兒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臺北市。
廖繼薇、黃永寬(2016)。情境教學式運動遊戲對幼兒專注力之影響。幼兒運動遊戲年刊,(9),94-137。
趙嘉玲(2019)。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多元智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鄭俊傑、丁秋蘭(2016)。運動遊戲教學與幼兒同儕互動之行動研究。運動知識學報,(13),1-16。
鄭晉昌(1993)。電腦輔助學習的新教學設計觀-認知學徒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報,31(1),55-66。
謝如山、潘鳳琴(2012)。情境教學於學生因數與倍數概念發展之行動研究。藝術學報,90,347-371。
謝亞琪(2018)。體育教學模組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動機與比賽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謝妲珊、林仁智、許一珍(2018)。桌上遊戲對幼兒繪畫創造力之影響。國際數位媒體設計學刊,10(2),41-53。
謝念芳(2018)。運用體能遊戲促進幼兒合作之歷程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謝采霓(2010)。角色扮演情境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彰化縣。
魏美惠(2014)。《近代幼兒教育思潮》。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羅雨潔(2019)。鬆散素材融入幼兒教學以提昇幼兒創造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
羅鏵(2014)。自主性體育課程對學生內在動機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Arasteh, A. R., & Arasteh, J. D. (1976). Creativity in human development : an interpretive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New York: Schenkman. 
Bandura, A. (1976). Social learning perspective on behavior change. In A. Burton (Ed.), What makes behavior change possible? (pp. 34-57). New York: Brunner/Mazel.
Bandura,A. (1977). 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2), 191-215.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 Researcher, 18, 32-42.
Carraher, T. N., Carraher, D. W., & Schliemann, A. D. (1985). Mathematics in the streets and in schools.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 21-29.
Cheung, R. H. P. (2010). Designing movement activities to develop children's creativ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80(3), 377-385.
Chiou, H. H. (2020). The impact of situated learning activities 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 Education+ Training, 63(3), 440-452.
Weisberg, D. S., Hirsh‐Pasek, K., & Golinkoff, R. M. (2013). Guided play: Where curricular goals meet a playful pedagogy. Mind, Brain, and Education, 7(2), 104-112.
Gardner, H. (1994). Gardner: Creative development follows a U-shaped curve. Brown University Child & Adolescent behavior Letter, 10(2), 4.
Guilford, J. P. (1956). 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3(4), 267.
McLellan, H. (1993). Evaluation in a situ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8(3), 39-45.
Herbart, J. F. (1965). General theory of pedagogy derived form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n J.F. Herbart (Ed.), Writings in education, 2, 9-155
Huang, C. S., Yang, S. J., Chiang, T. H., & Su, A. Y. (2016). Effects of situated mobile learning approach o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EFL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9(1), 263-276.
Ilmawati, H., Suherman, A., Friskawati, G. F., & Sriningsih, S. (2017). The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towards Situational Interest. 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80(1), 1-4.
Jamali, B., Kazemi, R., & Shahbazi, M. (2012). Effects of sport activities on increasing preschool children's creativity. Management Science Letters, 2(6), 1975-1980.
Johnson, J. E., Christie, J. F., & Wardle, F. (2005). Play, development, and early education. Pearson/Allyn and Bacon.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llian, C. V. (1997). Storytelling in an ESL classroom. Teaching Prek-8, 27 (5), 58-60.
Dahliana, M. Y., & Martaputri, N. A. (2020). Exploring English Teachers’ perceptions on using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Vocabulary. Getsempena English Education Journal, 7(2), 283-293.
Piaget, J. (1985). The equilibration of cognitive structure: The central problem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6). Investing in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1(7), 677-688.
Torrance, E. P.(1979). The search for satori and creativity.Buffalo, NY:Creativa
Wood, E. (2010). Developing integrated pedagogical approaches to play and learning, In P. Broadhead, J. Howard, & E. Wood (Eds.), Play and learning in the early years: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 (pp. 9-26). London, UK: Sage.
Woolfolk, A. E.(199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Boston, MA: Allyn & Bacon.
Xie, X. (2018). Effects of situated game teaching through set plays on secondary students’ tactical knowledge and situational interest in physical edu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 USA.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