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3.116.5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郭倩妤
作者(外文):Guo, Chian-Yu
論文名稱(中文):法語母語者之華語發音中介語現象及正音對策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interlanguage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Chinese pronunciation by Native French Speakers
指導教授(中文):信世昌
林季苗
指導教授(外文):Hsin, Shih-Chang
Lin-Zucker, Miao
口試委員(中文):蔡美智
陳淑娟
口試委員(外文):Tsai, Mei-Chih
Chen, Su-Ch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華文文學研究所
學號:108143506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8
中文關鍵詞:學習策略法語語音學習華語教學國別化教學設計
外文關鍵詞:Learning strategiesFrench-speakerPhonetics learning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Country-specific Teach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中文摘要
  近十年來,法籍學習者人數成長快速,年年穩居歐洲之冠,然而,當前研究多偏重英語母語背景,對於法語母語背景之研究不甚豐富。
  本文透過語言對比分析方式盡可能尋找法語和華語之間的語音共性,先列出學習者的常見偏誤,分析成因後,透過語言對比分析,將母語與目標語之語音進行對比,讓學習者得以快速習得母語中與目標語相近之語音,再針對母語欠缺或相距甚遠之語音下功夫。此外,法語雖然如同多數歐洲語言缺乏聲調,但有接近目標語中四個聲調的例子,可作為初步聲調導入的材料。透過找出母語中與目標語相近的語音及語調變化,以此作為引導學習者自母語轉向目標語的橋樑,而母語缺乏但存在於目標語的語音則可在掌握相近語音後,以已掌握的目標語語音作為習得母語缺乏語音之起點,慢慢向目標語修正。
  本研究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蒐集三十五位法語背景的華語學習者之錄音加以分析,發現有十餘個偏誤的項目,包括母音混亂、捲舌音偏誤、舌尖前音偏誤、拼音認讀、語音破碎、音長長短不均 、斷句位置不正確、聲調混亂、變調偏誤、語調影響聲調、無法區別送氣與否、咬字模糊、鼻音比重過高、e讀作[ε]之問題。第二部分針對偏誤部分發現的問題提出可能的解決之道;第三部分記錄十位學習者運用策略的實際學習情形,並在結論中提出標音系統的其他可能性。
Abstract
The number of Chinese learners who also happen to be French-native speakers has been growing fast and becoming the largest group among all the European countries. However, most of the research tends toward English background, and these studies which focus on French background are limited.
The research in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aiming to find which phones Chinese and French have in common.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method of language, comparing the phone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source language, learners are enable to approach the phon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ir source language swiftly, then work hard on those phonemes which do not exist or show the severe gap with their source language. In addition, similar to other languages in Europe, therefore tones do not exist in French either. There is an example in this thesis close to the four tones in Chinese,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can be used as a primer for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tones. It is about finding the similar phones and intonations between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using them as a bridge to guide the learners from the native language turn to the target language. about the phonemes which do not exist in the native language but do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e can use the similar phonemes foun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has been learned as the beginning of learning the phonemes, towards to the target language little by little.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sound recording from 35 learners with French background, including the misusing of vowels, the problems of retroflex and apical consonan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Hanyu Pinyin, the phone incomplete, the length unequal, making pauses incorrectly, the misusing of tones, the problems of tone sandhi, tones are influenced by intonation, the problems of aspiration, unclear articulation, the over occupation of nasal consonant, pronouncing “e” as [ε]. The second part proposes a possible solution, and the third part records the progress of the 10 learners using the strategies and proposing other possibilities for the phonetic system in the conclusion.

Keywords: Learning strategies, French-speaker, Phonetics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ountry-specific Teaching

Résumé
Au cours de la dernière décennie, le nombre d’apprenants chinois de langue française a augmenté rapidement et est devenu le groupe le plus vaste parmi tous les pays européens. Cependant, la plupart des recherches tendent vers l’anglais, et les études axées sur le français sont limitées.
Dans ce mémoire, la recherche basée sur la linguistique comparative, vise à trouver dans le chinois et le français avec le phonème commun, analyser la cause des erreurs. En effet, grâce à la méthode comparative de la langue, c’est-à-dire en comparant les sons de la langue cible et ceux de la langue source. Dans un premier temps, les apprenants sont en mesure de s’approcher rapidement des sons de la langues cibles similaires à leur propre langue. Et dans un second temps, ils travaillent sur les sons qui sont plus éloignés ou ceux qui n’existent pas dans leur langue de départ.
De plus, comme les autres langues en Europe, les tons n’existent pas non plus en français. Il y a un exemple en français cité dans ce mémoire illustrant les quatre tons en chinois — la langue cible, qui peut être utilisé comme une base pour introduire les concepts de tons. En trouvant les sons et les intonations similaires entre la langue maternelle et la langue cible et ensuite de les utiliser comme un pont guidant les apprenants de la langue maternelle vers la langue cible. Quant aux phonèmes qui n'existent pas dans la langue maternelle mais existent dans la langue cible, on peut utiliser les phonèmes similaires trouvés dans la langue cible, en utilisant les phonèmes similaires dans la langue cible qui ont été appris au début de l'apprentissage des phonèmes, vers la langue cible petit à petit.
Cette recherche est divisée en trois parties : La première partie est consacrée au recueil et à l’analyse des enregistrements sonores de 35 apprenants francophones. Ensuite, dix apprenants parmi eux sont examinés pour leurs erreurs de prononciation. Parmi les erreurs, il y a de la mauvaise utilisation des voyelles, des problèmes de rétroflex et de consonne apicale, l’incompréhension de Hanyu Pinyin, le phonème incomplet, la longueur inégale, faisant des pauses incorrectement, la mauvaise utilisation des tons, les problèmes de sandhi tonal, les tons sont incrustés par intonation, les problèmes d’aspiration, l’articulation floue, l’occupation excessive de la consonne nasale, en prononçant “e” comme [ε]. La seconde partie propose une solution possible. Ensuite, la troisième partie analyse les progrès des dix apprenants en utilisant les stratégies proposées dans le cadre de cette étude. Enfin en conclusion, d’autres possibilités de système phonétique sont évoquées pour suggestions pédagogiques.

Mots-clés : Stratégies d’apprentissage, Francophone, Phonétique d’apprentissage, Enseignement de la langue chinoise, Enseignement spécifique au pays
目錄
中文摘要 i
外文摘要 ii
謝辭 v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教學法與學習策略 11
第二節 發音偏誤 16
第三節 華語與法語之語音對比分析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概念架構與流程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1
第三節 發音資料蒐集工具及方式 33
第四章 語音資料統整與分析 37
第一節 三十五位學習者之語音分析 38
第二節 偏誤分析 45
第五章 偏誤分析與策略提出 50
第一節 中法相近語音對照 50
第二節 偏誤與漢語拼音 61
第三節 聲調之感知與探索 66
第四節 咬字部分策略 67
第五節 語音學習之順序與原則 74
第六節 聲調部分之策略 75
第六章 正音策略實施與學習成效 78
第七章 正音對策與討論 85
第一節 正音對策 85
第二節 問題討論 96
第八章 研究結論 98
第一節 結論 98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03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5
附錄 113
附錄一 第1-20位與第26-35位學習者之錄音文本 113
附錄二 第21、 23位學習者之錄音文本 115
附錄三 第22、24、25位學習者之錄音文本 116
附錄四 語音課程文本 117
附錄五 學習者同意書 129
附錄 六 新標音系統說明(法文版) 131

中文部分
Oxford, R. L.(2007). 《語言學習策略手冊》(蘇旻洵譯)。新北市:湯姆生出版。(原著出版年:1989)
王松媛(2016)。〈淺談漢語和法語異同及對外漢語教學策略〉。《明日風尚》。2016年第15期,頁164。
王毓葳、王洋行、阿娜爾古麗、彭飛(2014)。〈以法語為母語者漢語元音習得研究〉。《現代語文》,第12期,頁80-83。
白樂桑、張麗(2008)。〈《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新理念對漢語教學的啟示與推動——處於抉擇關頭的漢語教學〉。《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第3期,頁58-73。
朱芳華(2000)。〈法語區留學生學習漢語語音的難點及其對策〉。《海外華文教育》,第4期,頁41-44。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宋穎薇(2006)。〈法語語音教學的幾種手段〉。《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4卷,第3期。
李如蕙、曾志朗(2016)。〈雙語處理的腦神經理論:舊題新探〉。《語言暨語言學》。第17卷,第2期,頁147-193。
李思瑤(2012)。〈漢語母語者法語語音習得難點分析〉。《劍南文學》。第6期,頁116,吉林大學文學院。
李增根(2010)。〈語音對比在黎巴嫩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卷第3期,頁119-122。
林佩珍(2019)。〈法語語調對華語聲調習得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臺北市。
林季苗(2011)。〈漢語教學四大原則與法國經驗〉。《華語文教學研究》。第8卷,第2期,頁65-79。
林燾、王理嘉(2019)。《語音學教程(增訂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信世昌(1997)。〈華語文教之「領域」思考〉。《華文世界》。第84期,頁17-24。
信世昌、林季苗(2017)。《精彩漢語 : 初級漢語教材 (法語版) 》。臺北市 : 五南圖書。
信世昌、林季苗(2018)。《精彩漢語 : 初級漢語教材 二 (法語版) 》。臺北市 : 五南圖書。
姜麗萍、李珠(2008)。《怎樣教外國人學漢語》。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胡川(2018)。〈克拉申 ’i+1’ 理論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文教資料》。第33期,頁237-238、222。
胡志天(2017)。〈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拼音的趣味教學〉。《課程教育研究》。第33期,頁56-57。
孫倩 (2021)。〈二語習得中中介語石化現象及其對策研究〉。《哈爾濱學院學報》。第42期,頁37-38、43。
高玉娟、石鋒(2006)。〈中國學生法語元音學習中母語遷移的實驗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第4期,頁34-3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語音學編輯委員會(2015)。《華語語音學》。新北市:正中書局。
張丹(2013)。〈初級漢語教學策略研究──以法語國家學員為例〉。《國際漢語教育》。第2期,頁137-143、182。
張為宇(2011)。〈法國的法語保護措施解析〉。《世界教育信息》,第8期,頁37-38、43。
張潔(2018)。〈外國留學生語音偏誤的探討〉。《文教資料》。2018年第3期,頁30-31。
張麗(1996)。〈語言對比分析與外語教學〉。《外語與外語教學》。第S1期,頁29-30。
教育部(2019)。《教育統計年鑑》。臺北市:中華民國教育部出版。
莫嘉琳(2009)。〈孔子學院與世界主要語言文化推廣機構的比較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第7卷,第5期,頁21-27。
陳永花(2008)。〈法漢對比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現代語文》。2008卷第24期,頁121-123。
陳曼麗(2000)。〈臺灣在二十一世紀華語文教學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教學應用組論文及第四冊,頁2-5,臺北市。
陸儉明(2013)。〈《漢語拼音》和漢語教學〉。《語言文字應用》。2013年第S1期,頁44-45。
黃斐瑄(2014)。〈法籍華語學習者的輔音初濁時間與元音舌位〉。《臺大華語文教學研究》。第2期,頁135-160。
葉信鴻、余哲仁(2008)。〈「法」力高深-高傑力從法語教學到華語教學〉。《台灣華語文教學》。第4期, 頁93-95。
葉德明(1996,6月)。〈華語對外教學之現在與未來〉。教育部主辦,「國際文教交流研討會」,臺灣。
道格拉斯.布朗(H. Douglas Brown)(2016)。《第二語最高指導原則》(第六版)(林俊宏、林宜瑄譯)。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原著出版年:1980)
鄒斌、楊海燕(1996)。〈語音學對比在法語語音學習中的應用〉。《法國研究》。1996年第1期,頁42-46。
趙素軼、段四惠(2019)。〈對外漢語語音偏誤分析〉。《文教資料》。2019年第26期,頁34-35、3。
趙德恕(2011)。《現代漢法辭典》。臺北市:文橋出版社。
劉振平(2012)。〈新加坡漢語拼音教學若干問題的辨證〉。《華文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4期,頁1-9。
劉瑩(2017)。〈淺談法語和漢語異同及對外漢語教學策略〉。《青春歲月》。第11期,頁62。
劉濤(2005)。〈漢語洋文盲與漢語拼音的教學與應用〉。《現代語文:理論研究》。2005年第1期,頁18-19。
戴亞萍(2012)。〈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拼音教學〉。《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第115期,頁161、 175。
戴莉安(2009)。《法語發音入門》。臺北市:敦煌書局。
鍾榮富(2006)。《當代語言學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鍾榮富(2011)。《華語語音及教學》。新北市:正中書局。
關曉紅(2015)。〈法語聯盟語言課堂教學研究及對孔子學院的啟示〉。《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 頁111-115。
蘇九如、彭愛雲(2014)。 〈華語知識家專欄:白樂桑總督學(Joël Bellassen)專訪〉。《華語學刊》。第17期,頁 90-91。
外文部分
Bellassen, Joël. (2008). Méthode d’initiation à la langue et à l’écriture chinoises. Paris: La Compagnie.
Caramazza, A. & Yeni-Komshian, G.H. (1974). Voice onset time in two French dialects. Journal of Phonetics, 2, 239-245.
Carton, Fernand & Rossi, Mario & Autesserre, Denis & Léon, Pierre. (1983). Les accents des Français. Paris: Hachette.
Ellis, Rod. (201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2nd e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Englebert, Annick. (2009). Introduction à la phonétique historique du français. Bruxelles: De Boeck Duculot.
Flege, J. E. (1995). Second language speech learning: Theory, findings and problems. Speech perception and linguistic experience: Issues in cross-language research, 233-277.
Holger, Sten. (1963). Manuel de phonétique française. ( 3e éds). Kobenhavn: Munksgaard.
Kaufman, D. (2004). Constructivist issu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4, 303-319.
Kubler, Cornelius C. (2006). NFLC Guide for Basic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s. ( 2nd eds). OH: Ohio State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Publications Columbus.
Ladefoged, Peter. & Johnson, Keith. (2011). A Course in Phonetics. Cengage Learning.
Lado, Robert. (1957).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MI: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Lisker, L. & Abramson, A. S. (1964). Cross language study of voicing in initial stops: Acoustical measurements. Word, 20, 3, 384-422.
Martins, Cidalia & Mabilat, Jean-Jacques. (2004). Sons et intonation : exercices de prononciation. Paris : Didier.
Merriam-Webster, Inc. (2003).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 11th eds). MA: Merriam-Webster, Inc.
Monique, Léon. (1976). Exercices systématiques de prononciation Française. Paris: Librairies Hachette et Larousse.
Pinker, Steven. (1994). The language instinct. New York: W. Morrow and Co.
Price, Glanville. (2005). An introduction to French pronunciation (Rev. ed.). Blackwell Pub.
Scollon, Ron. (2004). Teach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as Hegemonic Practice.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8, 2, 271-274.
Slavin, R. E. (2003). Educational Psychology. Boston, MI: Allyn and Bacon.
Tarone, E. (1988). Variation in interlanguage. London: Edward Arnold.
Trubetzkoy, Nikolai. (1969). Principles of Phon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網路資料參考文獻
大專院校境外學生概況. (n.d.). 教育部統計處.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22, https://stats.moe.gov.tw/statedu/chart.aspx?pvalue=36
中國年輕人壓力分析報告. (2021, April 7). 合縱歷史.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7026CPV0534PAA0.html
五度標調法. (n.d.). Retrieved December 11, 2022, from https://www.jendow.com.tw/wiki/%E4%BA%94%E5%BA%A6%E6%A8%99%E8%AA%BF%E6%B3%95
法文邂逅. (2022, January 10). 【邂逅發音首部曲】破解你過不了的發音坎?子音篇[Video file].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22,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65IcG0OO0

Comment Est Née La Langue Française ? (2022, May 14). 1jour1actu.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22, https://www.1jour1actu.com/culture/comment-est-nee-la-langue-francaise
Définition de Phonème. (n.d.). Le Robert Dico En Ligne.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22, https://dictionnaire.lerobert.com/definition/phoneme
Marian, J. (n.d.). Retrieved December 11, 2022, from https://jakubmarian.com/french-e-e-e-e-e-whats-the-difference/
La Langue Française Dans Le Monde. (2020, May 20).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22, from https://www.mlfmonde.org/tribunes/la-langue-francaise-dans-le-monde/#:~:text=Avec%20279%2C8%20ou%20300,’espagnol%20et%20l’arabe.
L’interprétation Des Textes Juridiques Rédigés Dans plus d’une Langue [Article]. (2006). Persée.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22, https://www.persee.fr/doc/ridc_0035-3337_2006_num_58_2_1942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