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5.144.5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邱思佳
作者(外文):Chiu, Ssu-Chia
論文名稱(中文):資訊平台融入主題式情境設計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口說能力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Platforms into Theme-based Context on Fifth Graders’ English Oral Ability
指導教授(中文):詹惠雪
指導教授(外文):Chan, Hui-Hsueh
口試委員(中文):簡靜雯
黃素惠
口試委員(外文):Chien, Chin-Wen
Huang, su-hu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8092501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8
中文關鍵詞:資訊平台融入教學主題式情境設計英語口說能力
外文關鍵詞:integration platformstheme-based contextEnglish oral abilit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運用資訊平台融入主題式情境設計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口說能力,研究對象為新竹縣安逸國小(化名)之五年級25位學生。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康軒版教材Hello! Kids 6其中三個單元進行三個循環教學,實施期間為109年5月至109年6月,共有五週,每周三節課,總計15節課。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蒐集學生的訪談記錄、學習單,教師教學省思札記以及課堂觀察紀錄表等質性資料,再輔以學生的口說前後測的量化資料,分析學生英語口說的學習表現,最後整理與分析相關資料,提出研究結果如下:
一、運用資訊平台融入主題式情境設計搭配不同的學習任務,以短文朗讀、口說對話、戲劇呈現等漸進式口說活動,有助於提升學生英語口說能力。
二、搭配課文主題設置情境,可讓學生學習應用英語口說;運用各種資訊平台融入主題式情境設計,有助於學生精熟課程內容。
三、運用資訊平台融入主題式情境設計能提升整體學生的口說能力,低中高分群也都顯著進步。
四、學生肯定並喜歡資訊平台融入主題式情境設計,認為能提升他們英語口說能力。
五、行動研究能增進研究者英語口說教學之專業知能。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論提出對英語教學者與未來研究的建議,以作為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explored integration of platforms into theme-based context on fifth graders’ English oral ability.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are twenty-five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 (EFL) fifth grade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ounty. The researcher used three units to design three cycles of a teaching program. The study lasted for six weeks, three times a week. The qualitative data include students’ interview, worksheets, teacher’s reflection journal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notes. The quantitative data include students’ oral pre-test and posttest.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First, using integration of platforms into theme-based context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tasks like paragraph read aloud, dialogue and drama can enhance students’ oral ability. Second, setting the situations with the content can help students speak English and also using different technology platforms into theme-based context help students be familiar with the course content. Third, using integration of platforms into theme-based context can promote all students’ oral ability and make the different level students improvement. Forth, students like integration of platforms into theme-based context because of improving their oral ability. Finally, the researcher’s competence in teaching English speaking improved through this action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f this study,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teachers and further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eaching speak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資訊平台融入主題式情境設計的探討 9
第二節 英語口說能力與教學 22
第三節 資訊平台融入英語口說與情境教學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5
第二節 研究場域及參與人員 46
第三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50
第四節 教學方案設計 55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資訊平台融入主題式情境設計之實踐歷程 75
第二節 學生英語口說能力與對課程回饋的分析 113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與成長 1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41
第二節 建議 145
參考文獻 148
壹、中文部分 148
貳、英文部分 152
附錄 156
附錄一 教師觀察紀錄表 156
附錄二 訪談大綱 157
附錄三 教師省思紀錄表 158
附錄四 第一循環教案與學習單 159
附錄五 第二循環教案與學習單 173
附錄六 第三循環教案與學習單 186
附錄七 口說能力正式測驗前測 200
附錄八 口說能力正式測驗後測 203
附錄九 英語課程學習回饋問卷 206
附錄十 家長同意書 208

壹、中文部分
Seesaw簡要說明(民107年5 月 7日)【簡報】。楊基宏收藏。
王世全(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王志忠(2007)。行動英語情境輔助學習系統-以校園生活環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研究所,屏東縣。
王子庭(2019)。國小三年級英語情境教學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新北市。
吳宗立(2000)。情境學習論在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3),157-
164
吳兆全(2010)。多媒體情境式動態網站佈景主題學習平台在國小英語學習之應用(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台中市。
吳炎鈴(2018)。以全英語溝通教學提升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童英語口說能力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台中市。
吳雨潔(2018)。Quizlet融入補習班英語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專注力影響
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習科技發展與傳播碩士班,台南市。
李珮瑜、連采宜(201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契機及再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
13-16。
李尚霖(2014)。以英語為外語之學生的英語口說動機和他們學習背景之間的關係(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台中市。
李中丹(2015)。Cyberfun互動回饋學習系統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生英語聽說活動成效之
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江妤欣(2017)。國小學童英語情境課程學習經驗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呂佳玲(2017)。以VoiceThread平台實施合作學習策略於國中英語口說學習之影響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新竹市。
汪宜靜(2018)。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情境式教學對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林玫紅(2000)。情境式留學英語非同步教材之研發:從英語教學文化面向出發 (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台北市。
林璟薇(2016)。讀者劇場融入英語教學設計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口說能力與學習動機
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台南市。
林育萱(2015)。互動式多媒體App融入國小英語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台中市。
林吟霞、王彥方(2009)。情境學習在課程與教學中的運用。北縣教育,69,69-72。
邱怡云(2017)。運用即時反饋系統Plickers輔助國小六年級學童數學學習成效之行動研
究─以「分數除法」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程,台中市。
施並宏(2005)。情境教學論在國小作文教學的實踐與省思-以竹北市光明國小三年級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徐新逸(1996)。情境學習在數學教育上的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雙月刊,29,13-22。
梁雅美(2003)。語音多媒體工具對國小學童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之影響─以Talkworks軟
體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慧娟(1998)。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教育資料與研究,25,47-55。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菁惠(2000)。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稱暨辭書資訊網。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9687/?index=1

陳國泰(2008)。情境學習在大學課程的應用:以「邏輯思辯課程」為例。載於鄭博真主
編,大學卓越教學法(頁197-228)。台南: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陳攸婷、林文保(2014)。淺談資訊融入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頁52-53。
陳淑鈴(2015)。運用行動裝置促進小學生的英語情境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央大
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桃園市。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英語文。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教課綱國民小學標準本位評量─英語文領域。臺北:教育部。
曾信達(2007)。節奏英語教學對於南台灣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口說能力和態度之效益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高雄市。
覃怡華(2011)。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英語口語能力與英語學習態度之影
響-以英語情境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台北市。
黃永和(2009)。情境學習與教學研究。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黃詩淳(2016)。即時反饋系統輔助技術型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與英語字彙學習
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黃平佩(2017)。線上英語口說訓練課程對國中八年級學生口說成效與口說焦慮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黃建祥(2017)。淺談 IRS 即時反饋系統運用至大學課程教學之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
刊,6 (10),81-87。
張武昌(2006)。台灣的英語教育:現況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129-
144。
張綠芸(2016)。VoiceTube《看影片學英語》應用於國中二年級英語科實施翻轉教室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台中市。
楊家興(1995)。情境教學理論與超媒體學習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雙月刊,22,40-
48。
楊凱翔、張嘉恩(2016)。發展具精熟學習策略之情境式數學遊戲及其成效評估。教育科
技與學習,4(2),95-118。
楊雅晶(2018)。情境式圖像閃卡提昇英語聽說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台北市。
葉蘭思(2016)。以任務導向教學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口語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屏東縣。
廖曉青(2006)。兒童英語教學。台北市:五南。
廖曉青(2018)。兒童英語教學法(三版)。台北市:五南。
薛慶友、傅潔琳(2015)。行動學習的教學實踐與反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頁
101-107。
賴佳岑(2014)。英語學習情境中心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之成效評估(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台北市。
蘇珍慧(2015)。運用數位說故事以提升國小學生之英語口語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康寧大學應用外語系,台北市。
蔡清田(2000)。行動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
編,質的研究方法(頁51-91)。高雄:麗文文化。
謝采霓(2010)。角色扮演情境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中市。
羅郁文(2013)。應用FluSpeak學習英語口說-以六年級EFL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台南市。
劉文翰(2012)。數位敘事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習動機及英語口語能力之影響(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高雄市。
鄭雅尹(2019)。合作學習應用於國中英語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以Kahoot!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市。
戴維揚(1998)。國小英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載於第十五屆中華民國英語教學研討會論
文集(頁224-242)。台北:文鶴。
盧宗緯(2017)。Minecraft融入於大學英語口說課程對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之小學英檢GEPT Kids網站https://www.geptkids.org.tw/
VoiceTube網站 https://tw.voicetube.com/
貳、英文部分
Ammer, J. J. (1998). Peer evaluation model for enhancing writing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 14(3), 263-276.
Bavaharji, M., & Gheitanchian, M. (2017). Effects of multimedia 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roach on EFL learners’ accuracy, fluency and complexity of oral
production. 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6 (2), 25-34.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Brown, H. D. (2000).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4th ed.). New York:
Longman
Brown, H. D. (2001). Teaching by principles: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2nd
ed.). New York: Prentice Hall Regents.
Brown, H. D. (2004). Language assessment: Principles and classroom practices. White
Plains, NY: Pearson
Brown, H. D., & Abeywickrama, P. (2010). Language assessment: Principles and classroom
practices.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Canale, M., & Swain M. (1980).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1(1), 1-47.
Cao, Q., & Yang, Y. (2017) Characteristic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Paper session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Xian, Shaanxi, China.
Chen, J. (2011). Application of VoiceThread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me
examples.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2 (1), 81-94
Chomsky, N. (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The Hague: Mouton
Diane, L. F., Anderson, M. (2011).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3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lenein, A. H. A. A. (2019). The effect of utilizing digital storytelling on developing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5th grade students at Rafah Primary Schoo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ry Studies, 1(1), 30-46.
Graves, H. (1999).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A guide for teachers. USA:
Heinle & Heinle Pub.
Goh, C. C. M. (2007). Teaching speak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Goh, C. C. M., & Burns, A. (2012). Teaching speaking: A holistic approach.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öktürk, N. (2016) . Exa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video recording on oral
performance of EFL learning. Teaching English with Technology, 16(2), 71-96.
Harmer J. (1998). How to teach English. UK: Pearson Education.
Harris, David P. (1977). Testing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New York: Georgetown
University.
Herrington, J. (2000).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framework for authentic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8, 23-48.
Honig (1982). Research in review: language environments for young children. Young
Children, 38(1), 56-67
Klippel, F. (1983). Keep talking: Communicative fluency activit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ost, J. (2004). Low-frequency sonophoresis: A review.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56
(5), 589-601.
Lave, J., & Wenger, E. (1990).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eral
participa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u, X. (2010). Arous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in speak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3(1), 136-144.
Luoma, Sari. (2004). Assessing speak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Lellan, H. (1996). Situated learning perspectives.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Norman, D. A. (1993) Cognition in the head and in the worl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situated action. Cognitive Science,17(1), 1-6.
Nunan, D. (1999).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USA: Heinle.
Panahzadeh, V. & Asadi, B. (2019). On the impacts of pressured vs. unpressured on-line task
planning on EFL students’ oral production in classroom and testing contexts. Euras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5(3), 341-352.
Richards, J. C., Rodgers, T. S. (1998).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blyer, M. D. & Edward, J. (2000).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USA: Pearson College Div.
Singay, S. (2020). Flipped learning in the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Bhu
Ta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flipped learning approach in learning
Grammar. Indones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9(3), 666-674.
Wang, Z. (2014). Developing accuracy and fluency in spoken English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7(2), 110-118.
Willis, J., & Willis, D. (1996). 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Heinemann.
Zahoor-Ul-Haq, Khurram,B.A., & Bangash, B. K. (2017). Development of speaking skills
through activity based learning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9, 241-252.
Zhang, J. D., Zhao, L., Zhou, L., & Nunamaker, J. F. (2004) Can E-Learning
replace classroom learn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7(5), 75-7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