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4.254.20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張靜雅
作者(外文):Jhang, Jing-Ya
論文名稱(中文):網路閱讀引導對於覺知網路文本來源以及提取與整合網路多文本之影響—以國小六年級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reading prompts on the awareness of Internet text sources and the ext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texts on the Internet – Take the sixth-grader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中文):李元萱
指導教授(外文):Lee, Yuan-Hsuan
口試委員(中文):王為國
洪煌堯
口試委員(外文):Wang, Wei-Kuo
Hong, Huang-Y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108091605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4
中文關鍵詞:網路閱讀多文本整合網路多文本
外文關鍵詞:Internet readingmulti-text integrationInternet multi-tex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六年級學生透過教師對於網路閱讀的引導後,是否能夠在每次的網路閱讀中,有效的覺知、提取並整合網路多文本訊息,以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興趣,是否會影響學生在閱讀網路多文本的表現。
研究者以桃園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的其中兩個班級,共計5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有26人,實驗組也有26人,進行為期一個月,總共約6節課的時間的準實驗研究。依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與問題,設計以「疫情當前,科技防疫與隱私安全的兩難問題:防疫與隱私孰輕孰重?」為主題的網路閱讀引導實驗,首先請研究對象填寫閱讀能力及跟主題相關的前測,接著開始閱讀網路多文本,並請實驗組填寫有網路引導的學習單,對照組則填寫無網路引導的學習單,最後再請實驗組與對照組填寫主題相關後測。
依據研究對象的後測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相關以及迴歸分析等量化分析,並根據所得到的分析結果,提出本研究之相關結論與建議。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結論如下:
一、網路閱讀引導能提升學生的網路多文本訊息整合能力。
二、閱讀理解能力愈高,學生覺知網路文本來源的能力愈佳。
三、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興趣能正向預測學生網路多文本訊息整合的能力。


關鍵詞:網路閱讀、多文本整合、網路多文本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ading prompts on sixth – graders’ awareness of text information, comprehension and text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Internet information sources as well as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reading ability and reading interest on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reading multiple texts on the Internet.
Fifty-two students from two sixth-grade classes in a specific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were recruited for the research. The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was adopted. The two class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sisting of 26 students each. The experiment contained a total of-six 40-min class sessions over a one-month span. The topic selected for inquiry is "The current epidemic situation: Balancing technological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privacy security -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epidemic prevention or privacy?" Initially, th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pre-test to assess their reading abilit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Following that, they were provided with multiple texts from the internet to rea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a reading prompt about sources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 worksheet without prompts. Finally, both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post-tests related to the topic.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s,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post-test data of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The obtained analysis results were then used to formulate relevant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Reading prompts can improve students' performance to integrate multi-text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2. The higher the reading ability, the better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to attend to the source of Internet texts.
3.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and reading interest can positively predict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grate multi-text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Keywords: Internet reading, multi-text integration, Internet multi-tex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網路閱讀 10
第二節 多文本閱讀 18
第三節 多文本閱讀整合之相關研究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2
第三節 教學設計 3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3
第五節 研究程序 40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4
第一節 閱讀理解能力與主題引導探究前測之表現分析 44
第二節 整合網路多文本訊息評分者信度分析 45
第三節 覺知網路文本來源之表現分析 46
第四節 提取網路文本訊息之表現分析 46
第五節 整合網路多文本訊息之表現分析 47
第六節 閱讀理解能力及網路閱讀興趣與網路多文本閱讀表現之相關分析 48
第七節 閱讀理解能力及網路閱讀興趣對網路多文本閱讀表現之預測性分析 49
第八節 綜合討論 51
第五章 研究限制、結論與建議 52
第一節 研究限制 52
第二節 研究結論 52
第三節 研究建議 55
參考文獻 58
中文部分 58
西文部分 65

附錄一 桃園市2016國語學力測驗 67
附錄二 「疫情當前,科技防疫與隱私安全的兩難問題:防疫與隱私孰輕孰重?」主題探究知識之前測 77
附錄三 「疫情當前,科技防疫與隱私安全的兩難問題:防疫與隱私孰輕孰重?」之有引導學習單 78
附錄四 「疫情當前,科技防疫與隱私安全的兩難問題:防疫與隱私孰輕孰重?」之無引導學習單 79
附錄五 「疫情當前,科技防疫與隱私安全的兩難問題:防疫與隱私孰輕孰重?」主題探究之後測 80

中文部分
王志菁(2021)。新冠肺炎疫情對教育的衝擊與省思-從學生學習權的觀點分析。中華
管理發展評論,10(1),1-13。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PublicationIndex/P20160310001
尤婉真、廖益興(2020)。MAPS教學法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以新北 市某國小為例。中華行政學報,26,7-30。https://doi-org.nthulib- oc.nthu.edu.tw/10.6712/JCPA.202006_(26).0001
王詩妮、吳東光、孟瑛如(2014)。多媒體註解輔助低閱讀能力學生線上閱讀理解之成
效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0(4),333-352。http://dx.doi.org/ 10.29506/JLASS
余民寧(2013)。他們透過網路閱讀,到底學到了什麼?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14(3),120-126。https://www.most.gov.tw/most/attachments/8955ef22-e135-46d7-a2cc-176b6126f502
杜叔娟、歐陽誾(2014)。課堂回饋系統融入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生閱讀理解 能力之影響。教育學誌,31,81-132。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14022510
李佳蓁(2017)。多文本閱讀教學融入國語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態度與閱讀理解
之成效研究〔博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李尚諭(2016)。大學生數位學習特質、網路閱讀動機及網路閱讀策略之關係探討〔博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李柏毅(2019)。多文本圖像化思考單對提升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之準實驗研究─以
「革命」主題為例〔博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呂冠緯(2020,1月31日)。停課不停學|化危機為轉機 數位學習成防疫居家學習好幫
手。翻轉教育。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5638
吳敏而(2013)。多文本閱讀的教學研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3,123-157。
http://dx.doi.org/ 10.6777/JLLS
吳語婕(2020)。新型冠狀病毒對於臺灣、日本、法國空氣品質及糧食安全的影
響〔博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巧敏(2009)。推動國中小學童數位閱讀計畫之探討。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2),
49-67。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09027022
林巧敏(2011)。臺灣國小學童數位閱讀興趣與行為之調查分析。國家圖書館館刊,
100(2),30-59。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12000723
林佳蓉(2016)。提問改變教室的言談:國小五年級教師以多文本進行閱讀討論之行動
研究〔博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珊如(2003)。大學教師網路閱讀行為之初探。圖書資訊學刊,1(1),75-92。
http://dx.doi.org/10.6182/jlis.2003.1(1).075
林珊如(2010)。數位時代的閱讀:青少年網路閱讀的爭議與未來。圖書資訊學刊,
8(2),29-53。http://dx.doi.org/10.6182/jlis.2010.8(2).029
林淑芳(2016)。青少年網路素養、家長介入、與網路使用經驗。中華傳播學刊,30,
3-29。http://dx.doi.org/ 10.6195/cjcr.2016.30.01
林淑惠(2006)。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在網路閱讀與紙本閱讀之閱讀理解、行為、介面、
策略偏好之研究〔博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
統。
林淑惠、孟瑛如、吳東光(2006)。提升網路閱讀的影響力與可及性-以學習障礙學生
為例。特教論壇,(1),44-54。http://dx.doi.org/10.6502/SEF.2006.1.44-54
洪子雅(2014)。國中生網路閱讀行為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博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洪月女,楊雅斯(2014)。讀報結合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
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9(4),1-26。https://doi-org.nthulib-oc.nthu.edu.tw/10.6209/JORIES.2014.59(4).01
洪詠善(2020)。停課不停學:當自主學習成為日常。課程研究,15(1),15-33。
http://dx.doi.org/10.3966/181653382020031501002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親子天下。
柯華葳(2018,1月1日)。柯華葳:培養孩子網路上的自學力。親子天下雜誌。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5968?utm_source=website_&utm_medium=cwreading
柯華葳(2018,11月26日)。培養數位閱讀素養就是培養數位自學力,第一步從有目
的的搜尋開始。翻轉教育。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5071?utm_source=website_&utm_medium=cwreading
柯華葳、張郁雯、詹益綾、丘嘉慧(2017)。PIRLS 2016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國家 報告。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
洪碧霞、林素微、吳裕益(2011)。臺灣九年級學生閱讀樂趣與策略對 PISA 閱讀素養 解釋力之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14(4),1-23。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11041753
陳妍岐(2011)。以多文本閱讀討論提升國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之實驗研究〔博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連欣欣(2014)。電子繪本融入分享閱讀與推論理解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成 效。〔博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
陳英正、陳英豪(2017)。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資源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之意願。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1(2),17-37。http://doi.org/10.6618/HSSRP.2017.11(2)2
陳昭珍(2019,3月18日)。從紙本閱讀素養到數位閱讀素養。圖書教師電子報,68。
http://teacherlibrarian.lib.ntnu.edu.tw/index.php?id=501
陳信豪、黃瓊儀(2020)。淺談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提升國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5),98-103。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20014214
陳柏霖、洪兆祥、余民寧(2013)。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網路閱讀素養之橫
斷面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8(3),23-50。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701
唐淑華、蔡孟寧、林烘煜(2015)。多文本課外閱讀對增進國中學生理解歷史主題之研
究:以「外侮」主題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3),63-94。http://dx.doi.org/ 10.6209/JORIES
徐翊瑄(2009)。建構多文本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博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袁愛玲(2013)。數位閱讀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教育研究論 壇,4(2),207-223。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14020298
張心怡(2018)。社會科主題深學:衝突式多文本閱讀與論證活動設計與實驗〔博碩
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教育部(2014,11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家教育研究院。 https://www.naer.edu.tw/PageSyllabus?fid=52
教育部(2019年12月3日)。臺灣PISA 2018成果發表記者會。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859A319DB24 C59C
張志瑋(2022)。在疫情中以愛出發,遠距教學:停課不停學。師友雙月刊,633,53-
58。http://dx.doi.org/10.6437/TEB
張郁蔚(2004)。網路超文本閱讀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1(4),59-79。
http://dx.doi.org/10.6182/jlis.2004.1(4).059
張莉慧(2009)。臺灣推動閱讀之觀察與省思。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4),82-98。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09066899
許凱婷(2019)。媒體識讀教學方案對國中生之媒體識讀能力及批判思考能力影
響之研究〔博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張瀚陞(2019)。初探多文本閱讀以Ubd課程設計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成效之研究。南亞
學報,39,89-126。http://dx.doi.org/10.6989/JN
黃世仁(201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之研究〔博碩士論
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湯明祥(2012)。大學生的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策略相關研究〔博碩士論文,南華
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連興、許毓華、許天維(2014)。影響學生學業成就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
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數理科技類,28(1),1-22。
http://dx.doi.org/ 10.7037/JNTUMST
黃琬婷(2012)。交互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動機影響之研究。 教育研究論壇,3(2),201-224。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12019100
程遠茜(2017,12月5日)。PIRLS 2016 國際閱讀素養全球第 8,線上學習素養待加
強。翻轉教育。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4204
曾園馨(2018)。以多文本閱讀與概念圖進行寫作之行動研究:從主題深學到寫作
〔博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楊斐鈞(2017)。主題深讀模式與平台之實踐:透過多文本閱讀與討論以提升學生想法
運用與文本理解的表現〔博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翟本瑞 (2001)。網路閱讀與行為模式改變的社會學考察(初探)。南華大學社會所電
子期刊,14。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4/14-3.htm.
鄭永熏、王嘉慧(2015)。心智圖法運用在國語文領域對提昇國小五年級閱讀理解能力
和創造力成效之研究。人文與社會學報,3(4),89-124。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15026917
鄭茂禎(2003)。e時代的閱讀與出版。全國新書資訊月刊,52,38-40。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a/14/59.html
劉沛琳(2007)。網頁呈現方式及訊息呈現特性對於學生閱讀績效的影響。教師之友,
48(3),34-41。http://dx.doi.org/10.7053/TF.200706.0034
劉宜芳、柯華葳(2017)。線上閱讀研究之回顧與展望。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2(2),
61-87。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4031
劉佩雲(2019)。多元閱讀策略教學對摘要與閱讀理解能力效果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
師專業發展期刊,12(3),1-27。https://doi-org.nthulib- oc.nthu.edu.tw/10.3966/207136492019121203001
蔣軍晶(2016)。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蔡逸芬、陳品華(2015)。國小高年級學童課外閱讀自我決定動機之研究。教育心理學
報,46(3),425-448。https://doi-org.nthulib-oc.nthu.edu.tw/10.6251/BEP.20140627
劉瓊云(2018)。多文本閱讀策略培養國中生神入歷史能力之行動研究〔博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賴郁璿(2016)。平衡取向多文本閱讀教學對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
〔博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閻瑞珍(2016)。讀報教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價值判斷力和寫作能力之
影響。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7,83-109。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17003258
謝佩妤(2016)。開放式線上閱讀環境使用QRAC 策略之閱讀成效〔博碩士論文,國 立台中教育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謝慈雪(2010)。國中生社會性科學議題的論證研究〔博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藍天雄、李建中、林惠萱(2015)。國小三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之研究。
管理資訊計算,4(2),282-291。
https://doi-org.nthulib-oc.nthu.edu.tw/10.6285/MIC.4(2).22

西文部分
Barzilai, S., Ka’adan, I. (2017). Learning to integrate divergent information sources:the interplay of epistemic cognition and epistemic metacognition. Metacognition Learning, 12, 193–232. https://doi.org/10.1007/s11409-016-9165-7
Bråten, I., Ferguson, L. E., Anmarkrud, Ø., & Strømsø, H. I. (2013). Prediction of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on when adolescents read multiple texts: The roles of word-level processing, strategic approach, and reading motivation. Reading and Writing, 26(3), 321-348. http://dx.doi.org/10.1007/s11145-012-9371-x
Guthrie, J. T., Hoa, L. W., Wigfield, A., Tonks, S. M., & Perencevich, K. C. (2005). From spark to fire: Can situational reading interest lead to long-term reading motivation? Literacy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45(2), 91–117.https://doi.org/10.1080/19388070609558444
Hartman, D. K., & Allison, J. (1996). Promoting inquiry-oriented discussions using multiple texts. In L. B. Gambrell & J. F. Almasi (Eds.), Lively discussions! Fostering engaged reading (pp.106-133).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Henry, L. A. (2006). Searching for an answer: The critical role of new literacies while reading on the internet. The Reading Teacher, 59(7), 614-627.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9355049
Horney, M. & Anderson-Inman, L (1994). The electro text project: Hypertext reading pattern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3 (1), 71. https://www.jstor.org/stable/41961966
Kammerer, Y., Meier, N., Stahl, E. (2016). Fostering secondary-school students’ intertext model formation when reading a set of websi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ource prompts. Computers & Education, 102, 52–64.https://doi.org/10.1016/j.compedu.2016.07.001
Macedo-Rouet, M., Braasch, J. L., Britt, M. A., & Rouet, J. F. (2013). Teaching fourth and fifth graders to evaluate information sources during text comprehension.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31(2), 204-226. https://doi.org/10.1080/07370008.2013.769995
Shanahan, C. (2003). Using Multiple Texts to Teach Content. Learning Point Associates, 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http://www.learningpt.org/pdfs/literacy/shanahan.pdf
Stahl, S. A., Hynd, C. R., Britton, B. K., McNish, M. M., & Bosquet, D. (1996). What happens when students read multiple source documents in history?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1(4),430-456. https://psycnet.apa.org/doi/10.1598/RRQ.31.4.5
Wiley, J., Goldman, S. R., Graesser, A. C., Sanchez, C. A., Ash, I. K., & Hemmerich,J. A.(2009). Source Evaluation, Comprehension, and Learning in Internet Science Inquiry Task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46(4), 1060–1106. https://doi.org/10.3102%2F0002831209333183
Lee, Y.-H. (2021). Scaffolding university students’ epistemic cognition during-multimodal multiple-document reading: The effects of the epistemic prompting and the automated reflection report.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49,1-11. https://doi.org/10.1016/j.iheduc.2020.100777
(此全文20280608後開放外部瀏覽)
電子全文
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