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圖書館首頁
|
網站地圖
|
首頁
|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相關資源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建檔說明
常見問題
帳號:guest(18.118.19.18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中文):
楊博安
作者(外文):
Po-An, Yang
論文名稱(中文):
普通型高中「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實踐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ction Research on Practice of “Inquiry and Practice: Public Issues and Social Inquiry” Course for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中文):
詹惠雪
指導教授(外文):
Chan, Hui-Hsueh
口試委員(中文):
陳美如
劉秀嫚
口試委員(外文):
Chen, Mei-Ju
Liu, Show-Man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
108091501
出版年(民國):
110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1
中文關鍵詞:
探究與實作
、
公民與社會科
、
專題導向學習
、
公民行動方案
、
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Inquiry and Practice
、
Civic and Society
、
Project-based Learning
、
Project Citizen
、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86
評分:
下載:0
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普通型高中「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實踐的歷程、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提出「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的修正方案。
本研究以臺中市鷹揚高中二年級98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從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進行一學期「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研究者透過規劃、實施、評估、反思、修正等行動歷程進行研究,並蒐集問卷、紙筆測驗、專題成果、會議紀錄、課堂觀察紀錄、反思札記、非正式晤談紀錄等資料,整理分析並歸納出下列結論:
一、「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可採取「社會參與行動方案」取徑,依「社會探究」、「發展專題」、「報告專題」三個教學階段進行探究,最後以專題檔案展現成果。
二、學生從「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中展現分析推論的社會探究能力,提出得以解決問題的公民行動方案計畫,以口頭發表展現溝通表達能力,最後提升對公共事務的關心以及對公共事務的責任感。
三、學生肯定「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能培養社會探究與專題規劃能力,但需再改善小組成員分工不均的情形。
最後研究者透過反思修正,建構適用的「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方案,並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對教師、學校行政及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the “Inquiry and Practice: Public Issues and Social Inquiry” course for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to evaluate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s, and to revise the “Inquiry and Practice: Public Issues and Social Inquiry” curriculum plan.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were 98 second-graders from Ying-Yang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The researcher implemented a one-semester “Inquiry and Practice: Public Issues and Social Inquiry” course from August 2020 to January 2021.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data via questionnaires, paper-and-pencil test, project performances, meeting minute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reflections notes and records of informal interviews. Then, the researcher analyzed the data and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The “Inquiry and Practice: Public Issues and Social Inquiry” course can take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action plan” approach,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ree teaching stages of “social inquiry”, “developing project” and “reporting project”, and finally displays students’ projects to assess their performances.
2.From the “Inquiry and Practice: Public Issues and Social Inquiry” course, students demonstrated their social inquiry skills of analysis and inference, proposed action plans to solve problems, demonstrated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and express themselves orally, and finally enhanced concern for public affairs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public affairs.
3.Students affirm that the “Inquiry and Practice: Public Issues and Social Inquiry” course can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social inquiry and project planning skills, but it is necessary to prevent the uneven division of loading among group members.
Finally, the researcher promoted an applicable “Inquiry and Practice: Public Issues and Social Inquiry” curriculum plan through reflection and revision and offered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社會領域探究式教學的理論與方法 11
第二節 普通型高中社會領域公民與社會科「探究與實作」課程的探討 26
第三節 國內外探究與實作課程與教學案例分析 42
第四節 探究與實作課程相關研究 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59
第一節 行動研究 59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63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67
第四節 「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規劃 72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研究工具 7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99
第一節 教學實踐歷程 99
第二節 學生學習成果分析 139
第三節 課程實施的回饋及教師省思 1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8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89
第二節 建議 193
參考文獻 197
附錄 203
附錄一:高中生公民態度與公民參與問卷(預試問卷) 203
附錄二:高中生公民態度與公民參與問卷(正式問卷) 211
附錄三:高中生公民態度與公民參與問卷項目分析 219
附錄四:社會探究能力測驗 223
附錄五:專題成果檔案評量規準 235
附錄六:「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回饋問卷 239
DFCTaiwan(2016)。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取自 https://www.dfctaiwan.org/dfcchallenge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9)。111學年度起適用分科測驗公民與社會考科考試說明。臺北市: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20)。111大考素養導向命題方向與試題示例。取自 https://www.ceec.edu.tw/xmdoc/cont?xsmsid=0J177009711460336585&qcat=0J184547120181412833&sid=0K119541480839328516
王韻雯(2019)。「DFC創意行動挑戰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牟嘉瑩(2016)。以「Design for Change: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心理資本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余民寧(201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吳昌政(2018)。PBL教學的六個關鍵詞-芬蘭觀課札記與反思。中等教育, 69(1),123-139。
吳清山、林天祐(2004)。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愛頡譯(2011)。公民行動方案教師手冊(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原著,2008年出版)。臺北市:五南。
呂家華、葉桑如、劉麗媛、賴彥全、李建宏、邱涵仕等(2019)。素養教室:學習審議民主。臺北市:FUN學。
李沛青(2011)。議題中心教學融入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影響學生公民參與態度及公民參與行為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李佳玫(2008)。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理論取向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李涵鈺、陳麗華(2005)。社會重建主義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影響初探。課程與教學,8(4),35-56。
周新富(2014)。教學原理與設計。臺北市:五南。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1(3),1-13。
林佩璇(2003)。空言無物、行之無語?─課程行動研究中的實踐反省。教育研究集刊,49(3),195-219。
林宜儒(2008)。「永中公民養成方案」影響國中學生政治意識與公民參與態度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林菁(2008)。資訊素養融入大學生主題探究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6(2),233-266。
洪圓善、范斯淳(2020)。應用社會性科學議題發展國小科技教育議題融入課程─以塑膠微粒為例。工業科技教育學刊,13,80-88。
科技部(2018)。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CCS 2016)成果發表。取自https://www.most.gov.tw/folksonomy/detail?subSite=main&article_uid=71e894e9-a886-4602-854e-2a949ad11478&menu_id=9aa56881-8df0-4eb6-a5a7-32a2f72826ff&l=CH
倪毓伶(2014)。議題中心教學法在高中「公民與社會」科運用之研究─以第四冊:「經濟與永續發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彰化縣。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第二屆)-全體委員第10次會議紀錄。臺北市: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b)。公民與社會課綱研修Q&A。取自https://center.tnfsh.tn.edu.tw/bin/downloadfile.php?file=WVhSMFlXTm9Memt6TDNCMFlWODVPVE14WHpNeU5EZ3hPVGhmTWprNU9ETXVjR1Jt&fname=45RPVXUXHCOPNPOPIHST1555SXZXCHQP45DDUXUXGHYX14CHKLIHYXCHKLYX25RPUTVTCHB5KLOP5055GHIHGDVXHDVTDG40B1NLHDFHYXUTHCOPUTVTHCQPIHOPWXVTHDJHEDEHHCIHZTOPUTRP50QPJDOPGHEDGHRPCDA5JDOP14RP15RPEDOPIHVTGDCHA5RPSTLOUX11KOKO
張世旻(2012)。議題中心教學法在高中「公民與社會」科運用之研究─以高中「公民與社會」第三冊道德與法律分析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彰化縣。
張秀雄 (2003)。 議題中心課程模式在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的應用。公民訓育學報,14,15-35。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玲偵(2019)。專題式戶外學習應用於高中多元選修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張茂桂、楊秀菁(2018)。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的探究學習及「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特色。取自 https://newsletter.edu.tw/2018/12/10/%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95%99%E3%80%8C%E7%A4%BE%E6%9C%83%E9%A0%98%E7%B6%B1%E3%80%8D%E7%9A%84%E6%8E%A2%E7%A9%B6%E5%AD%B8%E7%BF%92%E5%8F%8A%E3%80%8C%E6%8E%A2%E7%A9%B6%E8%88%87%E5%AF%A6/
張淑珺(2006)。公民養成方案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效能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張清濱(2020)。教學原理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臺北市:作者。
曹子文(2017)。高中風力發電能源議題課程之實施成效研究─以「一起追風去」方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新北市。
陳佩英、劉秀嫚、李哲迪(2019)。核心認知與社會技能評量規準彙整表。取自https://ghresource.mt.ntnu.edu.tw/uploads/1622197120120a3v1XAEy.pdf
陳俊宏(2019)。民主教育的新想像─審議式教學的心法與技法。載於陳俊宏主編:素養教室:學習審議民主,1-30。臺北市:FUN學。
陳國泰(2016)。社會重建主義的課程設計:以社會性科學議題(SSI)為例。國民教育學報,13,1-19。
陳麗華(2019)。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標準的想像及啟示-評介《美國社會領域課程標準》及《C3美國社會領域州課程標準架構》。教育研究集刊,65(2),117-135。
游惠婷(2019)。北區醫學生社團經驗學習對公民態度及公民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市。
黃永和等譯(2012)。問題引導學習:探究取向(John Barell原著,2007年出版)。臺北市:華騰文化。
黃春木、吳昌政、曾慶玲、童禕珊、簡邦宗、葉芳吟(2018)。中學專題研究實作指南。臺北市:商周。
楊千儀(2017)。專題式學習應用於高中地理實察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習,新竹市。
楊佩榮(2018)。高中學校經驗與青少年公民態度的關聯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報,25,1-41。
楊建民(2010)。探究式教學法與講述式教學法在國小Scratch程式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屏東縣。
董秀蘭(2017)。社會領域素養導向的高風險測驗如何可能?。取自
https://www.ceec.edu.tw/xcepaper/cont?xsmsid=0J066588036013658199&sid=0J116643695635859847
董秀蘭(2018)。社會領域素養導向的試題研發。取自 https://www.ceec.edu.tw/xmdoc/cont?xsmsid=0J177009711460336585&sid=0J193607453269366588
劉世雄(2020)。素養導向的教學實務:教師共備觀議課的深度對話。臺北市:五南。
劉秀嫚(2003)。「公民養成方案」在社學習領域教育的意義。公民訓育學報, 14,55-77。
劉秀嫚(2004)。「公民養成方案」影響台灣高中學生公民技能與公民性之實驗研究。師大學報,49(1),63-89。
劉秀嫚(2012)。民主公民教育的教學實踐:「公民行動方案」的可能性。台灣教育,673,18-24。
蔡克容(1998)。建構主義對教育改革的啟示。課程與教學,1(3),47-59。
蔡美華譯(2008)。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Geoffrey E. Mills原著,2007年出版)。臺北市:學富文化。
蔡清田(1998)。建構主義取向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學,1(3),15-30。
鄭綺雯(2011)。運用創造思考教學於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孩子行動,世界大不同」教學方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臺北市。
鄭慧蘭(2001)。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高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臺北市。
蕭揚基(2000)。台灣中部地區高中生公民意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簡良平(2004)。教師即課程決定者─課程實踐的議題。課程與教學,7(2),95-114。
Adha, M. M., Yanzi H., & Nurmalisa Y. (2018).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 Intelectual and Participatory Skill Through Project Citizen Model in Civic Education Classroom. International Journal Pedagogy of Social Studies, 3(1), 39-50.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2018). ICCS 2016 Technical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ea.nl/sites/default/files/2019-07/ICCS%202016_Technical%20Report_FINAL.pdf
McMay, D. V., Gradel K., & Scott, C. (2013). Us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to Develop Class Projects in Upper Level Social Science Courses: A Case Study with Recommendations. Creative Education, 4(1), 62-70.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2010). N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Silver Spring,MD: Author.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2013). The college, career, and civic life (C3)framework for social studies state standards: Guidance for enhancing the rigor of K-12civics, economics, geography, and histor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ocialstudies.org/sites/default/files/2017/Jun/c3-framework-for-social-studies-rev0617.pdf
Shore, B. M. ,Saunders-Stewart, K. S. ,Gyles, P. D. T. (2012). Student Outcomes in Inquiry Instruction: A Literature-Derived Inventory. Journal of Advanced Academics, 23(1), 5-31.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專題式學習應用於高中地理實察課程之行動研究
2.
專題式學習運用在國小環境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
3.
桃竹苗地區國小英語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現況調查研究
4.
臺中市國民小學課後照顧服務教師教育專業知能現況與需求之研究
5.
情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以改善國中生人際關係之行動研究
6.
科學閱讀融入國小三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行動研究
7.
英語圖畫書多元智能教學運用在公共圖書館 親子故事活動之行動研究
8.
創作性戲劇融入國小一年級國語文課程教學之研究
9.
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四年級補救教學學童 國語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
10.
遊戲式學習融入社會領域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表現之影響研究
11.
國小六年級英語課程實施差異化教學之研究
12.
運用多層次提問策略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13.
適應體育教學運用在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籃球課程之行動研究
14.
桌上遊戲融入英語教學對國中八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就與態度影響之研究
15.
任務型英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成就及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