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8.19.18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李文仁
作者(外文):Lee, Wen-Jen
論文名稱(中文):自動化設備產業之轉型策略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ransformation Strategy Analysis of the Automation Equipment Industry
指導教授(中文):林哲群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e-Chun
口試委員(中文):張焯然
楊屯山
蔡錦堂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Jow-Ran
Yang, Jerry T.
Tsay, Jiin-Tar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8075519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5
中文關鍵詞:自動化系統自動化物流系統自動化設備產業企業轉型轉型策略
外文關鍵詞:automation systemAMHSautomation equipment industry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transformation strateg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1
  • 點閱點閱: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自動化設備產業的發展與企業轉型的未來,採取質性研究中的個案分析作為研究方法,希望藉由實際個案之觀察研究,深入了解自動化物流設備商企業轉型之可能性與成效。研究分析顯示,個案公司成立新事業並積極開發新的設備產品,為的就是增加公司營收與企業得以永續經營。然而,新事業與新產品的商業模式、客戶數量與獲利能力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就能對公司有顯著的營收貢獻。本研究認為必須先證明新事業的商業模式是有效的、新設備產品的品質與穩定性是可靠的,接下來才是增加數量、創造規模、將獲利極大化。研究針對個案公司在未來發展、競爭策略提出以下建議,並可作為相關產業的參考:1.差異化策略2.智能設備、人工智慧與大數據3.策略聯盟、產學合作。
This research aims at explore and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utomation equipment industry and the future of the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It adopts case analysi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as the research method.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research of actual cases, we can deeply understand the pos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of automation logistics equipment vendors. Research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ase company has established new business and actively developed new equipment and product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ompany's revenue and the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operation. However, the business model, number of customers, and profitability of new business and new products canno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company's revenu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is research believ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first prove that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new business is effective, and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new equipment and products are reliable, then increase the numbers, create scale, and maximize profits. The research aims at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strategy of the case company, and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related industries: 1.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2. Intelligent equipm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3. Strategic alliance,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
第一節 工業發展的歷史與演進 3
第二節 國內自動化產業科技化發展歷程 9
第三節 國內自動化產業現況與未來挑戰 10
第四節 產業生命週期與企業轉型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6
第一節 研究方法 16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對象 16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17
第四章 個案公司研究 18
第一節 個案公司介紹 18
第二節 個案公司與同業競爭力比較 24
第三節 個案公司的五力分析 27
第四節 個案公司的SWOT內外部優劣分析 31
第五節 個案公司的轉型策略 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7
第一節 結論與未來挑戰 37
第二節 產業競爭力與建議 3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0
參考文獻 41
天下雜誌 (2016)。兩千大調查。天下雜誌,597,146-158。
天下雜誌 (2017)。兩千大調查。天下雜誌,622,144-156。
天下雜誌 (2018)。兩千大調查。天下雜誌,647,142-144。
天下雜誌 (2019)。兩千大調查。天下雜誌,672,144-166。
天下雜誌 (2020)。兩千大調查。天下雜誌,698,142-164。
水木然 (2015)。工業4.0大革命。中國:電子工業出版社。
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 (譯) (2017)。第四次工業革命 (原作者:
Klaus Schwab)。台北市:天下文化。
朱文儀、陳建男(譯) (2019) 。策略管理 (原作者:Charles W. L. Hill,
Melissa A. Schilling,Gareth R. Jones)。台北市:華泰文化。
江靖芬 (2015)。企業轉型策略、員工激勵制度、組織生涯發展與組織績效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呂明山 (2018)。機械工業4.0專題報導。科學發展,544,6-12。
行政院生產力4.0發展方案,民國105年至民國 113 年 (核定本)。
余明助、許三源、陳婉青&吳桂雲 (2005)。企業轉型下中階主管策略角色與組
織績效關係之研究-華電信南區分公司為例。第九屆科技整合管理研討會,
27-44。
沈美幸 (2021年03月03日)。柯拔希:機械業迎黃金十年。中時新聞網。
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303000150-260202
尚榮安 (譯) (2001)。個案研究法 (原作者:Robert K. Yin)。台北市:弘智文
化。
邱如美 (譯) (2002)。領導人的變革法則 (原作者:John P. Kotter)。台北市:
天下文化。
吳承學 (2013)。我國自動化控制設備發展概況。工業技術研究院 機械所。
林蒧均 (2015)。淺談工業4.0浪潮下的國際製造業政策。經濟前瞻,162,65-
72。
汪建南、馬雲龍 (2015)。工業 4.0 的國際發展趨勢與台灣因應之道。國際金
融參考資料,69。
吳政諺 (2016年06月23日)。在顛覆的時代成功要件–企業轉型成功的三個關
鍵因素。KPMG。取自:https://home.kpmg/tw/zh/home/insights/2016/06/succeeding-in-disruptive-times.html
洪世章 (2016)。創新六策:寫給創新者的關鍵思維。台北:聯經。
洪世章 (2021)。打造創新路徑:改變世界的台灣科技產業。新北市:聯經。
陳明璋 (1990a)。企業贏的策略-掌握成功的四項關鍵:經理人、接棒、轉型、
創新。台北市:遠流。
陳明璋(1990b)。中小企業轉型策略。戰略生產力雜誌,132-135。
陳明璋 (1996)。企業轉型的策略與成功關鍵。貿易週刊,1690,18-21。
陳雅文 (1995)。個案研究法。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國教院,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1584/
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規劃 (2016) 。行政院院會議案。經濟能原農業處。
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e6039c49-74ee-
45a5-9858-bf01bb95dc76
黃仲宏 (2021)。2020年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與台灣的機會。機械工業
442,22-23。
黃博信 (2020)。科技政策觀點 探討智慧製造發展趨勢。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
究院。取自:https://portal.stpi.narl.org.tw/index?p=article&id=4b1141ea74d7dcc40174f64de0372ac6。
黃嘉宏 (1977)。深耕自動化 十年有成。經濟部工業局製造自動化電子化小
組。取自:http://192.192.149.24/iaeb/article.asp?aid=43。
黃俊豪 (2019)。中小企業沒頭緒?前麥肯錫顧問的四個轉型思維。行銷經理
人。取自:https://growthmarketing.tw/business-transformation/#respond。
楊瑪利、游常山、彭漣漪 & 黃浩榮 (2010)。企業避險要花更多資源確保競爭
地位越洋獨家專訪企業避險。遠見雜誌,286。
溫芳宜 (2019)。中國大陸推動「中國製造 2025」對我國產業發展之影響。財
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國發會。取自:https://www.ndc.gov.tw/nc_415_33995
經濟部工業局 (2015)。生產力4.0產業與技術發展策略-製造業生產力推動策
略。
經濟部工業局 (2020)。智慧機械產業_2021-2023專業人才需求推估調查。
熊治民 (2021)。臺灣機械產業在後疫新常態下挑戰與成長策略。機械工業,
454,6-12。
劉孟俊、吳佳勳 (2014)。歐美「再工業化」策略及對台灣產業政策意涵。台灣
經濟論衡,58-84。取自:
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
LzEwL1JlbEZpbGUvNTU2Ni82MDg0LzAwNjA3NTgucGRm&n=57aT5bu
65bCI6KuWLnBkZg%3D%3D&icon=..pdf
數位零售轉型專家 (2020)。企業轉型等於數位轉型?從國內外企業轉型案例,
找到公司發展新方向。取自:https://www.tesa.cc/posts_context/492
歐宜佩、陳信宏 (2018)。觀察新興科技產業化之發展路徑-以英國機器人及自
動化系統領域為例。經濟前瞻,177,65-72。
簡禎富 (2019)。工業3.5:台灣企業邁向智慧製造與數位決策的戰略。台北
市:天下雜誌。
魏啟林 (1993) 。策略行銷。台北市:時報文化。
BIE網頁文章。Guide to Business Transformation。取自:https://www.bie-
executive.com/guides/guide-to-business-transformation/
Stockfeel股感知識庫 (2021)。價值鏈分析從企業內部活動找尋競爭優勢。
取自:
https://www.stockfeel.com.tw/%E5%83%B9%E5%80%BC%E9%8F%88
%E5%88%86%E6%9E%90%E2%94%80%E5%BE%9E%E4%BC%81%
E6%A5%AD%E5%85%A7%E9%83%A8%E6%B4%BB%E5%8B%95%
E6%89%BE%E5%B0%8B%E7%AB%B6%E7%88%AD%E5%84%AA%
E5%8B%A2/
Bibeault, D. B. (1998). Corporate turnaround : how managers turn losers into winners ,USA:Beard Books.
Coffinet, J-P., &Nemec, J. (1992). The strategic path for achieving market leadership within an innovation-driven industry – The HDTV case
example. Interfaces, 22(4): 49-59.
Jain, D., Mahajan, V., & Muller, E. (1991). Innovation diffusion in the presence of supply restrictions. Marketing Science, 10(1): 83-90.
Langlois, R. N., & Robertson, P. L. (1992). Networks and innovation in a modular system: Lessons from the microcomputer and stereo component
industries. Research Policy, 21(4): 297-313.
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ion, N. Y: The Free Press.
Ramanujam, V., & Varadarajan, P. (1989). Research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 Synthesi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0, 523-551.
Robertson, T. S., & Gatignon, H. (1986). Competitive effects on technology diffusion. Journal of Marking, 50(3): 1-12.
Finkelstein, S., & Hambrick,D.C. (1996). Strategic leadership: Top executives and their effects on organizations. St.Paul, MN: West Publishing.
Hambrick, D.C., & Mason, P. (1984).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2): 193-206.
Schumpeter, J.A. (1942).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Row.
Swann, G. M. P. (2001). The demand for distinc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prestige car. In U. Witt(Ed.), Escaping satiation: 65-81. Berlin, Germany:Heidelberg.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