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8.117.18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育愷
作者(外文):Lin, Yu-Kai
論文名稱(中文):亞里斯多德論理想城邦中的技職勞動者
論文名稱(外文):Aristotle on Common Workers in the Ideal City-State
指導教授(中文):陳斐婷
指導教授(外文):Chen, Fei-Ting
口試委員(中文):鄭喜恒
王志輝
口試委員(外文):Cheng, Hsi-Heng
Wang, Zhi-Hu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號:108047505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亞里斯多德理想城邦技職勞動者人類本性教育
外文關鍵詞:AristotleIdeal City-StateCommon WorkersHuman NatureEduc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文聚焦於亞里斯多德在其《政治學》第七、八卷所構思的理想城邦,並且著重探究,本性能力與公民無異的技職勞動者,生活於其中將面臨的不正義處境──作為必須勞動的多數人,卻無法擁有公民身分及政治權利。關於亞里斯多德的排除,過往的詮釋認為:一方面他僅僅是依循自己那時代的常見觀點,而不假思索地將他們排除在外;一方面可能是針對技職勞動工時過長將阻礙德行的發展以及閒暇的確保,進而無法充分參與公共事務。20世紀晚期出現了社會民主式詮釋,有別於過往地主張,排除本性能力無異於公民的技職勞動者在邏輯上並不合乎亞里斯多德構建理想城邦的原則與理念,因此亞里斯多德主義式理想城邦,理應為技職勞動者擁有公民身分保持開放。然而,保守式詮釋駁斥社會民主式詮釋過度拉近亞里斯多德與現代價值觀之間的距離,亞里斯多德並無意為技職勞動者開放公民資格。本文援引Julia Annas的觀點,嘗試進一步從亞里斯多德的本性概念談起,仔細闡述單純和完整人類本性之間的區分與意涵,並且說明,亞里斯多德式教育如何使得人類單純本性達致完整本性的發展進程。
My research centers on Aristotle’s ideal city-state in Politics VII and VIII, and considers why Aristotle excludes common workers (banausoi) from the citizens in his ideal city-state. The conservative interpretation hold that it is partly due to the common views of his time, and partly because the occupation training of common workers would prevent themselves from developing virtue and enjoying leisure. The social democratic interpretation, however, argues that such an exclusion would not be compatible with Aristotle’s bedrock principles for his ideal city-state and therefore in an Aristotelian ideal city-state common workers would be granted citizenship. This paper, following Julia Annas’ view,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mere human nature and the full human nature, and argues, how education helps develop human nature in full scale.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亞里斯多德理想城邦 1
第二節 《政治學》第七、八卷的詮釋爭論 7
第二章《政治學》第七、八卷的保守式詮釋 10
第一節 亞里斯多德理想城邦的保守式詮釋 10
(一) 亞里斯多德對民主制的立場 10
(二) 社會民主式詮釋的論點概述 12
第二節 社會民主式詮釋面臨的三項挑戰 13
(一) 享有相同權利的自由人? 14
(二) 旨於城邦穩定性的排除 17
(三) 分配正義與平等機會 18
(四) 個人自由與選擇 20
第三節 關於亞里斯多德自由概念的保守式詮釋 22
第四節 小結 27
第三章 社會民主式詮釋 29
第一節 亞里斯多德與現代自由派 29
第二節 回應保守式詮釋的挑戰 31
(一) 民主制與社會民主制 31
(二) 公民資格、分配正義以及教育 34
(三) 回應保守式詮釋論技職勞動者、“metics”、女性以及奴隸 36
1. 關於技職勞動者與“metics” 36
2. 關於女性 37
3. 關於奴隸 38
第三節 小結 38
第四章 亞里斯多德本性概念及其主張 42
第一節 人類本性 42
(一) 本性概念衝突 43
(二) 對亞里斯多德本性概念的錯誤使用 44
(三) 本性蘊涵的兩種意涵──單純本性與完整本性 45
(四) 本性概念衝突的消弭 48
第二節 理想城邦自給自足的必要條件 51
(一) “metics” 52
(二) 農民──非希臘周圍住民 53
(三) 技職勞動者 54
(四) 駁斥不正義安排的可能理據 55
第三節 公民與技職勞動者之間 58
(一) 理想城邦公民的本性基礎:作為希臘人 58
(二) 外部論證──訴諸克里特島以及埃及的案例 61
(三) 排除技職勞動者的政治權利 62
(四) 公民與技職勞動者之間的幽微區別 64
1. 第一種思路:特定活動阻礙德行發展 64
2. 第二種思路:從事活動高貴與否取決於行動者的目的 66
3. 被擴展的德行發展與實踐 68
第四節 應當擁有政治權利的理想城邦技職勞動者 71
(一) 在完整本性上的區別 72
(二) 本性正義 73
(三) 技職勞動者無法幸福的理由 75
1. 政治歧視 75
2. 偶然的不幸際遇以及外在善的確保 77
第五節 小結──以Julia Annas詮釋介入論爭 78
(一) 亞里斯多德本性概念和理想城邦基於本性概念的主張 79
1. 本性概念的意涵 79
2. 為亞里斯多德辯護 79
3. 單純與完整本性的區別 79
4. 單純至完整本性的過渡 80
5. 溫和個人主義式城邦的政治文化 80
(二) 不正義的排除以及針對其的合理修正 81
1. 閒暇的需要及其產生的不正義 81
2. 排除特定群體 81
3. 關於依據本性區別的排除 82
4. 關於依據民族區別的排除 82
(三) Annas詮釋回應保守式與社會民主式詮釋 83
1. 理想城邦構想與構建原則的兩種詮釋 84
2. 分配正義的兩種詮釋以及亞里斯多德的本性正義概念 85
3. 個人自由概念以及排除原則的兩種詮釋 87
(四) 保守式詮釋面臨的難題 91
第五章 理想城邦幸福生活的實質內涵 92
第一節 從目的角度闡述技職勞動者的合理處境 93
(一) 整體、其部分與構成整體的必要條件──城邦、公民與非公民 93
(二) 旨於好生活的教育 95
(三) 技職勞動與閒暇並存的可能性 96
(四) 現代資源條件下的理想城邦技職勞動者 97
第二節 亞里斯多德式教育的內涵 97
(一) 教育時程 98
(二) 受過教育的人 99
(三) 哲學教育 101
(四) 公民經由教育而成為「受過教育的人」 103
第三節 閒暇與沉思 104
(一) 神的沉思 104
(二) 對人而言可能的沉思 106
1. 月亮底下領域的知識 106
2. 探究知識以及知覺的類比 108
3. 理想城邦的沉思替代方案 110
(三) 閒暇作為沉思的必要條件 112
1. 既閒暇且又無暇的活動 112
2. 旨於既閒暇又無暇的教育 113
3. 閒暇、外在善以及德行 114
(四) 理想城邦可能的沉思生活 118
第四節 小結與Reeve詮釋如何拉近公民與技職勞動者之間的距離 118
第六章 結論 124
參考書目 128
一、《政治學》古希臘文原著及譯本:
1. Ross, W. D. (ed.). (1957). Aristotelis Politic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Reeve, C. D. C. (trans. & ed.). (2017). Politics: a new translation.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3. ────. (trans. & ed.). (1998). Politics.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4. Kraut, Richard. (trans. & ed.). (1997). Aristotle: “Politics” Books VII and VIII. Oxford: Clarendon Press.
5. Irwin, Terence., and Gail Fine (trans. & ed.). (1995). Aristotle: selections.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二、《尼各馬科倫理學》英文譯本
1. Crisp, Roger. (trans. & ed.). (2000). Nicomachean Eth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三、《動物的諸部分》英文譯本
1. Lennox, James G. (trans. & ed.). (2001). Aristotle On the Parts of Animals I-IV. Oxford: Clarendon Press.

四、二手文獻
1. Annas, Julia. (1996). “Aristotle 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al Virtue”, Metaphysics, 49(4): 731-753.
2. Mulgan, Richard G. (2000). “Was Aristotle an Aristotelian Social Democrat?”, Ethics, 111: 79-101.
3. Nussbaum, Martha C. (1988). “Nature, Function, and Capability: Aristotle on Political Distribution”, Oxford Studies in Ancient Philosophy, suppl. vol.: 145-184.
4. ────. (1990). “Aristotelian Social Democracy”, in Liberalism and the Good, (Bruce Douglass, Gerald Mara and Henry Richardson (eds.),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3-252.
5. ────. (2000). “Aristotle, Politics, and Human Capabilities: A Response to Antony, Arneson, Charlesworth, and Mulgan”, Ethics, 111(1): 102-140.
6. Stalley, Richard F. (2009). “Education and the State”, in A Companion to Aristotle, (Georgios Anagnostopoulos (ed.), Chichester: Blackwell): 566-576.
7. Kraut, Richard. (2009). Aristotle: Political Philosoph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Miller Jr, Fred D. (1995). Nature, Justice, and Rights in Aristotle’s Politic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9. Sunstein, Cass R. (1992). Republic.co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0. MacIntyre, Alasdair C. (2007). 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81. Reprinted with new material 2007.
11. Taylor, C. C. W. (1995). ‘Politics’,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ristotle, (Jonathan Barnes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50.
12. Whitehead, David. (1975). ‘Aristotle the Metic’, 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 201(1975): 94-9.
13. Laird, John. (1942-3). ‘Hobbes on Aristotle’s Politics’, 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 43(1942-3): 1-20.
14. Barnes, Jonathan. (1990). “Aristotle and Political Liberty”, in Aristoteles’ “Politik”: Akten des XI Symposium Aristotelicum, (Gunther Patzig (ed.), Gottingen: Vandenhoeck & Ruprecht): 249-63.
15. Charles, David. (1988). “Perfectionism in Aristotle’s Political Theory: Reply to Martha Nussbaum”, Oxford Studies in Ancient Philosophy, suppl. vol.: 185-206, 194-9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