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17.133.9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許文雅
作者(外文):Hsu, Wen-Ya
論文名稱(中文):論蔡明亮電影的廢墟與身體圖景 :以電影《郊遊》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Ruin and Body Scenery in Tsai Ming-Liang’s Films: Focusing the Case of “Stray Dogs”
指導教授(中文):高榮禧
指導教授(外文):Kao, Jung-Hsi
口試委員(中文):余季音
賴雯淑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學號:107593502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中文關鍵詞:蔡明亮電影《郊遊》異質空間廢墟身體感
外文關鍵詞:Tsai Ming-Liang’s FilmStray DogsHeterotopiaruinsbody sensation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蔡明亮共有十一部劇情片也對臺灣新電影的發展十分有貢獻,其後期電影《郊遊》(2013)帶來電影能與美術館展覽相擴延的特殊表現,卻仍未充分得到重視。本研究探討《郊遊》在蔡明亮電影系譜中具指標性的轉變,及該電影中廢墟空間與身體圖景的呈現手法及意義。
本研究從都市現代性、電影研究與身體理論三個面向收集與蔡明亮電影主題相關的論述,在都市現代性的面向,包括漫遊者與異質空間的討論;在電影研究方面,包括符號學、慢電影、台灣新電影脈絡等來釐清蔡明亮電影的手法及風格表現;最後再輔以身體感、欲望與權力有關的身體理論對其作品加以重點詮釋。
在綜論蔡明亮電影系譜的一章,首先整理其與台灣新電影的關係,然後爬梳其作品主題與風格特色,包含強調個體發展、慢電影節奏、懷舊、幽默主題及酷兒表演等風格的重複變奏。最後檢視《郊遊》對前此而有的新轉向與發展。
本研究最後章節則探討《郊遊》的故事、癥候情境及敘事風格。檢視其中的異質空間、移動與凝視空間及非地方的家屋等景觀視野,總結其感性的廢墟圖景;在身體面向則檢視其作品所看重的身體形式,尤其《郊遊》中微型身體敍事下的身體圖景。本研究總結《郊遊》係蘊有異時性廢墟及對抗性身體感的一部電影。
Tsai Ming Liang has made eleven narrative films and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aiwan New Cinema. His late work Stray Dogs(2013) was prominent for its extension from movie to museum, but few studies were conducted accordingly. Therefore, my study examines the change of Stray Dogs under Tsai's film genealogy and its manifestation on the ruins and body scenery.
This research surveys discourses related to various themes in Tsai’s film within the scope of urban modernity, film studies and body theories. It might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emes respectively: discussion of flâneur and heterotopia; semiotics and slow movie for style clarification; perspective of sensations, and analysis of body desire and power for movie interpretation.
In introductory chapter, this study firstly discusses Tsai’s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Taiwan New Cinema. Then the study sorts out the them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sai's films, that includes individual ontogenesis, slow cinema, repetition and variation of motives such as nostalgia, sense of humor and queer subjects. Furthermore, it examines the transition and evolution of Stray Dogs in contrast with his other past films.
The last chapter probes into the story, symptomatic situation and narrative style of Stray Dogs. In reviewing the scenes of heterotopia, space of move and gaze, and dwelling of non-place, my study outlines a nastic scenery of ruins and another review of the body scenery emphasized and given detailed depiction by Tsai especially for its miniature form in Stray Dogs. This thesis thus argues that Stray Dogs features the perceptual sense of heterochrony of ruins, together with its revolting body sensation.
中文摘要....................................ii
Abstract ..................................iii
目錄.......................................iv
表目錄.....................................v
圖目錄.......................................vi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限制...........................2
第三節研究架構與方法...........................3
第二章理論背景探討.............................6
第一節都市現代性...............................6
第二節電影研究.................................13
第三節身體理論.................................21
第三章 蔡明亮電影綜論..........................26
第一節蔡明亮電影研究...........................26
第二節蔡明亮與台灣新浪潮.......................28
第三節蔡明亮的劇情電影.........................32
第四節電影《郊遊》.............................46
第四章 《郊遊》中的廢墟身體.............55
第一節廢墟圖景.................................56
第二節身體圖景.................................73
第三節廢墟身體.................................86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92
參考文獻......................................94
中文書籍
王國強譯,羅斯(Gillian Rose)作,《視覺研究導論 : 影像的思考》,臺北:群學,2006。
田禾譯,吉登斯(Anthony Giddens)作,《現代性的後果》,南京:譯林出版,2000。
申嘉、陳朝暉譯,哈里斯(Karsten Harries)作,《建築的倫理功能》,大陸:華夏出版社,2002。
朱曉潔譯,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çois Truffaut)作,《四百擊:安托萬·杜瓦內爾的冒險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
余舜德編,《身體感的轉向》,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李幼蒸編譯,《電影與方法 : 符號學文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汪民安編,《身體的文化政治學》,開封:河南大學新華書店,2004。
肖鐵譯,巫鴻作,《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上海:上海人民,2012。
林曼麗編,《來美術館郊遊-蔡明亮大展展覽圖錄》,臺北:臺北教育大學MoNTUE北師美術館, 2016。
姚瑞中,《台灣廢墟迷走》,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2014。
姜宇輝譯,德勒兹(Gilles Deleuze)、瓜達里(Felix Guattari)作,《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 (卷二):千高原》,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
姜志輝譯,梅洛·龐帝(Maurice Merleau-Ponty)作,《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孫松榮,《入鏡|出境 : 蔡明亮的影像藝術與跨界實踐》,臺北:五南圖書,2014。
崔君衍譯,巴贊(André Bazin)作,《電影是什麼?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張旭東、魏文生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作,《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
張靄珠,〈《海角七號》的文化移情與台客尋根〉,《「美學與庶民:2008台灣“後新電影”現象」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科會人文學中心,2009。
郭宏安編譯,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作,《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陳文瑤譯,馬克.歐傑(Marc Augé)作,《非地方 : 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臺北:田園城市發行,2017。
陳永國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作,《德國悲劇的起源》,(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
陳儒修,《穿越幽暗鏡界 : 台灣電影百年思考》,臺北:書林,2013。
楊乃女編,《後人文轉向》,臺中:國立中興大學,2018。
劉北成、楊遠嬰譯,傅柯(Michel Foucault)作,《規訓與懲罰》,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
劉永皓,《小電影學 : 電影複像.轉場換景與隙縫偷渡》,臺北:左耳文化,2010。
蔡文晟譯,孫松榮、曾炫淳編,《蔡明亮的十三張臉 : 華語電影研究的當代面孔》,新竹:交大出版社,2021。
蔡文晟譯,賈克·歐蒙(Jacques Aumont)作,《當電影導演遇上電影理論》,臺北:五南圖書,2016。
蔡明亮,《你那邊幾點》,臺北:寶瓶文化,2002。
───,《臉》,臺北:典藏藝術家庭出版,2009。
───,《郊遊 Straydogs》,新北:印刻文學,2014。
鄭樹森編,《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
謝仁昌編,《蔡明亮》,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鍾喬編,《電影年鑑1993》,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1994。
羅頗誠譯、陳儒修作,《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臺北:萬象圖書,1997。
羅樹南、楊億暉編,《電影年鑑1998》,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1999。
譚以諾譯,林松輝作,《蔡明亮與緩慢電影》,臺北:臺大出版中心出版,2016。
顧仁明譯,劉小楓選編、西美爾(Georg Simmel)作,《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上海:學林出版,2000。
中文期刊
王志弘,〈傅柯heterotopia翻譯考〉《地理研究》,第65期,2016,頁75-105。
胡延凱,〈臺灣新新電影的作者風格〉《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第01期,1999,頁34-47。
孫松榮,〈蔡明亮電影中的身體影像──陌生與懷舊〉《蕉風文學》,復刊號,2002,頁54-70。
───,〈住在被隔音遺址裡的幽靈-論陳界仁的影像檔案與人體〉《電影欣賞》,第10-12 月卷,第129期,2006,頁37-42。
張小虹,〈台北慢動作:身體-城市的時間顯微〉《中外文學》,第36卷,第2期,2007,頁121-154。
張世倫,〈遲到的新潮,未竟的運動:“台灣新電影”的現代想像〉《今藝術》,第272期,2015,頁118-123。
張靄珠,〈蔡明亮電影的裂縫,身體,與時間-影像:析論《天邊一朵雲》,《你那邊幾處》和《黑眼圈》〉《中外文學》,第42期,2013,頁79-113。
許維賢,〈沒有屋頂的房子:蔡明亮的身體敘事與小康之家〉《揚子江評論》,第75期,2007,頁108-116。
陳湘琪、洪祖玲,〈影像創作經驗談--從「不散」出發〉《戲劇學刊》,第1期,2005,頁221-249。
黃櫻棻,〈九十年代台灣電影的美學辯證〉《電影藝術》,第1期,1997,頁 12-21。
楊小濱,〈拷問真實:蔡明亮電影詩學的創傷性絕爽〉《清華學報》,第47卷,第4期,2017,頁725-759。
雍志中、李若韻,〈歡迎光臨蔡明亮博物館:論蔡明亮電影《黑眼圈》中的殘片展示美學〉,《中華傳播學會2008 年年會論文》,臺北: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2008。
劉瑞琪,〈女性主義藝術史研究方法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8期,2000,頁195-235。
謝世宗,〈航向蔡明亮的愛欲烏托邦:論《黑眼圈》及其他〉《臺大文史哲學報》,第89期,2018,頁117-149。
簡文志,〈論瘂弦新詩的廢墟空間〉《興大中文學報》,第34期,2013,頁101-138。
顏健富等,〈蔡明亮電影的空間與情慾 十問實答-與蔡明亮談身體、性慾與創作反思〉《婦研縱橫》,第75期,2005,頁57-63。
學術論文
凃倚佩,《論蔡明亮電影中的女性主義敢曝-以《洞》和《天邊一朵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2008。
張世倫,《台灣「新電影」論述形構之歷史分析(1965-2000)》,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2001。
許惠琪,《影像的行動-論陳界仁的影片藝術(2002-2007)》,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2009。
Çaglayan, Orhan Emre. "Screening Boredom : The History and Aesthetics of Slow Cinema". Philosophy in Film Studies, Doctor, University of Kent, 2014.
外文
De Luca, Tiago, and Nuno Barradas Jorge, editors. Slow Cinema.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6.
Deleuze, Gilles. Cinema 1: The Movement-Imag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6.
Foucault, Michel. “Nietzsche, Genealogy, History,” The Foucault Reader. New York: Pantheon, 1984.
───. “Of other spaces, 1967,” Heterotopia and the City: Public Space in a Post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Koepnick, Lutz P. On Slowness : Toward an Aesthetic of the Contempora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4.
Nagib, Lúcia, Perriam, Chris and Dudrah, Rajinder, editors. Theorizing World Cinema. London: I.B.Tauris, 2012.
Simmel, Georg. “The Ruin,” Georg Simmel, 1858-1918.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59.
───.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 Simmel on Culture : Selected Writing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7.
線上資源
WORLD of ART(WOA)〈Dreams and Conflicts: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Viewer〉《50. BIENNALE VENEZIA. 50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2003》2021.05.01 檢索
文化部〈日子days〉《台灣電影網》2021.05.01 檢索
多倫多影展〈Tiff Film Reference Library Record #Frl-128975〉《多倫多影展》<http://collection.tiff.net/mwebcgi/mweb?request=record;id=410349;type=102 >2021.05.01 檢索
百格Pocketimes〈百格人物:蔡明亮長鏡頭的哲學 20140912〉《百格》2021.05.01 檢索
何俊穆〈專訪《暑假作業》導演張作驥〉《台北市電影委員會》2021.05.01 檢索
侯季然〈分類王小棣的方法〉《政治大學藝文中心》網址:<http://artist.nccu.edu.tw/2017fall/art_ar1.html>2021.05.01 檢索
張世倫〈遲到的新潮,未竟的運動:“台灣新電影”的現代想像〉《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放映週報》(2015.05.06),網址:<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563>2021.05.01 檢索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新莊副都市中心地區〉《https://www.land.ntpc.gov.tw/cp.aspx?n=8790>2021.05.01 檢索
新聞會客室〈長鏡頭下的內心話—蔡明亮、李康生〉《GTV八大電視》2021.05.01 檢索
葉思含〈遠雄國都 副都心指標制震宅〉《自由時報地產天下》2021.05.01檢索
蔡明亮〈蔡明亮Tsai Ming Liang〉《臉書》2021.05.01 檢索
聯合文學編輯部〈專訪廖本榕:攝影師像水,每部片都是不同容器〉《聯合文學》<http://www.unitas.me/?p=8416>2021.05.01 檢索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