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7.106.13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劉巧琪
作者(外文):Liu, Chiao-Chi
論文名稱(中文):運用虛擬實境眼動儀探究幼教教師及學前特教巡迴教師眼動差異
論文名稱(外文):Using Virtual Reality Eye Trackers to Explore Eye Move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re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Itinerant Teacher's
指導教授(中文):邱富源
指導教授(外文):Chiu, Fu-Yuan
口試委員(中文):丘嘉慧
陳明秀
口試委員(外文):Chiu, Chia-Hui
Chen, Ming-Hs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學前特殊教育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學號:107292508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0
中文關鍵詞:虛擬實境眼動儀學前教育專業人員眼動分析
外文關鍵詞:virtual reality eye tracker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eye-track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瞭解運用虛擬實境眼動儀「科技」的輔助,探究幼教教師及學前特教巡迴教師在融合現場中關注面向的差異,不同專業間合作規劃適切的融合策略,改善偏鄉早療資源短缺的困境。實驗過程中,提供學前教育專業人員於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教育與心智科學研究中心眼動儀實驗室,配戴HTC VIVE虛擬實境眼動儀進行實驗。透過虛擬實境眼動儀觀看普幼融合班級教學現場360度環景情境影片,藉此收集研究對象其眼動資訊,分析其眼動關注之面向差異。
因侷限於人力、空間及時間因素,考量施測資料的便利性,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研究對象經施測其眼動資訊後,以半結構式問卷方式探討,應用「科技」的輔助提供學前教育專業人員彼此合作規劃適切的融合策略可行性之看法。
經由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本研究獲致重要結論如下:
1、透過虛擬實境眼動儀收集及分析瞭解幼教教師及學前特教巡迴教師其眼動關注面向具差異性。幼教教師在教學現場除了廣泛關注每位幼生的反應與狀況外,亦關注幼生所處的學習環境。而學前特教巡迴教師在教學現場會花費較多的時間觀察有特殊需求之幼生會是以問題導向為主。
2、八位研究對象對於虛擬實境眼動儀運用在普幼融合班級教學現場,不同專業間合作規劃適切的融合策略皆持正向且支持的看法。



關鍵詞:虛擬實境眼動儀、學前教育專業人員、眼動分析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plight of the shortage of early treatment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To provide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re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Itinerant Teacher's by watching the virtual reality eye tracker of 360-dgree surrounding scene video to observe the general integration class.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to collect the eye movement information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sides of the eye movemen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human resources, the spaces, the time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venience of the test data, this After testing their eye movement information, the subjects intend to use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method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ids. Feasibility of appropriate integration strategies for cooperative planning.
After collat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earch data, the important conclusions reached in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virtual reality eye trackers, understand that the eye movements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re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itinerant teachers are different. In addition to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eactions and conditions of each child, the preschool teachers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live. On the other hand, pre-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itinerant teachers spend more time in the teaching site to observe you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which are mainly problem-oriented.
2.The participants hold a positive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eye
tracker in the teaching classroom of the integration clas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children.




Keyword:virtual reality eye tracker ,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 eye-tracking
摘要 ii
Abstract iii
謝誌 iv
目次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9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眼動追蹤技術 14
第二節 虛擬實境眼動儀之應用 17
第三節 巡迴輔導服務之探討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7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7
第三節 教學現場影片收集(參與人員與拍攝場域) 42
第四節 研究場域與受試對象 43
第五節 研究倫理 46
第六節 研究工具 48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2
第一節 眼動數據資料分析 62
第二節 研究對象眼動關注面向差異分析 111
第三節 半結構問卷資料分析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1
參考文獻 123
中文部份 123
外文部份 129
附錄 132
附錄一 研究倫理簡易審查結果通知書 132
附錄二 審查核可證明 133
附錄三 家長同意書 134
附錄四 班級教師同意書 134
附錄五 校方(園長)同意書 135
附錄六 研究對象知情同意書 136
附錄七 半結構問卷資料 137
附錄八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線上修課證明」 139
附錄九 「原住民研究倫理爭議與台灣研究倫理審查制度發展修課證明」 139
附錄十 「研究倫理與行動研究修課證明」 140
附錄十一 「研究倫理送審計畫書寫重點及常見之送審問題」 140

中文部份
王天苗(2001)。運用教學支援建立融合教育的實施模式:以一公立幼稚園的經驗為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27-51。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心理。
王淑惠(2010)。融合教育下的課程調整。東華特教,44,20-24。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9)。特殊教育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27。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9)。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利保障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9)。幼兒教育及照顧法。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H0070031。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9)。教保服務人員條例。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71
宏達國際電子官網(HTC)。https://www.htc.com/tw/newsroom/2019-02-22/
何華國(2006)。特殊幼兒早期療育。臺北:五南。
吳季芳(2008)。巡迴教師之工作調適與支援需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淑美(2007)。融合班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李佩珊(2016)。學前階段特殊教育巡迴輔導教師工作現況與困擾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李重毅(2007)。從「全面品質管理」談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之運作。特殊教育季刊,102,35-40。
李惠藺、蔡昆瀛(2009)。融合教育下特殊教育課程設計之探討。國小特殊教育,47,39–50。
汪慧玲、沈佳生(2010)。實施融合教育之托兒所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美和學報,29(2),134-143。
沈佳生、汪慧玲(2013)。特殊幼兒家長對融合教育滿意度之研究-以屏東縣托兒所為例。幼兒保育學刊,10,67-92
沈鎮南(2005)。視障混合教育的鐵三角-教師、家長及輔導員之角色與功能。http://www.batol.net/batol-help/articledetail.asp?id=979
周俊良、范智敏、陳冠蘭、劉蔚萍、李昆霖、劉心箖(2013)。幼兒特殊教育導論。臺北市:華都。
周振貴(2019)。虛擬實境運用於現場勘查採證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
林芝郁(2014)。花蓮縣幼兒教保服務人員融合教學困擾對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滿意度調查。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
林美杏、游琇雯(2012)。以眼球追蹤技術在科學圖文閱讀之實徵研究回顧。特殊教育輔助科技,15-20。
林桂瑤(2017)。臺東縣國小巡迴輔導教師工作現況與困擾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東縣。
林鈺玫(2010)。國民中學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金祈君(2006)。花蓮縣國小融合班教師對身心障礙輔導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縣。
施玉權(2010)。臺中縣學前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早期療育服務的認知與執行情形及支援服務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柯雅齡(2012)。國內融合教育支援系統之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8),38-41。
洪儷瑜(1990)。談跨類別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季刊,34,16-21。
凌玉倫(2019)。桃園市學前巡迴輔導教師工作壓力之普查與理論初探。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公共管理碩士論文,桃園市。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2014)。桃園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兒園身心障礙學生巡迴輔導實施計畫。https://www.tyc.edu.tw/home.jsp?id=30&parentpath=0&mcustomize=odownload_view.jsp&dataserno=202002260002&aplistdn=ou=data,ou=officialdownload,ou=download,ou=service,ou=ap_root,o=tycg,c=tw&toolsflag=Y
秦麗花(2001)。破除融合教育的迷思建立應有的正見。特教園丁,16(4),51-55。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13)。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兒園身心障礙巡迴輔導班實施要點。http://www.kh.edu.tw/rules/getDirectory/126
張小芬(2006)。「特教巡迴輔導教師」之工作現況與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4,57-84。
張訓譯(2018)。虛擬實境運用於教育場域可能面臨的問題。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1),120-125。
張翠娥、鈕文英(2007)。跨專業服務融入早期療育課程實施歷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6,111-138。
教育部(2019)。特殊教育通報網 特殊教育統計查詢。https://www.set.edu.tw/Stastic_WEB/sta2/default.asp
許玉樹(2013)。雲林縣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與幼兒園教師合作經驗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許怡芬(2017)。屏東縣學前巡迴輔導教師工作滿意度及支援需求之探究。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特教碩士論文,臺東縣。
許瑞玲(2014)。雲嘉學前巡迴輔導教師教學現況之研究。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
許碧勳(2006)。幼兒教育研究。學前幼兒融合班的探討。台灣教育,606,2-9。
許靜玫(2012)。澎湖縣幼兒園教保人員對早期療育巡迴輔導方案之看法。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
郭育廷(2020)。利用眼動追蹤技術分析學生物理標準化試題之解題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郭家瑜(2017)。運用眼動儀探討以融合式策略介入對閱讀困難學生科學文本閱讀理解之影響。國立清華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陳巧如(2018)。基於眼動資料之影片字幕依賴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志強(2019)。以眼球追蹤研究觀賞中華職棒球之行為:聽障與觀看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享連(2006)。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對學前融合教育支援服務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人資處幼稚園教師教學碩士論文,新竹市。
陳享連、鐘梅菁(2010)。學前特教巡輔教師提供普通班支援服務現況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3,25-47。
陳奕廷(2012)。眼球追蹤在學童空間幾何能力表現觀察之探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陳婧儀(2018)。以眼動追蹤探究執行意圖策略對不同年齡層學習者使用靜態圖文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市。
傅秀媚(2001)。融合教育的實施模式研究。載於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主編),特殊教育論文輯,9001,141-156。
游美玲(2019)。桃園市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工作困境與支持需求之研究。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公共管理碩士論文,桃園市。
鈕文英(2008)。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臺北:心理。
黃映尹(2014)。台灣地區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支援服務現況與需求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特教教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荷婷(2014)。屏東縣學前巡迴輔導教師服務內容與資源運用。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黃曉婷(2014)。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的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4)。新北市學前特殊教育幼生巡迴輔導實施計畫。 http://kidedu.ntpc.edu.tw/files/14-1000- 4525,r9-1.php
新竹縣政府教育處(2015)。新竹縣身心障礙巡迴輔導服務實施要點。http://eb1.hcc.edu.tw/edu/data/edudoc/201605021516270.pdf
楊雅惠(2018)。應用VR3D虛擬實境於國小原住民語學習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廖述盛、黃秀美、賴崇閔(2011)。虛擬實境結合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行動化醫學教育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9(11),237-256。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2014)。特殊教育科網站。http://www.tc.edu.tw/m/183?page=2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4)。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實施計畫。https://www.do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6F636FD1ED8C0FDE&sms=69B4E6B26379EE4E&s=2D88E5525C90E583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2019)。臺南市 107 學年度學前階段特殊教育不分類巡迴輔導班實施計畫。http://web.tn.edu.tw/serc/files/2018/08/5-6-013.pdf
劉嘉茹、侯依伶(2007)。以眼動追蹤技術探討先備知識對科學圖形理解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43,227–250。
劉蔚萍、王銀絲、徐淑珍、卓政翰、紀今嬌(1993)。學前融合教育專業團隊巡迴輔導-以高縣旗山區早期療育發展中心輔導模式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2),307-336。
蔡昆瀛(2005)。融合教育理念的剖析與省思。國教新知,47(1),50-57。
蔡昆瀛(2017)。巡迴輔導follow me-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實務參考手冊(上冊)。臺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9)。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個案通報概況。https://dep.mohw.gov.tw/DOS/cp-2978-13976-113.html
獨立評論(2017)。那時我以為,偏鄉是個遙遠的地方。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6015
賴孟龍(2009)。眼球追蹤之研究。教師之友,50(1),10-12。
賴孟龍、陳彥樺(2012)。以眼動方法探究幼兒閱讀繪本時的注意力偏好。幼兒教保研究期刊,8,81-96。
賴怡君(2006)。國小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服務現況、期待及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鮑繼蘭(2012)。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職場服務之困擾及因應。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花蓮縣。
羅美珠(2009)。特殊教育巡迴輔導工作之困境與因應。雲嘉特教,9,71-77。
關鍵評論(2017)。愛不分城鄉,為幸福出發。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mitsubishi-motors-young-2017/82557
蘇麗華(2012)。學前巡迴輔導教師的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外文部份
Bashara,R. (2018).NBA Experimenting whith Deep Learning as League Interest in VR Grows. Available: https://www.vrfitnessinsider.com/nba-experimenting-with-deep-learning-as-league-interest-in-vr-grows/
Bredekamp, S. (199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Healthy marriage or family feud?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13(3), 258–273.
Bricker, D. (1995). The challenge of inclusion.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19(3), 179-194.
Cook,L., & Friend,M. (1995).Co-teaching: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practice. 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 28(3), 1–16.
Inclusion International.(1996).Specific groups and individuals:Other vulnerable groups and individuals. Retrieved from http://www.unhchr.ch/Huridocda/Huridoca.nsf/TestFrame/dbelaf0a89688693c1259eb00453f88
Just, M. A., & Carpenter, P. A. (1976). Eye fixat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Cognitivepsychology, 8(4), 441-480.
Luckner J. L., & Howell, J. (2002). Suggestions for preparing itinerant teacher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American Annals of Deaf, 147(3), 54-61.
Luckner, J. L., & Miller, K. J.(1993). Itinerant teacher: Responsibilities, perceptions,preparation, and students served. American annals of Deaf, 139(2),111-118.
Mason, H., & McCall, S.(2003). Visual impairment: Access to education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London: David Fulton Pub.
Mastropieri, M. A., & Scruggs, T. E. (2000).The inclusive classroom: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instruction. Upper Saddle River,NJ: Prentice-Hall, Inc.
Mundschenk, N. A., & Foley, R. M. (1997).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effective teams. In P. Zionts (Ed). Inclusion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problems: Perspectives, experiences, and best practices (p 57-81),Austin, TX: PRO-ED.
Pease, B., & Pease, A. (2006). The Definitive Book of Body Language: Bantam.
Rayner, K.(1998).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 Years of. Research。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4(3), 372-422.
Sadler, F. H. (2001). The itinerant teacher hits the road.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4(1),60-66.
Safford,P. L.(1989). Integrated teaching in early childhood:Starting in the mainstream.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Thomas, C. C., Correa, V. I., & Morsink, C. V.(2001). Interactive teaming: Enhancing program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needs(4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Merrill Prentice Hall.
Tobii EyeX. (2014). EyeX.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tobii.com/eyex
UNESCO.(1994).The Salamanca Statement and Framework for Action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Salamanca: UNESCO
White,S.J. (2008).Eye movement control during reading:Effects of word frequency and orthographic familiarit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4(1),205-223
(此全文20260809後開放外部瀏覽)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