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52.15.129.9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品辰
作者(外文):Lin ,Ping-Chen
論文名稱(中文):數學奠基活動融入國小四年級數學臆測任務實踐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Grounding Activities Integration to Conjecturing Teaching for Fourth-grade Education
指導教授(中文):林碧珍
指導教授(外文):Lin, Pi-Jen
口試委員(中文):蔡文煥
蔡寶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7199515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2
中文關鍵詞:數學臆測任務數學奠基活動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mathematics conjecture tasksmathematics grounding activities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發展與探究以臆測教學為設計中心的數學教學活動,並以奠基活動模組融入臆測任務的造例階段,實施於國小四年級數學課堂中,以分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時所遭遇之困難,並根據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反思後尋求解決策略。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計畫」、「行動」、「觀察」和「反省」四個階段進行研究,總共經歷三個循環,並以「三角形」、「整數四則混合計算」及「體積」三個臆測任務設計進行分析。研究場域為研究者任教之新竹市某國小四年級班級,參與研究的學生共20位,採異質分組分成五大組。研究期間透過教材資料分析、教學現場錄音、錄影、教學紀錄、個人造例單、個人猜想單、小組猜想單及小組彙整單、指導教授及諍友對話紀錄與研究者省思日誌等資料蒐集與分析,並進行教學反省與改進,待修正調整策略後再設計下一循環的數學臆測任務並進行教學,以增進自身教學並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經歷三次循環後,研究發現:以數學奠基活動融入數學臆測任務,在設計時可依據教科書進度、相關奠基活動模組及臆測專書範例為任務選擇之標準,同時考量奠基活動設計原則及臆測任務設計原則,並以能順利完成臆測任務為主要考量。透過分析教材,將學習需求轉化為數學臆測任務的核心目標。以奠基活動融入造例活動時,教師應適時調整活動內容以利控制造例型態與數據,教師也必須自行設計造例單記錄解題過程及彙整單彙整組內數據,並視學生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路徑與教學工具。以奠基活動作為臆測任務的造例活動,有助於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信心,能使臆測造例型態更多元,也能給予學生較多先備經驗,促進有感學習。而數學臆測任務能否成功聚焦,有賴於教師教學知能及學生素養的提升。數學臆測任務與數學奠基活動創造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進而建立數學概念。結合數學臆測任務與數學奠基活動的優勢,能發揮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最後,本研究對設計數學臆測任務、數學臆測任務教學實踐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nd explore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conjecture teaching as the design center. The mathematics grounding activities are used as the example stage of the conjecture task, implemented in the fourth-grade mathematics classroom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to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eachers in teaching and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to seek solutions based on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This study adopts action research method, which consists of four stages: planning, action,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A total of three cycles were conducted, and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ree conjecture task designs: "triangle," "integer four-operation mixed calculation," and "volume." The research field was a fourth-grade class in a primary school in Hsinchu City, with a total of 20 participating students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using heterogeneous and homogeneous grouping methods.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hrough textbook analysis, video and audio recordings of teaching scenes, teaching records, student example worksheets, individual conjecture worksheets, group conjecture worksheets, dialogue records with the advisor and colleagues, and the researcher's reflective journal.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were carried out, and after revising and adjusting strategies, the next cycle of mathematics conjecture tasks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o enhance teaching and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s.
After three cycles, the study found that incorporating mathematics grounding activities into mathematics conjecture tasks, the task selection can be based on the textbook progress, relevant mathematics grounding activitiy modules, and examples from conjecture books as the criteria.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 grounding activities and conjecture tasks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 a focus on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conjecture tasks, transforming learning needs into the core objectives of mathematics conjecture tasks through textbook analysis. When incorporating mathematics grounding activities into example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adjust the activity content in a timely manner to control the type of examples and data. Teachers also need to design example worksheets to record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and compile data within groups, and adjust teaching paths and teaching tools according to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s. Using mathematics grounding activities as example activities for conjecture tasks helps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llowing for more diverse conjecture example types and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more prior experiences, promoting meaningful learning. The success of mathematics conjecture tasks depend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ies and students' literacy. Mathematics conjecture tasks and mathematics grounding activities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establish mathematical concepts.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mathematics conjecture tasks and mathematics grounding activities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achieve mutually beneficial effects.
Finally, this study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designing mathematics conjecture tasks, implementing mathematics conjecture task teaching practices, and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數學臆測任務 9
第二節 數學奠基活動 30
第三節 數學臆測任務與數學奠基活動之相關性與差異性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9
第二節 研究情境 41
第三節 研究實施 46
第四節 擬定行動策略與教學方案 49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7
第一節 數學奠基活動融入數學臆測任務選定與設計行動歷程 57
第二節 數學奠基活動融入數學臆測任務教學實踐之行動歷程 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結論 129
第二節 建議 134
參考文獻 137
中文部分 137
英文部分 142

中文部分
王秀芳、陳智康(2018)。數學臆測教學的課堂實踐—以直角三角形面積為例。小學教學-數學版,4,8-12。
何典蓁(2019)。以數學奠基模組探究國小四年級學童扇形概念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何鳳珠(2018)。接力棒。數學素養導向教學研習工作坊。奠基進教室共備營研習手冊。臺北市: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余姿縈(2018)。初任教師建議數學臆測規範之行動研究:以高年級為例。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長恩(2019)。數學臆測教學下教師提問類型之個案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秀妃(2017)。就是要學好數學~高年級幾何概念理解,以台東為例。行政院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MOST 105-2511-S-143-003-),未出版。
李源順、林福來(2000)。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學多元化。師大學報:科學教育,45(1),1-25。
周欣怡 (2015)。在數學臆測教學之下國小三年級論證發展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周姝聿(2018)。一位體制外教師實施臆測教學在造例階段的任務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周姝聿、林碧珍(2019)。造例設計影響學生提出猜想之研究。2019 第十一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數學教學工作坊手冊(Proceeding of 2019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Workshop of Mathematics Teaching)。5 月 25-26 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
林子雯(2018)。國小五年級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奠基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未出版,臺中市。
林劭帆(2020)。融入泰雅文化學校本位課程之臆測任務設計與實踐之行動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佳汝、李源順、張育萍 (2017)。國中數學教師實踐數學活動個案研究。2017年第九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數學教學工作坊。臺中教育大學 (2017.05.20-21)。
林壽福(2016a)。奠基模組與探究教學(投影片)。查詢日期:2019年10月20日,檢自https://www.sdime.ntnu.edu.tw/zh_tw/download/Training_Workshop/lecturer_sharing
林壽福(2016b)。數學奠基模組設計經驗分享(投影片)。查詢日期:2019年10月20日,檢自https://www.sdime.ntnu.edu.tw/zh_tw/download/Training_Workshop/lecturer_sharing
林碧珍(2002)。協助教師撰寫數學日誌以促進教師反思能力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報,第 15 期,149-180。
林碧珍(2013)。師資培育者幫助教師協助學生學習數學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期末報告。(計畫編號:NSC99-2511-S134-005-MY3),未出版。
林碧珍(2014)。數學教師與其師資培育者的專業發展:統整理論建構與實務應用子計畫一:國小在職教師設計數學臆測活動的專業成長研究。行政院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100-2511-S-134-006-MY3),未出版。
林碧珍(2015)。國小三年級課室以數學臆測活動引發學生論證初探。科學教育學刊,23(1),81-108
林碧珍(2018a)。數學臆測引動數學論證的課堂實踐。小學教學-數學版,連載於4,4-7及5,4-8。
林碧珍(2018b)。素養之我見我行。央團數學月刊,11,4-5。
林碧珍(2019c)。TIMSS 2015 臺灣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連載於第416期,2-13;第417期,2-17;第418期,2-21。
林碧珍(2020a)。素養導向的數學臆測教學模式。小學教學-數學版,1,8-11。
林碧珍(2020b)。數學奠基活動遇見臆測活動:扇形的教學設計。臺灣數學教師, 41(1),26-39。
林碧珍(2021)。素養導向數學臆測教學模式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師大書苑。
林碧珍、李源順(2017)。21世紀素養對台灣數學師資教育未來發展的啟示。教育部分科教材教法專書編輯計畫第一年度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12月15-16日。
林碧珍、陳姿靜(2021)。數學臆測教學模式教戰守則。臺北:師大書苑。
林碧珍、馮博凱(2013)。國小學生反駁錯誤命題的論證結構-以速率單元為例。論文發表於第 29 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292-294)。12 月 12-14 日。國立彰化師大科學教育研究所。
林碧珍、蔡文煥(2014)。數學教師與其師資培育者的專業發展:統整理論建構與實務應用-子計劃一:國小在職教師設計數學臆測活動的專業成長研究(3/3)。行政院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100-2511-S-134-006-MY3),未出版。
林碧珍、鄭章華、陳姿靜(2016)。數學素養導向的任務設計與教學實踐–以發展學童的數學論證為例。教科書研究,109–134。
林碧珍、鍾雅芳(2013)。六年級學生解決數字規律性問題的數學臆測思維歷程。發表於2013年第五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數學教學工作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
林碧珍主編(2016)。數學臆測任務設計與實踐。臺北:師大書苑。
林碧珍主編(2019a)。數學臆測任務設計與實踐—整數、分數與小數篇。臺北:師大書苑。
林碧珍主編(2019b)。數學臆測任務設計與實踐—幾何量與統計篇。臺北:師大書苑。
林福來(2006)。整合計畫:青少年數學論證「學習與教學」理論之研究-總計畫(4/4)。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95-2521-S-003-001),未出版。
林福來(2007)。青少年數學論證「學習與教學」理論之研究:總計畫(4/4)。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期末報告。(計畫編號:NSC94-2521-S-003-001),未出版。
林福來(2008)。數學臆測活動的設計、教學與評量:總計畫(1/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期中報告(計畫編號:NSC 96-2521-S-003-001-MY3),未出版。
林福來(2015)。主動思考:貼近數學的心跳。臺北市:開學文化。
林福來(2017)。數學奠基活動。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教育中心主辦2017「數學活動師」培訓研習營研習手冊。
林福來、林柏寬(2018a)。數學素養好難懂?從遊戲中培養的「數學力」。查詢日期:2019年12月18日,檢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347。
林福來、林柏寬(2018b)。數學計算能力國際前5名的台灣學生,卻算不出這一題?查詢日期:2019年12月18日,檢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402。
施淑津(2019)。彩虹橋。2019好好玩數學營中區活動師大會師—奠基進教室研習手冊。臺北市: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洪神佑(2016)。在數學臆測教學下一組國小六年級學生論證結構發展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數學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雪芬(2018)。三角形72變。國小中年級組數學活動師培訓研習工作坊研習手冊—第二期。臺北市: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徐翊菁(2021)。數學臆測教學引出學生論證之教師提問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秦爾聰、劉致演、尤昭奇(2015)。探討七年級學生在以臆測為中心的數學探究教學脈絡下其數學素養展現情形。臺灣數學教師,36(1), 1-1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中心(2018a)。數學奠基進教室設計師培訓工作坊研習手冊。臺北市: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中心(2018b)。數學素養導向教學研習工作坊—奠基進教室共備營研習手冊。臺北市: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中心(2019)。就是要學好數學計畫:數學奠基活動模組開發執行理念,查詢日期:2019年10月20日,檢自https://www.sdime.ntnu.edu.tw/zh_tw/page104/page1
張克旭(2010)。以臆測為中心的探究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成就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俊彥、李哲迪、任宗浩、林碧珍、張美玉、曹博盛、楊文金、張瑋寧(2018)。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 2015 (TIMSS 2015):臺灣精簡國家成果報告。取自http://www.sec.ntnu.edu.tw/timss2015/downloads/T15TWNexecutive_CH.pdf
張桂惠(2016)。一位國小五年級教師將數學臆測融入教學實踐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煥泉(2019)。拆解高手。2019好好玩數學營中區活動師大會師—奠基進教室研習手冊。臺北市: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張廖珮鈺(2019)。數學臆測教學的教師角色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廖珮鈺、林碧珍(2019)。教師在數學臆測教學扮演協調者角色的教學行為。2019第十一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數學教學工作坊手冊(Proceeding of 2019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Workshop of Mathematics Teaching)。5月25-26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正式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b)。就是要學好數學(JUST DO MATH)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梁仲容、韓弘偉、黃建中(2014)。小數奠基活動模組的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2014 提升中小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理論與實務研討論壇,教育部。
莊國彰(2019)。數學教育4.0有感。央團數學月刊,9,4。
許慧玉(2019)。以設計為本的「就是要學好數學」之研究 (創新的課前奠基與課中建築活動模組之發展性研究)-數學奠基活動模組對弱勢學生數學學習影響之探究(2/2)。行政院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MOST 106-2511-S-007-001-),未出版。
陳佳明(2018)。一位國小五年級教師建立從造例到提出猜想臆測教學規範之行動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佳明、林碧珍(2019)。檢驗猜想規範的形成之教學策略。2019 第十一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數學教學工作坊手冊(Proceeding of 2019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Workshop of Mathematics Teaching)。5 月 25-26 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
陳怡潔(2018)。奠基活動運用於國中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未出版,臺北市。
陳怡潔、蔡銘修(2018)。國中數學奠基活動實施於課前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5),243–248。
陳英娥(2002)。教室中的數學論證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0(6),111-132。
陳英娥、林福來(1998)。數學臆測的思維模式。科學教育學刊,6,191-218。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智康(2019)。以臆測活動促進對分數大小的理解—認識和1一樣大的分數教學實錄與反思。
彭俊欽(2019)。實施臆測取向教學之高年級資優生數學臆測認知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曾美焉(2014)。一位高年級教師設計數學臆測判斷真偽命題任務培養學生的反駁論證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游淑美(2018)。一位體制外教師三年級數學臆測任務設計及實踐之行動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游淑美、林碧珍(2018)。影響學生提出猜想品質之研究。臺中數學教育學系主編: 2018第十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數學教學工作坊手冊 (Proceeding of 2018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Workshop of Mathematics Teaching)(pp.115-122)。 5 月 12 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
黃秀玉(2019)數學奠基進教室點燃學習的熱情,品嘗成功的喜悅。央團數學月刊,9,10-12。
黃芷庭(2019)。一所偏遠國小五年級班級以奠基數學活動融入數學領域之行動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未出版,臺中市。
劉玉玲(2017)。學生的數學素養由教師陶冶-教師的素養誰關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54-60。
劉怡君、鐘秀施、鐘悅文(2017)。體積-層出不窮。國小中年級組數學活動師培訓研習工作坊研習手冊—第二期。臺北市: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劉致演、秦爾聰(2018)。探討兩位國中教師發展數學臆測探究教學實務。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1(1),57-89。
數學魔法師 — 林福來(2019年12月30日)。台灣英文新聞。查詢日期:2020年2月14日,檢自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847220
潘世尊(2011)。論行動研究論文審查上的一些問題。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9(4),41-83。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市:五南。
蕭淑惠(2010)。實施以臆測為中心的教學探討四年級學生臆測思維歷程與主動思考能力展現之行動研究。數理學科教學知能第二冊,68-80。
繆佳燕(2018)。在數學臆測教學下不同教師引發學生數學論證的介入之比較。國立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藍敏菁(2016)。一位國小三年級教師設計臆測任務融入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英文部分
Cañadas, M. C., & Castro, E. (2005). A proposal of categorization for analyzing inductive reasoning. In M. Bosch (Ed.), Proceedings of the CERME 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p. 401-408). Catalonia, Spain: SantFeliu de Guíxols.
Canadas, M., Deulofeu, J., Figueiras, L., Reid, D., & Yevdokimov, O. (2007). The conjecturing process: Perspectives in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in practice. Journal of Teaching andLearning, 5(1), 55-72.
Cantlon, D.(1998). Kid conjecture mathematics power.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 5(2), 108-112.
Carr, W., &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London, UK. Falmer.
Doyle, W. (1988). Work in mathematics classes: The context of students’ thinking during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3, 167-180.
Lakatos, I. (1976). Proofs and refutations: The logic of mathematical discover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n, F. L., Yang, K. L., Lee, K. H., Tabach, M. Styliandies, G. (2012). Principles of task design for conjecturingand proving. In G. Hanna & M. de Villers (Eds.) Proof and proving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pp.305-326). The 19thICMI study. Springer.
Lin, F.L. (2006). Designing Mathematics Conjecturing Activities to Foster Thinking and Constructing Actively. Keynote address in the APEC-TSUKUB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apan, Dec 2-7.
Lin, P. J. &Horng, S. Y. (2017). The Conjecturing contributing to the group argumentation in primary Classroo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9th Classroom Teaching Research for All Students Conference. July 12–15, Dalian University, China.
Mason, J., Burton, L., & Stacey, K.(1985). Thinking mathematically. Menlo Park, CA: Addison-Wesley.
Polya, G. (1968). Mathematics and plausible reasoning. (2nd e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chön, D. (1983).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London Temple Smith.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