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圖書館首頁
|
網站地圖
|
首頁
|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相關資源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建檔說明
常見問題
帳號:guest(3.148.107.22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中文):
簡雅菁
作者(外文):
Chien, Ya-Ching
論文名稱(中文):
以情境學習提升國小學童閩南語口語表達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n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Situated Learning to Elevate the Oral Expression in Minnan Language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中文):
陳鳳如
指導教授(外文):
Chen, Feng-Ru
口試委員(中文):
鄭縈
何信翰
口試委員(外文):
Cheng, Ying
Ho, Hsin-Ha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學號:
107197503
出版年(民國):
110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5
中文關鍵詞:
口語表達
、
行動研究
、
情境學習
、
閩南語
、
學習態度
外文關鍵詞:
action research
、
learning attitude
、
Minnan language
、
oral expression
、
situated learning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806
評分:
下載:0
收藏:0
2019年《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公布,顯示政府部門對台灣各族群之語言和文化之傳承、復振及發展的決心,也給了在本土語文領域奮鬥的教育工作者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面對校園裡的學生對閩南語文學習態度的低落,以及無法流暢使用閩南語進行溝通與表達,激起研究者開始思考:如何透過有效的教學,讓學生提高對閩南語文的學習態度,進而改善口語表達的能力。
在歷經一番的文獻搜尋,研究者發現:情境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參與,並認為知識的建構是學習者和環境互動時所產生的;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需要與適當的情境脈絡做連結,知識的形成是在於學生對整個學習活動的主動探索,而漸至發展成自己問題的解決方法,以便能在實際的生活中應用。而教師的角色則是在營造整個學習環境,指引學生關切情境或問題解決活動中的重點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有關情境學習的實證研究,都發現情境學習有助於提升學習者的語文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與態度。
綜上所述,情境學習的理念及做法正符合研究者在閩南語教學場域的需求。故而本研究旨在探討情境學習應用在國小學童之閩南語口語表達教學的實施歷程與成效,以及研究者在情境學習實施歷程中的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基於此目的,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臺閩國小三年級26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12週的情境學習之教學方案,並蒐集錄影紀錄、觀察紀錄、訪談紀錄、學習單、教學省思札記、口語表達與學習態度之前後測。研究結果發現:
(一)情境學習應用在國小閩南語口語表達教學的歷程中,在授課主題緊密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之下,將情境教學策略交叉使用於課文、語詞與造句中,搭配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做口語表達的練習,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力與彼此互動學習的機會,達到學習的真正意義與目的,提升教與學的成效。
(二)情境學習應用在國小學童之閩南語口語表達的教學,其詞句朗讀、情境對話、看圖講話及整體口語表達能力的前、後測驗比較,均達顯著差異,且皆是後測的平均成績顯著高於前測的平均成績,顯示情境學習對口語表達有促進的效果。
(三)情境學習應用在國小學童之閩南語學習態度的影響,其情感要素、認知要素及整體學習態度的前、後測驗比較,均達顯著差異,且皆是後測的平均成績顯著高於前測的平均成績,顯示情境學習對學習態度有良好的改善。唯在學習態度的行為要素上,未見顯著的提升效果,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的探討。
(四)情境學習的行動研究歷程中,研究者從統整相關的教學知能,到進行教學上的實作,增進了媒體與資訊的應用能力、口語教學的活潑性與課堂引導技巧、課室觀察力,以及自我省思的教學研究能力,達到專業成長的目的。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實施情境學習的教學者、學校教育行政單位,以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situated learning of Minnan language oral expression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esearcher's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tuated learning. Based on this purpose, this study adopted an ac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implemented a 12-week situated learning course in teaching with 26 students in grade 3 at Tai-Min Elementary School. The study collected include video recordings, and records from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long with learning sheets, teaching reflection notes, pre-tests and post-tests on oral expression and learning attitud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When situated learning wa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Minnan oral expression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and the topics of teaching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real life, the researcher could effectively apply situ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on the teaching of the texts, vocabularies and sentences, and led the students to do oral expression exercises by learning tasks. As a result, the students' concentration in class was enhanced and provided more opportunities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Meanwhile,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ecame meaningful,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was enhanced.
(2)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ed learning,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pre-tests and post-tests in reading, contextual dialogue, situated diagram narrating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on oral expression. The significant higher average scores of the post-test suggested that situated learning can be greatly beneficial the learning of oral expression in Minnan language.
(3)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ed learning led t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results between students' pre-test and post-test revealed that it affected the overall learning attitudes of the students, both emotionally and cognitively. However, there was not much improvement in the behavioral component of learning attitudes, the reasons for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4)This study was also of great help to enhance researcher's personal competence. Researcher learned in the process of doing this study how to integrate the variety of the teaching techniques and how to implement computer and multimedia equipment. Also, this study furnished researcher with knowledge about teaching oral language vividly, the skills of eliciting students, the technique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particularly a reflective teaching research methodology. As such, researcher reached goal of overall improvement in profession.
This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makes a number of suggestions with an aim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ers in this field,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and all future research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口語表達能力 9
第二節 情境學習的理論與應用 16
第三節 情境學習有關的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47
第一節 採用行動研究的理由 47
第二節 研究實施流程 48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的參與人員 53
第四節 行動方案的規劃 60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5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7
第一節 情境學習在學生之閩南語口語表達教學的實施歷程 77
第二節 情境學習對學生之閩南語口語表達的促進 140
第三節 情境學習對學生之閩南語學習態度的影響 149
第四節 研究者在情境學習實施歷程中的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 1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5
第一節 結論 165
第二節 建議 168
參考文獻 171
中文部分 171
外文部分 180
附錄 181
附錄一 家長(教師)同意書 181
附錄二 情境學習教學行動研究–學生基本資料問卷 182
附錄三 閩南語學習態度量表 183
附錄四 閩南語口語表達測驗 186
附錄五 口語表達測驗的作答說明、評分規準及計分方式 188
附錄六 學習單 192
附錄七 教學情境圖 196
附錄八 課室觀察紀錄 197
附錄九 訪談紀錄 198
附錄十 教學省思札記 199
附錄十一 情境學習融入國小閩南語口語表達的教學設計 200
中文部分
王子庭(2019)。國小三年級英語情境教學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王玫珍(2007)。大學「口語表達訓練」通識課程之教學探究―以演說、朗讀之表達技巧為例。嘉義大學通識學報,5,213-241。
王萸芳(2015)。第二語言習得與語用學。載於鍾鎮城(主編),第二語言習得與教學(77-92)。臺北市:新學林出版(股)公司。
王姿雅(2013)。情境教學運用在國中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瓊珠(2018)。學習障礙:理念與實務。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方吉正(2003)。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主編,學習與教學新趨勢(頁345-402)。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朱美如(2003)。國小一年級看圖說話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之實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的迷思—兼論其對認知心理學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3-14。
江英勉(2016)。情境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 英語學習動機和英語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何三本(2001)。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
何信翰(2014)。紀念聯合國世界母語日與回顧台語文的發展。新世紀智庫論壇,65,35 - 42。
吳幼妃(1980)。社經地位、智力、性別及城鄉背景與兒童語言能力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2,290-316。
吳宗立(2000)。情境學習論在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3),157-164。
吳宗立、陳惠萍(2005)。國民小學教師閩南語教學態度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209-229。
吳敏而、仇小屏、曹逢甫、黃秀霜、陳家羚、黃亦弘(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本國語文領域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編號:NAER-102-06-A-1-02-01-1-10)。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吳俊憲、吳錦惠(2014)。本土語言教學成效:問題分析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92-96。
吳沛錞(2017)。自然情境教學對提升國小多重障礙學生溝通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吉林(2006a)。李吉林文集卷三――情境教學三部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吉林(2006b)。李吉林文集卷一――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呂怡欣(2010)。高中九九課綱文言文選文情境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呂美珠(2014)。情境學習與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及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英速魔法學院闊瀨校區為例。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清山(1968)。男女學前兒童語言發展各變數的比較研究。心理與教育,2,1968,121-137。
林妍彣(2019)。情境式行動學習系統對基礎日語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信志、謝名娟(2016)。夏日樂學:本土語言暑期課程成效評估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9(3),135-162。
林吟霞、王彥方(2009)。情境學習在課程與教學中的運用。北縣教育,69,69-72。
林怡鵑(2017)。情境電子繪本結合遊戲式英語教學法對六年級學生背誦英語字彙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麗英(2010)。玩出語言力。臺北市:信誼基金。
林寶貴(2002)。語言障礙與矯治。臺北市:五南圖書。
林寶貴、林竹芳(1993)。語言障礙兒童語言發展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聽語會刊,9,31-67。
邱貴發(1992)。情境化學習與多媒體超媒體。師友月刋,303,29-32。
周培芳(2004)。現代散文情境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佩燕(2015)。以情境及合作學習策略融入英語導覽客家美食文化提升國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與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枋淑婷(2012)。鷹架式語言教學在提升國小中度智態障礙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上之運用。臺東特教,36,15-22。
侯世俊(2007)。以情境設計為基礎之華語學習內容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侯昭妃(2015)。廣告應用情境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複句句型教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施蘊珊(2009)。幼教課程與幼兒語言發展之關係-以方案課程與蒙特梭利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博銓(2008)。教師行動研究的問題與展望。中等教育,60(2),32-46。
徐鈺鈞(2013)。國小學生午餐時間實施情境式英語之成效探討。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徐新逸(1998)。情境學習對教學革新之回應。研習資訊,15(1),16-24。
郭先德(2015)。資訊科技融入情境教學法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效及動機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郭為藩(2009)。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曹逢甫(1997)。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臺北市:文鶴出版社。
曹逢甫、洪若烈、鄭安住、楊真宜、陳冠瑜、李昀翰(2011)。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言教學現況之整合型研究總計畫期末報告。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編號:NAER-100-11-A-1-01-00-2-01)。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張心盈(2017)。發展擴增實境國一英語課程以及其對學習投入與英文字彙及口說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瑞菊(2018)。由「演說」談「優於說」。國文天地,34(3),81-84。
張德銳、李俊達(2007)。教學行動研究及其對國小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8(1),33-66。
張德銳、丁一顧、簡賢昌、高紅瑛、李建民、李俊達、林芳如……蔡美錦(2013)。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學謙、張永明、陳思竹、蘇凰蘭(2018)。Ùi國小kap國中生ê台語使用看台語保存。台語研究,10(2),4-33。
陳東陞(1994)。兒童口語表達能力測驗編製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151-177。
陳昀萱(2018)。本土語文教育現況研究—社區、家庭、與數位環境。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69,1。
陳品華(1997)。從認知觀點談情境學習與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15,53-59。
陳俊光(2007)。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臺北市:文鶴出版社。
陳國泰(2008)。情境學習在大學課程的應用:以「邏輯思辨課程」為例。載於鄭博真(主編),大學優質化教學法(頁197-228)。臺南市: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陳淑美(1973)。學前兒童家庭社會經濟水準與語言模仿及理解能力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6,113-121。
陳淑鈴(2015)。運用行動裝置促進小學生的英語情境學習。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陳儀君(2005)。說故事活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影響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慧娟(1998)。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教育資料與研究,25,47-55。
陳麗華(1997)。情境模式的教學設計。教育資料與研究,18,26-34。
教育部(1995)。教師法。2019年12月17日,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447&KeyWord=%E6%95%99%E5%B8%AB%E6%B3%95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閩南語)。2019年4月19日,取自https://cirn.moe.edu.tw/WebContent/index.aspx?sid=9&mid=244
教育部(2015)。《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19年7月11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lkBKjU&o=e0&&sec=sec1&index=1&active=index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9年4月19日,取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87/pta_18543_581357_62438.pdf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語文領域-本土語文(閩南語文)。2019年4月19日,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4113,c639-1.php?Lang=zh-tw
黃永和(2009)。情境學習與教學研究。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黃建銘(2011)。本土語言政策發展與復振的網絡分析。公共行政學報,39,71-104。
黃鳳俞(2009)。情境學習理論在教學上的啓示。北縣教育,69,60-63。
曾佳雯(2019)。情境教學應用在國中英語科聽與說補救教學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淑如(2011)。情境教學在國中國文之運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湯梓辰(2015)。以情境學習理論建構華語虛擬社群之溝通歷程發展及其成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新北市閩南語A級認證(2015)。逐家做伙來認證。2020年5月12日,取自http://prj.digimagic.com.tw/workshop_m/
詹惠珍、陳淑嬌、許依詩、游惠鈞、蔡承典、魏愷玟(2011)。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本土語言教學現況之整合型研究:子計畫一、二:臺灣閩南語課程實施現況研究(A、B 兩區綜合)期末報告。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楊善媛(2015)。以情境式學習探討多媒體教材對高中英文學習成效、學習動機及學習感受之影響。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靳洪剛(1994)。語言發展心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
漢典(2004)。2019年7月2日,取自https://www.zdic.net/
蔡居澤(2012)。情境教學法在綜合活動領域教學的運用。體驗教育學報,(6),173-178。
蔡怡芳(2019)。自然情境教學對融合班發展遲緩幼兒語言能力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
劉子筵(2018)。探討真實情境行動戲劇對英文學習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劉盛年(2011)。經由閱讀電影提升學生說話能力的行動研究-以「看電影,學說話」教學方案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惠美、張鑑如(2011)。口語和閱讀關連性研究之文獻回顧。教育心理學報,43,251-268。
劉義翔、黃瑞珍(2017)。國小中年級閱讀障礙兒童伴隨語言問題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46,31-54。
魯哲瑋(2015)。基於ARCS學習動機理論之情境化行動英語學習系統。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賴協志、張雅屏(2013)。學生學習本位之學校效能整合型研究子計畫五「學習態度對學生學習與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編號:NAER-101-24-C-1-03-07-1-17)。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錡寶香(2006)。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與教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盧廣誠(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臺北市:南天書局。
盧廣誠(2003)。台灣閩南語概要。臺北市:南天書局。
總統府(2019)。第7405號公報: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2019年6月11日,取自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294/46383/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
謝采霓(2010)。角色扮演情境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謝琇婷(2016)。自然情境教學法對特殊學生溝通能力之行動研究~以兩位學前特殊學生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秋昭(1996)。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圖書。
羅雅玲(2011)。國中國文情境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蘇育禾(2017)。一個可提升英語搭配詞能力之電影情境教學標註分享系統。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欒香武(1995)。淺談「情境教學法」。教育探索,77,34。
外文部分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32-42.
Choi, J. & Hannafin, M. (1995). 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 Roles,structu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3(2), 53-69.
Dewey, J. (1910/2017). How we think.章瑋(譯)。我們如何思考:杜威論邏輯思維。臺北市:商周出版。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usseau, J. J. (1762/1989). Émile: ou De l'éducation.李平漚(譯)。愛彌兒。臺北:五南圖書。
Snow, C. E. (1991).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literacy in develop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6 (1), 5-10.
Suchman, L. (1987). Plans and situated actions:The problem of human-machin communication.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ukhomlinskiĭ, V. A. (n.d./1984). To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eachers. 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Whitehead, A. N. (1949). The aims of education. New York:New American Library.
Winn, W. (1993).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Situated Learning: Paradox or Partnership?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3(3), 16-21.
Young, M. (1993).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situ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1(1), 43-58.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相聲運用在華語口語表達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新住民小學學童為個案
2.
由朗讀出發的閩南語聲調教學研究
3.
情境學習運用在國小三年級數學領域之行動研究
4.
合作學習運用於閩南語朗讀教學之可行性及成效分析
5.
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在國中國文教學的可行性及成效分析
6.
以事件相關電位探討語音音節劃分策略教學對於台灣大學生英文詞彙閱讀之成效
7.
哈客網路學院應用在國小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8.
思考地圖應用於國小學童英文閱讀和寫作表現之研究
9.
以繪本教學提升國小低年級課後照顧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興趣之行動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